- 相關推薦
[學術論文]“主動閱讀-自主發展”是可行的英語教學策略
“主動閱讀——自主發展”是可行的英語教學策略
簡煥鎮
摘要:高中英語教學是承前啟后的重要教學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英語學習能否順利發展,是關系到學生英語學業成敗的重大課題。從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從而增強其英語學習能力,促進其今后發展,作一探究。文章闡述了語言習得與學得的統一性,“閱讀”的教學位次以及閱讀教學的操作方法,為人們提供了高中英語教學的一個策略思考。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英語閱讀與英語學習發展關系密切。英語閱讀量大小、閱讀成效高低,往往決定一個人英語學習發展的進度和趨勢。我國學生往往依賴教師根據有限的教材內容來“學得”英語,自己主動接觸英語、感受英語的時間太少,加之生活在“漢語的海洋世界”之中,不由自主地失去了交際所需的時空,因而,倘若不求這種現狀的改變,學生的英語學習要健康、快速地發展,是很難實現的。筆者近二年多具體參加了國家級重點英語課題“高中英語主動閱讀——自主發展”(1999年11月確認啟動)的指導與實踐,獲得了一些初淺認識,這里提出來與同行交流,以求賜教。
正確認識獲得英語語言能力的途徑
認知心理學認為,感知、記憶、思維、行動是一個由輸入、儲存、編碼、輸出等環節構成的信息加工系統;人有與生俱來的語言習得能力,從而習得深層結構而獲得語言能力,有了語言能力就能“生成”語言行為、運用話語。這種認知理論在我國英語教學中根深蒂固,所產生的認知教學法把學習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理解(語句結構及其內容)→形成(語言能力)→運用(語法亦即語言能力)。而實際學習過程中,從認知角度出發,就自覺不自覺地進入了這樣一個教學誤區,認為只有認知了語言的規則,才可能獲得語言能力,因而就有了“語法先行”的套路。這無疑給學習者擴大閱讀量設置障礙,大大影響了英語學習的發展。
美國學者Stephen D.Krashen是語言“習得論”者,他認為,獲得語言的過程是個“習得”的過程。所謂習得,就是在自然的交際環境中使用語言的潛意識過程,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意義的過程,就是習得的過程。這種理論認為,語言的習得只能在理解信息這一過程中產生,只有當獲得理解輸入,聽讀理解另一種語言時,人們才能習得語言。
然而,我國學生學習英語,是作為外語來學習的。漢語與英語,無論在語音體系、遣詞造句、篇章結構等方面,都有著極大差別。因而,要尋求掌握英語語言的途徑,就必須通過“學習”其語言詞匯和語法規則。這雖然合符認知語言學理論,但是,“語言知識不能自動地轉化為語言能力”這一觀點,不僅已為我國長期的教學實踐所證實,也已被專家學者所認同。事實上,人的與生俱有的語言習得能力,是必須通過“習得”的過程本身來實現的,而對于我國的廣大學生來說,要想得到“習得”的自然語言聽說環境,實際上幾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一方面,我們不可能完全通過“學習”來獲得語言能力,另一方面,我們又沒有自然的交際環境來自然地通過聽說“習得”語言。那么,我們就只有尋求”習得”語言的另一條途徑,那就是:讀。這樣,我們就有了一條綜合的途徑,也即第三條途徑——“學得”與“習得”相統一。通過“學得”,學習語言的規則和語言的基本技能;通過“習得”,獲得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也即所謂生成語言行為。
高中階段,應該說,已具備一定的語法基礎知識,掌握了一定量的基本詞匯,而且有初步的聽、說、讀、寫技能。在此基礎上,要想順利發展英語學習,必須有個“習得”語言的過程,并且,還須在“習得”語言的過程中不斷地擴大詞匯量,鞏固并活用語言的法則。因而,對我國廣大學生來說,語言的學得與習得,應該是語言學習過程的兩個方面,應該是一個統一體。
閱讀——我國學生“習得”英語的重要途徑
研究表明,習得主要基于聽和理解語言,而不是說和寫。習得語言是無意識地掌握語言,是在自然交際情景中培養運用語言的能力,并在無意識中習得語法一般規則。對于英語作為母語的學習者來說,情況可能是這樣。但對英語作為外語的學習者來說,則幾乎不可能有這種所謂的自然交際情景(主要指人與人之間的語言交流)。自從有文字以來,人類的語言交流就有了這兩種主要形式:口頭的和文字的。閱讀是讀者與筆者之間的交際。在可理解的信息交流中,讀者與筆者之間搭起了互相溝通的橋梁,其情其景并無異于人與人之間的自然交際情景,甚至往往還要深刻得多。因為,文字所描繪的世界往往比口頭語言所能描繪的世界要更為廣闊、更為精彩、更為深邃。因而,在閱讀過程中,習得語言的基本原理同樣是存在的。無論是聽還是讀,理解信息的過程就是習得語言的潛意識過程。作為母語學習者,他可以通過聽來習得語言,作為外語學習者,則很少有這樣的習得機會。那么,他就只好主要依靠“第三條途徑”來習得語言。對于我國廣大中學生來說,情況正是這樣。
When there is little reading,there will be little language learning.The student who wants to learn English will have to read himself into a knowledge of it unless he can move into an English environment(J·A·Bright & G·P·McGregor).對無法身處英語國家語言環境的中國學生來說,無疑,要想提高英語語言水平,只有通過閱讀才能使他們獲得近似于身臨其境的效果。
閱讀對高中生學習英語的地位是前置的
眾所周知,英語國家中級水平的閱讀者能認識5萬個英語詞匯(包括派生的),每分鐘讀150詞者為慢讀者,250個詞者為正常速度的讀者,而350個單詞者則為較快者。我國學生,要想看懂英語報刊雜志,至少要掌握3000—5000個單詞(不包括派生的)。學習英語通常從閱讀一些較簡單的文章開始,這些文章大部分也要有2000個詞匯量的學生才能讀懂。還要考慮到閱讀者往往會遇到詞匯量較大的復雜文章,這至少需要3000個詞匯量以上。即使有了這樣的量,每千字中還可能有5%或6%的詞不認識。我國現階段的中學英語教材詞匯僅為2000個左右,學程為6年,與前面提到的情況相去甚遠。也就是說,一個標準的中學畢業生(按大綱要求,他們每分鐘達到的速度為80—120個詞),閱讀作為語言交際的手段就顯得蒼白無力。他們因詞匯的缺乏影響了閱讀的速度,閱讀速度過慢則直接影響了信息獲取及其理解的程度,這就使得他們無法走進英語學習發展的快車道。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充分認識閱讀對高中生學習英語的“前置”地位,因為,它是提高英語學習其他三項基本技能(聽、說、寫)在高中階段順利發展的關鍵。
讀和聽都是語言的輸入,讀是文字信號的輸入,聽是聲音信號的輸入。它們要成為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在大腦中都得有一個信息轉換的機制。雖然信息源不同,但其信息轉換的機理是相同的。因而一個閱讀速度快的人,其捕捉信息的速度也必然快。說和寫是語言的輸出功能。大量閱讀可以為讀者提供大量的活的語言,這就為語言的輸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一個有足夠的詞匯量、又有大量閱讀經歷的人,其說和寫的水平必然可以得到提高。當然,這需要訓練,但一個只有2000詞匯量、只讀了幾本教科書的學生與一個有3000詞匯量、閱讀了30萬字的學生,相比之下,后者的優勢也就不言而喻的了。
閱讀教學要策略性安排
鑒于我國目前英語教學的客觀環境和師資條件,要力爭在中學階段達到英語基本過關,聽、說、讀、寫四會并舉,恐怕難以達到。盡管近年來交際教學法已得到普遍推廣,但在課堂教學中由于班級人數多、教師口語水平嚴重滯后,實際的教學效果與交際教學法的要求仍相去甚遠。我們仍必須為此傾盡全力。而學會閱讀這一教學目標卻不受時空的制約,師資條件的制約也相對少得多。因而,要實現這一目標相對容易一些。提倡高中生學習英語要主動閱讀,自主發展,就是鼓勵其走“閱讀先行”這條捷徑。英國學者韋斯特(Machad West)提出的閱讀詞匯量為3500,對于高中生來說,這是跳一跳可以達到的目標。學會閱讀,在此基礎上提高聽、說、寫的能力,讀——聽、說、寫,或者,讀——寫、聽、說,這可以是我國目前大多數高中生學習英語的路子。
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走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來,可以有以下一些具體策略。
1.教師首先可以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目的,解決思想和學習心理問題,使學習變得輕松、有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接觸語言,在閱讀中感受語言,在閱讀中學習語言,在閱讀中應用語言,在閱讀中欣賞語言,集學習語言知識、語言文化和情感體驗于一體。
2.教師可以運用啟發式,引導學生進行發散式思維,提高閱讀質量。如上課時盡量介紹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實用性較強的詞匯,如教授Book Ⅱ Unit 4中“Newspaper”一文時有一個討論題——What kind of people should a journalist be,如果依照課文要求,學生只能學到與journalist相關的check cover,event information,report等新詞。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可以讓學生用任何他們認為合理的詞匯,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短語或句子來描述journalist。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發表的看法雖然有些會雷同,但若引導得當,諸如careful,strict,patient,courageous,knowledgeable, learned, determined, devoted,loyal,independent,communicative, honest,humorous,talkative等形容詞以及be good at driving/speaking English/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catching timely information/using the computer/taking photos/writing or describing events和be quick in mind and action等短語都有可能躍然而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有獲得相關詞的機會,而且在提出新詞的同時隨機重現了許多舊詞,學生之間的知識得到了共享,興趣隨之激發。
3.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進程,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有一定難度的閱讀材料進行閱讀,并進行閱讀指導,讓學生讀到自己喜歡的英語書籍、報刊、雜志,如Shanghai Students’ Post,English Coaching Paper, English Pictorial,English Study,A Survey of America,Read into America or England等和一些簡易小說,只有學生通過閱讀所獲得的知識輸入大于輸出,知識輸出才自然流暢,進而為新的閱讀進程奠定基礎。如此循環往復,閱讀水平自然會提升一個又一個的新境界。
4.教師可以通過改革教學程式,靈活處理教材教法。如把每單元的課文首先當作閱讀材料,可按照leading questions→general idea→paragraph’ s ideas→detailed questions→Key words→making up a new short passage這個過程來達到“閱讀——學習——運用——綜合——交際”的教學目的。如果教師一開始就引導學生記誦詞匯,詞匯就被孤立,失去了生命力,長此以往,英語課堂學習會成為單調的“背字典”,學生學習的可持續性不攻自破。
5.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指導,使學生往“我會讀”甚至“我善讀”方向轉變。如階段性要求學生進行fast reading和timed reading,“SQ3R”(方法式閱讀Survey→Question→Reading→Recitation→Revision)和“H5W”(脈絡式閱讀How—Who—What—When—Where—Why)閱讀方法訓練等。只有通過學習方法和技巧的培養,閱讀效率才會更快地提高。
6.教師可通過現代教育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的整合,擴大知識在單位時間里的容量,讓學生進行拓展式閱讀,提高詞匯復現率和他們對新詞的接觸頻率與感悟
水平,從而達到提高其英語語言能力之目的。
高中英語教學介于初中英語與大學英語教學之間,處于最重要、最關鍵的過渡階段。作為承前啟后的高中英語教學,只有指導學生在學好教科書的同時,強化閱讀訓練,豐富詞匯量,輻射和帶動聽、說、寫、譯等能力的同步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才會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董蔚君,司延亭,高級中學英語“閱讀訓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端木義萬,美英報刊閱讀教程[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美)Milada Broukal,中學英語讀寫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李秉德,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學術論文]“主動閱讀-自主發展”是可行的英語教學策略】相關文章:
淺析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08-10
探析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09-02
學術論文寫作與文獻的閱讀檢索09-10
探析高中英語閱讀自主學習教學07-24
英語學術論文常用經典句型10-27
英語學術論文的格式指導09-04
研究性教學策略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10-07
試論高中英語閱讀自主學習策略的運用及實施09-20
論自主品牌及其發展對策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