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英語中存在的男性偏見現象
摘要:語言是社會的產物。語言中確實存在性別歧視現象。英語中不僅存在女性歧視現象。英語語言也存在男性偏見現象。
關鍵詞:語言,性別,女性歧視,男性偏見
一、引言
語言是社會的產物,通過語言,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社會現實。語言中確實存在性別歧視現象。隨著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婦女解放運動的興起,社會語言學家越來越關注語言與性別的關系研究,但其研究的出發點是將女性視為語言歧視的受害者,研究語言中存在的歧視、詆毀女性的現象,比如從詞語的非對稱性、稱謂、搭配、諺語、男性詞語的泛化以及詞序等方面對語言中歧視女性的現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在研究過程中,人們片面地將語言性別歧視局限于對女性的歧視,將語言中對女性的歧視歸咎于男性,甚至將性別歧視定義為一種性別成員對另一種性別成員的不平等對待,尤其是指男性對女性的不平等對待。然而,在很多方面,男性也是語言歧視的受害者。在現代社會中,英語語言也存在男性偏見現象。但是對這一方面的研究卻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將對英語中存在的男性偏見現象進行研究,分析男性偏見現象的表現形式以及產生的原因。
二、表現形式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現代英語中存在的男性偏見現象:
(一)性別排斥性語言
性別排斥性語言指的是現代英語中存在部分詞語及短語,其僅指代某一特定性別,若要指代另一性別,需添加特定修飾詞。在英語中,有大量的詞語僅指代女性,將男性排除在外。就這一方面,語言學家已做了大量研究。人們可以輕易地列舉出將排斥女性的詞女性歧視,但是很少人注意到英語總也存在一些男性排斥性語言。
其中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parents這一詞。在談及parents(父母)時,大多數人都不自覺地聯想到mother(母親)。早在20世紀50年代,Roman 和 Haddad 公布了他們的一項社會學研究,名為 The ChangingAmerican Parents(變化中的美國父母),為了尋找素材以支持其研究,他們對582名母親進行了訪問,但未涉及父親。由此可見,mother 和parent 之間的互換性非常普遍。另外,當涉及custodial parent (監護父母)時,人們通常會自然而然地想到mother(根據牛津高階英漢字典的解釋,一般來說,在父母離異之后,母親為監護人)。相反,non-custodial parent,即非監護父母一方一般指代father(父親),并且幾乎成為父親的代名詞。由此看來,在社會科學中,人們通常將mothering和parenting等同起來,把對子女的教養僅僅當成女性的責任,忽視了父親在教育子女方面做出的貢獻。這一點還可以從以下用法中得到證實:mother tongue,表示我們在嬰兒期和幼年期間自然學到的語言,即母語,這體現了母系親屬在子女語言學習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但同時抹殺了父親在這一過程中的貢獻。類似短語還有motherland(祖國)、mother wit(天資)、Mother Nature(大自然)、Mother Earth(大地)、mother lode(母脈)等等。
此外,在涉及vitcim這一詞時,人們也經常會不自覺地將男性排除在外,這一點在大眾媒體報道中比較常見。在媒體報道事故的傷亡情況時,比如巴以沖突,新聞報道中經常會出現innocent women and children(無辜的婦女和兒童)。類似短語在VOA或BBC新聞中也經常出現。比如:他們殺害了一些無辜的婦女和兒童,以此來威懾我們。(2007年8月4日,VOA新聞)。這種表達忽視了男性也是戰亂的受害者。還有一些比較好的例證,如sexual harassment,wife and children abuse,spousal abuse等,這些詞本身并沒有特指某一性別,但是當提到這些短語時,人們會不自覺地將女性視為viticm,而將男性排除在外。綜上所述,在現代英語中,男性經常被排除在雙親或受害人之外。
(二)性別有定語言
在人類社會中,根據男性和女性各自所具備的社會角色特征。人們對男性和女性行為的期待即性別定型(gender stereotype),一般來說,男性和女性都應該接受自己的性別定型角色,其行為不應脫離性別定型角色。但是,如果女孩的行為脫離了其性別定型角色,比如性格或穿著等女性歧視,大眾一般都能接受,在英語中一般用tomboy來形容,即孩子氣,沒有任何貶義的意思。但是如果男性違背其其性別定型角色,則會被嘲笑為sissy,表示女人氣的、膽小無用的男性。男性經常被告誡做事要“be like a man”(像個男人),而且,男性還必須具備brave,aggressive等氣質,若男性的行為違背了這些氣質要求,其可能會稱為公共輿論的焦點。
作為一個小男孩,在跌倒的時候,家長總是鼓勵他自己站起來,并要求他們要be brave,responsible以及be a man。所有這些表達方式都意味著男孩以后注定要經歷些痛苦的事情。英語中存在很多詞或短語專門用于男性,嘲笑其違背其社會角色的行為。比如,turkey 一詞意為沒用的人,呆子等,一般用來嘲笑那些到了一定年齡,被自己追求的女生拒絕的男孩,與turkey類似的詞語還有jerk,clod,goofball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英語中確實存在一些貶義的詞語,其對象主要針對感情上比較脆弱的年輕男性。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coward,作為一個男性必須要勇敢地面對任何困難,不能退縮,這樣才能被社會接受。如果他做事不夠果斷勇敢,就會被看作是coward。類似的詞還有:chicken, spineless, weakling等,這些詞幾乎專門用于男性,而不用來形容女性。如果一個年輕男性的行為脫離了社會所給定的角色特征,或不承認其角色特征,英語中有大量的單詞或短語專門用來形容此類男性的行為,而且大都為貶義詞。而且這些詞語幾乎不用于女性,如果女性做事不夠勇敢,一般不會受到責備。
在結婚以后,男性必須承擔起養家的重任,他們必須盡全力滿足妻子和孩子的需要,如果他辜負了大家的期望,會被諷刺為:impotent, loser, leech, good-for-nothing等。然而在孩子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每次回父母的家,一般會說goto my mother’s home。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一般來說,mother可以指代family,但是father卻不可以。因此,男性在他的一生之中女性歧視,不管愿意與否,其行為都必須符合社會所給定的性別角色特征,否則,就會遭到社會的質疑,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在現代英語中,存在著大量的專用于男性的貶低且帶有歧視性的詞語或短語。
(三)罪孽聯想男性化現象
在英語中,談及crime以及evil等詞語,人們通常會聯想到男性。曾有人做過一個小實驗,他列出一些名詞,讓同學看后指出哪些詞是主要指女性、哪些主要指男性,以及哪些兩性都可指代。這些詞主要有:murderer, killer, hitman, thief, slayer, assassinator, robber,pirate, bandit, burglar, crook.。根據構詞結構,hitman以man為后綴,令人聯想到男性,這一點比較正常。但是其他的單詞有的以“er”結尾,有的以“or”結尾,有的沒有明顯后綴,但是學生的答案卻非常一致,他們認為幾乎所有的詞都指代男性。所有的詞語在形式上都是中性的(hitman除外),但是所有人都認為這些詞均指代男性。從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看出,在英語中,在一些違法事件方面,男性總是被視為有罪的一方。
除了犯罪事件之外,當人們談論到一些惡習時,也通常會聯想到男性,比如在英語中存在這些詞語如:boozer, drunkard,lush,等。事實上,現在女性犯罪的事件或惡習也有很多,但是這些負面性的詞語多用來指代男性。此外,英語中還有一些習語可以反映男性負面定型角色。比如,描述一個人喝的爛醉,我們通常用drunk as a lord,而不是說drunk as a lady。類似的習語還有:Every man has its price表示人人皆可被收買,Dead men tell no tales表示死無對證,這些習語在意思上既指代男性又指代女性,但是在形式上面可以看出,這些負面形象似乎和女性無關,通常會讓人聯想到男性。綜上所述,在英語中不僅存在歧視女性的現象,也對男性存在一定的偏見。
三、男性偏見現象產生的原因
語言是社會的產物,同時語言也可以反映種種社會現實。與女性性別歧視一樣,英語中存在的男性偏見現象,也是社會現實的反映,并已扎根于社會中。從本質上來說,語言本身沒有性別歧視。之所以會出現性別歧視現象,是因為人們將自己對男性的偏見轉移到語言的使用中。此外,英語中男性偏見的出現還具有一定的歷史和社會因素。歷史方面女性歧視,自遠古時代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男性應該在一些重大事件中擔當重要角色,因此,人們通常不能容忍男性所變現出的無能。人們想當然地認為男性應當承擔其上帝所賜予他的一切苦難,不得有怨言。這種想法一直流傳至今。在社會層面,產生男女性別差異的重要原因就是女權運動的興起。特別是在美國,20世紀60年代,女權運動興起。女性對社會賦予她們的社會地位等強烈不滿,她們不滿足于僅僅做家庭主婦,而是渴望可以出去工作,她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其價值。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分工造成了語言偏男性化,而女性成為語言歧視的絕對受害者。因此,女權運動的興起,使得女性慢慢認識到這一點,她們渴望能在這個男性統治的世界中聽到自己的聲音,于是她們將對于男性的偏見融進語言中。
四、結論
毋庸置疑,英語中不僅存在女性歧視現象,也存在男性偏見現象,因此男性和女性都是語言性別歧視的受害者,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都是陳舊觀念的受害者。由于男性和女性不同的語言習慣,使得兩性之間的交流容易產生誤解。要改變各自的言語習慣不現實,但是兩性可以再尊重各自言語習慣的基礎上,致力于減少彼此交流時的誤會。
參考文獻
[1]Hudson, R.A.Sociolinguistics.[M] 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0.
[2]艾曉明譯《語言與社會性別》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劉潤清、文旭.《新編語言學教程》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6.
[4]陳原.《社會語言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5]顧嘉祖,陸異.《語言與文化》(第二版).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6]許力生.《跨語言眼睛就的文化視野》.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7]楊永林.《社會語言學研究:功能·稱謂·性別篇》[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淺析英語中存在的男性偏見現象】相關文章:
淺析英語中的對稱現象03-20
淺析大學英語學習中的僵化現象及其對策03-18
淺析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05-12
淺析開展中藥臨床藥學中存在的問題12-05
談企業知識管理實施中存在的博弈現象03-24
淺析社區矯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03-15
淺析目前婦產科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03-16
淺析英語學習中的學習動力03-18
淺析校園媒體之現象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