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再論音樂欣賞方式與心理發展階段
畢業論文張 前
黃自在1934年出版的《復興初級中學教科書·音樂》(商務印書館)中,把音樂欣賞分為3種不同的欣賞,稱作欣賞的3方面。即:(1)知覺的欣賞;(2)情感的欣賞;(3)理智的欣賞。
所謂知覺的欣賞,是指由音樂的4種基礎成分(節奏、曲調、和聲、音色)所引起的知覺上的快感。黃自說:它是欣賞中最幼稚、最膚淺的1步,但也不能把這種知覺美完全抹殺。知覺美必須受情感與理智的節制,它是達到目的的方法,而決不是所要達到的目的。
所謂情感的欣賞,是指音樂家用音的表情法,來引起我們的情緒。黃自列舉的音樂表情法,有調性(大音階與小音階)、節奏的徐緩及句法的長短、音的高低與強弱、和聲(協和音與不協和音)、音色。黃自強調,由于音樂的表情是暗示而不是明言的,所以必須運用極敏銳的想象力去意會。
所謂理智的欣賞,則是指對音樂的結構美的辨別。結構美在音樂中可分為3種:(1)選擇若干有相互關系的音,連續之而得曲調美;(2)選擇若干有相互關系同時發聲之音,綜合之而得和聲美;(3)聯絡若干樂句求其平衡、對比與呼應而得曲體美。
當代美國著名作曲家科普蘭(A·Copland)在他的普及性讀物《怎樣欣賞音樂》(1939年初版,1957年修訂,中譯本1984年出版)中談到: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全是在3種不同的階段上傾聽音樂的。他說不妨把這3個階段稱為:(1)美感階段;(2)表達階段;(3)純音樂階段。
關于美感階段,科普蘭說:傾聽音樂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純粹為了對音響的樂趣而傾聽,這就是美感階段。在這個階段傾聽音樂,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然而,由于作曲家使用音響要素的方式因人而異,對音響的使用方式形成了他的風格的1個組成部分,因此,即使在聆聽音樂的這個初級階段,也值得采取更有意識的聆聽方式。
關于表達階段,科普蘭說:所有的音樂都有表達能力,有的強1些,有的弱1些,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種涵義,而這種涵義畢竟構成了作品的內容。但是他又提醒音樂愛好者,在要求音樂具有明確的意義上不要走得過遠,他認為音樂的意義充其量不過是1種1般的概念,而這種概念是關于情感和情緒的1種大致的描述。
關于純音樂階段,科普蘭說:我們大家都應當更多地在純音樂階段感受音樂,這1點非常重要。明智的聆聽者必須準備加強自己對音樂素材及其發展情況的意識。必須更有意識地聆聽旋律、節奏、和聲及音色。尤其重要的是,為了追隨作曲家的思路,必須懂得1些音樂曲式的原理。
關于3階段的劃分,科普蘭說:“我們是為了聽得更清楚才把聆聽音樂機械地分成3種不同的階段的。實際上,我們從來不單獨在1個階段上聆聽音樂。我們所做的是使各個階段相互聯系——同時以3種方式聆聽。
我本人在1983年出版的《音樂欣賞心理分析》的小冊子中,把音樂欣賞心理要素劃分為:音響感知、情感體驗、想象聯想和理解認識這樣4種,同時說明這些心理要素在音樂欣賞活動中都不是彼此沒有關聯地各自進行活動,同時也不意味著它們是音樂欣賞過程中幾個依次進行的不同階段,而我之所以要把這幾個心理要素分別加以闡釋,只是為了便于對音樂欣賞這個復雜的多種心理要素的綜合運動過程進行分析,從而有助于對音樂欣賞心理的全面認識。
而關于音樂欣賞階段的劃分,我當時“根據1般認識論關于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兩個階段的劃分,并且結合音樂欣賞的形象思維的特點,認為可以考慮把音樂欣賞過程劃分為初級階段與高級階段這樣兩個階段!币魳沸蕾p的初級階段,是由音響感知以及與之自然相伴隨的感情體驗與想象聯想構成的,是對音樂的初步的、情趣的欣賞階段。而音樂欣賞的高級階段則是在豐富的感性體驗的基礎上,加上理解認識的參與,使音響感知、感情體驗和想象聯想向更深刻、更明晰的高級階段的發展。這時,對音樂音響的感知已不僅是片段的、模糊的“趣”的欣賞,而是在理性認識的指引下對音樂音響及其組合形式的完整感受和欣賞。而對于“情”的欣賞,也不僅是1種感性的體驗,而是在理性的指引下進入更深刻、更明晰的感情體驗和想象聯想的階段。同時,又由于對樂曲產生的時代背景、社會思潮、藝術風格以及作曲家創作情況的了解,使欣賞者對樂曲所表現的內容和社會意義有了進1步的認識與理解。這本小冊子還指出,從音樂欣賞的初級階段進入高級階段,是1個逐步提高的過程,中間并沒有10分明確的界限,也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欣賞者只要經過努力,是可以不斷地由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
趙宋光主編的《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2003年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概論》)提出音樂欣賞的3個層次和3個階段的學說。3層次:1是感知、情緒層次,2是聯想、情感層次,3是理解認識基礎上高1級的情感層次,即整合與感悟。
在感知、情緒層次,并不僅有靜態的聽覺音響感知,還有同時出現的情緒反應、共鳴。作為明顯表征的,是在音樂音響刺激下出現的、非完全自主的體態律動,及其伴隨而來的情緒興奮狀態。
在第2層次,情感體驗與聯想想象兩者間的相互關系得到了強調。音樂所引發的有關生活經驗的聯想想象,所涉及的姊妹藝術中諸如視覺性、文學性、戲劇性的人、物、情、景等形象的聯想想象,往往是與最初的音樂情感體驗相聯系的。
在第3層次,所有的理性認識都潛移默化地在情感體驗過程中起整合作用,最終使情感體驗達到感悟階段。這才是音樂給予人的最獨特、最高境界的愉悅。
《概論》還進1步指出,由于當代音樂欣賞的方式大多數都是通過錄音制品在家庭進行的,具有無限重復的可能,聆聽者也就可能在多次性的反復聆聽中,將上述3個目的層面的綜合性欣賞橫放成具有3種不同目的的階段,并將3個階段設置成步驟,這樣可以在每1單1階段中完成1定目的指向的音樂認知。
在第1階段中,聆聽者可以完全沉浸在音響美感之中,并籍此對聆聽的音樂從整體到局部進行熟識,這是1種完全處于直感的音響感知。
第2個目的層面,也就是對音樂所表達的豐富內涵的發現和認識。這1階段除了想象與聯想發揮作用外,不斷補充的閱讀會提供許多啟示,進而達到理解的高度。
第3階段是對作品所蘊涵的、源于音樂本體方面的藝術理性的認識和評價階段。事實上音樂除了作為象征而蘊涵著大量的精神內涵外,其自身也含著某種程度的本體性的內容,也可以直接成為我們的審視的對象。所有這些看來本似純屬技術范疇的東西,其實它還隱含著豐富的文化意蘊和審美觀念,如果我們能溝通精神與技術手段之間的隱秘關系,將進而達到更深刻的藝術感悟。
在對上述4部著作中關于音樂欣賞方式及音樂欣賞心理發展階段劃分的陳述之后,我們可以進而對它們彼此之間的異同點以及我本人現在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做出如下歸納:
第1、對于音樂有不同的欣賞方式這1點,上述幾部著作是有共識的。黃自把音樂欣賞劃分為知覺的欣賞、情感的欣賞與理智的欣賞,科普蘭把音樂欣賞方式與欣賞階段結合起來,劃分為美感階段、表達階段與純音樂階段。我的小冊子從欣賞心理要素的角度,把音樂欣賞劃分為音響感知、情感體驗、想象聯想與理解認識等4種要素。而趙宋光主編的《概論》則提出音樂欣賞的3層次說,即音樂欣賞的感知、情緒層次、聯想、情感層次、整合與感悟層次。幾部著作的提法雖有不同,但在音樂欣賞有不同的欣賞方式這個基本點上卻是共同的,而且從總體上說,這些欣賞方式主要是對音樂音響的感知、情緒情感的體驗、形象的想象與聯想、理智的感悟與整合等幾種方式。與此同時,幾部著作還不同程度地提到,某種欣賞方式的運用,都是意在側重于欣賞音樂的某1個側面,而在更多的情況下,則是同時運用多種不同的欣賞方式,對音樂進行全面和綜合的欣賞。
第2、幾部著作在是否要把音樂欣賞劃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以及對這些階段如何界定上有1些歧義。
比較起來,在是否要把音樂欣賞劃分為幾個不同階段的問題上,趙宋光主編的《概論》的提法較為明確!陡耪摗分赋觯簩⒁魳沸蕾p劃分為3個階段不但有可能,而且10分有意義。它的意義就在于對1個作品,尤其是初次接觸的新作品進行分階段的聆聽,有便于聆聽者集中注意力于某1單1目的中,而不至于因目的的駁雜難以統籌而顧此失彼,甚或陷入混亂,以利于我們在多個目的層面中細致地感受音樂和理解音樂。
關于音樂欣賞階段的具體劃分,我在《音樂欣賞心理分析》中,用1般認識論的方法,把音樂欣賞劃分為初級階段和高級階段,可以說是提出了1種兩階段論的劃分方法。而另外3部著作或隱或顯提出的都是3階段論。黃自所說的音樂欣賞之3方面,即知覺的欣賞、情感的欣賞和理智的欣賞主要是指音樂欣賞的幾個方面,只是在某種程度上含有階段的意味。如他所說,“知覺欣賞是欣賞中最幼稚,最膚淺的1步”,而情感的欣賞和理智的欣賞才是更高級、更深入的步驟?破仗m則比較明確地提出,我們是在3種不同的階段上傾聽音樂的。他所說的美感階段,即純粹是為了對音響的樂趣而傾聽,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這和黃自所說的知覺的欣賞是完全1致的。而科普蘭所說的表達階段,按他的解釋,這種表達是指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種涵義,而這種涵義主要是指音樂所表達的感情和情緒,這和黃自所說的情感的欣賞也基本是1致的?破仗m所說的純音樂的欣賞階段,是指聆聽者必須加強對音樂素材及其發展情況的意識,更有意識地聆聽旋律、節奏、和聲及音色,尤其重要的是必須懂得1些音樂曲式的原理。這和黃自所說的理智的欣賞也基本上是1致的。兩位作曲家對音樂欣賞的基本要求都是從音樂音響的直接聆聽,進而去體驗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并達到對音樂組合與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欣賞。黃自沒有明確提出階段論,而科普蘭則強調他是為了使聽眾對音樂聽得更清楚,才把聽音樂機械地分成3種不同的階段,他認為“實際上,我們從來不單獨在1個階段上聆聽音樂。我們所做的使各個階段相互聯系——同時以3種方式聆聽!
兩位作曲家對音樂欣賞前兩種方式(或稱前兩個階段)的論述無可非議,而對他們所說的第3階段,或第3種欣賞方式的解釋似有可商榷之處。按理說,音樂欣賞的第3階段應該是音樂欣賞的最高階段,是音樂欣賞的完美境界,把這個階段用純音樂的欣賞階段或理智的欣賞階段來概括都不是很確切。因為,所謂純音樂階段,按1般的理解,僅僅是或主要是指對音樂的形式美的欣賞;而所謂理智的欣賞,按黃自的解釋,也主要是指對音樂的旋律、和聲和曲式的欣賞,也很難說是音樂欣賞的完美境界。從這個意義上說,趙宋光主編的《概論》對音樂欣賞第3層次的論述,特別是理解認識基礎上的“整合與感悟”的提法是富于啟發性的。只是《概論》仍把這高1層次的音樂欣賞仍然概括為“情感層次”似可再加斟酌。
我傾向于把音樂欣賞第3階段概括為對音樂美的體驗和感悟階段。這種對音樂美的感悟,不同于黃自與科普蘭提法的地方在于,它已經超越了對音樂形式(包括旋律、節奏、和聲、音色與曲式)的感受和認知,不同于《概論》提法的地方則在于,它同時也超越了“情感層次”,超越了對音樂內涵(包括情感、情緒、情態以及某些形象、意境)的感受和體驗,因為此時對音樂的體驗已經進入“形神交融”的境界,不再在審美意識中去做形式和內涵的劃分,2者已經完全融為1體。而從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的關系來說,則已經進入“物我(音樂與欣賞者)同1”、主客體相互融合的境界,欣賞者的主體意識已經深深地與音樂融合在1起了。這種境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能用心靈去開啟和溝通,它既是音樂所喚起的情緒的激蕩、心潮的涌動,也是音樂所給予的審美的愉悅、心智的啟迪,它是音樂所引起的莫名的感動、也是音樂所賦予的無言的欣喜,總之,它是升華了的對音樂美的體驗和感悟,是音樂欣賞的出神入化的至高境界。這些說辭看來好像有些玄虛、不著邊際,其實它是每個欣賞者在音樂欣賞過程中都可能有過的體驗,只是有些欣賞者還沒有明確地意識到它。特別是對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對那些曾經反復欣賞和體味、并使欣賞者深深為之感動和陶醉的音樂作品,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蕭邦的C小調《革命練習曲》,如《梁!沸√崆賲f奏曲、2胡曲《2泉映月》等等,它們給予欣賞者的不正是這樣1種感受和體驗嗎?音樂欣賞的更高境界并不神秘,也不是不可企及,只要我們熱愛音樂,用心地去多聽音樂,同時輔以必要的音樂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和豐富自己的文化藝術修養,我們就會逐漸達到音樂欣賞的更高境界,成為1個音樂藝術的知音者。
這樣,我們就可以對音樂欣賞的性質、方式及其心理發展階段做出如下幾點簡要的概括:
第1、音樂欣賞從它的根本性質來說,是對音樂的1種審美的感性體驗。然而,必要的音樂知識和理性認識也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幫助和促進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性體驗。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音樂欣賞是在對音樂進行審美體驗中融入了理性因素的感性體驗。
第2、音樂欣賞的方式多種多樣,既可以對音樂進行純音樂式
的直覺的欣賞,從中獲得對音樂音響及其形式結構的審美愉悅;也可以專注于音樂的情態、情緒和情感的變化,從中獲得情緒和情感的激動、共鳴和陶醉;也可以對音樂作聯想式的欣賞,從中獲得對生活情景與意境的感受和想象;而在更多的情況下,則是對音樂的綜合的、全方位的欣賞,既從中獲得對音樂美的感受和體驗,也同時獲得對音樂意義和內涵的領悟。音樂欣賞的方式可以任由欣賞者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自主地進行選擇,甚至也可以放棄主觀的選擇,任由多彩的音樂把我們帶向那繽紛美妙的審美境界。
第3、關于音樂欣賞心理的發展階段,參照黃自、科普蘭,特別是趙宋光主編的《概論》的提法,我現在認為大體上把它劃分為3個基本的階段是適宜的。即:
第1階段:音樂音響感知與情緒感受階段。即音樂音響刺激欣
賞者的聽覺系統,使欣賞者產生對音樂音響的聽覺體驗,從感性直觀上獲得音樂審美的愉悅,同時在聯覺機制的作用下還會引起相應的情態活動,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某種情緒體驗。
第2階段:以感情體驗為核心,包含形象聯想、理性感悟在內的對音樂內涵的理解與體驗階段。即當對音樂的情緒體驗具有明確而穩定的特征時,便會激發聯想的機制,引入認識性成分,從而產生以感情體驗為核心,有時伴以形象聯想和理性感悟的對音樂內涵的理解與體驗。
第3階段:對音樂美的體驗與感悟階段。這時音樂已經不僅是作為1種客體對象,欣賞者還會借助音樂這個被感知到的對象,把自己內心世界的感受釋放出來,進入物我同1,主客體相互交匯與融合的階段。在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同時,音樂欣賞者已將自己的意識從日常知覺中擺脫出來,進入到由樂音表象所構筑的感性世界中去,此時此刻的音樂已不再是1種外在的、獨立的、異己的客觀事物,而是1種徹底融化于主體感性體驗之中的審美對象;蛘哒f,原本是客觀存在的聲音,而此刻已化作了欣賞者內心感受的1部分。音樂欣賞者從音樂中所獲得的審美體驗,是欣賞者對自己生命的1種客觀化的體驗,欣賞者在音樂欣賞中所聽到的音樂之聲,其實正是欣賞者自己內在的心聲。
第4、對音樂欣賞階段的劃分是相對的。由于音樂欣賞不僅是依著時間順序1次性的欣賞過程,它同時還具有通過媒體多次反復聆聽的可能,因此就為欣賞個體的自主性和選擇性提供了條件,既可能在1次性的欣賞中選擇某1種欣賞方式,達到某1單1的目的,也可以在1次性的欣賞中同時運用多種方法做綜合性的欣賞;另外,也可能在多次性的反復傾聽中,重點運用某1種欣賞方法,側重于某1方面的欣賞,也可能在多次性的反復欣賞中把幾種欣賞方式結合起來,做綜合性的全方位的欣賞。總之,欣賞者所可能采用的欣賞方式是自由而多樣的,而從規律性來說,欣賞階段的劃分有助于音樂欣賞能力的提高,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逐漸達到音樂欣賞的更高層次。
參考文獻:
黃自主編《復興初級中學音樂教科書》,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
艾倫·科普蘭著《怎樣欣賞音樂》,丁少良譯、葉瓊芳校,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年版。
張前著《音樂欣賞心理分析》,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年版。
趙宋光主編《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年版。
張前主編《音樂美學教程》第6章第3節“音樂欣賞活動的美學原理”(邢維凱執筆),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年版。
2005年7月23日
第2次修改于北京望京花園
作者單位: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
作者信址:北京市西城區鮑家街43號中央音樂學院
郵編:100031
電話:66419302(辦)
64713892(家)
電子信箱:zqian ccom edu cn
【再論音樂欣賞方式與心理發展階段】相關文章:
再論企業邊界03-24
論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03-01
再論當代中國的判例03-19
論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03-23
試析再論勞動價值論的假定前提—兼與許成安先生再商榷03-20
再論提起公訴的證據標準12-10
論楷書繁體簡化來源再梳理03-20
論如何促使學生轉變學習方式12-06
論特定環境下戲劇的開場方式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