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傳統工藝美術的理解與思考
摘要:傳統工藝美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傳統藝術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藝術,生活文化的“活化石”。所有傳統工藝產品的背后,都蘊涵著非物質的技術內容和文化藝術內容;傳統工藝美術作為商品,在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經濟價值,至今仍維持著一個以手工生產為主要特征的產業群,作為工業生產的互補?梢哉f,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傳統工藝美術的價值和歷史意義都有再認識的可能;另一方面,進入21世紀的傳統工藝美術,其創新與發展遭遇到了發展經濟、技術更新和文化變遷的諸多矛盾,產生了不少新的問題,需要去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工藝美術;形態;神韻;理解與傳承
我國傳統圖形藝術源遠流長,發展到今天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早在文字誕生之前,先民就開始使用圖形來傳達思想與溝通感情,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與刻繪在崖壁上的巖石刻等等這一些不僅記載下了先民對自然的理解與期盼,同時也成為了人類最早的圖形藝術。中國的圖形藝術不僅起源早,而且不斷得到發展,雖然時快時慢,但從未中斷,如商代青銅器上的饕餮圖形;春秋戰國時期的蝌蚪文、梅花篆;漢代漆器上的鳳形、唐代的寶相花紋以及后來出現的金文形態等。中國傳統圖形資源是極為豐富的,它們在自己的發展和演變中,既有一以貫之的脈絡,又有多姿多彩的風貌,它們以其多樣而又統一的格調,顯示出獨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傳統和民族精神。這些圖形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發展而不斷的沉淀、延伸、衍變,從而形成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體系,這一體系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精華,同時也體現出了華夏民族所特有的藝術精神。
一、回顧歷史。
中國古代文明中的四大發明,其實大多與中國傳統工藝相關,或者說就是傳統工藝文明的產物。久遠的工藝美術歷史留給今人的,既有無數令世人驚羨的產品,還有亟須傳承的傳統工藝文化及其精神。
首先,陶瓷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最具代表性的品類。
當幫考古資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在我國黃河流域的河南、河北,長江流域的江西、浙江,東南沿海的廣東、廣西等地都已有燒陶器的活動。元代,景德鎮成為全國制瓷中心,青花釉里紅成為瓷器生產的經典作品。明清時期,各色彩瓷展示著制瓷業的杰出貢獻,各種制瓷技藝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斗彩、琺瑯彩、粉彩、五彩等,形成一個驚羨天下的彩瓷時代。其次,青銅工藝。從公元前兩千年左右開始,至殷商、西周達到鼎盛,歷經十五個世紀的輝煌。中國青銅工藝其冶鑄技術之進步、生產和鑄造規模之宏大、生產的品種和造型之多樣、設計之匠心、裝飾之精美、文化意義之豐富,都可以說舉世無雙。第三,中國是最早發現漆樹、種植漆樹、使用天然漆髹涂器物、制造漆器的國家。目前發現最早的漆碗是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漆碗,使用朱紅色漆。三代時期,漆器是貴族用品,戰國以后漆工藝進入了一個長達五百年的鼎盛時期,楚漢漆器是人類漆器史上難以比肩的經典之作。唐宋時代還創制出了各種雕漆,如剔紅、剔彩、剔犀等。漆還作為造像的工藝,成為佛教藝術的重要工藝形式。最后,中國人對玉石充滿了敬意,在先秦時期人們已經“以玉比德”,對玉質之美的喜好,更是可以溯及新石器時代。有學者曾認為中國文化實可稱作玉石文化,我們從新石器時代各種玉琮玉璧的盛行、先秦時代“君子玉不去身”到明清各種玉制品,大到高達兩米多的“玉山子”,小到各種玉佩飾,可以說玉見于中國人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各個層面。
傳統裝飾藝術雖歷經千年的衍變,確未在變遷中暗然失色,反而愈加有東方民族的特色,歷經時間長河的沖刷,更顯出其獨有的魅力。科技革命已經把人類帶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空間中,生活的多元化、意識的寬泛化,使藝術的傳承薪火相傳。上述簡略的回顧,無非想說明,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是中華民族文明智慧和藝術心智的產物,是民族文化與歷史的真實存續,在任何時代,我們都沒有理由將其拋棄。
二、理解與傳承。
傳統工藝美術本質上說是舊時代的產物,也是舊文化的產物。在科技主導的現代社會中,作為傳統手工業生產的工藝美術,不僅其生產具有一定的守舊性,而且在文化層面上也如此。有的產品在形式、風格、趣味諸方面已不能適應當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審美需要;傳承的目的是文化保持,同時它亦有為當代生活服務的要求,創新因此而具有必然性。
但是創新是有限度的創新,是在傳承與保持基礎上的創新。
因為傳統工藝美術的產品、樣式、質料、風格等等,都已成為一種定勢,有的已作為一種傳統和規范而呈封閉狀態。如傳統玉雕、象牙雕刻,已形成那種較為工整、逼真、細致的雕琢樣式和風格,如果采用現代抽象雕塑的創作方法,將玉石、象牙之類的材料作抽象造型,這將使人感到不倫不類,不僅因為傳統的玉石工藝通過精雕細刻將玉石和象牙的材質之類充分表現出來,即一件作品展示了技藝和材質兩方面,如若采用抽象雕塑方法處置玉石、象牙等傳統工藝的材料,著力表現其藝術的觀念,似乎離傳統工藝美術太遠;重要的是,在人們的認識和意識中,已經形成了一種定勢和固有的認知結構。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這里存在著兩個問題,一是原有工藝與材料統合而形成的傳統本身具有封閉的結構,所有創新都將面臨一個“度”的規定;二是人們的認知結構決定了對其變化的接受程度和可能性。因此,傳統工藝美術的創新,既有來自已有作品樣式、風格、工藝材料甚至技術的限制,也有人們已有觀念、意圖、心理定勢等方面的限制。
三、研究主題。
“形態”是工藝美術的造型主題,而它們的表現形式,也就是它們的造型方式,卻隨著每個歷史朝代的更替而轉變,總是與當時當地的材料工藝、藝術技巧、社會風尚相適應,往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人們之所以歷代不厭其煩地反復描摹一個圖形,不僅僅是因為其具有審美意義的外形,而是在這些我們看得到的圖形符號的背后,往往蘊藏著深層的象征意義,圖形符號只是這些內在意義借以表達的外在方式,是“觀念的外化”。這些意義最初大多源于自然崇拜和宗教崇拜,進而衍生出期盼“生命繁衍,富貴康樂、祛災除禍”等吉祥象征意義,正是由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正是由于人們對這種“意”的執著追求,才使“形”得以代代相傳,并衍生出許多旁支左系,可以說,“意”的歷史延伸催生出了“形”的歷史衍生。例如“日中有烏”、“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人們對陽鳥圖騰的崇拜,使得中國傳統的鳥紋有了陽鳥———朱雀———鳳鳥的歷史衍變;太極圖中“通乎陰陽”的魚形紋飾,在歷朝歷代的器具裝飾中都有其不同的表現形式。
“神韻”是工藝美術的重要思想,盡管每個歷史時期的變化往往與前一個時期大相異趣,但我們仍能感受到在這些形式多樣的造型中所特有的精神氣質,不論是彩陶上稚拙的鳥紋和蛙紋、青銅器上的獰厲的饕餮、還是漢代漆器上飄逸的鳳紋,在經歷了漫長的時間的淘洗之后,仍然承現出一種驚人的生命活力,感動著我們現代人。而這中神韻的承傳來源于中國傳統的造型觀念,即中華民族特有的哲學觀念和審美意識。
人們之所以反反復復地描摹著同一個圖形,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外形具有多么美好的欣賞價值,更重要的是在于我們所看。
【傳統工藝美術的理解與思考】相關文章:
民間工藝美術市場化利與弊思考03-27
陳設藝術營造中傳統工藝美術影響11-16
傳統工藝美術的現代生活作用論文05-02
淺談傳統工藝美術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與發展05-28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設計的關系探析論文07-06
淺談對清代“四王”傳統筆墨的理解02-27
淺談翻譯研究的傳統思路及其思考03-19
工藝美術史本科論文11-30
論工藝美術的美學要義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