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縱隔腫塊的放射線表現
縱隔腫瘤縱隔位于兩側肺之間,以胸骨和胸椎為其前后界.內有許多重要器官,有大血管、氣管、主支氣管、心包、食管、胸腺及大量脂肪、神經和淋巴管等組織,因先天發育過程異常或后天性囊腫或腫瘤形成,就成為縱隔腫瘤。目的 討論縱隔腫塊的放射線表現。方法 根據患者的放射線圖象特征進行診斷。結論 縱隔腫塊的放射線表現可以成為醫生進行診斷的依據,因此是患者就診過程中的重要一環。縱隔腫塊 放射線
胸部X線檢查是胸部疾病不可缺少的檢查和診斷方法。包括透視、攝片、支氣管造影、上消化道造影及心血管造影等。近年來由于普遍應用CT和MRI,使胸部X線斷層攝影逐漸減少,但在肺和縱隔的檢查特別是肺門區,以及肺的局灶性或彌漫性病變的檢查中,仍然發揮重要的作用。
胸部X線攝影初步評估
1.檢查病人的身份與檢查日期
2.確定膠片在燈箱上的方位
確定膠片是如何拍攝的。其為:
后前位(PA)還是前后位(AP)
立位還是仰臥位或臥位
吸氣相還是呼氣相
X線垂直通過還是有旋轉角度
曝光適當
運動或其他偽影
3.核查作為對照的其他檢查材料
胸部X線攝影讀片方式
順序讀片的方式不如仔細觀察更重要
1.病人身體以外查找病人身體上可能造成影像細節不清或誤為異常影像的物品,如監測設備,衣物,頭發等。
2.軟組織查看身體體質性改變,如肌肉瘦小或皮下脂肪減少,軟組織水腫,重疊的乳房或胸大肌,皮膚病變。
3.骨 查看骨的正常發育與鈣化,急性的或已愈合的骨折,退行性改變與高密度或溶骨性異常。
4.縱隔 查看正常結構如主動脈與氣管有否異常隆起或模糊。要常查看中線結構如氣管或鼻飼胃管有否偏移。意識到心臟大小可隨年齡與吸氣深度不同而不同。
5.肺門
查看肺血管大小,肺門外形有否腫塊或異常分葉。側位X線片常有助于評價肺門。肺門無血管區為正確評價的關鍵區域。在側位X線片上,包括:
(1)中間支氣管后壁
(2)左側支氣管后區
(3)右上葉支氣管周圍區域
(4)肺門下窗
肺
查看:
中央氣道與血管的大小與分布
葉間裂,氣道,與血管移位提示肺的容積減小
剪影征,正常輪廓的消失(如右心緣)
異常陰影或腫塊
異常透亮區
胸膜邊緣
肺的對稱性
6.管道與導線
了解常見于你工作中或你的內的不同監測設備,管道與導線。了解它們預期的位置。任何不在預期位置的設備都應懷疑有誤置,應臨床檢查其位置。
在側位X線片上重復上述步驟
非常重要:與老X線片對照!老片可能是你最好的朋友。回顧老片可能檢查出細微的新的異常。老片常有助于準確找到異常影像的原因。(例如,老片已有的細小異?商崾緸轳:鄱恍枰M一步檢查,而新的異常則應進一步評估)。此舉可節省時間、金錢,減少病人的焦慮。
1.胸內甲狀腺腫
[圖像特征]
胸部后前位片:右上縱隔影增寬,密度增高,突出的軟組織腫塊偏于右側,并向上與頸根部軟組織影相連續,氣管受壓左移。
CT平掃:見邊緣清楚的類圓形腫塊,密度不均勻,腫塊右后緣見點狀鈣化。氣管受壓并左移。
MRI T1加權像(走狀位):頸根部見稍低信號占位(M),并呈舌狀突入前上繳隔脂肪間隙,下緣達主動脈弓頂,后緣達脊柱。
[影像診斷] 胸內甲狀腺腫。
[臨床提醒] 胸內甲狀腺腫是一種先天變異,多位于前上縱隔氣管的前方或側方,透視下縱隔腫塊隨吞咽運動移動者多為頸部甲狀腺腫的胸內延伸,此為重要鑒別點之一。正位X線胸片可見上縱隔影增寬。密度增高。CT檢查為主要手段,通過連續層面的觀察或CT三維重建,發現腫塊與頸部甲狀腺直接或間接相連,診斷即可成立,診斷此病時需注意腫塊與血管、氣管的關系以及氣管的受壓情況等。MRI能清晰顯示腫塊全貌及與頸部甲狀腺的關系,是重要的補充手段.本病要與胸腺瘤、畸胎類腫瘤鑒別。
2.胸腺瘤
[圖像特征]
X線正位胸片(后前位):左肺門區腫塊,與縱隔成鈍角,邊緣清楚。
X線右側位胸片:腫塊位于前上縱隔,成倒置錐形,貼于胸骨后。但內部結構顯示不清。
CT平掃:右前中縱隔見類圓形腫塊,邊緣光滑,密度均勻。
CT平掃:左前中縱隔內占位,與左前胸壁及主動脈弓分界不清,提示呈侵襲性生長。
MRI T1加權像:左前上縱隔不規則腫塊,呈軟組織信號,與大血管分界不清,縱隔脂肪部分殘存,其外緣呈分葉狀,以上均提示侵襲性改變。
[影像診斷] 良性胸腺瘤;惡性胸腺瘤。
[臨床提醒] 胸腺瘤患者可無癥狀,多在X線檢查時發現。臨床上有15%~50%的胸腺瘤患者常伴有重癥肌無力、單純性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疾病。胸腺瘤多位于前上縱隔,X線胸片主要表現為縱隔影增寬,但小的胸腺瘤X線檢查不易發現。CT或MRI檢查可明確診斷,其中包膜的完整與否是良、惡性胸腺瘤的主要鑒別點。良性胸腺瘤呈類圓形,包膜完整光滑,增強后病灶可均勻強化。惡性胸腺瘤呈侵襲性生長,邊緣不規則,包膜不完整,侵犯胸膜可見胸膜結節及胸腔、心包積液。少數病例可見鈣化,但鈣化對鑒別良惡性意義不大。另要注意良性胸腺瘤術后影像檢查亦可見復發的情況。胸腺瘤主要與胸腺增生、淋巴瘤、畸胎瘤等鑒別。 3.畸胎瘤
[圖像特征]
X線正位胸片:
(1)右前中縱隔心臟與大血管交界處見一巨大腫塊,邊緣不規則,密度不均勻,輕度分葉,邊緣毛糙;
(2)腫塊內似見一高密度影。
(1)右前中縱隔見一混雜密度腫塊,其內分別見骨、脂肪及軟組織等三種密度;
(2)腫塊后見部分肺不張。
MRI T1加權像:
(1)左前縱隔見混雜信號腫塊,其內分別見脂肪、軟駐織及液性信號成分;
(2)左肺部分不張。
MRI T2加權像:
(1)符合T1加權像所表達的信息。其內液性成分信號與左側胸水信號一致。軟組織成分呈中等信號;
(2)腫塊有明顯低信號包膜。
MRI脂肪抑制T2加權像:瘤體內脂肪成分的信號被抑制,呈低信號,進一步證實上述兩種加權圖像所表達的不同組織成分的信息。脂肪抑制像對于鑒別含脂肪及液性成分的畸胎瘤有重要意義。
[影像診斷] 縱隔畸胎瘤。
[臨床提醒] 畸胎瘤和畸胎皮樣囊腫統稱為畸胎類腫瘤,常位于前縱隔,呈囊實性腫塊。X線平片主要起定位和發現病變作用,但若發現脂肪和(或)骨樣密度,常能作定性診斷。CT檢查在腫瘤內出現脂肪和(或)骨樣高密度為此類腫瘤的特征。MRI對脂肪和液性成分的顯示極具特征,但對鈣化和骨成分的識別不及CT檢查,故CT和MRI不僅能夠判斷腫瘤是實性還是囊性,還可發現腫瘤有無外侵、淋巴結有無腫大等惡性征象。少數畸胎瘤表現不典型,尤其位于中后縱隔者診斷較困難,應注意與縱隔內其他腫瘤鑒別。
4.淋巴瘤
[圖像特征]
X線正位胸片:
(1)縱隔影明顯增寬并向兩側肺野突出;
(2)縱隔腫塊與血管、心影分界不清,兩側邊緣呈波浪狀。
(1)主動脈旁、主動脈窗內、腔靜脈前后見多個淋巴結腫大,其密度均勻,并相互融合成團;
(2)血管及縱隔正常脂肪間隙消失。此為惡性征象之一。
MRI T1加權像(冠狀位):兩側中下縱隔胸椎旁見對稱性的等信號腫塊影,融合成團塊狀,信號均勻,邊緣呈分葉狀。
[影像診斷] 縱隔淋巴瘤。
[臨床提醒] 縱隔淋巴瘤的X線主要表現為縱隔影增寬,兩側氣管旁和肺門淋巴結腫大,胸部CT和MRI可顯示縱隔內腫大的淋巴結影的形態、范圍及內部結構等,根據臨床病史一般能夠確診.但CT或MRI對淋巴瘤的檢查應包括腹部,以了解腹部淋-巴結情況。淋巴瘤應與轉移性淋巴結腫大、結節病、縱隔原發腫瘤及淋巴結結核等疾病鑒別。
5.支氣管囊腫
[圖像特征]
X線正位胸片:囊腫位于中縱隔、右主支氣管旁,呈橢圓形,邊緣光滑清楚。
X線斷層胸片:為同一患者。囊腫位于隆突下,支氣管隆突下分叉角度增大。
CT平掃:右縱隔氣管旁見一低密度影,CT值為8 HU,提示為水樣均勻性低密度改變,邊緣光滑。此為囊腫的典型征象。
MRI T2加權像:右后上縱隔見一囊狀高信號,邊緣光滑,其外后緣呈囊袋狀改變,提示有一定的張力。
[影像診斷] 隆突下支氣管囊腫;支氣管囊腫。
[臨床提醒] 支氣管囊腫以氣管旁和隆突下為最多見。X線平片無特征性改變,CT可清晰顯示囊壁薄而光滑,囊內密度與其內容物的性質密切相關。當囊腫與支氣管相通時,可見含氣影或氣液平,增強檢查無強化。MRI檢查可顯示其囊性病灶的信號特征。本病有時需與食管囊腫或淋巴管囊腫等鑒別,高密度囊腫或感染后囊腫需與實性腫塊鑒別。
6.神經源性腫瘤
[圖像特征]
X線正側位碘油造影胸片:
(1)腫塊與支氣管分界清晰,即“輪廓征”,提示腫塊位于后縱隔區;
(2)腫塊密度均勻,邊緣光滑。
側位胸片:證實正位胸片所見,腫塊邊緣十分光整。
CT平掃:左上縱隔旁見一大的腫塊影,CT值為42 HU,密度均勻,相鄰椎體部分皮質變薄。
MRI T2加權像:腫塊位于左側胸椎旁,呈類橢圓形。腫塊緊貼胸椎,呈長T2高信號,其內見稍低信號。
[影像診斷] 后縱隔神經源性腫瘤;后縱隔神經鞘瘤。
[臨床提醒] 神經源性腫瘤絕大多數位于后縱隔脊柱旁,多為良性。X線檢查可發現后縱隔類圓形腫塊影,CT、MRI表現為類圓形或啞鈴狀軟組織密度或信號,可有淺分葉狀輪廓。其中“啞鈴狀”為其特征性征象,MRI對瘤體與椎管的關系及脊髓是否受壓等明顯優于CT,對骨質的改變顯示MRI不如CT。本病應與椎旁膿腫、胸膜瘤、轉移瘤、腦脊膜膨出等鑒別。
參 考 文 獻
[1]陳文彬,潘祥林,等.診斷學.第6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第6版).
【縱隔腫塊的放射線表現】相關文章:
剪紙藝術的過程與表現方法10-25
景觀設計手繪表現淺議08-14
企業內部控制失控的表現03-29
聲樂藝術的審美表現探討論文05-28
國畫的表現形式與審美特點04-22
新媒體漫畫表現形態的創新模式研究01-10
淺析拉丁舞運動員的藝術表現力05-02
淺論藝術作為模仿和表現的兩種形式論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