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論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與教學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之現狀

        時間:2024-04-21 18:11:46 語言文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論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與教學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之現狀

        論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與教學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之現狀

        論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與教學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之現狀

        2.1 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與教學中民族精神教育的現狀分析
        青少年學生是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后備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要建設者,承擔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隨著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融入全球化國際大環境,社會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是否具有堅定的民族信念,能否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關系到我們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前途,直接關系到中國在世界的戰略地位;他們能否以良好的思想狀態和精神面貌擔負起黨和國家賦予的歷史使命,值得全社會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
        為了解當前中學民族精神教育的現狀,分析中學民族精神教育的特點,探討當前進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徑,尋求當代中學民族精神教育的對策,筆者于2003年12月對湘潭市一中和湘潭縣一中的部分學生及教師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針對學生,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600份,收回587份,回收率為97.5%。接受調查的學生構成情況如下:初一學生94人,占16.0%,初二學生100人,占17.0%,初三學生96人,占16.4%,高一學生111人,占18.9%,高二學生103人,占17.5%,高三學生83人,占14.1%。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對這兩所學校進行了實地調查與采訪,訪談對象包括主管學校德育的校長、政教處主任、政治課任課教師、語文教師、歷史教師和班主任等。
        本次問卷調查列舉了49個問題,涉及當代社會普遍關注的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相關問題。調查主要集中在學生、教師和教育途徑三個方面。學生和教師方面,主要調查當前民族精神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和不足,以及學生對教師、教材和教育方式的期望;教育途徑方面,既包括中學思想政治課程對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影響,也包括校園文化和地域文化等隱性課程的熏陶作用。
            2.1.1 當前民族精神教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
        第一,當代中學生對民族精神的理解基本正確,但理解不夠透徹,有的理解偏頗。
        在被調查的學生當中,有63.8%的中學生“了解民族精神”,“比較了解民族精神”的中學生占26.7%,“不太了解民族精神”的僅占9.5%,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學生對民族精神是基本了解的。對民族精神這一概念,58.4%的中學生認為民族精神是“國之精粹”,41.6%的中學生認為“既有精華又有糟粕”。
        在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認識和理解上,90.8%的中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發展進程中,歷經磨難而信念彌堅,飽嘗艱辛而斗志更強,這是因為有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作為我們民族的強大精神支柱,只有9.2%的中學生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有88.6%的學生認為,中國航天事業的先驅錢學森,費盡種種周折,放棄了國外優越的待遇毅然回國,滿腔熱情地投身于祖國的國防科研事業,是因為對祖國和民族的忠誠與熱愛,只有6.6%的認為他覺得國內的發展前途好,以及4.8%的中學生認為是其他原因。
        對中華民族精神具體內涵的認識和理解上,關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和“先天下之憂而憂”是中華民族什么精神的具體體現,有68.4%的學生知道這是“愛國主義”的具體體現,有8.8%的認為是“熱愛和平”的體現,16.2%的認為是“團結統一”的體現,6.6%的認為是其他體現。
        第二,當代中學生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有所認識,但認識不足。
        在問卷調查中,有97.8%的學生認為“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對中學生的成長以及良好品質的形成有意義”,這說明絕大部分中學生已經認識到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調查中,“樂意接受民族精神教育”的占93.6%,說明絕大多數中學生對開展民族精神教育是認同的。
        在調查中,有64.5%的學生認為“培育當代中學生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57.0%的學生認為“培育當代中學生的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73.3%的學生認為“培育當代中學生的民族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需要”;69.7%的學生認為“培育當代中學生的民族精神是中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調查結果表明,現階段中學生已經認識到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調查過程中也發現,有不少學生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對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優秀傳統文化了解不夠,產生了崇洋媚外心態,這說明,畢竟還有一部分學生不太關注民族精神,不夠了解民族精神,自身缺乏民族精神素養?梢姡褡寰窠逃沃囟肋h,教育工作者仍需努力。
        第三,中學生實踐民族精神所取得的成效和不足之處。
        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與教學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讓學生能自覺地實踐民族精神,并使中華民族精神發揚光大。通過調查發現,過去的教育在這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尚存諸多不足。下面從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這幾個角度,分析中學生實踐民族精神的現狀。
        ①愛國主義。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的主體意識,是青年學生普遍關注的話題。近幾年,國家出資在海外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有許多人學成后主動回國報效祖國,針對這一現象,79.0%的中學生認為他們的選擇是“愛國的、高尚的、值得欽佩”。在被調查的學生當中,有83.8%的學生想出國留學,16.2%的不想出國留學。在這些想出國留學的學生當中,他們留學的目的是“到國外發展自己的事業,從此不再回國”的占4.0%,“到國外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再回國建設祖國、報效祖國”的占70.9%,“到國外留學幾年以便回國找個好工作”的占11.6%,其他目的的占13.5%。如果自己有“兩彈元勛”鄧稼先的才學,表示愿意同他一樣,隱姓埋名幾十年,專注于國家某項事業的達49.5%,有33.5%的表示“看情況而定”,7.0%的表示“不愿意”。可見,熱愛祖國、樂于奉獻的民族精神在青少年學生身上仍然有深厚的底蘊。
        ②團結統一。“團結統一”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每當中華民族面臨危難時,全國各族人民都能團結統一起來,共同戰勝困難。當問及青少年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如何應付時,21.5%的學生回答是“自己一個人孤軍奮戰”,75.4%的回答是“和同學、老師、朋友團結互助,共渡難關”,3.1%的回答是“由父母解決”。“當你的同學在生活或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你會怎么做?”78.5%的學生表示會“主動去幫助”,4.8%的學生表示“置之不理”,16.7%的學生表示“看情況而定,一般只會去幫助和自己玩得好的同學。”關于“是否熱愛你所在的集體”,“很熱愛”、“比較熱愛”、“一般”、“不熱愛”的分別占58.3%、28.9%、11.4%、1.4%。
        ③熱愛和平。調查表明,絕大部分學生都具有熱愛和平的意識。針對世界局部地區戰火紛飛,戰亂不已,有93.0%的中學生希望“戰爭結束、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戰爭”,7.0%的學生希望“戰爭繼續下去”。當面臨和同學或朋友之間發生矛盾時,79.4%的同學表示會用“互相諒解、和平處理”的方式解決,5.7%的學生表示會“向老師報告,讓老師做主”,3.1%的學生將選擇“用暴力解決”,其他方式是占11.8%。
        關于正解、和平處理人際關系的假設情境是:“聽說有人在老師面前說了你的壞話,你會怎么辦?”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被調查者可以隨意寫下自己的預期行為反應。數據統計時,記錄了每一種意向行為被提到的次數,按頻率高低依次排列,選取頻率最高的6種行為作為代表行為,結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不在乎、不理會 與告狀者溝通 自;有則改之,
        無則加勉 生氣
        記恨 報復 告訴
        老師
        47.4% 12.9% 11.5% 7.3% 6.8% 4.6%
        ④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傳統民族精神的精華所在,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自強不息就是要自立、自信,要奮發圖強,要知難而進、前仆后繼。調查表明,絕大多數青少年學生都具有自立、自強、自力更生的意識。17.5%的中學生認為自己在“自強不息”方面做得“很好”,39.9%的學生認為“較好”,36.4%的學生認為“一般”,4.4%的學生認為“較差”,1.8%的學生認為“很差”。針對社會上有許多以乞討為生者,79.5%的學生認為他們應該“首先盡其所能自立”,19.1%的認為他們“ 不勞而獲,不值得同情”,1.4%的認為他們“找到了謀生的良策”。
        ⑤誠實守信。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31.6%的學生認為自己在這方面做得“很好”,45.2%的學生認為自己做得“較好”、“一般”的占20.2%,“較差”的占2.2%,“很差”的占0.8%,調查結果令人驚詫。通過幾個具體事例,調查結果如下: 
        表(二)
        誠實守信
        發現營業員多找了錢 對考試作弊的看法 說話算數
        把錢
        退還 營業員自己出錯,可以把錢收下 反正別人不知道,可以收下 為了考出好成績,可以做 可以做,被老師發現就自認倒霉 老師不在場的時候可以做 任何時候都不可以做 傻子才說話算數 偶爾可以說話不算數 對這個問題不用太認 真 做人應該說到做 到
        78.3% 14.4% 7.3% 12.1% 13.4% 5.7% 68.8% 2.5% 18.9% 3.3% 75.3%
        ⑥樂于助人。樂于助人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通過問卷調查,“經常參加學雷鋒活動”學生占31.6%,“偶爾參加”的占63.6%,“從沒參加過”的占4.8%。乘公共汽車時,給老人讓座的問題,68.0%的學生表示“會”,4.4%的表示“不會”,27.6%的表示“有時會,要看心情好不好”。關于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他們一生都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55.7%的學生表示“會將他們作為學習的榜樣”,39.9%的學生表示“可能會,但要看情況而定”,4.4%的學生表示“不會將他們作為學習的榜樣”。
        第四,學校管理和政治課課堂教學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情況。
        從本次訪談的情況來看,兩個學校對近期的兩份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的知曉率很高,這說明學校對文件精神的宣傳是及時、到位的,升旗、國旗下的講話等具體制度也都能落實。
        目前學校的德育管理體系為:中小學→政教處/德育處→年級組→班級。這樣的管理體制是比較嚴密的,但也存在著弊病。學校政教處/德育處的職能是統籌管理全校的德育工作,他們主要通過班主任工作,以文體活動、班會等活動形式進行思想教育。德育課接受教導處、政教處的雙重管理,而政教處成員和班主任不一定擔任德育課程的教學,德育課教師的教學工作考核多數是由教導處負責。如此,政教處對德育課的管理往往流于形式,德育教學與德育管理出現脫節,而且容易造成德育課程的智育化。
        如果學校善于抓管理,不僅能把民族精神教育搞得有聲有色,還能促進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北京市第四十二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北京市四十二中是一所有30多年歷史的普通中學,該校針對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采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常抓不懈,有力地促進學校整體素質的提高。該校領導認為,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小學思想教育的重要基礎課,是中學德育的主旋律,于是他們著力研究,認真實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恒”、“實”、“細”、“活”。“恒”——持之以恒。從1987年起,該校就堅持每周升國旗制度,精心準備旗下講話,并開展了評選優秀升旗手等活動,重大節日讓學生請父母到校一起舉行升旗儀式,數年如一日,形成了制度。“實”——落到實處。愛國主義的傳統項目該校一直抓住不放,并賦予新的內容。該校每年有一個總的主題,貫穿全年,各班圍繞總主題從不同角度舉行主題班隊會。“細”——設計精細。全年12個月,該校月月有活動中心:1、2月春節期間,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搞孝敬父母教育;3月搞學雷鋒教育,評選表彰學雷鋒積極分子;4月有清明節,搞繼承革命先烈遺志教育;5月搞青年運動方向教育;6月搞團校、團的知識教育;7月搞黨的知識教育;8月搞國防教育;9月搞尊師愛生教育;10月搞祖國在我心中教育;11月搞名人、英雄事跡教育;12月搞緬懷毛主席,繼承革命先輩遺志教育。每月的活動互不重復,饒有趣味,愛國主義思想潛移默化貫穿其中。“活”——形式多樣。近幾年以來,他們一直堅持組織學生每周看愛國主義影視片,并開展了百部影視片有獎征文活動;請名人、學者及各行各業的英雄到校演講、作報告;走出去,參加社會各種重大活動,向貧困山區、災區捐款;學生騎車到首鋼、郊區劉民營、黃土崗參觀、考察;舉辦“錦繡中華攝影展覽”等等。學生親身參與,感情很投入。該校的愛國主義教育有力地提高了師生的認識水平,進一步煥發了該校教師教書育人、學生奮發學習的巨大熱情。近幾年該校中考成績及格率達96.38%以上,1999年為100%。
        教師們在訪談中普遍表示,民族精神教育不僅僅是灌輸,更重在滲透,亦即民族精神教育無處不在。而目前學校的民族精神教育幾乎都是用成年化的語言和灌輸式的方式,把一些空洞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堆積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感覺到食之無味,而不是把那些正確的精神食糧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營養餐,讓學生品味其中的快樂。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講授屬于考點的內容,讓學生把這些考點背死,而非考點往往只讓學生自己解決,老師一筆帶過,或者忽略不講。
        盡管一些教師表示,只要有契機就會在課堂上宣揚我國傳統文化,但是滲透教育的實際操作情況仍然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管理。調查發現,目前學校并不把民族精神的滲透教育作為教學指標,教學檢查時注重的僅僅是知識點的傳授情況,并沒有注重民族精神教育的實效性,德育課程亦如此。沒有檢查督促,落實難以保證。滲透與否、滲透的效果如何都依賴于教師個人的興趣、理念和水平。所以當前的滲透教育很可能僅僅是部分滲透意識較強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的個人特色。
        課時。政治課教師指出,民族精神教育遭遇到課時的限制。在有限的課時里要完成大綱規定的知識點教學尚且需要緊趕慢趕才行,其它的就勉為其難了。升學指揮棒往往驅使教師、學生忽視或無視知識點以外的文化和精神資源。初中的思想品德課雖然是很有滲透教育價值的課程,教材中蘊含有較為豐富的民族精神教育的資源,但也經常為語文、數學、外語和理科課程讓路。這種現象在畢業班更是成為天經地義和理所當然。在高中,文科班由于政治是必考科目,所以地位沒有受到挑戰,但理科班的政治課就形同虛設了,經常被其他的老師占用或作為自習課,偶爾上一堂課也是為了會考。
        教材。教材內容滯后于教學需要。從思想政治課教材來看,由于政治學科的實踐性和時代性很強,要求政治教材緊跟時代步伐,緊扣時代脈搏,F有的新教材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還有一些內容陳舊,與時代發展脫節,形式主義、說教的色彩比較濃厚。許多教材都明顯存在對民族傳統文化宣揚不夠的缺點,這樣的教材對民族精神教育顯然不利。教材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和針對性,無法打動他們的心靈,甚至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拒絕,學生通過對這些教材的學習,逐漸形成了一種只有偉人才有高尚的品德、只有偉人才會有高尚的行為的想法。例如講愛國,教材中幾乎都是例舉名人的愛國事例。另外,政治教材各部分內容之間脫節,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無聯系。例如,初中一年級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材,初中二年級是法律常識,初中三年級是社會發展史和國情,三者之間的關系仿佛井水不犯河水,實際上這割裂了人和社會的聯系,割裂了社會及其運行機制的聯系,割裂了人與道德規范間的聯系。
        教師們還表示,雖然學校和教師的權威在學生教育中仍是穩固的,但近年來社會對學校教育的批評,以及家長們越來越多表現出來的純功利價值導向對學生和民族精神教育的影響,引起了教師們的普遍憂慮。家長學校似乎并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中小學在對家長的感化方面多少顯得無能為力,爭取家長與學校配合共同完成對學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不容樂觀。
        2.1.2 學生對教師、教材和民族精神教育方式的期望
        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期望政治課教師不是孔夫子的再現,應該是風趣幽默而又有智慧的,要能夠在她們的身上看到閃光的民族精神,體會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真正做到為人師表。在問卷中有一名學生寫出了自己對政治課教師的期望:“她是我們非智力因素的發掘者,她是我們心靈的雕塑者,她是變邪惡仇視為善良仁愛的魔術師,她是消解毒瘤的良藥,是不健全人格的修補者;她不是空洞的說教者,她不是新聞聯播的播音員,她不是揮舞大棒的山姆大叔……”
        在調查中許多學生反映,政治教材中關于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內容太少,而且這些內容大部分是一些空洞的理論,對生活沒有用,與現實生活聯系較少,更不用說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緊密相連。在自學和老師的講述過程中,無法對這些內容感興趣,純粹是為了應付考試。在問卷中許多學生表示,希望教材中有生動活潑的內容,有緊密聯系自身實際的內容,有感人的事例,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并在其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許多學生期望教材可以通過他們自己能夠理解的生動的例子來體現基本概念、原理,將大理論轉化為與自身思想品德發展以及和現實生活相關的小事件,將理論內蘊于生活實例中。他們還希望在教材中,除了文字描述外,還應配以相應的圖片和相應的音像資料等等。
        關于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老師選擇何種方式開展民族精神教育,不少學生的回答是:“老師將教材中相關的知識點進行了講解,并未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教育”,這說明還有相當一部分政治教師沒有認識到在青少年學生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至于最希望老師選擇何種方式開展民族精神教育,2.6%的學生認為應該“采取理論說教,即你應該怎樣做”,22.9%的學生認為應“結合課本列舉具體的事例,用事例來感悟學生”,22.0%的學生認為應“先讓學生閱讀相關的課外讀物,再談自己的體會”,52.5%的學生認為應“帶領學生參加一些具體的課外活動,在活動的氛圍中得到感化”。
        2.1.3 中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實施途徑調查
        在訪談中,許多政治教師表示,對中學生進行中華民族精神教育,中學思想政治課是主要渠道,但不能只把學生囿于課堂中,應當讓學生走出課堂,在活動中內化民族精神,在校園文化中受到熏陶,在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中接受洗禮。
        ①課外活動。通過調查,大部分中學生比較容易接受課外的一些實踐活動,來開展民族精神教育。60.0%同學表示“曾經閱讀過有關愛國主義的一些課外讀物”,并能列舉2-3本,85.8%的讀者表示“讀了這些有關愛國主義的課外讀物之后,使我們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有80.6%的同學希望能夠去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偉人的故鄉、革命舊址等,以了解那里的基本情況,激發自己的愛國情懷。
        ②對校園文化的評價。調查表明,中學生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正面態度比較明顯,94.3%的學生認為“在教室里懸掛中華民族杰出人物的畫像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有意義”,97.8%的學生表示“升國旗、唱國歌對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精神有意義”,57.6%的學生認為在教室里張貼“校園十無守則”等規章制度“有必要”,52.0%的學生表示校園網對引導學生成才發揮的作用“比較大”。
        關于如何結合中學思想政治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湘潭市一中2004年9月專門制定“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活動方案: 1、讀一本好書,組織一次讀書征文。根據9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主題以及學校“愛我學校、愛我中華”主題教育計劃開展主題性閱讀并開展讀書交流活動。(九月)2、組織一次奧運知識競賽。組織學生進行奧運知識競賽,通過競賽啟發學生學習和發揚奧運健兒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堅忍不拔的意志,培養民族自豪感。(九月)3、進行一次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到校外健康教育基地開展一次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進一步使學生了解民族精神的含義。(十月)4、開展一次民族精神講座活動。邀請校外德育專家來校做一次德育講座。(十月)5、舉行一次科技制作表演。結合?萍继厣,舉行一次校內的科技表演。通過表演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科學技術發展的優秀歷史,培養他們刻苦鉆研、堅忍不拔、開拓創新的品質和精神。(十一月)6、舉行一次隆重的升旗儀式。在第55個國慶節來臨之際,舉行一次民族魂為主題的升旗儀式。(九月)7、觀看一部愛國主義電影。看后開展討論并寫好觀后感。(十一月)8、開展一次團隊活動。組織各班開展“育健康習慣,揚民族精神”主題班會。(十一月)9、出好一期黑板報。結合主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出一期主題性黑板報并進行校級評比。(十二月)這種活動方案有利于讓民族精神教育走出課堂,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使思想品德教學成為學生自主建構、形成及發展思想品德的過程。
        2.2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與教學中民族精神教育現狀的原因分析
        通過本次調查,可以發現當代中學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主流健康向上是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有利因素:一是黨和國家從“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戰略角度出發,高度重視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先后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為當代中學生的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指導思想、實施原則、目標、任務、主要內容和實施途徑,為民族精神教育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二是許多學校已意識到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注重將民族精神教育落實在日常教學、管理、服務的環節中,為中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搭建了寬廣的教育平臺。三是當代學生已認識到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對自身健康成長尤為重要,積極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主動發揮了民族精神教育主體的能動性。
        目前,中學生民族精神教育主流健康向上的現狀令人欣喜、令人欣慰、令人鼓舞,但是我們不能沉湎于已取得的成就,不能陶醉于暫時的成績,不能高枕無憂,不能沾沾自喜。我們要有憂患意識,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有發展的戰略眼光,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當代中學生民族精神教育尚存許多棘手的問題。
        既然當前中學生民族精神教育存在諸多問題,那么必須對導致這一情況的深層原因進行全面分析。
        2.2.1 中西文化的沖突對當代中學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西方強勢文化試圖一統天下的當代,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非西方民族面臨巨大壓力和挑戰,民族認同出現嚴重問題,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控制越來越表現為文化的滲透和入侵,而文化領域的爭奪比經濟、政治領域的爭奪更為要害,西方敵對勢力通過國際互聯網等現代傳媒工具,采用“和平演變”、“分化”、“西化”等手段,在意識形態領域對中華民族精神進行打壓和沖擊。
        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國人逐漸形成“外國月亮更圓”的思維定勢,對民族傳統的認可度降低,或者說,民族傳統處于被審視、待認可的地位。經濟上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我們吸收外來的有益文化,有助于我國的文化建設。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由于缺乏強大的民族精神和持續的創新能力作保證,缺乏對促進西方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價值取向、社會心理等文化因素認識,再加上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對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倡導不力,致使社會上有些人在西方價值觀和思潮的沖擊下無所適從,陷入了“西化”的境地,這種思潮將不利于我國的文化建設,同時也將影響學生民族精神的形成,使一些青年學生在民族精神方面出現了某種斷裂,于是,導致了相當一部分學生行為尺度模糊,內心信念迷惘;有的學生國家觀念淡薄,對社會主義前途發生困惑和動搖;有的學生在經濟落后的現實面前受失敗主義籠罩,對本民族的精神世界失去了信心和興趣;有的學生在轉向務實之后,對屬于精神范疇的一切不屑一顧;有的學生在五光十色開放的世界面前無所適從。在中西文化沖突的背景下,精神領域的挑戰實際上是對民族精神的挑戰。
        同時,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一些不可避免的固有負面因素影響了民族精神教育的持續開展。市場經濟把“等價交換”的概念刻入人心,用以交換的“價值”也日益物質化,社會風氣急功近利。從調查問卷中反映出的在道德行為選擇中的功利傾向可見一斑。在這樣的氛圍下,傳統文化對倫理道德的推崇在社會中必然被削弱,社會評價體系中,道德評價變得無足輕重。諸如謙和、仁愛等傳統美德因為妨礙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被許多人不屑一顧。這樣,學校里的傳統道德教育必然曲高和寡。學生從課堂上獲得的僅僅是道德認識,這種認識是極不穩定的,必須經過道德實踐,體驗相應的道德情感,接受外部反饋,矯正道德認識。被環境矯正強化了道德認識才會逐漸內化成為穩定的認識行為,而受貶抑的認識才會被放棄。在社會風氣沒有改觀的條件下,要求學校德育創造奇跡是不可能的。
        2.2.2 人才評價體系和民族精神教育方式的影響
        應試教育下功利主義思想的存在偏導了民族精神教育。當前,相當部分學生、家長和教師把分數放在第一位,甚至是唯一的位置。一位主管德育的副校長說:“很少有家長來學校問問孩子的個性或道德發展,除非出事了才會關心這些,而且,關心也只是為了處分結果,根本不是為了后續教育。”雖然校長和教師都對這種情況憂心忡忡,但是在知識和德育之間他們常常會舍棄德育,緊抓知識教育不放。其原因,從現象看是應試教育下升學指揮棒的作用,這根指揮棒的威力甚至已延伸到幼兒園。從本質看,則是人才評價體系的功利性使然。我國從升學、求職,到評定職稱,都是依據智力成果,幾乎不考慮個人品行道德。一個智商高而品行低劣的人,照樣會暢行于市,他的實際利益不會受損,輿論或者并不貶抑他,或者貶抑的聲音也不占主流。而一個德行高尚的人,若沒有相應的高智力表現,他不會有任何實際利益的收獲。輿論會褒揚他,但褒揚的力度遠不如科技精英、經濟大腕的力度,尤其是在他生活的小環境中,享受人們崇尚目光的機會遠遠少于精英大腕。
        當前的民族精神教育主要是以課本為本,以教師為中心,以灌輸說教為基本教育方式。教師僅從社會道德要求和知識體系出發,組織教學過程,而學生已有的道德經驗、情感、思想卻被排斥在外,得不到真實的展示、交流和指導,忽視了學生人格和道德心理發展的過程。學生往往只是按教師的意圖,被動地答問、討論、辨析、選擇,學生能正確地回答,但不一定是自己真實的思想和態度的表露。教師常以社會道德法官的角色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判斷,而不是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并站在和學生相互平等、理解的角度上去討論、引導①。
        德育和智育的不同處之一在于德育會遭遇學生的心理抵觸,其學習內容從“知”到“信”要受許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對德育內容的取舍有極大的能動性。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并沒有“做主”,而是教師“做主”。教師“做主”就意味著教師的教學是武斷、強制和灌輸的,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的主體性被壓抑或限制。
        當代中學生對民族精神教育方式的要求是全方位、高層次的,傳統的書本、課堂教育方式、內容過于單一,形式過于固化,思想政治課教學只注重講授或討論有關知識,而并沒有落實到學生的道德實踐,普遍的道德規范及道德情感沒有轉化為學生個體的道德實踐內容,沒有引發學生個體化的道德情感體驗,未能實現個體層面的道德實踐和體驗,這樣既跟不上中華民族精神與時俱進的步伐,也滿足不了當代中學生對民族精神教育的要求。
        因此,民族精神教育不僅要考慮教什么,更要考慮怎樣教。幾乎所有參加訪談的教師都反對空洞的說教,認為感性素材的積累,在民族精神教育中是不可逾越的階段,主要采用感性的方式和內容,讓學生自己去感動,再感悟。
         

        【論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與教學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之現狀】相關文章:

        論情境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11-29

        關于新課改下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解讀03-18

        中學思想政治課的道德教育現狀及對策分析11-29

        論禮在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11-21

        論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五環節03-07

        讓思想政治課回歸生活的雋永之美03-11

        淺論微課程對初中物理教學的影響和現狀論文11-09

        論漢語教學中語言與文化同步之問題及對策03-18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適應性教學設計03-2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