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化差異反映思考
摘要:語言和文化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作為語言精華的習語更是沉積了濃厚的歷史和民族文化。由于地理、歷史、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差異,英漢習語承載著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因此英漢習語翻譯常會遇到許多困難。從地理環(huán)境、歷史背景、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四個方面闡述中英兩國文化差異對各自習語形成的影響,并詳細說明英漢習語互譯中處理這種文化差異的幾種常用譯法。
關(guān)鍵詞:語言;文化;文化差異;習語翻譯
一、英漢習語中所反映的文化差異
(一)生存環(huán)境
自然環(huán)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chǔ),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對民族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不同的影響。華夏民族生活在廣袤肥沃的東亞大陸上,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nóng)業(yè)大國,土地在人們的生活中就顯得至關(guān)重要。因此,漢語中有相當一部分與農(nóng)業(yè)和土地有關(guān)的成語。如“斬草除根”“風調(diào)雨順”“山窮水盡”“揮金如土”等。
英國則是一個島國,四面環(huán)水。歷史上航海曾居于世界領(lǐng)先地位,因此英語中也就有了許多與水、魚以及航海有關(guān)的習語。如asweakaswater(弱不禁風),drinklikeafish(豪飲),tomisstheboat(錯失良機)、allatsea(不知所措)。
在漢語的文化氛圍中,“東風”即是“春天的風”,夏天常與酷署炎熱聯(lián)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燒”、“驕陽似火”是常被用來描述夏天的詞語。而英國地處西半球北溫帶,屬海洋性氣候,報告春天消息的是西風,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西風頌》(odetothewestwind)正是對春的謳歌。英國的夏季正是溫馨宜人的季節(jié),常與“可愛”、“溫和”、“美好”相連。莎士比亞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詩中把愛人比作夏天,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Thouaremorelovelyandmoretemperate。
(二)歷史典故
從一定角度上說,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記憶與沉淀,漢語中大量的習語都是以本民族的歷史、經(jīng)濟、文化、傳統(tǒng)、習慣等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深遠的社會歷史淵源,往往是不能單從字面意義去理解和翻譯的。如“東施效顰”、“名落孫山”、“賠了夫人又折兵”“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等。英語典故習語多來自《圣經(jīng)》和希臘羅馬神話,也有其特定內(nèi)涵,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點)、meetone’swaterloo(一敗涂地)、aPandora’sbox(潘多拉之盒)、theTrojanhorse(特洛伊木馬,出自希臘神話),arrowofCupid(丘比特之箭,出自羅馬神話)。
(三)習俗差異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龍是一種象征吉利的動物。在封建社會,龍代表帝王、權(quán)威和高貴。因此,漢語中與龍有關(guān)的成語一般都含褒義。如“望子成龍”“龍鳳呈祥”“乘龍快婿”等。但在西方神話傳說中,dragon卻是一種長著翅膀,身上有鱗,拖著一條長長的蛇尾,能夠從口中噴火的動物,令人感到恐怖。因此西方人視龍為兇殘肆虐之物,應(yīng)該消滅。另外,狗在漢語中是一種卑微的動物。漢語中與狗有關(guān)的習語大都含有貶意:“狐朋狗黨”、“狗急跳墻”、“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而在西方英語國家,狗被認為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英語中有關(guān)狗的習語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語言的影響而含有貶義外,大部分都沒有貶義。在英語習語中,常以狗的形象來比喻人的行為。如Youarealuckydog(你是一個幸運兒),Everydoghashi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與此相反,中國人十分喜愛貓,用“饞貓”比喻人貪嘴,常有親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貓”被用來比喻“包藏禍心的女人”。
(四)宗教信仰
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它對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習慣的形成以及語言表達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主要信仰佛教與道教。因此,漢語里有許多與佛教、道教有關(guān)的成語,如“借花獻佛”“臨時抱佛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另外,中國人還敬奉天神,如“天經(jīng)地義”“謝天謝地”“天無絕人之路”等。中國歷代皇帝也都稱自己是“真龍?zhí)熳?rdquo;。
在英國等西方國家,影響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教。在西方人心中,God具有無上的法力。英語成語中也有許多與God相關(guān)的成語。如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Manproposes,Goddisposes(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詛咒一個人時人們常說Goddamnyou,危險過后常說ThankGod或Godblessyou;浇痰慕塘x《圣經(jīng)》一直被奉為西方文化的經(jīng)典。英語中許多成語也正是出于此。如fingeronthewall(不祥之兆),castone'sbreaduponthewaters(真心行善,不求回報)。
從以上幾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文化對習語的影響是深遠而廣泛的。語言學習者要想正確理解英漢習語并成功地進行英漢習語的互譯,就必須首先對英漢兩種文化有深刻的了解。
二、英漢習語互譯的.主要方法
翻譯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轉(zhuǎn)換,而語言和文化的緊密關(guān)系要求在語言轉(zhuǎn)換中必須進行文化的轉(zhuǎn)換。鑒于此,譯者不能只作字面上的直譯,必須深入了解字面背后的文化信息,用原作語言及文化知識理解原作,以自己的理解為依據(jù),用另一種對等語言即譯語進行各種轉(zhuǎn)換,為譯文讀者傳遞原文精確信息,按“功能對等”原則讓“讀者同等反映”。因此,習語翻譯一方面要盡量將原文的意思用“最貼切、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出來”,用奈達的話說,即是“Thebesttranslationdoesnotsoundlikeatranslation”;另一方面,還要盡力將原文的文化信息展現(xiàn)于譯文讀者面前,使其了解到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主要方法是:
(一)直譯法
所謂直譯法,是指在不違背譯文語言規(guī)范以及不引起錯誤聯(lián)想的條件下,在譯文中保留原成語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它適用于一些由于使用的范圍廣、次數(shù)多,其字面意義和比喻意義已經(jīng)廣泛為譯文讀者所接受的成語。如agentleman'sagreement(君子協(xié)定);armedtotheteeth(武裝到牙齒);tofishintroubledwater(渾水摸魚);紙老虎(papertiger);竹籃打水一場空(drawwaterinabamboobasket)。
直譯的好處是能夠比較完整地保留原習語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語言風格。但是,如果直譯太多或直譯不當,則容易使讀者感到滑稽可笑或莫名其妙,甚至引起誤會或錯誤聯(lián)想。如:不到黃河心不死(Untilallisover,ambitionneverdies.),豬八戒倒打一耙(Toputblameonone'svictim.)“黃河”和“豬八戒”等詞匯都含有明顯的民族文化特色,如果直譯,外國讀者一定會百思不得其解,只有以“功能對等”的方式翻譯才能在東西方讀者中引起與愿意相符的感受。
(二)直譯加解釋法
為了保留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人們更多地采用直譯而不是意譯,但由于語言所扎根的文化土壤不同,直譯很可能會引起歧義和模糊。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加上合適的注解才能傳遞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例如aDonJuan(唐璜,意為風流浪子),tocarrycoalstoNewcastle(運煤到紐卡索,指多此一舉,紐卡索——英國一產(chǎn)煤中心),班門弄斧(showoffone'sproficiencywithaxebeforeLuBan,themastercarpenter),東施效顰(Theuglyimitatesthebeautifulinsuchadestroyedwaythattheuglinessoftheuglybecomesworse.)。
(三)等值互借法
成語的對等是從三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的,即比喻意義、比喻形式和感情色彩。有些英語習語和漢語習語無論是在內(nèi)容,還是在形式或感情色彩上都比較相近,這時候,習語翻譯就可以采用等值互借法,或稱同義習語套用法。這種方法不但可以保留源語的形象、風格,又符合目標語的語言結(jié)構(gòu)和習慣,可以讓譯文讀者輕松理解原文所要表達的含義,從而順利實現(xiàn)跨文化交流。如burntheboat(破釜沉舟);greatmindsthinkalike(英雄所見略同);turnadeafearto(充耳不聞);adropintheocean(滄海一粟)。
(四)意譯法
意譯法指翻譯時僅保留原文的意思而不保留原文表達形式的方法。當由于文化差異而無法直譯,又無同義習語可以借用,加上解釋性文字后又會失去習語精粹的特點,最好避開其文化背景,譯出其意義即可。如askeletoninthecupboard(家丑)、逼上梁山(beforcedtodosomething)、打開天窗說亮話(franklyspeaking)、毛遂自薦(tovolunteerone'sservice)。
張玲:文化差異和習語翻譯這種方法還適用于那些運用具體、淺顯的比喻來說明比較抽象的事理,且語言生動詼諧的歇后語。如“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可譯為waitandsee,“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可譯為tosnapandsnarlatakindheartedman.
三、結(jié)束語
英漢各有其自身文化烙印與文化色彩,兩者之間存在較大的文化差異。文化對習語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英漢習語也不是不可譯的。雖然習語翻譯特別是那些含有豐富文化信息的習語翻譯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到底該采用何種方法應(yīng)根據(jù)上下文靈活選擇。此外,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絕不可只考慮語言的轉(zhuǎn)換,還應(yīng)增強文化意識,要從跨文化交際的立場出發(fā),采用適當?shù)姆g方式,盡力消除跨文化交際中因文化差異而導致的交際障礙,達到準確介紹異國文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定安.英漢修辭與翻譯[M].香港:商務(wù)印書館,1996.
[2]平洪,張國揚.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1999.
[3]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1999.
[4]方夢之.翻譯新論與實踐[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9.
[5]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增訂本)[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6]孫會軍,鄭慶珠.譯論研究中的文化轉(zhuǎn)向[J].中國翻譯,2000,(05).
【語言文化差異反映思考】相關(guān)文章:
6.反映合作的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