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和寫作講述中運用電教手段論文
教育心理學認為,美感是和聽覺、視覺不可分離地結合在一起的,而視覺形成的印象比聽覺形成的印象更深刻、更牢固。恰當的在《閱讀和寫作》有關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處,運用錄音、投影(或幻燈)、電影等電教手段,對于感知、理解課文、豐富學生想象、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筆者在教授《涉江》一課時,結合教材內容,運用錄音、投影、電影等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效果顯著。在導入新課時,我適時放映一幅投影片——《屈原頌》,立即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接著放映《屈子流放圖》,言簡意賅地介紹作品的背景和屈原被流放的過程,然后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耳聽、眼看、心想、手記,很快進入了詩的意境。
在分析課文時,一邊播放朗讀錄音,一邊放映投影《屈子行吟圖》,畫面上既有草木颯颯的悲涼氣氛,又有屈原瀕臨波濤洶涌的沅水岸邊仰天長問的形象,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思緒帶到了陰暗荒涼的溆浦,產生了身臨其境之感,教師結合詩人的遭遇和愛國情懷加以點撥,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結合“屈子故里”、“屈子祠”等畫面的映放,讓學生聯系實際進行口頭作文,許多學生針對所學專業,聯系屈原愛國思想,慷慨激昂地抒發為小學教育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最后,投影放映《橘頌》的背景畫面(電影《屈原》插曲),播放演唱錄音,教師帶領學生高聲歌唱,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為了深化課堂教學內容,我又利用晚自習時間,給學生放映了故事片《屈原》,讓學生帶著課堂上布置的問題去思考、去欣賞,這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刻,對屈原的高潔品格更敬仰,有的當場賦詩:“一生坎坷,與祖國共命運;高風亮節,為萬世之楷模……”語文教學是形象思維和再現表象的過程。
在教學這首千古絕唱的作品中,筆者注意把握時機播錄音,映投影,放電影,較完整地把表象演化成具象,對學生進行“激情——動情——達情”的訓練,視聽結合,口腦手并用,引導學生入情入景,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從而較好地把握和理解作品的深刻內涵,既擴大了教學容量,更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激發了為現代化建設努力學習的積極性。
實踐證明,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結合靈音、投影(電影)等手段,充分挖掘課文內涵,對于打開學生聯想的閘門,啟發積極的思維,把課文中“靜止”的語言變成“活動”的形象,以達到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表達能力,綜合運用能力的目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閱讀和寫作講述中運用電教手段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