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重大事件中心理危機干預的不足及實踐路徑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突發重大事件中心理危機干預的不足及實踐路徑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摘 要:
重大突發事件會引發個體生理、情緒和行為方面的應激反應,如果不及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容易形成應激障礙,影響身心健康。目前,我國心理危機干預仍存在法律法規不健全、管理體制不完善、人才隊伍建設不足、知識普及缺失等突出問題,需要政府構建完善健全的法律體系,完善組織協調和準入機制,建立專業隊伍,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發揮媒體的積極作用,構建心理危機干預長效機制。
關鍵詞:
重大突發事件; 心理危機干預; 實踐路徑;
引言:
重大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包括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1]簡單地說就是天災人禍。重大突發事件具有突發性、破壞性、不確定性的特點,沒有精準預兆,危害程度高,使人們措手不及。重大突發事件不僅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損失,而且讓人們承受著來自心理的巨大壓力。
一、重大突發事件中人的心理應激反應
經歷重大突發事件時,人們常常處于一種應激狀態。在這種應激狀態下,個人可能會表現出一些應激反應,產生應激障礙。
1、應激反應
生理反應:頭痛、頭暈、眼睛疲勞、胃痛、氣喘、便秘、心跳加快、神經亢奮、神經過敏、肌肉緊繃、血壓上升、血糖增加、血液凝結、疲倦無力。
情緒反應:焦慮、恐懼、憤怒、內疚、抑郁、悲傷、過度亢奮、情感麻木、冷漠、無助、沒有信心。
行為反應:強迫、容易受驚、孤立自己、體重變化、抽煙頻率增加、飲用咖啡、飲用酒精、濫用藥物、缺勤、曠工、離職、性行為減少等。
這些反應都是人們在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時的正常反應,有些會在一段時間內自行消失,有些會持續下去,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需要專業人員的力量干預。
2、應激障礙
急性應激障礙(ASD):是指因為突然遭受災難性的、危及生命的心理創傷后所產生的一種心理障礙。人們面對一些意料之外的突發事件時,往往出現疲勞、頭疼、嘔吐、焦慮、恐慌、麻木、沖動、厭惡等心身癥狀,產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反應,這就是急性應激障礙。急性應激障礙一般在突發事件發生后1小時內出現,但持續時間較長,多為一個月以上,對身體和心理的危害很大。
適應障礙:是指個人生活有重大變故,生活或環境明顯改變時所產生的短期和輕度的煩惱狀態和情緒失調,多在突發事件發生后的1—3個月出現,以憂慮、煩惱、抑郁、焦慮、害怕等情感癥狀為主,社會功能往往受到損害。
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突發性、威脅性或災難性的創傷性應激事件發生后個體的一種異常精神反應?赡軙lPTSD的事件有:孩童時期的虐待、欺負、暴力攻擊,或者戰爭、車禍、親人去世、自然災害等。表現癥狀有閃回、回避、過度喚醒、情感紊亂、人際關系紊亂、軀體化和分離性癥狀,甚至伴隨人格障礙。
面對重大突發事件中的心理傷痛,做好心理危機干預尤為重要。心理危機干預對于緩解個體痛苦、增強個體的內在力量、形成健康的社會心態、維護社會穩定、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我國重大突發事件中心理危機干預存在的問題
1、法律法規不健全
目前,我國已經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全國自然災害衛生應急預案(試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但都沒有涉及心理危機干預具體操作的規定。[2]雖然國務院頒布的《中國精神衛生工作2002—2010年工作規劃》和原衛生部的《災后精神衛生救援預案》都提及進行心理救助服務,但至今沒有法律法規對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進行明確規范,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建設缺少足夠的法律法規依據。在心理危機干預權責規定不明、缺少資金投入、政府不重視的情況下,相關部門無法高效、高質地開展工作。
2、管理體制不完善
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全國心理學家和精神衛生醫生能夠做出最快的反應,或趕赴災區提供心理救援服務,或開通心理援助熱線和公共服務平臺進行線上心理危機干預,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暴露了管理體制的一些漏洞。比如政府缺乏對各組織資源的有效協調機制,心理危機干預隊伍除了來自衛生系統之外,還有一些來自紅十字會、高校、各種民間組織等。這些組織分屬于不同的部門,缺乏溝通和協調,各個心理危機干預團隊各自為政、自行其是、資源分配失調、指揮協調混亂等。專業水平也參差不齊,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3]政府各部門之間缺乏合作發展,難以統一管理和規劃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政府缺少有效監督,使一些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流于形式,沒有建立一個明確完善的管理體制,無法保障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規范性、協調性和有序性。
3、人才隊伍建設不足
心理危機干預在我國還處在起步階段,急需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目前,我國的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工作不到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心理危機干預人員數量不足。截至2017年9月,國家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證書取消的時候,國內共有130萬人考取了二三級心理咨詢師證書,但是掌握心理危機干預專業知識的人還不足三分之一。[4]事實上,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參加心理危機干預的專業人士很少,大多數都是志愿者。二是心理危機干預人員專業技能不足。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專業性強、風險性高,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有的人只經過幾天簡單的培訓,甚至只憑借一腔熱血,就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沒有足夠的專業水平,不僅無法幫助別人擺脫心理危機,而且還可能給他們帶來二次創傷,或者使自己產生替代性創傷。
4、知識普及缺失
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社會大眾需要心理危機干預,因心理危機干預相關知識宣傳教育的缺失,很多人對心理危機干預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有回避、抵觸的情緒。一是認為心理危機干預沒必要,物質上的賠償與幫助才是最重要的,忽視心理危機。二是認為心理危機特別嚴重,一定會導致嚴重后果,心理干預無法起到幫助作用。三是認為心理危機干預就是治療精神病人,做心理危機干預就意味著自己有病不正常,是不光彩、不體面的事,甚至擔心被孤立、被歧視,諱疾忌醫。
三、重大突發事件中心理危機干預的實踐路徑
1、完善心理危機干預法律法規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建設”[5],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建設需要有一個清晰的法律界定和規范,需要法治建設來保駕護航。各級地方政府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時,也很少把心理危機干預的內容納入其中。政府需要用立法的手段強化心理危機干預的作用,完善心理危機干預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在應急預案中增加心理危機干預的預案,構建關于心理危機干預完善健全的法律體系,明確規定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開展的指導思想、機構設置、管理體制、應急隊伍、實施策略、相關保障、評價標準等,提高心理危機干預的可操作性,使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制度化、法制化、規范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2、完善心理危機干預體制機制
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宣部、教育部及公安部、財政部等多個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執法部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6],將心理危機干預工作落到實處。地方政府設立應急管理心理危機干預機構,在各級政府應急辦常設心理危機干預辦公室,建立突發事件心理危機干預預案,明確各部門相關職責,制定統一的工作標準,對不同組織的心理危機干預隊伍統一管理、組織和協調,確保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科學有序地進行。[7]推進心理危機干預網絡平臺的建設,實現有效信息的網絡傳遞和共享,擴大心理危機干預的覆蓋范圍,提高服務效率。當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政府應立即啟動突發事件心理危機干預預案,快速組織相關人員進入災區進行心理危機評估和干預。此外,政府還需要積極引導社會組織來為心理危機干預服務,創立特色公益服務團體,降低重大突發事件對個體和群體心理造成的影響。形成“統一指揮、分級負責、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管理機制,推進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順利開展。
3、建設專業干預人員隊伍
心理危機干預需要與解決實際問題、思想工作、醫療救助、日常生活相結合,是一項復雜的專業工作,工作人員需要經過系統學習和專業訓練,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進行心理危機干預的人員必須有相關專業背景,掌握專業的心理學知識,而且在職業道德、身心素質等方面過硬,并且有大量的專業心理干預臨床經驗。要培養專業心理危機干預隊伍,統一組織,以便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迅速有效地行動起來,投入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對心理危機干預專業人才的培養和選拔的力度,在各大高校增設危機干預相關課程,定期開展培訓、演練和督導。建立心理危機干預人員數據庫,主要包括三類人:一是心理危機干預的督導人員;二是心理危機干預的實施人員;三是心理危機干預的志愿者和社會工作者。要形成一整套管理制度,規范心理危機干預人員的準入機制,定期對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行考察,不斷提高隊伍的專業化水平,確保災后的心理危機干預及時有效。
4、普及心理危機干預知識
加強心理健康和危機干預科學知識的普及,把重大突發事件心理危機干預的重點放到預防性干預上面,通過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教育,讓更多人了解突發事件后常見心理危機的癥狀表現與調適方法,提高對心理健康的關注程度,認識到及時化解心理危機的重要性,使大眾主動參與心理危機干預,能進行有效的自我疏導和互助。[8]一是利用媒體宣傳。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絡、專版、專欄等媒介普及心理危機干預知識。二是開展現場宣傳。
在社區和學校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宣傳措施,通過設立心理健康和危機干預知識宣傳欄、張貼標語橫幅、編印科普手冊、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廣泛宣傳。三是登門宣傳。通過組織心理危機干預人員深入社區和學校講解、舉辦知識講座或學習班、組織心理危機干預知識競賽等方式,引導群眾關注自身心理健康。四是選樹典型宣傳。通過宣傳典型事例、選樹社區和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特色建設、組織經驗介紹等方式,加強典型宣傳,讓群眾深入地了解心理危機干預,學會自我調適情緒,強化主動應對心理危機的意識。
參考文獻
[1]卓舜鵬,王爽.重大突發事件的分階段干預措施模型[J].安全,2015(12):24-29.
[2]黃宣銀,姚靜,向虎,等.完善災后心理衛生服務法律體系的思考[J].中國減災,2012(3):26-27.
[3]張瑩,張舟.災后心理援助研究述評與展望[J].中國應急救援,2010(4):26-28.
[4]陳雪峰,傅小蘭.抗擊疫情凸顯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刻不容緩[J].中國科學院院刊,2020(3):256-263.
[5] 聚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EB/OL](2019-11-01)[2020-06-05].http://cpc.people.com.cn.cslg.naihes.cn/GB/67481/430519/.
[6]陳潔.突發事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實踐路徑[J].公關世界,2020(10):45-46.
[7]段坪利,張丹妮.我國災后群眾心理危機干預救助機制研究[J].價值工程,2020(3):197-198.
[8]秦邦輝,孫艷君,何源.國外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心理危機干預措施及啟示,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116-122.
[9]袁銀傳,王晨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輿論引導與心理疏導[J].國家治理,2020(Z1):50-54.
【突發重大事件中心理危機干預的不足及實踐路徑論文】相關文章:
談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困境與出路02-27
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轉介淺析03-26
試論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研究12-02
突發事件中的手機傳播研究論文提綱03-28
金融危機論文的寫作11-15
管理上轉型的路徑論文提綱11-1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