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述錢德勒企業理論在中國的發展趨勢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闡述錢德勒企業理論在中國的發展趨勢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摘要:
錢德勒企業理論在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中影響較大,本文介紹了錢德勒理論在中國的傳播情況,探討了該理論在中國的發展與應用,并闡述了錢德勒企業理論在中國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錢德勒;企業理論;企業史;
一、錢德勒企業理論述評
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的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歷史學等學科的研究者開始介紹錢德勒的企業史研究成果。從學科研究領域來說,錢德勒的貢獻主要分為企業史和戰略管理兩個領域。作為這兩個領域的奠基者之一,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對其學術成就進行總結。就歷史學來說,游恒(1987)最早介紹了美國企業史及錢德勒的貢獻,認為《戰略與結構》、《看得見的手》等著作是新企業史學的代表。游恒之后,韓鐵(2003)等同樣開始介紹錢德勒的研究成果,胡曉進(2012)介紹并評介了美國經濟史、社會史主要論著及相關研究情況。其中,王瑾瑭系統地介紹了錢德勒的學術生涯、研究方法、學術影響等。
社會學領域的學者從組織社會學等視角探討錢德勒的貢獻,例如周雪光指出錢德勒的企業史研究可以對組織發生學提供佐證。經濟學領域,對錢德勒的關注集中在企業理論、企業治理結構等方面。陳凌(2005)認為需要重新認識西方的企業理論,通過對錢德勒的企業史進行經濟學解讀,評價了其觀點和方法,如比較研究法,對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進行探討。路風(2001)介紹了錢德勒思想及對動態企業理論的影響。錢德勒對西方縱向一體化大企業的分析表明,管理型大企業的組織能力是企業競爭力的來源和國家經濟發展的動力,組織創新和管理投資是技術創新、資本形成的組成部分,這就是錢德勒的歷史貢獻。管理學領域,孟德芳、黃睿(2013)對錢德勒的管理思想,尤其對其著名的三篇著作(《戰略與結構:美國工業企業史上的篇章》《看得見的手》《規模與范圍:工業資本主義的動力》)進行內容的提煉和總結,認為錢德勒的思想主要表現在三大動力上:戰略和結構的動態匹配問題、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的相互替代、整體組織能力提升問題等。除對錢德勒主要研究領域的介紹外,部分學者,如郭志琦、徐則榮(1997)對錢德勒研究中比較不常見的著作與內容進行重點解讀,如錢德勒的《皮爾·杜邦和現代公司的創建》、特殊的市場經濟理論等。
錢德勒的企業史觀點組成的體系被稱為“錢德勒模式”,錢德勒模式被廣泛用于分析世界各國的企業史。西方學者認為,錢德勒模式包含了多元化的益處及運營分權、戰略獨立的實現條件兩個核心內容;萃㈩D指出,錢德勒主義和錢德勒模式不同,前者是對美國的大企業模式的盲目推崇;后者則存在合理的內核,對于分析其他各國企業史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部分西方學者曾對錢德勒模式提出修正,如諾思指出,錢德勒對新技術引入涉及的交易成本問題關注不夠。國內學術界對錢德勒理論介紹和評論主要取自西方學者的觀點與評價,缺少獨立思考和認識。祖述(1990)對錢德勒1977年出版的名著《看得見的手》進行述評,認為此書分析了美國近代工業發展進程中大公司的優越性,揭示了經理資本主義或經理階層起到的重要作用,對于其他國家的工業化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另外,陳又星(2003)對美、日、中各國企業變革進行橫向比較,評價了錢德勒的企業史理論和觀點。
二、錢德勒企業理論在中國的發展與應用
企業史研究可提供事實依據,得出可驗證的理論,用于指導實踐,為相關企業發展提供佐證及理論支持。
美國企業史某種意義上是大企業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錢德勒同樣著力于大企業的研究,這是美國企業史的研究的亮點所在。謝富勝、李雙雙(2010)提出為了國有企業的保值增值,不能將國有企業限定在非競爭性領域。他們從企業史的研究結論找到支持,認為大企業才是國家經濟發展中起到主導作用的重要力量,而國有大企業正是承擔此重任的關鍵角色。
部分學者用中國個案驗證錢德勒的理論。劉波濤(2008)通過企業史大師小艾爾弗雷德·杜邦·錢德勒的研究內容,包括產業革命中領先企業的優勢戰略、投資機遇、行業壁壘等,分析蘇寧的個案,認為蘇寧的.成功正是遵循了類似美國產業內領先企業的諸多成功原則(如對機會的把握和壁壘的建立),才在中國取得了成功。將錢德勒的美國企業史研究結論作為一個“普適理論”使用、擁戴,而非進行發展,這是對大師的致敬,同時也是對美國經驗的神話。而對原有經驗庫和結論的驗證基于一個假設:美國經驗完全適用于、并能指導中國的實踐,這存在一定的邏輯問題。
茅寧瑩、彭桂花、張文杰(2017)則是以企業史作為研究視角和切入點,利用企業史的相關研究方法,例如案例分析、文獻研究、比較、借鑒等,探索民營醫藥企業的發展歷程。通過對個案進行研究,得出相應的結論。朱敬鐘(2008)以錢德勒在1962年出版的《戰略與結構:工業企業史的考證》作為分析的理論依據,從該書首次提出的戰略管理概念出發,探討具體產業中企業的戰略管理與文化建設的關系問題。通過拓展研究,完善了錢德勒構建的系統化理論體系。一些學者嘗試將錢德勒在《戰略與結構:工業企業史的考證》一書中首先提出的企業戰略問題進行拓展性運用,如張曉麗(2007)將錢德勒的戰略管理概念延伸到公證機構的戰略研究領域。
三、錢德勒企業理論在中國的新發展
高超群(2015)認為在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新歷史事實下,中國企業具有本土特色的制度、文化建設及創造力不足,遭受創新能力的深層制約,因此對中國企業傳統、經驗、教訓的總結十分必要,需要對中國近代企業史的研究成果做梳理和綜述。作者對百年來中外研究者關于中國近代企業史的研究成果做了梳理和統計,主題涉及資料的整理和編纂,對企業性質的認識,企業制度變遷的研究,近代企業和傳統社會的關系等。論文指出已有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例如傳統、現代的對立;中國、西方關系的對立。除研究范式的梳理外,作者還指出了中國企業史未來轉型的方向,即推進中國企業史研究需要理論和方法創新,并對現實挑戰進行回應,有所助益。
對此,國外的學者進行過有益的探索。美國企業史研究者高家龍所著的《中國的大企業:煙草工業中的中外競爭》對中國近代經濟史核心問題之一,即外國在華資本與中國民族企業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李金錚(2015)認為該企業史研究著作對于近代經濟史的問題提供了方法論的意義,其結構和闡釋具有典型的范本意義。
總的來說,錢德勒基于歐美企業史,尤其是美國企業史的研究,對世界各國企業史學科的發展和研究起到了示范和推動的作用。錢德勒本人對德國、英國等大企業的研究不如對美國大企業的研究更為深入、透徹,對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研究更顯不足。中國企業史研究未來發展、探索的方向:基于發展中國家的國情,立足于本國企業史的特點,利用檔案等一手資料,進行深入挖掘,總結出特有的發展規律。
參考文獻
[1]游恒.試析美孚石油公司發展演變的潛在意義[J].外交學院學報,1987(2):42-50+56.
[2]韓鐵.關于“美國制造業體系”和“勞動力稀缺論”的討論[J].世界歷史,2003(3):82-92.
[3]陳凌.超越錢德勒命題——重新評價《看得見的手》[J].管理世界,2005(5):160-165.
[4]路風.從結構到組織能力:錢德勒的歷史性貢獻[J].世界經濟,2001(7):61-76.
[5]孟德芳,黃睿.基于錢德勒管理思想的企業發展三大動力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2):17-18.
[6]郭志琦,徐則榮.評錢德勒的市場經濟理論[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1997(2):1-3+7.
[7]祖述.A·錢德勒論大公司的優越性——《規模與范圍》簡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1990(9):48-49.
[8]陳又星.企業變革比較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3.
[9]謝富勝,李雙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的定位[J].教學與研究,2010(5):9-14.
[10]劉波濤.為什么是蘇寧?[J].上海國資,2008(1):79.
[11]茅寧瑩,彭桂花,張文杰.企業史視角下制藥公司的發展:以恒瑞醫藥為例[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7(3):8-14.
[12]朱敬鐘.從企業戰略管理看民航企業文化的建設[J].中國民用航空,2008(10):110-111.
[13]張曉麗.公證機構戰略研究系列之一公證機構戰略思考的起點[J].中國公證,2007(9):31.
[14]高超群.中國近代企業史的研究范式及其轉型[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6):143-155+192-193.
[15]李金錚.問題、結構與闡釋:《中國的大企業》的方法論意義[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5(1):60-70.
【闡述錢德勒企業理論在中國的發展趨勢論文】相關文章:
4.論文答辯闡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