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學論文開題報告
說到生物學,我們就會想到達爾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物科學論文開題報告,歡迎前來查看!
一、完整的生物史觀的初步建立
春秋戰國以后古代生物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山海經》中就有了較為詳細的動植物名稱和形態的記錄,并論及它們的用途。對藥用動植物的研究是我國古代傳統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宋代的《圖經本草》就是全國性藥用動植物的普查,不但有圖譜,同時也著錄了形態特征,代表了當時世界的最高水平,也表現了中國生物科學發展的實用性價值。第三,遺傳學的萌芽。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用民篇》中就有“夫種麥而得麥,種稷而得稷,人不怪也”,這說明古代已經有了對生物性狀遺傳穩定性的認識。中國古代哲學家王充的著作《論衡》中就提出了對物種遺傳變異的明確論述,批判當時的迷信思想,2000多年前提出的“本種”的概念與18世紀分類學家林奈的“種”的概念相似。因此,現代生物學需要辯證地吸收和借鑒歷史上各國的生物科學思想,并將現代科學推向前進?v觀歷史的發展,科學史和科學思想的發展都是動態的過程,它隨著時間的發展不斷發生變化。而教材中向學生展示的是靜態的、經過提煉的科學成果,其中略去了科學思想和理論的形成與產生的動態過程,學生往往會認為教科書上的結論與生俱來就是正確的,是亙古不變的永恒真理。同時,編寫教材基本都參照西方國家的思路,用的例子或者史實大多是西方的,這易導致小學生對我國歷史尤其是生物等自然科學、技術史缺乏了解和認識,造成他們更認同西方而不認同我國生物發展乃至科學發展的史實過程,形成不正確或者不完全的歷史觀。對小學生而言,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遠比給他們遠離生活的、純學術的知識更為重要。要培養孩子健康地生活,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果在小學科學中引入一些我國古代科學史的內容,讓學生從自己每天吃的糧食和身邊可能發生的事情出發,了解我國原始社會就孕育和萌芽的生物學知識、栽培作物的悠久歷史、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充分認識中華傳統科學思想對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讓他們能樹立自信、樹立愛國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責任感教育:倫理與遺產價值觀的呈現
首先,人類在道義上有義務不去消失其他形式的生命。早在數千年前,生物學的科學知識已在我國孕育和萌芽,《詩經》中很生動地描述了當時的農業情況,并提到200種以上的動植物。這些在甲骨文和《詩經》中記載的動植物形態、分類和生態習性方面的豐富知識對于后人了解當時環境下的生物多樣性有及其重要的價值!犊茖W標準(實驗稿)》中要求學生:“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并對常見植物進行簡單分類;了解當地的植物資源,能意識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名稱。能用不同的標準對動物進行分類;了解保護動物特別是保護瀕危動物的重要性”。但今天的人類正明顯地受到滅種的威脅,許多與人類一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生物在科學還未能對他們加以描述之前就已經滅絕了。塑料制品鋪天蓋地,熱帶雨林正在被毀滅,珊瑚礁正在消失。目前的統計結果顯示:我國的物種數量約占世界物種總數的10%左右,居世界第8位,北半球第1位。我國有高等植物約3000種(占世界總數的10.5%),哺乳動物約500種(占世界總數的11.9%),魚類約2800種(占世界總數的13.1%)。讓學生感受我國豐富的生物資源的同時更能激發其責任感和保護資源的意識,并從中領略中國古代科學思想的生物倫理學核心價值。第二,根據代際公平的原則,我們有義務向孩子們交接我們所接收到的東西。生物是隨著地球環境的演化而發生并發展的,一方面生物從環境中獲取生活所必須的物質和能量,并且受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另一方面,生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對其生存的環境產生一定的適應性,并對環境的發展演化產生影響。生物與環境是互為依存、協同進化的。自有人類以來就產生環境問題,以狩獵和采集為主要生存手段的時期無疑對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破壞。人類文明即是在一定的生態環境中形成和發展的,為了使人類文明持續發展下去,必須保護人類文明賴以發展的生態環境,這已成為全人類的共同心聲。保護生態環境、珍愛環境是為了人的生存,也是為人類文明的延續和發展。我國古代人們就認識到,要想利用環境就必須保護環境資源,合理開發,反對過渡利用。《史記殷本紀》中有商湯愛鳥“網開三面”的故事,在捕獵鳥的時候讓捕鳥人撤掉三面網,不進行破壞性的捕獵,這也是生態環境保護思想的萌芽!盾髯印访鞔_提出生物與環境相互依存的關系:“川淵深,而魚鱉歸之,山林茂,而鳥獸歸之……川淵枯,則龍魚去之,山林險,則鳥獸去之”。讓人們合理利用環境,利用生物資源的消長規律。充分合理的開發利用不但能獲得利益而且不使資源枯竭。荀子是從治國安邦、發展經濟的角度出發明確了保護資源的目標和要求!秴问洗呵铩分袆t有文字記載的法律條文規定,在“月令”中有詳細的規定禁采的動植物。明確了保護生物資源的再生性,“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由于人口壓力的不斷增加,對環境資源破壞日趨嚴重,保護環境資源才逐漸為人們所關注。這些古代早期的環境資源保護思想對后世產生積極的影響。第三,生物多樣性被賦予價值的準則,它是自然地、脆弱的,對人類和人類的延續是有意義的。生物多樣性是生命系統的基本特征,既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生物所擁有的基因,也包含生物與其生存環境形成的復雜的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生物多樣性表現為四個層次———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孩子們從小學階段就要了解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動物、植物,動植物的生存環境與其數量是相關的。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就是生態環境和人類文明發展相融合,使中華文明永遠持久延續,古代文明因生態環境而孕育發展,現代文明更要與生態環境相和諧!犊茖W標準(實驗稿)》就要求在課程中探討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保持可持續發展:知道環境對生物生長、生活習性等多方面有影響;能認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于環境,又影響環境,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人教版《科學》六年級下冊“探討動物與環境的關系”用一張圖片表示“草場上過度放牧會加快草場退化,甚至會破壞土壤結構,導致土壤沙化!币寣W生們了解:對生物擴張與進行控制的自創生傾向,少買一些袋裝的塑料制品,少將一些礦物燃料用于交通運輸中,少進行一些其他破壞環境的舉動,地球就能逐漸可持續發展起來。
三、結語
小學科學課的課程性質中,科學探究及創新能力關系到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和今后的發展,在其學科性質中具有很強的思想性?茖W與人文的整合,正是傳統經典與育人相結合的運行機制和理想境界。我國古代的科學思想家們具有豐厚的科技成果和思想,對其科學思想進行現代的轉換與傳遞就是充分繼承和發揚中國古代輝煌的科學文化,這些科學思想既體現在價值觀,又有方法論和科學觀以及滲透在各個層次上的概念、猜想與判斷。傳統文化的價值不僅體現在人文,自然科學對社會的影響將更為深遠!犊茖W標準(實驗稿)》指出:學生要了解人類活動對所在地區自然環境、生活條件以及社會變遷的影響;了解社會需求是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強大動力,科學技術在當代社會和經濟發展中已成為一種重要的力量。如何把古代樸素的科學技術以及獨特的科學思想融入到小學科學教育中,融入內容的選擇、比例如何、教師該以何種方式向學生呈現,這都是今后研究中應該思考的。
【生物科學論文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生物專業開題報告03-17
生物課題開題報告11-19
生物課題開題報告12-16
生物學的論文開題報告03-27
生物課題論文開題報告03-27
生物制藥論文開題報告03-27
生物小課題開題報告指南03-14
生物制藥論文開題報告范文12-04
生物研究生開題報告范文03-23
化學生物畢業論文開題報告03-1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