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響要素及其功能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要素
論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是許多不同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決定性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中發揮著決定性功能。這些決定性要素是否總能扮演積極性的功能?現從四個方面對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因素及其功能作出闡述,從而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提供參照與借鑒。
現實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我們可以把其發展因素區分為決定性因素和非決定性因素。決定性因素包括:人的勞動、物質生產、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活動、教育的進步、科學技術體系的發展等等。它們的影響直接或間接涉及整個人類社會和文化的一切領域,決定著思想政治教育歷史形式的獨特性,沒有它們的作用,就不能發生那種在本質上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變化,就無法真正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
一、科技發展觀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技術機械論迫使大家感受相同、愛同一個東西、享有同樣的快樂、思考同一個問題;因此,社會開始具有溶解個性的自動化的特點,而現在,實際上,人們沒有給個性提供產生的條件。”伽達默爾合理地闡釋了科技發展下的思想教育的二重性結構。
1.科技進步對思想教育的發展有積極影響
一方面,科技革命提升了人們的智力水平。由于廣播、電視、宇宙飛行,由于出現控制論、量子力學,由于遺傳學和物理學的發現,以及由于二十世紀其他科學的許多成就,知識的范圍無限地擴大了?萍几锩鼧O大地豐富和擴大了我們關于宇宙的和關于自己本身的知識。人們的智力水平提高了,對解決最重要問題的科學的、合理的方法開始占據主要地位。另一方面,科技革命開始更深刻地影響人們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甚至在致力于維護宗教的或偽科學的世界觀的資產階級社會中,科學的世界觀也不斷地排斥宗教的世界觀,F在,人們越來越相信自己的科學知識、相信理智的聲音,而不是感情?茖W成為最具有權威的力量。
2.科技進步對思想教育的發展有消極影響
科技在思想文化發展中直接和間接地扮演著決定性的動力作用。一方面把人的活動的一切形式轉移給技術容易導致“單向度的人”和“單向度的社會”;另一方面即使最完善的器械也不可能形成像良心那樣高尚的情感,更不要說那些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感情;更甚的還有當科技動力表現為自發的。
不受社會監督和管理支配力量的時候,它們既引起積極的后果,也會引起消極的后果,這些后果都破壞著人類思想教育文化進步,如環境污染的漸重、核技術的泛濫、文化霸權的猖狂等等,這時候科技發展同思想教育發展進步相抵觸,它從思想教育發展的動力變為它的阻力,在文化迅速發展條件下產生的消極后果在科技革命的影響下更加嚴重。所有這一切已由人類精神文化不能自發地和盲目地追隨科技進步的發展的思想所證明。因此,科技進步應當置于全社會的、自覺的、有科學根據的監督之下。這個監督本身的合理水平和完善本身成為人們的思想教育發展水平的標志。
二、教育體系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教育是精神文化一個最重要的成分。因為任何人、任何社會獲得文化的途徑只能通過教育。社會的教育體系越強大、越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程度就越高。在使人們吸收社會已有的文化珍品、使一代代新人達到已有的文化水平的同時,教育使每一個人都有充滿著超越已有的水平、向還沒有人知道的領域進軍的動力,并因此而增加社會的文化財富。一些西方學者甚至認為,完善教育制度本身就可以解決最重要的思想教育問題。美國教育專家M·艾杰森和B·哈曼認為,在反對貧困、失業、暴力和環境污染的斗爭中,教育將起“有意識的和決定性的作用”。教育能保證個人的自我完善并給他提供專門知識,使他以此參加積極有益的社會活動;能增長人的才干,保證發揮人所固有的天賦,培養和指導人的才能;能提供前人已經驗證的知識,以防重復,因而能夠促進更合理地利用社會的創作潛力。教育的本質是服務于思想文化的發展。教育作為防止一切社會不幸的萬應靈丹,從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者時期起就是資產階級思想的傳統觀點。
但是,資產階級文明存在的近二百多年表明,教育不是萬能的。當教育是建立在過時的理論原則基礎上,并把調和矛盾的意識強加于人的時候,教育就起到保守的作用。而且,當教育僅僅是為了教育而教育的時候,多數情況下,它會因為所謂的專業化而變得狹窄化而異化,反而不利于人的完善人格的形成,現代社會教育中出現的許多人格缺失就是很好的例證。因此,教育只是使社會日臻完善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而不是唯一的工具。一切都取決于教育的性質和社會向它提出的、同時又由社會制度的性質所決定的任務。當教育把人文知識和自然知識融為一體,消除社會的人文發展和技術發展之間有害的矛盾的時候,那時教育是有效的。因此,在社會主義社會,當教育不再是一些集團或階級的特權,而真正成為群眾的、全民的教育,而成倍地增強對文化發展進程的影響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消解教育的反人道的方面,排除教育為遏制人的發展和阻礙社會進步的可能性。
三、人的需求的多樣性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精神的和物質的需求均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生產:“生產出消費的對象、消費的方式和消費的動力。同樣,消費生產出生產者的素質,因為它在生產者身上引起追求一定目的的需要。”一方面,精神的需求刺激著人的內心生活,推動著人的感情世界及其認識。如當美的需求成為美的創作的刺激因素時,那時美的創作將達到自身的高水平。前蘇聯學者吉達里揚寫道:“美的需求是人的審美發展程度的最好的鑒定,它不僅表現為對美的理解,而且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對美的創作。”對美的不可抗拒的向往和感受,深刻美感的需求是人的個性的本質特征之一。因此在社會生活中,人如果把體現在具體結果中的任何一種需求同美的需求相“融合”,受美的需求所鼓舞,就會提高人的創作成果的質量,也將使事情作得漂亮,并以此提高它對人們的價值。另一方面物質需求的發展和滿足對于文化進步也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盡管它們對文化生活不總是具有真正的直接的影響。由此可見,對于在精神生產范圍內的創作活動來說,精神方面的現象不一定是獨自起促進作用的動力。
一般來說,思想政治教育的進步多半是一系列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融合一體的結果。但在這里也體現出人的需求因素的二重性悖論。首先需求不能是個別人的,而是整個社會的需求,需求在思想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是明顯的。“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其次這些需求是合理的,沒有超出滿足其需求會對他人和社會產生消極影響的限度;再次滿足需求的手段必須是合理的,是通過勞動進行的。“勞動只有作為社會的勞動”“才能成為財富和文化的源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人的需求是與自私自利無關的需求,相較于個人的需求,社會需求的意義在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中要重要得多。這一點為我國現今市場經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觀的構建提供了有力的參照意義。
四、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表現為,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沒有物質財富,任何一個社會環節的活動是不可能的,任何一種創作的實現也是不可思議的。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為腦力勞動的所有代表人物進行工作提供了保證。“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正是由于人民群眾的根本的、關鍵的作用,因此,他們的創造性活動既是文化進步的條件,同時也是它的動力和源泉。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發展作出了直接的巨大貢獻。在人類文化進步中,人民創造的取之不盡的財富寶庫,使作家、詩人、作曲家從中獲得創作內容和題材,汲取思想和方法。人民是作家、詩人和學者用以寫作的語言的創造者,是富有作曲家創作的旋律的創造者。甚至在奴隸占有制社會的時代,社會上最無權的被剝削的那部分人——奴隸也盡了自己最大的力量發展精神文化。特別在轉折時代、深刻的危機和文化衰落的時期,按照列寧的說法,當剝削社會的統治階級破壞文化生活基礎的時候,人民群眾絕不受蓄意破壞文化及其珍品的阻撓,仍然是保存國家和民族文化潛力的社會基礎,依然是歷代遺產聚集的環境,依然是在有利時機到來之時,生長出新文化幼芽的土壤。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中,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活動發揮了決定性的動力作用,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而不是資產階級所堅持的“個人英雄主義”。
但當群眾主體不能完全認識社會歷史的進程和規律,不能認識決定該社會進程的主要矛盾或把次要矛盾擴大化的時候,還有當統治階級為了自身的利益而遮蔽真理的時候,人民群眾的活動往往也具有巨大的破壞作用。這也體現出人民群眾實踐活動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二重性悖論。悖論的程度主要取決于勞動者自由的程度,當勞動者的自由程度越高時,肯定的動力因素就增大。反之,當人民群眾的自由度越少的時候,破壞性的作用就越強。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我們首先必須為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創作潛力創造先決條件。把勞動者吸引到物質和精神生產領域創作的一切方面,為此賦予他們以政治權利、物質條件、時間,為他們創造學習和受教育的條件,這樣群眾的熱情和創作積極性就會高漲。因此,實踐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在深度和廣度上就會不斷增長。
這些因素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過程中,作為發展的動力,起到特別重要的作用,并在人類社會的全部歷史或它的長時期中,以或多或少的力量影響控制全部或最主要的思想教育發展領域。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各個因素并不是孤立地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發生著作用。而是通過整合成一個結合體即“文化綜合動力體”,共同地對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產生影響。而能夠把這個動力綜合體聯結起來,語言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在人類文化進步過程中,語言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語言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最重要的動力因素之中,存在于文化發展的一切階段上。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的語言藝術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總之,正確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中的決定性因素及其悖論性功能,從而使整個社會在自覺的、科學的監督下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才能使我國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性。
參考文獻:
[1][2][4]轉引自[蘇]貢恰連科.精神文化:進步的源泉和動力[M].戴世吉,譯.求實出版社,1988:104-106,115,148.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人民出版社,1972,2:95.
[5][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人民出版社,1972,3:7,574.
[7]列寧全集[M].人民出版社,1963,27:430.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響要素及其功能】相關文章:
論思想政治對人的影響03-01
論孔子權變思想及其在現代的意義論文04-11
論漢語對日語語言文化的影響及其對比意義04-27
淺析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現代啟示論文范文03-10
思想政治教育論文11-17
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論文04-11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變與不變論文03-23
論大眾傳媒對學校體育的影響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