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代書法教育與書法美育
【論文關鍵詞】六藝 美育 形式美 《蘭亭序》
【論文摘要】我國的書法教育起源于西周時期,當時“六藝”中就有書藝;唐代把書法作為科舉取仕的條件之一;唐代以降,封建社會皆沿襲此制度,把書法作為重要的教育手段。近代學者、教育家們也把書法作為提升國民審美素質的重要工具。今天,我們提倡全民素質教育,筆者站在學校教育的角度,以書法審美教育為出發(fā)點,從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和體會精神美的能力方面,詳細論述了書法美育的兩個方面與方法。
我國的書法教育歷史源遠流長和優(yōu)秀的五千年東方文明與文化同生同長。書法作為教育手段,無論私學、公學皆認識到其對于改變、塑造個性的功用是無以取代的,是提升個人品格修為的不二法寶。
近現(xiàn)代學者、美學家、書法家提倡民族藝術復興,把書法作為美育工具。他們直面西方藝術的入侵,為維護民族尊嚴,推崇本土文化的精華——書法。梁啟超、林語堂、宗白華等都以較大精力來介紹中國書法,提倡書法教育。林語堂認為“中國書法的地位,很占重要,它是訓練抽象的氣韻與輪廓的基本藝術,我們還可以說它供給中國人民以基本的審美觀念,而中國人學得線條美與輪廓美的基本意識,也是從書法而來”。關于對中國書法的論述最充分和贊譽最高者莫過于林氏。他把書法看作是中國人審美的基礎意識,談其他藝術都繞不開書法的美感。著名學者、教育家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藝術教化,也將書法列入其中,提倡美育以拯救愚弱的國民,功莫大焉。
今天,我們提倡素質教育,旨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美育是其重要的內(nèi)容。藝術教育又是美育的中心內(nèi)容,書法是一門藝術,因此說書法教育也屬于藝術教育。它通過大量有意識的實踐,讓學生在藝術經(jīng)驗積累的基礎上,提升美的感受能力,從而加強美的品格修養(yǎng),具體說來,可以總結以下兩點:
一、培養(yǎng)學生直觀感受美的能力
書法可以說是重在形式美的藝術,真、草、隸、篆諸體或方或圓、或長或扁、或極盡變化,可謂形式多樣,為我們展示了各種各樣的外在形態(tài)美,并突出地表現(xiàn)在用筆美、結體美、章法美三方面。
1、用筆形態(tài)美
清代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說:“書法之妙,全在運筆。概舉其要,盡于方圓。操縱極熟,自有巧妙。”可見,書法講求的藝術美全在用筆的變化上。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欣賞、示范、比較、圖示等方法來講解用筆的豐富變化,引導學生進行細微觀察,提高學生辨析用筆的能力。例如大家都遇到的逆鋒起筆,是一種蓄勢取勢的用筆。教學時引導學生理解它與農(nóng)民坌地、工人揮錘、戰(zhàn)士刺殺是同樣的道理。理解逆鋒取勢是為了力的孕育、力的創(chuàng)造。它能使行筆“萬毫齊力”,使點畫四面勢全、筆意豐滿,是一種內(nèi)含的、蘊籍深厚的美。學生在理解了逆鋒的道理和懂得了逆鋒之美后才會進一步去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具備鑒賞美的能力。
2、結體形態(tài)美
字的結構又稱布白,由點劃連貫穿插而成,其空白處也是字的組成部分。“平衡對稱,多樣統(tǒng)一和對比照應”是書法藝術結體美的表現(xiàn)形式。唐孫過庭在《書譜》中論述道:“數(shù)畫并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成一字之規(guī),一字乃通篇之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例如寫“三”字,宋米芾《自敘帖》說:“又筆筆不同,‘三'字三畫異”;當代馬敘倫在《論書絕句》說:“‘三’字尤應三筆殊,須知莫類算盤珠。”書寫“三”時,簡單的三橫就有粗細、長短、仰覆、曲直等不同的個性;然而這樣多樣、殊異的三橫又有其統(tǒng)一性,其走向、間距基本一致。可見字的結體應在變化中求統(tǒng)一、于對比中求平衡,于參差中見齊整,才能達到“違而不范,和而不同。”的藝術美效果。
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字形結構,感受結體的虛實、長短、開合、闊窄、參差、錯落、嚴密、疏朗、奇正等字型的變化美,知曉“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知險絕,復歸平正。”的.道理。使學生理性地去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
3、章法形態(tài)美
章法又稱“分間布白”,是一幅作品的整體美。雕塑大師羅丹說過:“一件真正完美的藝術品,沒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體更加重要的。”王羲之在,《書論》中說:“作一字,橫豎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可見成功的章法要通體聯(lián)絡呼應,氣息貫通,各部分長短、大小、疏密、寬窄、斜正、參差、開合形成對比,筆輕重、徐疾及墨色枯潤、濃淡善于變化,體現(xiàn)出和諧統(tǒng)一,構成生動自然的整體。
董其昌在《評書法》中說:“右軍《蘭亭序》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大或小,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王羲之《蘭亭序》不僅字結體優(yōu)美,更注意章法布白,疏密大小錯落有致遂勢瞻顧,遞相映帶,給人以筆勢流暢,氣息貫注,神完氣足的藝術美享受。因此被稱為神品,被尊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具有章法美的典型意義,是因為它的整體美。如果整體不美,那么,點畫、用筆、結體很美,也不可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所說:作書貴一氣貫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應,打疊成一片,方為盡善盡美,即此推之數(shù)字、數(shù)行、數(shù)十行,總在精神團結不外散。”可見章法美之重要。因此教學中要把章法美的教學作為一件大事,要讓學生平時多欣賞優(yōu)秀作品,多留心作品的章法,創(chuàng)作時要注意上下左右的互相映襯,彼此的關聯(lián),做到“隨手所知,皆入法則”。
用筆、結構、章法是書法外在形態(tài)美的主要表現(xiàn),也是書法課堂教學的重點,教學時通過對書法外在形態(tài)美的學習感悟,來提高學生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二、加強學生體會內(nèi)在精神美的能力
中國書法不僅具有強烈的外在形態(tài)美,而且被賦予了更多的精神內(nèi)涵,它于人品、休養(yǎng)、氣質、思想、個性等聯(lián)系在一起,具有強烈的內(nèi)在美感染力。教學中教師應盡力挖掘其內(nèi)在美教育因素,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
1、內(nèi)在神韻美的熏陶
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可見書法的神韻是欣賞、品評書法的最高境界。透過作品呈現(xiàn)的形態(tài)美,我們可以體味作品的不同神韻:或清雅、或粗曠、或飄逸、或拙樸、或雄壯、或奔放,從而傳達出含蓄深沉、莊重敦厚、激昂高亢、凝練險勁、和平靜穆、婉麗清秀、天真自然的不同氣質。并產(chǎn)生高尚、深厚的審美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人格的感染。
2、品德行為美的教育
中國漢字具有近六千年的發(fā)展史,雖經(jīng)多次變革,至今仍在應用,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字,它不僅可以應用于日常交流,而且還能象音樂繪畫一樣作為藝術欣賞。書法藝術作為東方藝術的代表凝聚著無數(shù)先輩的智慧創(chuàng)造,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已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喜愛。教學中讓學生了解祖國文字,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是中國書法的特殊教育功能。
良好的習慣對人們的學習、生活會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用紙、用墨、執(zhí)筆、坐姿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以及認真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通過講述張芝學書“池水盡墨”、智永學書“退筆成冢”、柳公權拜師等歷代名家執(zhí)著學藝、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故事,引導學生養(yǎng)成刻苦好學的進取精神和持之以恒的頑強毅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總之,書法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挖掘書法藝術的外在形態(tài)美和在精神美教育因素,使學生在思想認識上、行為實踐上提高對內(nèi)書法藝術美的感悟能力,使其審美素質得到應有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鄭曉華. 翰逸神飛——中國書法藝術的歷史與審美[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yè)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yè)論文
【談古代書法教育與書法美育】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