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非專業素質是大學生和諧發展的持續動力
[論文摘要]良好、全面的非專業素質,不僅是大學生立足、奉獻社會的重要保證,也是個人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持續動力。面對日趨增大的就業壓力、生存壓力以及大學生自身實現和諧發展的需求,高校必須更新理念,在重視大學生專業素質教育的同時,要更加系統地培養大學生的非專業素質。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非專業素質 和諧發展
的專業教育特點,決定了它必須注重培養學生包括專業理論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方法以及在專業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專業觀念、專業品格等在內的相應的專業素質,而它同時具備的成人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性質,又決定了它必須注重培養學生專業素質以外的綜合素質,即“非專業素質”,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并繼而實現自身的和諧發展。非專業素質是指雖不具備專業特征,但對人的成功有非常大的作用,有時甚至起決定作用的素質,是對專業素質以外諸多素質的綜合提法。與專業素質相比,非專業素質的內涵和外延都更加豐富,它涵蓋了觀念、品格、方法、能力和非專業知識等層面的諸多內容,其中觀念是核心,品格是關鍵,非專業知識是基礎,能力和方法是重要載體。就支持大學生的和諧發展而言,非專業素質更具有基礎性、根本性等特征。
一、加強非專業素質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其實,在現代國家體系內,任何一所‘一流’大學都必然是對民族和國家命運有所擔當,對特定的傳統和傳承有所承諾的精神殿堂,而不只是一般知識和技能的超級工廠和傳授場所。”而“(僅僅)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他必須獲得對美和上的鮮明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更像一只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伴隨著新的科技革命,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的迅猛發展,傳統的專業教育已不僅不能適應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且重知識輕素質,重理論輕實踐,重專業素質教育輕非專業素質教育的弊端,也客觀地影響和制約了學生的和諧發展。團中央學校部和北大政策研究所聯合發布的《2006年大學生與就業狀況的報告》顯示,企業對大學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為:適應能力、交往能力和自我表達能力分別占65.9%、56.8%和54.5%,而專業和能力只占47.7%。這表明在人們追求和諧發展和成功的過程中,非專業素質所發揮的作用已越來越顯著。因此,在實現傳統知識教育轉化為專業素質教育的同時,重視和加強非專業素質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非專業素質缺失對學生的消極影響
1.不利于養成學生的健全人格。“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價值的損害。我想得比較多的還不是技術進步使人類所直接面臨的危險,而是‘務實’的思想習慣所造成的人類相互體諒的窒息,這種思想習慣好像致命的嚴霜一樣壓在人類的關系之上。”教育理應承載著職業和人格完善的雙重任務,而在當下,受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的影響,高校自覺或不自覺地強化了教育的工具性功能和目的,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專業能力和技術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和冷落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價值——人的價值的提升和培養健全的人。表面上看學生得到了知識,實際上卻很少受到終身受益的教育。他們在道德、或宗教方面的學識未必比最愚昧無知的人強多少,在認識世界的方式、同他人交往的深刻意識方面,也鮮有獨立、獨到的見解,在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等方面的表現也難如人意,他們將來很可能就淪為技術團體唯命是從的工具,成為只懂技術而靈魂蒼白的空心人。
2.不具備鮮明的就業競爭優勢。“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礎理論,并且學會了獨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會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種主要以獲得細節知識為其培訓內容的人來,他一定會更好地適應進步和變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于即將參與就業競爭的學生而言,他們所應具備的“器”應該包括專業素質和非專業素質兩個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后者更為關鍵,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競爭優勢更強,更受歡迎。受現在工廠化流水線培養模式的制約以及傳統專業教育思維的影響,很多學生的專業素質和非專業素質嚴重失衡,在就業競爭中都只能過分倚重專業素質,就業支撐點和亮點單一,因而就業可控空間與崗位能力差,就業難以及就業滿意率低就不足為奇了。
3.無法滿足和諧發展的需求。實現和諧發展是人們的良好愿望。和諧發展的基礎,不僅有賴于我們掌握了立足的一技之長或幾技之長,更需要我們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擁有進取的心態、堅強的意志、博大的胸懷以及敏銳的思維能力、準確的預見能力、較強的應變能力等,而這些均屬于非專業素質的范疇。紛繁復雜的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都對學生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現在厚此薄彼的傳統專業觀念和方式,已實實在在地影響到了學生和諧發展。如果不努力加以改進和彌補,和諧發展的良好愿望很可能落空,或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
三、推進非專業素質教育要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1.在觀念上要實現“專業能力本位論”向“專業素質和非專業素質教育并重”的轉變。狹隘的“專業能力本位論”是以單一的專業能力與專業技能為教學核心,無論是辦學思想、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還是具體的教學實施、教學評價、學生個體測評等,都幾乎無一例外地更多注重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而視學生的人格、身心素質、表達和交流能力等非專業素質為附屬性、輔助性的東西,表現在實踐中就是重職業、輕人生,重知識、輕心智,重技能、輕人文,重物質、輕精神。這就導致學生技能單一,知識面狹窄,缺乏發展后勁,不僅自身提升需求難以滿足,也難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迄今為止,人的行為的水準一直很低,絲毫沒有提高。但是技術成就的水準卻急劇上升,其發展速度比有記錄可查的任何時代都快。結果是技術和倫理之間的鴻溝空前增大,這不僅是可恥的,甚至也是致命的。”消弭這些缺憾,填平這樣的鴻溝,我們就必須從根本上摒棄傳統的過分強調專業素質的“專業能力本位論”,并牢固樹立專業素質與非專業素質同等重要的教育理念,同時在實踐中努力加以貫徹執行,這樣才是真正的以生為本,學生的和諧發展也才有更加厚實的精神和物質基礎。
2.在平臺上要實現由“第二課堂自發自為”向“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協同配合并更多倚重第一課堂”的轉變。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有效延伸和重要補充,有利于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學生盡快成才、成功。由于認識上的偏差和不到位,在培養學生的非專業素質時,很少有高校將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來進行統籌規劃和設計,不僅第一課堂對學生的非專業素質培養貢獻率較低,第二課堂也更多的是處于自發自為的零散狀態,未能達到愉悅身心、啟迪心智的目的。面對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高要求以及學生自身和諧發展的需求,我們必須改變以往“是第二課堂而非第一課堂的事”的片面認識,繼而樹立“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同樣有為,第一課堂更加有為”的科學認識。要使第一課堂更加有為,在重視拓展和提升專業教師專業素質的同時,還必須格外重視專業教師非專業素質的培養,優秀的教師不只是向學生傳授知識,他們淵博的學識、儒雅的風度、健康的情趣、嚴謹的教風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等,無不是學生提升非專業素質的重要財富,也都能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熏陶學生、激勵學生。
3.在戰略上要實現由“各自為政,各自為戰”向“統籌規劃,整體推進”的轉變。相對于非常成熟并日臻完善的專業教育而言,非專業素質教育目前還只是處在較為零散、自發和低水平的狀態,盡管不少高校已在這方面做出過積極的探索和實踐,但由于種種原因的限制,在教育的理念、思路、組織、舉措、保障、考評等方面,所取得的進展和成效并不明顯,更未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非專業素質教育體系。其實,非專業素質對學生和諧發展的重要性已日益成為廣大師生的共識。因此,要鞏固和提升非專業素質教育的地位,使實施和接受非專業素質教育成為師生的自覺行為,從而實現非專業素質教育的科學性、系統性、連貫性,高校就必須進一步增強“統籌規劃,整體推進”的意識,不僅要在氛圍營造和軟、硬件設施保障上下工夫,更要在革新大學人才培養模式上下工夫,使非專業素質教育融入專業設計、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實訓、教育等各個環節,這樣獲得的專業素質和非專業素質,才能真正成為大學生和諧發展的持續動力。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非專業素質是大學生和諧發展的持續動力】相關文章:
論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11-15
論可持續發展思想對生態建筑理論11-17
論可持續發展和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功能11-22
論和諧教育實踐03-05
非專業院校音樂藝術素質教育現狀分析11-18
論和諧教育的實踐訴求論文02-27
論裝飾材料的生態調控與可持續利用11-25
有關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思考03-29
論藏藥發展的營銷戰略03-2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