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學習模式
論文關鍵詞:閱讀 聽講 聯想 質疑 練習 復習
論文摘 要:本文從六個方面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習模式,即學生必須學會會閱讀、會聽講、會聯想、會質疑、會練習、會復習。
歷史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發展,就是改變教學中長期形成的學生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盡快形成學生多樣化、主動的學習方式,培養真正意義上的真才實用的學生。本人從六個方面淺談新課程背景下歷史學習模式的做法:
一、會閱讀
教學首先應學生形成愛閱讀的習慣,掌握閱讀的方法。課本是無聲的老師,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養成愛讀教材的學習習慣,學會有效閱讀的方法,逐步提高閱讀的能力。
歷史課程的特點就是知識涵蓋量大,縱觀古今中外。所以閱讀能力是學習歷史最基本的能力。教師幫助學生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歷史史料、歷史地圖對學生進行指導,培養學生掌握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在開始的時候仍然可以先由教師提出問題。對教材中重要的知識點,應該適當地轉化為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才能牢固掌握;對不容易掌握的理論、歷史現象、歷史規律等內容,可以轉化為討論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討論,發散性思維、橫向縱向聯系、多層次比較,達到正確、全面、深刻理解,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接著要對學生閱讀的習慣和方法進行糾正。不少學生由于抓不住重點或者閱讀不仔細,致使答題不準確或者用詞不規范,每逢出現這種情況,就應該及時組織學生閱讀教材中有關內容,幫助他們理解教材中文字、圖片等各種歷史使用意圖,分析問題與內容的關系,正確的答題思路,在大量歷史材料中迅速提取有用信息的技巧,使學生從中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真正懂得怎樣正確閱讀和理解歷史材料。
二、會聽講
溝通是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徑。培養提高學生的聽講能力是學法指導的一個重要內容。要提高學生聽講的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聽講習慣。其次是培養學生在聽課時能聽出重點,掌握主要內容的能力。第一,有準備地進入每一堂課,帶著興趣,帶著問題,帶著目的聽課。準備什么呢?就是根據課程表的安排,有針對性地預習課程,預習時要弄清下一節課的內容,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確定出聽課的重點,課后再一下,歸納出所講知識的框架,然后做相關練習。第二,消除不好意思的,多和同學們交流,在討論中發現他人的好思路、好方法、好心態。這種近距離的交流會使你和大家融為一體,于是學習心理壓力會減輕。你的學習心態放輕松,聽課效率會很快提高。
三、會聯想
學生能對學過的知識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是其具有較強學習能力的一種表現。對學生聯想能力的培養,如知識的類比聯想。教師在教學新知識時,通過準備問題、新課導入語等形式把新知與舊知有機地結合起來,并能啟發學生從舊知尋找到解決新問題的方法,推導出新的規律,獲得新的知識,完成從舊知向新知的遷移。這樣,逐步培養學生具有通過聯想把新知與舊知及生活經驗相聯系的學習能力。例如,講“新主義革命”時,引導學生回憶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指導思想、結果與前途、所屬的世界革命范疇、性質、革命任務、革命性質是什么等知識入手。
四、會質疑
要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必須創造一種學生樂于大膽提問的教學氣氛。教師要放下架子與學生交朋友,讓學生喜歡你,敢于向你提問題,教師對提出問題的學生均應給予鼓勵。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意義也更大。”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在學生掌握一定歷史學習方法,敢于討論、善于發表自己見解時,教師就應該注意指導學生挖掘歷史學習中隱藏的“隱性”因素,逐步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己提出問題、相互之間提出問題、學生提問教師等多種提問方式,組織學生學習、討論,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做到了集思廣益,同時也讓學生在自讀、自問、自悟、自解中初步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成功喜悅,從而喚起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內驅力,完成從“要我學”向“我要學”的過渡。
五、會練習
要教給學生關于練習的學習方法,首先要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不要搞題海戰術,培養學生在練習時能有“五心”:審題細心,解題專心、碰到難題有信心、認真練習有恒心、向人請教要虛心。培養學生出習題、出試卷的能力。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F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基礎決定上層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于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再如“直接”與“間接”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其實也很簡單。答“直接”時,你就讓頭腦變簡單些,一開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彎。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歸入“間接”那部分去了。至于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題目是你曾經見過的,更不必費心去背某道題,只要掌握了方法,問答題也是很好解決的。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其次是表達。最好是分條闡述,一點寫一兩行,不必太啰嗦,關鍵是把要點寫出,因為評卷時也是按點給分的,寫得太多,一個要點繞了好幾個彎才講完,不僅會喧賓奪主,使老師因找不到要點而扣分,還會浪費許多時間,以致來不及做完考卷。
六、會復習
溫故而知新,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培養學生及時復習的習慣,教會學生復習的方法,提高學習的質量。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教材以及自己的學習筆記等自己進行復習,并利用列表、圖示等方法找出知識的重點、要點和難點,把知識歸類,對有關聯的知識進行類比,不斷提高學生復習的能力。歷史的每一部分內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共同構成完整的歷史學科知識體系。學生在復習中,要把零散的知識納入知識體系,進行系統的掌握,一是掌握專題線索,如、經濟、各大專題,在大專題下又可分為若干個小專題,如政治專題下的政局、制度、政體、政策、階級、、對外關系等;經濟專題下的生產力、生產關系、、手、商業等;文化專題下的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各方面等。二是掌握歷史階段特征,要從政治、經濟、文化涉及的諸方面進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學生可參照相關輔導材料中對知識體系的概括,探索出系統掌握歷史學科知識的最佳方法。
總之,新課程改革是挑戰,也同樣充滿機遇。對學生而言,它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全面發展的愿望。對教師而言,它可以使廣大教師更新教學觀念、轉換角色,在歷史課堂教學的大舞臺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挖掘歷史功能。廣大歷史教師面對課程只有勇于探索,不斷總結、反思,積累經驗,才能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中走出困惑,有所作為,與新課程和學生一道,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郏保萃鯙R波.高中歷史教材培訓.
。郏玻蓐惪私ǎ抡n程背景下高中歷史自主學習的實踐探索.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學習模式】相關文章: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詞匯教學11-21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和諧課堂的研究12-08
淺談新課程下教材的運用12-08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化學習題教學11-21
淺談網絡自主學習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03-27
淺析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研工作12-0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