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在高校外語教學中實踐人本主義教學理論
論文關鍵詞:人本主義 教學理論 外語教學 情感因素
論文摘要:人本主義的教學理論注重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本文在闡述人本主義教學理論的基礎上,就高校外語教學中如何實踐人本主義教學理論, 有效地進行大學生外語教學提出了一些看法,主要包括人本化的外語教學目標,人本化的外語教學內容和過程以及建立人本化的師生關系。
受人本主義教育理念的影響,受教育者和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學習者的消極情感會影響其學習潛能的正常發揮,而學習者的積極情感如自尊、移情或動機能產生有利于學習的心理狀態。情感因素直接影響到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因此,很有必要探討如何在高校外語教學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實現學生的認知與情感的協調統一,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和潛能的發揮。
一、人本主義教學理論及內涵
1.人本主義教學理論溯源
人本主義教學理論來源于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理論有:需要層次理論、自我實現理論和有意義學習理論。馬斯洛認為,人類行為的心理驅力是人的需要,動機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內在動力,人的活動根源于內部動機。教育的目的從根本上說就是人的“自我實現”, 在自我實現動機的驅使下,只要提供適當的環境和機會, 人性就會向健康的方向發展。羅杰斯認為,有意義學習不僅是一種增長知識的學習,而且還是一種與個人各部分經驗都融合在一起的學習。真正有意義的學習只發生在學習內容本身有意義并與學習者的學習目的具有相關性,以至于個體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教育學者們將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思想應用到了教學領域,這樣便形成了人本主義教學理論。即以學生為中心來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注重教學中的情感因素, 在教學中實現學生的認知與情感的協調統一,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和潛能的發揮,促進學生創造性地學習,最終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2.人本主義教學理論的主要觀點
。1)在教學目標上,人本主義教學理論強調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以及培養 “完整的人”。羅杰斯認為“真正的人本主義精神”是把受教育者放在居中的位置,把他們的“自我”看作教育的根本要求,社會所有的教育活動不僅服從“自我”的需要,而且圍繞著“自我”進行。
鑒于世界處于迅速變化、充滿矛盾的時代,人本主義教學理論主張培養能夠適應變化和知道如何學習的人!爸挥袑W會如何學習和學會如何適應變化的人,只有意識到沒有任何可靠的知識、惟有尋求知識的過程的人才是可靠的人、有教養的人!比吮局髁x教學的目標不僅僅在于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而在于使人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最終達成自我價值的充分實現。
(2)人本主義的教學觀是以其學習觀為基礎的。人本主義的最基本的假設是人的本性是積極向上的,并且每個人都有優異的自我實現的潛能。那么,整個教學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就是自我的發展與實現的過程。人本主義教學主張課程的內容應建立在學生的需要、生長的自然模式和個性特征的基礎上,應體現出思維、情感和行動之間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作用,應與學生的生長過程有機地聯系起來。美國教育學者麥克尼爾(J.D. Macnil)指出“人本主義者認為,課程的功能是要為每一個學習者提供有助于個人自由發展的、有內在獎勵的經驗!晕覍崿F的人這一理想,是人本主義課程的核心。”
人本主義教學的出發點不是“任務”,而是“對個體主觀經驗的尊重”。人本主義教學不再過分強調特定學科的知識結構,而是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實現有意義學習。
。3)人本主義師生觀。人本主義教學視野下的學生是可以自我選擇的自由的個體,他/她們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人本主義教學視野下的教師不是“正確答案”的提供者,而是一位愿意幫助學生探索可能答案的人;教師應是一位“促進者”。教師的任務是對學生發展的“促進”(facilitating),而不是傳統教學中對學生的“訓練”(training)或“教導”(teaching)。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鼓勵者和幫助者。
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這種人際關系需要通過雙方的認知和情感的溝通,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的目的。有效的教學必須以融洽的師生關系為前提。因此,人本主義教學理論倡導情感化的師生關系,強調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
二、在外語教學中實踐人本主義教學理論
在外語教學中如何實現學生的認知與情感協調統一,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和潛能的發揮,培養知情意合一的人呢?人本主義教學理論為外語教學提供了寶貴的教學理念,具有包括:(1)為學生提供一種歸屬感;(2)把所學的課程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3)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4)鼓勵學生的自我選擇和自我責任感;(5)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6)培養學生的自尊感;(7)調動學生的情感和情緒;(8)盡量減少對學生的批評;(9)鼓勵學生的創造性;(10)培養學生對學習過程的認識;(11)鼓勵學生的自主性;(12)允許學生自由選擇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式;(13)鼓勵學生的自我評價。
下面重點闡述高校如何在人本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有效地進行大學生的外語教學。
1.實現人本化的高校外語教學目標
高校外語教學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外語綜合應用能力,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外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高校外語教學除提高學生的外語綜合應用能力之外,還應有更高的目標追求,這就是培養整體的、全面發展的人,精神豐滿的人。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創造性首先強調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睂W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如真誠、自尊、自信、理解與合作等品質的養成會讓學生受益終生。羅杰斯的個性理論又稱“自我學說”,這種學說要求“一個人必須依靠自己發現、發展和完善隱藏在內心深處的‘自我’,依靠自己在這個世界中所獲得的經驗,并借助于情感和認知合二為一的認知途徑, 形成一個充分獨立的、創造性的、充滿著真實、信任和移情理解的完整的人”。要培養“真實、信任和移情理解的完整的人”,必須營造一種“真實、信任和理解”的環境。首先,教師應具備真誠的品質,尊重學生的情感和意見,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潛能,理解學生的心靈世界,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教師如果能夠做到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信任和理解每一個學生,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高校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和靈活的教學藝術,還要具備真誠、移情性理解、耐心和謙虛等人文品質。同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方面的指導,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學習,從而讓學生學會學習。
教師還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在一個不斷進化的社會里,教師為學生面對未來做的最好的準備就是“讓他/她們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讓他/她們堅信自己是有價值的,是社會的重要成員”。語言學家認為,習得第二語言是獲取一種新的語言自我的過程,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語言學習過程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個性沖突。青年大學生有比較高的自尊(Self-esteem),較容易受挫。因此,教師應了解并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對他/她們在語言上所犯的錯誤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要糾正得法,防止傷害學生自尊心,挫傷其學習積極性。教師應采用各種方式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自我意識和對自我的信心。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有能力完成的教學任務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教師應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予以及時的肯定和鼓勵,逐步培養和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2.實現人本化的高校外語教學內容和過程
注重教學過程是人本主義教學的特點和要求。注重教學過程就要從學習者的角度考慮課程內容應如何傳授,課程內容的傳授既要滿足學生求知的需要,又要滿足學生情感發展和價值觀的需要。首先,應在重視學生內在動機與需要的基礎上,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要考慮怎樣把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進行人本化處理。教師可以利用教材,拓展一些具有人本主義思想的話題,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pair work,story telling,group discussion 等活動。比如婚姻、健康、謀生、休閑娛樂等主題,既將學生置身于現實生活世界,又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未來。有關愛情、友誼、金錢等主題,能引發學生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與同學的交流溝通中逐步確立自己的生命觀、幸福觀和價值觀,這與人本主義所倡導的有意義的學習內容的要求是不謀而合的。在人本語言教學中,“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很受重視,它既是學習者學習語言,又是學習者了解自我進而改善自我的一個途徑。學生在以小組或對子形式展開的活動中,詢問和談論彼此的情感、經歷、價值觀念等,在用語言交流的同時,也和同學分享自己的各種內在體驗。當學生在一種相互理解和相互幫助的環境里學習時,能夠消除外部威脅,增強自我意識和學習動機。當學生發現所學習的材料、內容與其生活密切相關時,他/她們的學習興趣會更濃,理解力和記憶力會增強,這時的學習是一種自我主動的學習,當學生全身心(感情和智力)地投入學習時才是“最持久、最深入的一種學習”,也只有這時,學生才會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教師要精于啟發性教學和個性化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掌握知識要靠學生自己的思考和實踐。只有當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時,才能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教師要注重個性化教學。人本主義教學是“從認同學生是不同的個體開始的,并且竭盡全力幫助學生成為他們自己!痹趯W生群體中,每個學生在知識結構、智慧水平、思維方式、學習風格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教師要對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學習偏好有所了解,努力使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學習風格相匹配。另一方面,從學生的立場來看,他/她們有被認同的需要。當學生真實的內在需求被喚起,學生的個體差異被認可和尊重時,就會激發學生強烈的參與的動機與動力,這時的學習才是高效的。
3.建立人本化的師生關系
建立良好的師生、生生合作關系是有效地進行外語教學的前提。人本主義十分強調學習氛圍對學習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應更多地提倡師生平等,創造“無條件積極關注”的氣氛,熱忱地對待學生和設身處地地理解學生,保護學生的自我形象,減少防御性學習,要幫助學生形成互助合作的學習氛圍。 當學生在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環境中學習時,就能充分釋放出其學習潛能。
人本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一個情感與認知相結合的整個精神世界的活動,兩者是不可分割,彼此融合的。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情感因素的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教師不僅要研究學生要學什么,還應該創設一種環境來促進學生的有意義學習,建立并維持促進學習的心理氛圍。教師應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知識并將其創造性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教師要努力創設美、趣、智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美麗的圖畫、動聽的音樂形象地再現教材,把學生帶入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并在連續的情景中不斷地強化學習動機。教師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活動,使學生忘我地由“扮演腳色”到“進入腳色”,由“被動腳色”躍為“主動腳色”。教師還可以組織表演節目、討論、辯論等活動, 給學生充分展現自我,實現自我的舞臺空間,讓學生在成功中找到“高峰體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某一任務或問題進行交流、討論、活動,在交流的活動中提高認識和培養情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是活動的指導者,又是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在這種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氣氛中學生可以學會與人交流和合作,同時,也縮短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在教學中,人際情景和教學情境是相互聯系的,二者協同作用,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外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活動的設計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興趣,以此喚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同時,教師要以愉快的心情、飽滿的熱情、妙趣橫生的語言去從事教學。教師要以自己的“以教為樂”引發學生的“以學為樂”,師生共同體驗教學之樂趣。
三、結語
我們不難看出人本主義教學理論對高校外語教學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這一理論促使教師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等多個角度重新對高校外語教學進行解讀。人本化的高校外語教學目標應該是在促進學生語言發展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的目的,從根本上說,是人的自我實現,是豐滿人性的形成,是引導人達到他所能達到的最佳狀態。具體地講,是在教師的幫助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學習者的潛能和積極向上的自我概念,從而使學生能夠自己教育自己,最終達到自我實現。總之,高校要在外語教學實踐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注重情感因素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培養全面發展、自我實現的人。
參考文獻:
[1]Arnold,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38.
[2]馮忠良.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483-484.
[3]馬斯洛.人性能達到的境界[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 440.155.
[4]麥克尼爾.施良方等譯.課程導論[M].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0,4.
[5]馬斯洛.李文浩譯.存在心理學探索[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131.
[6]方展畫.羅杰斯“學生為中心”教學理論評述[M].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1990,2.
[7]Pine,G.J. and Boy, A. V. Learner Centered Teaching: a Humanistic View. Denver, Colorado: Love Publishing Co,1977.47.
[8]戴俊霞.人本主義教學法綜述.國外外語教學,2001,(2):17-21.
[9]Hamachek,D. E.Evaluating self-concept and ego development within Erikson’s psycho-social framework: a formulation[J].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1988,(4): 354-360.
上一頁 [1] [2]
【淺析在高校外語教學中實踐人本主義教學理論】相關文章:
高?缥幕庹Z教學目標及實踐對策06-09
人本主義理論對高校藥學教育發展的啟示05-19
和聲理論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應用論文04-30
淺談高校跨文化外語教學目標及實踐策略08-17
高?缥幕庹Z教學論文06-25
高校外語教學元認知策略的作用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