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能力的思考
[論文摘要]隨著網絡的發展和高校信息化的推進,大學生已成為網絡輿論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大學生成為網絡輿論參與主體的作用沒有發揮,高校網絡輿論現狀也不容樂觀。文章分析了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能力的問題以及提高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能力的意義,認為提高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能力,必須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網絡輿論認知結構,加強基于網絡技術支持的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平臺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輿論參與實踐活動和讓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價值得以體現。
[論文關鍵詞]網絡輿論 輿論引導 大學生 政治參與
一、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能力問題的凸顯
(一)大學生成為網絡輿論參與主體的作用沒有發揮
根據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4.57億,手機網民規模3.03億,接近1/3的網民為學生,其中的主要部分是具有一定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大學生。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09年1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在校大學生(包括大專、本科、碩士、博士)網民比例約為51.8%。此外,中國互聯網協會政策與資源工作委員會博客研究組發布的《2009中國博客調查報告》顯示,博客作者在校大學生(包括大專、本科、碩士、博士)比例約為68.2%,博客讀者約占38.3%?梢,無論網民還是網絡輿論參與,在校大學生都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可以代表主要的網民群體和主要的網絡輿論參與者。就像羅馬尼亞青年學專家羅森·馬耶爾所說:“一代新的青少年正在出現,他們的文化符號特點是:過早地在向完全成人狀態過渡時期就要求較少的保護,早在學習階段就表現出享有完全的參與權愿望,越來越不愿意把自己的要求推遲到以后再去滿足!比欢髮W生在現實中卻并不具備網絡輿論參與主體的能力,因此也就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二)大學生成為最容易受到網絡輿論影響的群體
大學生由于具有較高的網絡使用普及率和活躍的網絡娛樂應用水平,因此他們最可能成為受到網絡輿論影響的群體。一方面,網絡輿論作為一種重要的外部影響源,不斷介入大學生的“三觀”形成過程,多元化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在豐富和深化大學生自由意識、平等意識、民主意識等現代化價值觀念的同時,在思想和觀念的交鋒中引領大學生正視客觀世界,認識社會萬象,促進其對學習價值、生活價值及人生價值等的追求,從而為大學生“三觀”的選擇起到了評判、督促、調節等正面的影響。另一方面,網上大量不良信息嚴重干擾大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與形成,尤其是當前一些紛繁蕪雜的輿論,販賣西方一些不成熟的理論或自由主義等思想,以華麗的辭藻和標新立異的觀點吸引大學生的眼球。在滿足大學生求新求奇、“叛逆”需求的同時,也帶來了大學生信仰的迷失和價值觀念的偏離,而這些錯誤的價值觀、道德觀有可能被放到高校網絡虛擬社區中進行討論,進而形成錯誤的“輿論場”,錯誤的“輿論場”又使得更多不明真相的大學生形成錯誤的認識,從而對校園的穩定與和諧造成影響。
(三)高校網絡輿論現狀不容樂觀
一是高校網絡輿論工作處于瓶頸期。為引導和規范高校網絡輿論,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校同網絡管理工作的意見》(社教政[2004]17號)明確要求高校網絡輿論參與主要陣地——高校論壇嚴格實行用戶實名注冊制度,使高校網絡輿論成為僅限于校內交流的平臺。在此之前,高校網絡輿論擁有眾多的用戶,影響力由高校輻射到社會。實行實名制之后,取消了校外用戶的注冊權,校園網絡輿論成為校內網絡用戶信息交流的平臺。高校網絡輿論陷入發展瓶頸時期。二是高校忽視了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的主體作用。目前,社會上對大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已經達成共識,然而,在網絡輿論工作中,大多數管理職能部門都是以管理者身份引導或管理網絡輿論,卻忽視了大學生的網絡輿論參與主體作用。三是同于媒體和大學職能的限制,大學生在現實社會中大都居于輿論的弱勢地位。尤其是受市場經濟及全球化思潮的影響,大學生政治關切度、政治參與熱情不高,作為一個特殊群體的表達能力。隨著社會關注和成長需要而愈加廣泛,但其聲音傳載的力量和話語權威卻相應弱化。因此,如何應對強大的網絡輿論,培養大學生成為健康的網絡輿論參與者,營造良好的網絡輿論氛圍,從而推動民主治校,對于高校來說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新課題。
二、提高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能力的意義
第一,提高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能力是營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的需要。在網絡輿論形成過程中,網絡輿論參與主體根本沒有明確的限制,網民自己擔任把關人角色。只要能夠上網,無論國籍、年齡、專業和知識水平,人人都可以參與自己感興趣事件的討論!霸谝蛱鼐W上,沒人知道你是一只狗!边@是]993年美國畫家斯坦納的漫畫,形象概括了網絡虛擬環境下的零門檻特點。因此,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對于網絡輿論的積極參與,可以提升網絡輿論的文化品位、言論質量及觀點的深刻性,對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的形成起到積極作用。
第二,提高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能力是大學生網絡道德人格教育的需要。網絡道德認識是一種虛擬認識,道德信念是深刻的道德認識、強烈的道德情感和頑強的道德意志的有機統一,是道德品質構成要素中的核心部分,具有堅定性、穩定性、情感性、意志性等特點。網絡語境環境下,道德信念受到較大沖擊,一方面,能樹立網民高尚的道德信念;另一方面,網絡語境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網民道德信念的迷茫。大學生在網絡輿論參與過程中,不斷針對某一熱點事件進行慎獨、發問、思考乃至尋求到真相,從而理智地選擇相應的、體現公平與正義的、能維護網絡道德正常發展的道德原則,形成強烈的道德責任感、道德義務感及崇高的理想信念。
第三,提高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能力是高校文化符號重構的需要。文化具有傳承性,然而,傳統社會中的文化主要表現為“前喻文化”,即經驗文化或老年人文化。在現代社會,文化成為“后喻文化”。20世紀60年代,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通過文化比較研究,提出了“后喻文化”概念,即人類發展將進入以子女,以年青一代為楷模的“青年亞文化”時代。其特征是:“世界性社區的出現,整個人類第一次共同生活在一個能夠共享信息資源、交流看法的社會中,F代化的通信傳播手段和交通工具使全球任何一個角落的人都能知道世界上所發生的一切!睙o疑,社會的文化傳遞機制在今天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例如,新浪大學生網站的一名網民寫道:我們是不同尋常的一代人……我們敢于挑戰一切而不會在乎旁人的冷漠和白眼,因為,我們是2l世紀的大學生。大學生是網絡輿論創作、使用和傳播的主體,并將之滲透移植到現實生活中,享受著“火星文”“碎片化”的消解權威的快意。因此,通過對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研究,對掌控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及高校文化符號的重構都有長遠意義。
第四,提高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能力是公共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需要。網絡輿論從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大學生民主意識、平等意識和自由觀念等現代價值觀念的深化。網絡是平等的,輿論更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大學生參與網絡意見表達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對他們民主參與和現代平等、自由觀念的培養。通過網絡輿論參與,大學生更容易了解民意,掌握社會思想傾向,從而促進個體與社會的融合,促發大學生自覺的角色認知,提高參與社會生活的積極性,逐漸養成獨立思考和發言的習慣,促進公共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三、提高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能力的對策
(一)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網絡輿論認知結構
網絡輿論認知能力是指大學生在網絡輿論參與中獲取、分析、評價和傳播各種形式的信息的能力。媒介化社會的來臨,對人們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媒介社會中,媒介技術的發展程度與人們對媒介的了解和控制程度的不平衡,直接導致了科技主宰下的大眾傳媒的越位以及媒介素養的缺位;魻栐诰幋a解碼理論中提到:“在傳播過程中,我們在接受信息的同時,也在進行意義的理解與自我構建。那些傳遞到我們腦海中的意義以及隱含于其中的價值觀會慢慢沉淀下來,成為我們評判事物和看待人生的標準和參照!睂τ谡等松^、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的大學生群體而言,網絡輿論認知教育的最終指向在于能夠使其在接受網絡輿論內容之后,從中汲取營養和有益的成分,構建自身正確的價值體系,培養健全的人格。因此,通過學校教育體系進行網絡輿論素養教育,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
(二)加強基于網絡技術支持的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平臺設計
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離不開現代化技術的支持,加強基于網絡技術支持的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平臺設計是促進其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在局域網建立了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發展的平臺,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Blog、BBS、E-mail、QQ、Wiki等都是很好的交流平臺,那么在此基礎上應該合理地規劃,使其能夠成為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發展的平臺。它能讓同學們感到就像一個網上校園,每一個網友都是常見面的同學,在這里開博客,比在誰也不認識你的校外網玩兒更有成就感。日前,該校許多學生關閉了自己在校外網站社區開設的微博,轉而投向校同網的懷抱。當然,各個互動平臺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大學生提供網絡輿論參與的環境,但是,各個平臺也都存在不足之處,所以,隨著網絡技術的更新和發展,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發展的網絡支持平臺也需要不斷地完善和更新。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輿論參與實踐活動
一是充分發揮校園網站的網絡輿論參與主陣地作用。加強校園網站建設,使之既是高校在互聯網條件下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陣地,又是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的重要平臺。首先要廣泛吸納思想政治素質高、文字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加入到校園網建設中來,充分發揮互聯網開放、交互等優勢,引導大學生自主參與網絡輿論,利用學生對自己學校的關心、對自己切身利益的關注,適時開展議程設置,將高校網站建設成為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的園地,成為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校、學校與學校溝通的橋梁。其次,讓大學生成為校園網網絡輿論參與的主體。通過校園網站教師指導,讓大學生學會運用網絡宣傳技術,掌握網絡輿論參與的主動權,營造積極的網絡輿論參與氛圍,使網上有更多更強的正面聲音,通過網絡給更多大學生有益健康的東西,以利于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二是鼓勵大學生從線上走入線下,開展與網絡輿論參與相關的實踐活動,發揮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的教育及社會效應。如2010年9月,南京師范大學新傳院研究生結合專業優勢,關注時事熱點,從“人肉搜索”“網絡誹謗”“網絡救助”等敏感話題人手,開展了題為《web2.0時代的民意表達》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相關實踐成果作為校2010年同名學生科學基金項目,同時備選2011年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此外,近年來教育部及各高校紛紛開展的師生博客大賽,也受到師生歡迎。
(四)讓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價值得以體現
當代大學是一個智識和理性的培養空間,它所培養的學生是最有可能在整個社會人群中較好地保持公共交往和規則意識的人,因此當代中國要形成公共精神的話,應率先從大學生的網輿參與公共意識培養開始。有學者認為:“在大學教育逐步大眾化的當代中國,四面八方的年輕學子走出家庭,來到作為處于文化中心的大學校園,共同進行現代意義上的‘道問學’和‘尊德性’,這使我們有理由希望,大學校園會逐漸成為當代中國社會的‘文學公共領域’,參與對包括公私邊界問題在內的各種劃界問題的公共討論所需要的主體性、公共性和交往理性,將在這里培育出來!弊鳛橐粐鴩瘢髮W生應該具備在公共領域進行交往活動的公共理性和公共意識。有學者認為,大學本來就是公共產品,是當前最神圣的公共領域,“有必要尋找一種建制,一種在當代中國也可能成為公共領域參與者的主體性和公共性的‘訓練基地’的建制”。這種建制就是大學的學術規范和大學理念,“大學理念的宗旨是使學生不僅有專業知識,而且有普遍關懷:不僅求知、學藝和謀職,而且明善、審美和悟道”。因此,高校應鼓勵大學生參校議校,加強他們參政議政的實踐活動,通過參與社區服務、參加學校的各項公共活動等形式,營造良好的網絡輿論參與氛圍,指導大學生學習民主生活的技巧和經驗,體會相互依賴的社會情感,喚醒大學生的政治熱情,養成良好的公共意識和對公共事務、集體活動關心的行為習慣。
上一頁 [1] [2]
【試析大學生網絡輿論參與能力的思考】相關文章:
試析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12-04
試析培養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思考11-14
試析對網絡社會中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思考12-09
試析高校網絡教育路徑優化的思考03-03
試析大學生價值自覺能力的培養12-04
試析高職學生干部工作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12-09
試析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現狀與對策12-04
試析對職校素描教學的認識與思考02-25
試析兒童鋼琴教學的幾點思考11-1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