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漢語言的民族性
摘要:本文從漢語言危機、漢語言的民族性及其內涵和價值,以及如何維護漢語言的民族性等方面,系統地闡述了如何提升漢語言的民族性,如何深刻認識漢語言的民族性價值,如何維護漢語言的主權屬性,使漢語言的教學更趨理性、科學,回歸它的教學本質。關鍵詞:漢語 民族性 內涵與價值 科學維護
前些時,中央電視臺“屏蔽縮寫英文字母”事件,再次掀起一個老話題,即漢語的純潔性問題。漢語言的純潔性問題,也稱漢語言的主權問題和民族性問題。事實上,英語在中國的重要性有蓋過漢語的傾向,許多專家疾呼:“救救漢語!”為了進一步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維護漢語的主權地位,對漢語言的民族性研究十分迫切。
一、漢語民族性的流失或淡化
1.功利性的教學導致了漢語言教學合法性的危機。功利化的教學導致了人們過多地關注教學的技巧和知識點的掌握,而忽視了人文精神的本質內涵,忽視提升學生人文素質的教學目的。教師在高考指揮棒的指揮下,在“唯分數論英雄”的系統中無法自已,語文教學只能蜻蜓點水,教學成為簡單的“教+背”公式。教師是教書機器,學生是讀書機器。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對功利性教育進行了批判,他說,教育的目的并非知識,而是想象力。他雖然沒有用一句或者幾句話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但是它確實自始至終圍繞著一個核心:為理解當下的生活而教育。文章批判了把頭腦作為機械接受知識容器的觀點,批判了傳授支離破碎的信息或知識的呆滯思想的教學,進而提出了教育上的兩條戒律:“不可教太多的科目”和“所教科目務須透徹”。漢語言文學教學也應該是如此,不可太功利,把學生當作機械接受知識的容器,漢語言的人文精神和民族內涵,需要教師的點化和啟示。離開這種基本的教學理念,漢語言教學怎么可能不出現危機呢?
2.師資力量的弱化導致了漢語言教學質量的下降。語文在中學里普遍被決策層所忽視,因此,語文教師的來源也是很復雜的,誰都可以教漢語言文學(語文)。真正科班出身的教師很少。一些語文教師的學歷背景復雜,有教育學的,有心理學的,還有教學法等公共課程的,沒有專門的漢語言文學素養。做語文教師后,他們大多是沿用他們中學老師的教學方法,成了語文的教學機器。師資力量的弱化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普遍缺失,語文的民族性和人文精神蕩然無存。
3.學生“全民學英語”導致了漢語言的邊緣化。從當代學生的學習內涵來說,文化和家庭語文教育積淀較差,語文的基礎學科地位在動搖,學生的學習時間大部分被英語占用,學生從幼兒園開始就在優先學外語,小學的課余時間多在英語興趣班,中學則是英語輔導班,大學天天忙碌于英語等級考試,這是中國學生的整個學習歷程,英語寸步不離。英語的霸權使我們的學生喘不過氣來,感覺它總是陰魂不散。而在這種學習氛圍中,漢語言的教學系統,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閱讀數量大幅降低,漢語言教學的本質無法體現和得到認同。尤其是2001年秋季以來,學生中興起了“全民學英語”的熱潮,我國僅中小學生學習外語的人數就將超過3億。由于對外語教學研究不夠深入,以至于出現了這種現象:名為與國際接軌的“雙語(實為單一英語)教學”的“英語大躍進”正席卷著各級學校。這已大大背離了教育部關于加強英語教學的一系列正確的戰略決策,對國家漢語推廣戰略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4.大面積進行“各科英漢雙語教學”危及國家語言文字主權。實行雙語教學是違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行為,它將使孩子從小就產生一種英語的地位高于漢語的觀念,從小親近西方文化,將危及到漢語的語言主權地位,使學生更多地認同西方文化,而喪失對傳統民族語言和文化的認同感。 一些雙語教學的支持者也承認:雙語教學是提高中國學生英文水平的必由之路,其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漢英兩種語言,成為雙語人才,而不是要取代漢語。目前,一些學校卻已經把英語上升到了主要教育教學用語的地位。雙語教學正在演變為“單一的英語教學”,威脅了法定教育語言漢語的地位。
二、漢語民族性的內涵與價值
要振興漢語言,首先要凸現其民族性。了解漢語輝煌的歷史,就是了解漢語民族性形成的歷史。繼承和發揚漢語言的民族性,才能進一步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1.漢語歷史的民族性。漢字是世界文字中使用歷史最為悠久的文字。漢字系統,博大而精深,歷久而彌新。東漢學者王充這樣來評價漢字的創制:“天地為圖書,倉頡作文字,業與天地同,指與鬼神合!(《論衡·感虛篇》)據出土文物的考證,漢字的出現,大約在距今6000年以前。經過6000多年的積淀,漢字已不再單單是一種文字了,它早已成為民族文化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正如申小龍在《中國文化概論》一書中所述:“……在一切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中,只有語言和遺傳代碼是人類從祖先傳給后代的兩種最基本的信息。在人類世界,對自身困惑的探究和理解的無窮進程中,語言占有核心的地位,它構成人最重要的文化環境!碑斆褡逶谌祟悮v史上作為一種語言、居住地域、經濟生活、心理狀態上穩定的共同體出現時,語言就深深打上了民族的烙印,成為民族文化最典型的表征。漢字傳承至今,已如陳年的老酒,給人以清香醇厚的感覺,這就是漢語言的民族性。
漢字不僅具有民族性,同時也影響深遠。日本語言就是由漢語言演化過去的。再拿漢字與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字相比較,漢字具有許多優點和特點,是別的文字不可能甚至永遠達不到的。如唐詩宋詞,不僅形式工整對稱,給人思維留下深刻的記憶,而且瑯瑯上口;如書法,給人視覺上的美感和藝術魅力。
2.漢語價值的民族性。中華文化特別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和諧,強調人們之間的相互依賴。從孔子的“仁者愛人”、老莊的“天人合一”,還有墨子的“兼愛”“非攻”來看,可見一斑。這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思維,這種思維風格非常依賴經驗,不能將經驗的人與客觀事實或概念分離。這種思維在人際交往中,為了避免破壞和諧氣氛,傾向于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基于這種思維,漢語言往往具有豐富的比喻性和含蓄性,中華民族也是一個含蓄的民族,這是漢語言的思維價值。
漢語的成語很有規律,特色鮮明。它多是四字或四個音節,形式齊整,易讀上口,節奏感強,富有韻味。相比之下,西方特別是英語中的成語就沒有形式上的規律可循。中國人善于對事物進行具體的描述,不太使漢化的本質特點,就是音節化,在音節化的同時,也獲得了聲韻調的內容。漢語在語音形上的特點就是在語流中,都是以音節的形式作為語音單位出現的。因此,任何外來詞,首先要進行語音上的漢化。如“吉他”來自英語詞“guitar”,而漢語音譯詞的讀音卻是“jita”,“B超”漢族社會的人都是把“B”讀成“bi”。對音譯詞音節上的改造也要適應漢語的特點,盡可能雙音節化。由兩個音節構成的詞,最符合中國人的詞感,瑯瑯上口,這是音節的改造。
三、維護漢語言的民族性
1.公民要有自覺的維護意識。語言是動態的,各種語言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著詞匯缺陷,需要借詞。在中文中夾雜使用外文的做法,會造成不良后果。比如“一張VIP看兩場動物秀”就違背了會話的量準則和方式準則,首先“VIP”和“動物秀”來自英語“veryimportantperson”(重要人物)和“show”(表演),就已讓很多人看不懂;其次,即使人們理解了這句話的大致意思,其“一張”和“重要人物”(VIP)在語法上也是不可搭配的。我們要從主權的高度,自覺維護漢語言的純潔性。這一點,政府部門要率先垂范,不要在國家公文等正式文件中直接夾用外文,政府應該加大包括語言文字在內的民族文化產業的管理力度。
2.社會要有科學的態度。首先,我們不提倡使用字母詞,在引進外文術語時,一定要譯成中文;其次,對于較上位的科技概念,要下大力量、準確地用中文術語表達。對于專業性很強,或是無法以中文準確表述的概念,也不完全排斥字母詞的使用,但只在專業人員中使用。
3.媒體要積極掌握話語權。主流媒體應慎用字母詞,新鮮語言總是從媒體開始流傳社會的。對于面向大眾的主流媒體,單獨使用字母詞,會引發諸多問題:一是有可能損害國家或政府的形象,會帶來許多問題和負面影響;二是會人為制造一些新的語言障礙,廣大受眾無所適從;三是有可能導致消費者的誤解,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因而主流媒體、官方領域和公共服務行業,應慎用字母詞。最近中央電視臺“屏蔽縮寫字母”的做法是正確的,應該得到觀眾的支持。
4.教育者要普及漢語教學。普及普通話是國策,是國家戰略。學校師生都要不斷加強國家語言文字主權意識,使黨和國家各項語言文字方針政策在教育界得到真正的落實。普通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各類學校是法定教學語言、學習語言!秶彝ㄓ谜Z言文字法》的頒布實施,標志漢語言作為我國通用語言主權地位的確定。如果失去國家漢語戰略主陣地——學校教育教學,那就意味著國家語言文字主權的大大削弱。
【淺論漢語言的民族性】相關文章:
淺論漢語言文字的規范化03-29
淺論安全用電11-16
淺論聽力教學技巧11-18
現代包裝設計文化中的民族性論文03-06
淺論工程變更對造價的影響12-12
淺論企業管理創新11-24
淺論聲樂教學的發聲訓練02-20
淺論“臺”的藝術價值12-05
淺論企業庫存管理11-1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