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的三個“度”

        時間:2024-06-27 01:59:21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的三個“度”

        [摘要] 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一些“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教學,那么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效果,讓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呢,筆者認為要從課前充分準備、課堂學生廣泛參與、課后練習設計的坡度三個方面加以關注。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度  有效性
                當前,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效果,讓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一直是我們教師最為關心的問題。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教學的“低效”多源自兩個方面:首先是教材鉆研得不透、教學目標不明確,這是制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其次是教師不能在預設和生成之間求得平衡,要么“預設味”過重,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要么一切以學生為重,課堂過分圍著學生打轉,淡化了教學目標。所以要想提高教學效果,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學要關注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練習三個方面。
                一、課前準備的充分度
                要上好一節課,課前準備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備課是一個思考過程,是思維與文字相結合的過程,其更多的是思維的含量。而現在老師更多的是依賴于《教案集錦》、《作業設計》等一些現成的所謂教案,放棄了去鉆研教材、了解教學目標、了解學生現狀,從第一步開始,就為“低效”打下了伏筆。
                1、教師要認真備課。
          教師備好課是構建有效課堂的前提,教師只有認真鉆研教材,才能把握好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去組織教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更適合的教學方法。教師只有真正地吃透了教材,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應對課堂上的變化,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2、對學生的把握要到位。
                課前準備,我們常說要備教材,還得備學生。一堂課下來,教學內容對于全班學生來說,有哪些學生基本不用引導就能掌握,換言之就是能自學會了;哪些學生需要在教師的點撥中才能領會;哪些學生必須在教師的引導或是重點關注下才能達到目標的,這些我們教師課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那么我們的課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對目標的定位要準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目標的制訂。
          在日常教學中,教學目標敘寫不明晰、空而泛的現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把教學內容與進度作為教學目標。特別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對三維目標更是存在著大量的誤讀。制訂具體清晰且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這說明精確制訂教學目標正受到教育研究者的關注。
          二、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的密度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互動的一個過程,過去教學中滿堂灌、一問一答的形式應該棄是如今老師們已達成的共識,如《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边@一理念要求教師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單一的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        但實踐中,部分教師片面理解這一理念,過分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如在陳述性知識(比如:1厘米有多長,1平方厘米有多大,二分之一應該怎樣寫等)的教學中,有些教師“不敢”采用講授法,而要費盡心機創設情境,再三啟發學生,期望學生自己通過探索得出結論,結果費時費力,影響課堂教學效率。
                而一位教師在教學“認識千米”時,所使用的方法就比較恰當。先是讓學生用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或情景來描述“千米”,通過引導學生舉例說明,學校到中心廣場大約有1千米,上學路過的四個車站之間大約有1千米,學校操場一圈是200米,5圈就是1千米等。通過激發學生頭腦中已有的千米的經驗,把學生的已有經驗與千米聯系起來,逐步生成千米的概念。教師不斷地啟發、引導學生用自己身邊的事物、場景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把1千米與學生習以為常的生活很好地聯系在一起,讓學生經歷一個從模糊到精確的動態生成過程。在學生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動中,有實際動手測量1千米的實踐活動,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長的思維活動等等。在建立千米的概念過程中,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同時也在有限的40分鐘課堂時間里提高了教學效率。
                課堂上學生的參與是教學有效性的一個保證,但教學中不能為了“參與”而設置參與。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目的性要強,要讓學生在參與后每個人都能有所收獲,這樣的參與才是高效的。
          三、課后練習的坡度
                一堂課的有效性離不開有效的課后練習。為了切實提高數學練習的有效性,必須明確數學練習的目的,一是“有效果”,練習達成了預設的進步或發展目標;二是“有效率”,在時間的付出上相對比較少;三是“有效能”,練習的價值導向符合教育的價值追求。
                在我們聽課中發現,優秀教師無不精心為學生設計了課后練習,以保證學生較好地完成當堂課的任務。也就是俗話說的“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那么怎么設計課堂練習,讓我們的課堂成為高效課堂呢,下面試舉例說明:
          例,在教學梯形面積計算之后,多數教師只是讓學生背牢計算公式,出幾個梯形面積計算的題目,這樣貌似加深了學生的記憶,但往往效果不佳,因為這類練習最多也就是讓學生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照瓢畫葫蘆,題目沒有層次和深度,學生也得不到發展性的練習。我們可以強化題目的層次性,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完成上述類題目;中等學生可以進行適當的變式練習,如已知面積求高或已知面積求上底等,加強對公式的理解記憶;優生可以更進一步,如完成思考:在梯形面積公式S=(a+b)÷2中,當a=b時,S=?當b=0時,S=?通過這種練習,促進學生思考,領悟長方形、三角形、梯形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為今后復雜的組合圖形計算打下基礎。
                總之,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發現、完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期待著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發更多教師對這一問題的關注、探索。 
        [參考文獻]
        [1] 吳正憲,吳正憲與小學數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 [2] 斯苗兒,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案例透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
        [3] 曹培英,提高小學數學練習設計有效性的研究,《小學數學教師》,2011年 

        【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的三個“度”】相關文章:

        淺談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11-19

        創設有效的情境,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11-20

        談論新課標下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12-05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練習研究開題報告06-14

        實施有效策略 優化數學課堂教學11-17

        探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12-05

        有效把握教學中提問的度12-02

        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布置探析05-30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探究03-24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