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析如何基于輔導員角色開展大學生心理輔導
論文摘要:基于高校輔導員角色開展大學生心理輔導,需要輔導員具備扎實的心理輔導知識和技能,需要積極的人格品質,需要良好的角色協調能力。輔導員對大學生開展心理輔導包括團體心理輔導和個別心理輔導。
論文關鍵詞:輔導員;角色協調;團體心理輔導;個別心理輔導
大學生心理輔導不僅是心理咨詢中心專職教師的任務,同時也是高校輔導員的重要任務,心理輔導的對象也不僅僅局限于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應該擴展到潛在心理問題學生,甚至是心理健康學生。借鑒心理輔導的理念和技術開展輔導員工作,可以有效解決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忽視學生的自我體驗和個人價值,深層次的心理動力不足的問題,體現了和諧社會以人為本、人性關懷的理念。
一、心理輔導
心理輔導(psychological guidance)是指由心理學專業人員和具有較高心理學素養的人員,對需要得到心理學指導的個體或群體提供心理學幫助的過程。而學校心理輔導是為了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克服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礙,充分挖掘個人潛能,形成和諧完美人格,從而給學生提供心理上幫助的過程。
1.消極心理學對于心理輔導的影響
當前對大學生心理輔導的模式基本沿襲了以往的消極心理學模式,主要關注的是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心理輔導和咨詢工作被喻為“消防工作”或“心理垃圾處理站”,總是在做事后的補救工作。消極心理學取向也使得廣大學生對心理輔導存在普遍的誤解,似乎尋求心理幫助就是存在心理問題或者心理疾病,這種標簽效應造成的壓力氛圍使得很多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不愿意主動尋求心理幫助,每年很多高校大學生自殺案例就是明證。
2.積極心理學對于心理輔導的詮釋
積極心理學開始從關注人類的疾病和弱點轉向關注人類的優秀品質,它有三個層面的含義:其一,關心人的積極的認知加工,積極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如樂觀、希望、自我接納、自尊、寬容、逆境中的心理彈性、審美體驗、智慧靈性等;其二,關注人的積極的情緒體驗,包括人類的幸福感、滿意感、流暢感、快樂感等;其三,關注人對社會的積極態度,包括社會凝聚力、利他行為、社會責任感、寬恕、仁慈、愛的能力等。積極心理學視域中的心理輔導的內涵和外延被大大地豐富和拓展了,不僅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更加關注幫助學生挖掘心理潛能,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并將心理輔導逐漸成為一種全新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輔導的對象不再是少數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而是全體學生都需要激發起積極成長的力量,促使他們不斷自我完善人格品質。心理輔導也不再是消極的識別和治療,而是營造積極和諧的群體氛圍,從而達到主動預防的目的。心理輔導的形式不僅包含心理咨詢室的高度保密的心理咨詢,而且更融于心理游戲、班集體活動、輔導員班主任的個別談話等一切教育契機之中。
二、開展心理輔導對輔導員的要求
1.需要具備扎實的心理輔導的知識和技能
高校輔導員正在走向職業化、專業化甚至專家化,輔導員不僅需要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更需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心理輔導是高度專業化的技能,需要經過系統的學習和培訓,但是絕大多數輔導員沒有教育學心理學的專業背景,很多高校采用的專家講座式的培訓形式,培訓形式零散,并且由于與職務、職稱晉升聯系較少,培訓效果受到了很大限制。國家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考試是系統的心理輔導知識技能的學習和培訓,可以極大地提高心理輔導的能力水平。如果能將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與高校輔導員的職稱、職務晉升聯系起來,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晉升,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輔導員學習心理輔導知識技能的主動性,從而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進步。
2.需要積極的人格品質
心理輔導要求在咨詢師和求助者之間建立起良好的咨詢關系,心理輔導過程需要咨詢師真誠、熱情、接納、寬容、尊重、通情達理。輔導員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其自身積極的人格品質對于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十分重要。積極的人格品質既來自于自身的積極修煉,同樣來自于關心輔導員的物質和精神訴求,關心他們的成長,營造和諧的組織氛圍,引導輔導員發現自身的美德和優勢,讓每一位輔導員都能體驗到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感、事業快樂感、工作流暢感,擁有自尊、自信、樂觀和求知激情及創造力,從而使每一位教師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用自身的優勢和美德去感受生活,積極工作,關愛學生,教育學生。
3.需要良好的角色協調能力
教育管理中,輔導員雖然可以運用人格影響力,但是難免需要運用權威影響、紀律強制、批評教育等手段,因而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經常是不平等的。而心理輔導中,輔導員運用尊重、熱情、真誠、共情、積極關注等心理輔導技術,強調輔導員和學生的平等性。再者,心理輔導要求對學生隱私嚴格保密,而學生則擔心輔導員是否會將自己的隱私作為教育其他學生的素材。因此需要輔導員具有良好的角色協調能力,將教育管理和心理輔導兩種角色協調起來,角色協調性包括角色統一性和角色轉換的合理性。
角色統一性。如果一個學生出現厭惡學習、違反紀律、人際關系障礙等問題,傳統意義的教育管理往往浮于表面,簡單地擺事實講道理,并未深入學生的心靈,教育效果受到很大限制。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學生都有自我成長的內在動力,出現問題背后往往有深層的原因,他們的故事需要輔導員來傾聽、接納、理解。一個通情達理、善解人意的輔導員,學生才愿意敞開心扉,深層次開放自己,幫助他們疏導堆積在心靈深處的負性情緒,調整不合理認知,達到深層次教育轉化。此時,教育管理和心理輔導兩種角色就是統一的。
角色轉換的合理性。不可否認不少學生存在著貪圖安逸、自由散漫等消極心理,組織的紀律規范、活動效率需要一定的強制性,違反紀律給予批評、懲罰也是輔導員的工作職責。充分的教育在先,適當的批評、懲罰在后,對事不對人,尊重學生的隱私,讓學生體會到對他們的關心愛護,絕不利用職權宣泄個人的消極情緒,這樣更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當需要心理輔導時,學生也能敞開心扉,此時的角色轉換就是合理的。當然心理輔導盡可能地遠離辦公場所,營造一個平等、溫暖、安全、隱私的環境更有利于心理輔導的順利進行。
三、輔導員如何開展團體心理輔導
團體心理輔導又稱團體心理咨詢,是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形式,它是通過團體中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索自我,接納自我,調整與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生活適應的助人過程。
1.發展性團體心理輔導
發展性團體心理輔導針對全體同學,可以促使其發現自身潛能,增強自信心,融洽群體氛圍,增強班集體凝聚力,更好地幫助大學新生適應大學生活。例如在新生入學教育中,為活躍班級氛圍,讓學生熱愛班集體,熱愛大學生活,可以將成員按照生日所在的季節分成春夏秋冬四個組,小組內部互相做“串糖葫蘆相識法”的自我介紹,小組之間做“心有千千結”的游戲,可以開展如“綁腿跑”趣味競賽。還可以做一些“相見歡”、“找朋友”等熱身游戲,活躍團體氛圍。再如針對學生成長發展中遇到的學習適應、宿舍人際關系、戀愛、考研、就業等發展性問題,將團體輔導融入主題教育活動之中。筆者曾就大學新生生涯規劃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第一步,“說說高中的苦”,宣泄負性情緒;第二步,描述“你眼中的大學生活”,將不合理認知顯現出來;第三步,“理想與行動”,互相交流大學階段的學習規劃,進行自我教育;第四步,輔導員通過正反兩面生動事例教育和優秀學長的交流分享,闡述生涯規劃的重要性。通過團體輔導形式的主題教育效果遠遠好于被動灌輸的講座、報告等形式。
2.治療性團體心理輔導
治療性團體輔導就是將存在同類問題的學生組成治療性團體,團體心理輔導效率高,一個領導者可以同時指導多個成員,相比一對一的心理咨詢節省時間和人力,更為重要的是團體心理輔導是多向溝通過程,對每一成員來說存在多個影響源。在團體情境中,成員更容易模仿學習同輩群體的適應行為,達到行為訓練與人格塑造的目的,它所創造的類似真實的社會生活的情境,實踐結果容易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去。筆者就人際退縮的學生組成治療性團體,人際退縮的學生往往缺乏人際溫暖的體驗,自我評價低,缺乏自信心。針對缺乏人際溫暖體驗,做“蒙眼睛搖晃”、“盲人之旅”游戲,通過受助和助人的體驗,增加對他人的信任和接納,縮短人際距離。針對自我評價低,做“我說你的優點”游戲,通過他人的積極評價,改善自我意象,增強自信。人際退縮的大學生往往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遇到導致負性情緒的人或事件,使他們感到自卑、委屈、憤怒,這種負性情緒如果長期壓抑在內心世界,將會導致人際交往的困難。團體指導者引導成員交流,在情緒宣泄室中采用打沙包、打橡皮人宣泄負性情緒。還通過做一些戶外拓展訓練,發掘自身潛能,重新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
四、輔導員如何開展個別心理輔導
輔導員開展個別心理輔導既有優勢又有不足,優勢在于輔導員在一線直接從事學生工作,一方面可以直接疏導學生情緒,調整不合理認知,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參與學生人際關系的協調,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的學習和生活困難,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對于心理輔導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這是輔導員的優勢所在。其不足在于輔導員畢竟承擔著教育管理的角色,營造溫暖、平等的氛圍,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顯得相對困難。而專業心理輔導提供了相對安全的空間和氛圍,咨詢教師不參與學生的教育管理活動,來訪者很少有心理顧慮,良好的咨詢關系更容易建立。輔導員開展個別心理輔導分三個等級,心理健康學生、潛在心理問題學生和心理問題學生。
1.第一級心理輔導針對心理健康的同學
引導學生獲得學習中的快樂、興趣、挑戰性,心理輔導的關注點在學生體驗主觀幸福感受、成功感和學習樂趣,而不單純是克服對學習的焦慮。其目標是建構學生的積極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滿意度,培養學生創造性和戰勝挫折的心理彈性。一方面可以將個別心理輔導的傾聽、接納、共情、理解等技術運用于心理健康的同學,通過尊重、信任、欣賞、委以重任,促使其成長,通過探討社會需要和人生價值激發其高級需要,提升人生幸福感;另一方面可以將個別心理輔導的理念和技術用來培訓學生骨干,通過學生骨干的輻射和引領,發展學生的社會智力、人生智慧和人際交往能力,提升專業之外的素質。
2.第二級心理輔導針對潛在心理問題學生
潛在心理問題也可以稱之為心理亞健康,雖然沒有明顯地表現出心理問題,但是自卑、焦慮、自我中心、生活缺少方向感和精神動力不足讓他們體驗不到生活的幸福感,由于沒有達到十分痛苦的程度,學生缺少主動求助的意識,因而需要輔導員主動識別并提供心理幫助。具有心理輔導素養的輔導員可以通過學業不良、人際關系障礙、生活貧困、對自己苛刻完美要求等途徑發現出來。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桑志芹老師在輔導員困難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中強調“不批評”觀點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表面化的批評沒有深入學生內心深處,學生在教師的權力面前只是表面的服從,內心深處容易形成逆反心理。個別心理輔導的理念和技術,如尊重、同感、真誠、體諒、忍耐、關心、重視和信任可以讓學生敞開心扉,深層次的情緒疏導和認知轉變不僅有利于心理健康,而且有利于對后進生獲得深層次的教育轉化。
3.第三級心理輔導針對存在心理問題學生
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是輔導員關注的重點,輔導員采用心理輔導的技術進行初步訪談,了解心理問題的大致程度。如果輔導員和學生之間能夠建立起良好的咨詢關系,則可以深入進行輔導,如果由于輔導員的角色身份,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顧慮則應該及時轉介給心理咨詢中心。在日常的教育管理活動中輔導員對這些學生要適當寬容,要求切合實際,對取得的進步積極關注,激發其成長的內在潛能,增加其主觀幸福感,幫助解決心理問題。
上一頁 [1] [2]
【試析如何基于輔導員角色開展大學生心理輔導】相關文章:
試析高校教學秘書的角色沖突與心理調適08-20
試析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工作08-06
試論高校輔導員的心理保健08-09
試析大學生心理障礙與讀書治療08-27
試析基于學科制的圖書館組織建構08-06
論述高校輔導員就業指導工作角色定位之我見08-23
關于高校輔導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探析08-08
試析高職院校開展生命教育的思考與實踐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