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作文評改更有成效
中學英語的作文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英語作文體現了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是考察學生詞匯量、遣詞造句和語法結構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在近幾年的中考英語試卷中也有所體現,書面表達的分數從10分提高到15分,因此廣大英語教師都非常重視學生的書面表達。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批改作文成了最讓英語老師頭痛的事情。記得我第一年從教的時候,讓學生每周寫一篇英語作文,于是我每周好幾個下午都要埋頭苦干兩三個小時,不辭勞苦地把上百本學生習作的每一個語法錯誤都用紅筆勾出來,可是大部分學生拿到勾滿紅叉的作文時,往往不為所動,將作文本一擱了事,不再理會和細究自己的錯誤。下次交上來的作文又是錯漏百出,這種周而復始的辛苦付出耗費了我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往往來不及講評就要寫下次的作文了,于是換來的是學生的不理解和進步緩慢。如何從這種費力不討好,辛苦又無效的尷尬中解脫出來呢?這個問題就一直困擾我,這幾年通過向優秀的老師學習和積極進修積累經驗,我認為通過以下幾種作文評改方式不僅能有效地減輕教師批改作文的負擔,而且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書面表達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倡導學生互改自評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師通過評價,幫助學生發現個人的學習成就和意義,指導學生檢查和反思學習過程,激勵學生更有效地開展學習。因此就作文教學而言老師批改作文的真正意義是讓學生能夠自己自主訂正作文。而傳統的全批全改的做法使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失去了學習自我訂正錯誤的機會, 久而久之會養成一種依賴的心理,認為改正作文的錯誤就是老師的事情。于是這種全批全改的做法造成了極為諷刺的結果:一方面是疲于改錯的老師得到了最多的練習糾錯的機會,另一方面是學生被剝奪了自我修正錯誤的機會。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一定要放權給學生,可以通過堂上限時作文,在學生對所寫作文的立意、結構和遣詞造句還記憶猶新的時候,舉實例評講,使學生有一個對照的標準,從而學會自評和同桌互評。如有一次我在堂上布置學生寫一篇20分鐘的小作文“Save water,save the earth”。寫完后,根據平時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把握,挑出優、良、差各一篇作文。在評講前,首先給學生展示中考的作文評分標準,以10分為滿分,8-10分為優,5-6分為良,0-3分為差。然后通過教室投影把這三篇作文放映給學生閱讀,讓學生根據評分標準來評價這三篇作文。接著由老師做示范性的分析,作文是否扣題,段與段的過渡是否自然,語句是否通順,有無明顯的語法錯誤,開頭結尾是否相互呼應,字體是否工整等等并找出每篇作文的優點及不足。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作文評分要考慮內容、結構、語法、卷面等問題,使他們有一個清晰的自評和互評的標準。
通過自我批改和生生批改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讓學生學會思考,也使作文的批改變得更有示范性和時效性。
遍地開花不敵集中火力——每次只改一種錯誤
一個睿智的軍事統帥絕不會輕易地分散兵力,把戰線拉長;集中火力,攻其不備才是高招。老師在處理令人頭痛的作文評改時,同樣需要智慧。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英語教師會不厭其煩地把學生習作上的每一個錯誤都劃出來并要求學生自己訂正。事實上,很多學生看到自己有那么錯誤要改正,就會感到沮喪無奈,不知如何下筆。主動好學的會拿著本子問老師怎么改,這類的學生很少;更多的是自己亂改或干脆不改,被老師問道就以不知道怎么改敷衍了事。于是老師的辛勤勞動就赴之流水了。
這種把學生的所有錯誤全部挑出來的做法是不現實的。這種做法隱藏了一種主觀的美好愿望:學生寫作不應該犯錯誤,有錯就要全部挑出來,學生可以自己改正所有的錯誤。初中學生作為英語的初學者,寫作時有語法、用詞等錯誤是難免的,而且沒有經過一定的訓練他們也沒有能力自己一一把錯誤糾正過來。正如語言專家指出,學習外語必定經過三個階段,有錯誤全然不知,知道了仍然犯錯,犯錯馬上能改。因此作文批改沒有必要面面俱到,應該挑重點,有的放矢。在改作文時,我相信大部分的老師都會發覺學生們會犯一些相似的錯誤。如果老師每次改作文時只挑出一種共同的錯誤,而忽略其它次要的錯誤,那么改作和評講將會變得省時和高效。如我在講深圳牛津英語教材8A Chapter 1 Water時,布置了一篇課文改寫,把課文關于水的旅程部分內容用Mr. Water’s Journey為題,以第三人稱來改寫。
看了學生幾篇習作以后,我就發現人稱代詞混亂是很多人共同的錯誤,如有些學生寫道:“The river carried he to a reservoir. His relaxed there for a few days. Then people cleaned me up.” 于是我就集中火力,只劃出人稱代詞錯誤,而忽略其它的錯誤。評講時我花了10分鐘時間舉例說明人稱代詞的用法,然后讓學生在四人小組里相互糾錯。學生們非常積極,沒有這類錯誤的學生非常自豪,犯了這些錯誤的學生在其它同學的指點下可謂印象深刻,基礎最薄弱的學生也能把錯誤改正過來,而且他們以后也極少犯這類錯誤了。
通過每次只改一種錯誤的做法,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就能學會識別大部分的語法錯誤,也使作文的批改更有針對性和指導性。 彩色批改勝過滿紙紅叉——不要吝惜你的贊美
邱吉爾在自己的自傳中抱怨早年的老師,說道,“所有的老師都只關注你犯的錯誤,而不關心你已經懂得的知識!爆F實中,教師在批改英語作文時常常過于專注改錯而忘了給予學生一些正面的贊許的表示。事實上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希望得到肯定和賞識。我記得大學在英語系讀書時一個外教的寫作課最受學生歡迎,每次的作文也交得最積極,因為他總會用筆劃出他欣賞的句子和寫上幾句賞識的話,讓我們拿到作文后不由得欣喜若狂。成年人都會為賞識而變得積極,更何況是中學的孩子呢?當學生拿到畫滿紅杠的作文后其實是很受打擊的。有專家認為,紅色是非常具有攻擊性的,傳統紅筆批閱的內容也就是錯誤的內容。學生的心理會有害怕和抵觸的情緒。用紅筆之外的彩筆進行改作,可以讓學生有新鮮感和緩解紅色的過度“警示作用”對學生自信的打擊。
為何不試用一下國外盛行的彩色批改法。用綠筆劃出學生寫得好的句子,用藍筆劃出學生在語法方面的錯誤。我偶爾也會嘗試這種批改方法,它使老師從欣賞的角度來看待學生的作文,大大地促進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試想一下,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文上有了其它的色彩,那是一種怎樣的欣喜。在生生互改時也可以用到這種方法,彩色批改法能使學生看到對方的優點互相學習,也有助于學生學會發現錯誤。
化繁為簡優于不知所云——簡化批改符號
學生寫作常常會出現很多錯誤,如拼寫錯誤、時態錯誤、用詞不當等等,有部分錯誤是他們自己可以糾正的。因而很多英語老師提倡符號批改,因為符號能提示學生所犯錯誤的類型,從而幫助他們學會自己修改作文。但如果在一篇文章中用了過多的記號,不但老師改得費時,而且學生也會感到很困惑,不知如何修改。我的做法是把常用的錯誤粗略歸類,不細分,如動詞時態、動詞形式等錯誤我都用V作簡單的標記。這樣就能大大減少批改符號的數量,使學生和老師也更容易記憶。如下是我常用的批改符號:
Sp(spelling mistake,punctuation)表示單詞拼寫、標點、大小寫等錯誤。
Wo(wrong order)表示順序有錯。
V(Verb form,Tense,Agreement)表示動詞形式或時態,主謂一致等錯誤。
Prep (Wrong preposition)表示介詞搭配不當。
WW (wrong word)表示詞形、單復數或用詞不當。
Pron (pronoun,possessive)表示代詞或所有格錯誤。
[ ](sentence fragments)表示句子不完整。
符號批改我也是遵循每次只改一種錯誤的原則,學生就不會被各種符號標記所迷惑。他們能集中注意力于某種錯誤類型,思考它的成因和修改方法。對于集中評講過的錯誤類型,學生印象會比較深刻,如果下次老師批改時還發現,我就會在旁邊標上批改符號并加上感嘆號,提醒他們這種錯誤老師已經講解過了,讓他們自己改正。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比起一次發一張一長串的批改符號給他們記憶要好得多。符號批改也會變得更易于操作和更有指導意義。
正如美國學者斯塔費爾比姆所說:“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 無論用何種方式評改作文,最重要是以學生為中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啟發他們,最終達到自己修改作文的目的。我在實際教學中,長期堅持多種評改方式結合,如果課堂時間充裕的話,我會采用示范性評改和小組互改的形式;如果課程緊張,我會用符號批改和只改一種錯誤結合運用,當然也不會忘記偶爾使用彩批。這些形式都可以和小組互改結合,使老師的辛苦勞動更有成效,也使學生增強寫作的信心,減少再次錯誤,最終達到自我修改作文的目的。
【如何使作文評改更有成效】相關文章:
如何使物理實驗教學更有實效12-04
讓學生成為作文評改的主人12-02
如何將德育工作進行得更有效05-06
如何讓英語課堂上的小組合作更有效12-02
如何使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更卓有成效12-01
如何提高中職會計電算化成效論文03-10
創造更有質量的教學活動論文04-02
低年級這樣識字更有趣12-05
淺議信息技術教學更有益于學生學習03-0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