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校本課程開發的定位問題
論文關鍵詞:校本課程開發 內涵定位 類型定位 價值定位 開發過程各環節的定位
論文摘要:對課程組織的定位容易出現的錯誤包括:1)課程組織就是自己編教材;2)課程內容局限于學科性內容和規范性內容;3)部分教師把國家課程等同于必修課程或正式課程,把校本課程等同于選修課程、活動課程或非正式課程。
對校本課程組織的準確“定位”,應考慮到以下幾點:
第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師生的實際需要,而這些需要會因時因地而不同并且具有很強的變化性。所以校本課程的呈現形式不會像國家課程那樣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可以將其編寫成學生人手一本的教材。學校應為教師開發校本課程提供參考性的課程方案或指南。因而校本課程開發并不主張一定要編制學生統一使用的教材,如果盲目跟風,熱衷于編寫所謂的“校本教材”,不僅會限制師生的教學創造性,而且會大大提高課程的成本,增加師生的負擔。
第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國家課程過于統一、過于注重學科知識等問題,校本課程內容的選擇應該更多地反映學生的思維、情感、意志等。
第三,校本課程一般都是由學校根據自身辦學的實際情況而開發的課程,其關鍵就在于如何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資源。校本課程可以是學科課程,也可以是活動課程,還可以是綜合課程。盡管在學校實際的課程體系中,國家課程更多地屬于必修課程,校本課程更多地屬于活動課程或選修課程,但不能絕以化,也就是說,校本課程也可以作為必修課程和正式課程。
4.對課程實施的“定位”
校本課程的實施是校本課程付諸實踐和真正走進課堂、面向學生的過程,也是檢驗校本課程質量的過程。因此,它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內容。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以下兩種錯誤的做法:
第一,由于校本課程是教師自身開發的課程,教師掌握了絕對的主動權,因此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帶有很大的隨意性,有些老師甚至為了取得自己想要的課程實施效果,而隨意地改變課程的內容及其組織形式,使得原有的課程規劃失去了應有的指導意義,也使整個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陷入了無序的狀態之中。
第二,課程實施的價值取向包括忠實取向、適應或改編取向和創生取向三種類型。在實施校本課程的過程中,許多老師仍習慣于像對待國家課程一樣,采取“忠實取向”,在校本課程的內容和組織形式確定以后,就完全按照之前預定的步驟和設定的目標進行實施,將課程能否順利實施作為目標,只要課程能夠得以順利實施,就認為已經完成了任務,而較少地考慮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真實感受和收獲。
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必須要明確以下兩點:
第一,教育是一種有組織、有目的的活動,這就需要我們在進行課程開發時要有規劃,尤其是校本課程的實施,應以情境分析的結果為依據,確保課程實施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第二,課程開發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的并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對于校本課程開發而言,由于開發主體是單個學校中的領導和教師,受學校資源和開發者能力水平的限制,開發者不可能一下子就能開發出真正高質量的校本課程。所以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發人員不斷地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課程的組織形式進行重新審視,搜集學生的反饋意見,征求家長、社會人士、課程專家等的意見,不斷地發現問題,并開展行動研究。換句話說,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對其進行研究、分析和調整。當然,課程實施的關鍵還在于要將課程的實施真正定位于學生,要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其中,了解他們的感受,千萬不能走過場,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
5.對課程評價的“定位”
校本課程評價也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環節之一,其關系到校本課程的質量,關系到校本課程的實施乃至推廣。對課程評價的“定位”容易出現的錯誤包括:1)將課程評價僅僅理解為對學生學業的評價;2)評價模式單一,過于傾向目標達成模式;3)評價主體集中于學校領導和個別權威教師兩個層面上。
對課程評價的準確“定位”,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1)價值的“定位”
一般認為,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有三,即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校特色的形成。不過,在上述三個追求當中,學生的個性發展是最根本的價值追求。校本課程開發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利于學校的發展,但這些并不是校本課程開發的最終指向,學生有個性的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才是它最根本的目的,前兩者的發展也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后者的發展。
。2)評價主體的“定位”
校本課程開發不是外在于學校、教師和學生的,也不是僅由少數權威專家和領導參與的活動。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以學校為基地而進行的有關課程開發的民主開放的決策過程,即由校長、教師、課程專家、學生及社區人員共同參與學校課程計劃的制訂、實施和評價。校本課程評價的主體應體現出多元性,教育行政管理機構、校長、教師、課程專家、學生及社區人員都應成為校本課程評價的主體。
。3)評價過程和形式的“定位”
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逐步完善的過程。應將評價貫穿于校本課程開發的各個環節,并對課程開發的全過程進行動態的和持續的評價,在不同的時期所關注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在評價的目的、方法和內容上也應有所不同。課程評價的形式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應將校本課程評價定位于對“學生的發展過程的評價”,并采取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這樣才能真正檢測出課程質量的高低。比如有的課程雖然很容易得到順利實施,課程目標也很容易達成,但如果學生沒有真正地得到發展,那么它就不能稱得上是好的校本課程。而有的校本課程的目標雖然沒能實現,但如果學生在某些方面確實得到了發展,那么我們就可以對其進行調整,或許它就能成為好的校本課程。將校本課程評價定位于“對學生發展過程的評價”,還有利于我們發現一些隱性的校本課程。
。4)評價內容的“定位”
校本課程評價包括對課程本身的評價和對學生學業的評價兩個方面的內容。對課程本身的評價包括對校本課程開發情境與目標定位的評價與分析、對校本課程方案可行性的評價、對校本課程實施過程(教學過程)的評價、對校本課程實施效果的分析與評估等。而對學生學業的評價,也是課程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時不可只偏向于一方面。
校本課程開發是一項復雜的科研活動,切不可隨意地進行。只有對校本課程開發進行準確的定位,尋找到突破口,使每個環節都能正常運行,才能確保整個開發過程得以順利、有序、高效的進行。
參考文獻:
。1]吳永軍.再論校本課程開發的內涵及核心理念[J].教育發展研究,2004(3).
。2]吳剛平.校本課程開發活動的類型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1999(11).
。3]王斌華.校本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頁 [1] [2]
【淺析校本課程開發的定位問題】相關文章:
淺析校本體育課程開發的資源優勢12-06
高校高校校本課程開發問題研究02-24
淺析高職院校校本體育課程開發策略研究12-06
試論農村初中校本課程開發面臨的問題與對策12-06
普通高中語文校本課程開發的困惑與問題論文11-17
農村初中校本課程開發面臨的問題與對策論文11-1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