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網絡新生代流行文化特征探析

        時間:2024-10-21 07:09:39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網絡新生代流行文化特征探析

          網絡新生代的界定及劃分

          在眾多的文獻當中,關于代際的劃分方法有很多種。與網絡新生代相近的是張莉萍副教授在其《都市新新人類與新新文化研究》一文中關于“新新人類”的劃分,她采用了楊雄教授的政治代際劃分法,基本按十年內出生為一代進行劃分。她認為新新人類指1976年~1985年出生的第五代群體,并從成長背景進行了其文化形成歷程及特點的描述和分析。而本文關于網絡新生代的劃分,則指在網絡媒體陪伴下長大的群體,主要指80、90后。網絡的出現,給他們的文化生活打上了很深的烙印,明顯區別于其他年齡層次的人群。本文將更多探討這些新生代與“網絡”相關的文化特點。

          傳統的青年亞文化從屬于社會主流文化,而80、90后的網絡新生代流行文化與社會主流文化已不是簡單的從屬關系,它具備了社會主流文化沒有的一些特點,將網絡新生代文化單獨列出,而不采用傳統“青年亞文化”稱法還基于以下考慮:

          首先,網絡新生代與傳統青年亞文化形成環境有著明顯不同。青年亞文化從屬于社會主流文化,雖然青年亞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對權威的反抗性、反叛性,對主流文化的抗衡等,但是,從本質上來講,它們都形成于傳統媒體時代,也就是說它們主要是在現實環境中完成其文化形成的,在“質”上并無太大區別。而網絡新生代文化與青年亞文化最大的不同是其在虛實交融的環境中形成。由于網絡及虛擬場域的出現,新生代們在網絡中完成現實中的一些活動,如交友、購物、談戀愛等,與現實生活相似度極高,但卻不是現實。而在虛擬世界中的一些想法及行為也不可避免地帶入到現實生活當中,形成虛實交融的生活環境。

          其次,由于網絡環境的眾多特點,必然使其使用者形成的文化也具有與之前不一樣的特點。例如,傳統青年亞文化當中,青年所接觸到的知識或信息都是經過“把關人”凈化過的,他們真正“自主”選擇的權利其實非常小。而在網絡當中,由于海量信息以及超鏈接功能,新生代們自己成了“把關人”,魚龍混雜、良莠不齊、豐富多樣的各種文化也都同時登場,在眾多文化包圍、滲透中形成的網絡新生代流行文化較之青年亞文化無疑具有極大的豐富性。

          再次,網絡的交互性,也必然使新生代們增加了許多方便的、成本很低的表達渠道。雖然作為青年的他們還沒有真正走上社會,或者剛走上社會還缺乏一定的話語權,但是新生代們這種即使效果并不明顯的民主表達,至少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他們參政議政、民主表達的熱情及積極性。

          網絡新生代流行文化的特點

          網絡新生代流行文化的形成,主要基于兩個重要的環境,一方面,外來的流行文化、快餐文化等的強大沖擊,使中國本土的主流文化不得不在很多場合處于順從、迎合地位;另一方面則是技術革新,使網絡新生代流行文化的傳播迅速、廣泛和深遠。正如網絡的出現使新生代們形成了獨具特點的流行文化一樣,在虛實交融的場域當中,網絡新生代的流行文化特點如下:

          網絡新生代流行文化的豐富多樣性、不確定性增加。由于網絡海量信息、傳播成本低、互動性強、傳播速度快等特點,使其文化呈現豐富多彩的局面。不同文化以各種姿態一覽無余地出現在新生代面前,這些文化從形式到內容,各式各樣,甚至無奇不有,成為新生代創造自己文化的素材或獲得啟發的來源。同時,網絡新生代們正處于人生創作力最旺盛的年齡,他們輕而易舉地“創造”出了獨特的具有明顯特征的文化。比如,網絡文字的使用。在網絡中,無論是即時傳播還是延時傳播,都可以通過文字、數字、字母、英語和圖片等信息符號或者符號復合體組成“混血兒”、“三明治”式的網絡語言來進行。新生代們出于方便、時或者保護自己的秘密等方式使用這些網絡語言,而他們自己創造出來的網絡文字在一定程度上是對主流文化的挑戰。另外,網絡語言在書面的求職信、語文考試以及作文大賽中頻現,可見他們也在積極地傳播自己的“新文化”,爭取一定范圍內的話語權。各種網絡“客”文化也極大地豐富著網絡新生代流行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從播客、博客、威客到閃客、維客、印客等,這些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的“客”,都極力地挖掘網絡的各種空間。除此之外,風靡一時的各種山寨文化,也是新生代們網絡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無論是哪種形式的網絡文化,都極大地豐富了新生代文化的形式和內容。并且,“信息革命沒有停滯、沒有結束、沒有階段性、沒有畫上完成符號,它仍在蓬蓬勃勃、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①毋庸置疑,在新生代的流行文化中一部分曇花一現時,新的形式也將層出不窮,它將繼續豐富網絡新生代流行文化,在客觀上,也增加了其文化內容和形式的不確定性。

          民主參與意識增強。網絡新生代作為網絡使用的一個龐大群體,其民主參與意識與之前相比明顯增強。在傳統媒體時代,媒體傳播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單向性。由于客觀條件及一些限制因素,少數精英把握著話語權,而青年真正能不受限制地表達自己意愿的機會非常少。

          在虛擬社會交往中,傳受界限的模糊化,賦予了網絡新生代更多的話語自由權,網絡新生代文化相比較傳統的青年亞文化,擁有了更多表達的權利、機會和自由。在虛擬空間中,他們可以自由地發表言論,宣泄情感,人人都可能成為意見領袖,有可能對原來被社會主流文化所控制的文化霸權發起挑戰。同時,也爭取到了同主流文化進行對話的機會。各種論壇,往往是新生代們發表言論的“主陣地”,他們樂此不疲地對各種私人的、公共的話題進行討論、爭辯。2008年汶川大地震,很多新生代通過網絡組成一些組織,給災區捐錢捐物,在網上為災區人民加油鼓勁。在奧運火炬傳遞受阻時,也有很多新生代通過網絡在很短的時間內攜起手來,為火炬的順利傳遞吶喊助威。對于各種社會熱點問題,網絡新生代們總是要在網上“議一議”。近年頻現的各種網絡惡搞作品,也有很多是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映。例如,《春運帝國》是對春節一票難求現象的描述與諷刺;2010年初網上熱傳的惡搞作品《樓市春晚》道盡對樓市價格居高不下環境下房奴的辛酸與艱難。這些惡搞作品盡管還存在著眾多的爭議,但是,毫無疑問的是,新生代們的民主參與意識較之以前明顯增強。

          娛樂化特征顯著。處于社會轉型期的新生代們,面對思想觀念多元化,自由主義、享樂主義和解構主義的思想相互碰撞,對主流文化的認同感越來越弱。恰在此時,網絡技術的發展將娛樂作為其重要特征的西方文化的傳播推向極致,網絡傳播消解了諸如國家之間、民族之間、地區之間以及各種文化之間的邊界,西方的快餐文化、庸俗文化、流行文化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等眾多文化同時呈現,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新生代,很容易將娛樂文化作為主流文化全盤吸收。例如,在娛樂為底色的大背景中,被現代傳媒包裝得五光十色、閃亮登場的各式娛樂明星對新生代產生了很大影響。據調查,閱讀名人博客是新生代們網上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他們最喜歡看的博客,主要集中在影視明星、體育明星,這些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成為一些新生代效仿的榜樣,不可避免地帶有大量的娛樂性。網絡游戲更是如此,“游戲的特點具有超時空、開放性、隱蔽性、自主性、互動性等特點,而這些特點正好是娛樂活動無強制性、自由性的集中表現,正符合人們追求文化個性化的需要。同時,它的高仿真性,虛擬世界幾乎與現實世界一樣逼真……它們可以讓人感覺經歷了不同的角色和身份,包括性別轉換。”②對新生代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而網絡文學的出現則幾乎“顛覆”了傳統文學的創作觀念和表現手法,被稱為文學中的“卡拉OK”,在網絡文學當中,文學的自我抒情功能被削弱,而游戲功能得到極大的張揚。娛樂狂歡是網絡文學寫手“創作”的心理依據,運用多媒體技術,把文字輸入與聲音、圖像、動畫等結合起來,新生代們以游戲好玩的心態參與其中,并不追求傳統文學所崇尚的心靈啟示和審美感受。總之,娛樂性是網絡新生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特征,特別是在網絡文化當中,隨處可見娛樂化的身影。

          偏重感性體驗,缺乏理性思考。網絡新生代們缺乏印刷時代嚴密語言邏輯的思維訓練和比較系統的理性思考訓練,因此感性體驗和表達成為他們又一個重要特點。網絡不遺余力地用圖片來描述和反映內容,使信息更加超形象化、平面化,它豐富的綜合表達形式的直觀性和感官刺激性也使新生代們的思維過程更加感性。這種偏重感性,缺乏理性的思維方式在網絡中也多有反映。很多新生代的博客,無論是風格設置還是內容,都非常感性。在他們對感興趣事件的回帖、發帖、頂帖中,無論何種性質的事件,不少人的回帖是并不具有實際意義的“沙發”、“板凳”等詞匯,缺乏理性思考和觀點。

          “人肉搜索”等網絡暴力行為也在證明著新生代們在網絡中感性的行為方式!叭巳馑阉鞑粌H可以穿越時空,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最大范圍內的線索、智慧和力量聚集起來,向著同一個‘革命目標’奮勇前進,而且能夠打通虛擬空間與現實世界的界限,讓虛擬世界匯集起來的智慧和力量直接作用于現實世界!雹蹍⑴c人肉搜索者經常處于非此即彼的道德判斷標準中,并且,很多時候從不列舉事實,只憑主觀臆斷宣泄情感、煽動網民情緒。不可否認,人肉搜索在某些情況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主、自由的推動。但是,缺乏理性的行為往往會侵犯公民隱私權,并且,在人肉搜索過程當中,有時候會有很多無者被牽連甚至有人被誤傷。而新近流行的“網絡觀光團”更是人肉搜索的延伸。一些網站或論壇網友自發組織的觀光團,只要看到有趣的、震撼的、有爭議的內容,便會一呼百應,群起觀之。網絡觀光團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場,并使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但是由于其建立在感性基礎上的行為,在很多時候加深了媚俗趣味的傾向。

          個性的張揚。傳統青年亞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個性張揚,而網絡新生代們在虛擬世界中,又有可能將個性展現到極致。黃鳴奮在《數碼時代:新媒體革命與身份認證》一文中將笛卡兒名言的變種作了分析。“I think,therefore I am”被換成了漢語網頁中的“我貼故我在”、“我Q故我在”、“我聊故我在”等以及一些另類色彩的形容詞,如“我邪故我在”、“我壞故我在”、“我呆故我在”、“我色故我在”等。他認為這樣做的動機在于追求“在”不是一般的在,而是有特色的存在。新生代們不僅追求獲得一般意義上的身份,而且希望獲得與眾不同的身份。這是對網絡新生代們生動的寫照。網絡新生代是極其講求個性的一代,他們喜歡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從外在的衣著打扮、言談舉止到內在的人生觀、價值觀,無不時刻張揚著他們的個性!霸诰W絡新生代看來,最終決定一個人存在的價值是那種獨特的思考和思想,只有思考獨特,才能思想獨特,才能存在獨特,才能不是別人的影子和附屬物!雹芴摂M環境的出現,更為網絡新生代的個性發展提供了溫床,一方面,為他們提供了充分發揮創造力、想象力的最自由的空間;另一方面由于弱規范化、弱社會性,使他們的虛擬社會交往受到較少約束,擺脫了現實環境中有形無形的監督,更促進他們無拘無束地發揮其個性特點。并且,網絡技術更新和多功能化以及極大的方便性,也有利于網絡新生代們使用更加豐富的形式展現他們的個性。

        注 釋:

         、僖嵐骸墩摼W絡文化——新興媒體的機遇與挑戰》,人民網—傳媒頻道,2007年8月30日。

          ②李建秋:《新媒體傳播與娛樂新形式》,《新聞界》,2008(4)。

         、蹚堳校骸断胂蟮目駳g:“人肉搜索”的文化學分析》,《文化研究》,2009(3)。

         、芟膶W鑾:《新新人類和后現代文化》,《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1(4)。

          參考文獻:

          1.高亞萍:《“亞文化”視野中的青年流行文化》,《中國青年研究》,2003(5)。

          2.張莉萍:《都市新新人類與新新文化研究》,《文化研究》,2008(11)。

          3.戴麗娜:《“網絡觀光團”初探》,《新聞記者》,2009(7)。

          4.程名、周倩:《網絡“火星文字”的發展與影響初探》,《新聞界》,2009(3)。

        【網絡新生代流行文化特征探析】相關文章:

        企業文化的心理契約特征探析03-26

        探析外語文化教學03-29

        “網絡新新詞語”探析11-18

        探析企業預算發展的不同層次及管理特征分析12-05

        旅游文化的本質及特征論文02-19

        《網絡營銷》課程網絡化教學探析11-14

        探析基于網絡設備集群的網絡管理的實現12-07

        學校體育文化內涵探析論文02-19

        群眾文化的藝術教育探析11-24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