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目標的認識與落實
在新課程理念背景下數學教學目標變得豐富而全面,它涉及到三個方面,使得數學教學更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那么怎樣來認識三個方面之間的關系呢?首先,我們要認識到“知識與技能”既是教學的目標,又是載體.這就是說,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是我們數學教育追求的目標,同時它又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價值觀念變化的重要載體.實際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有機滲透到數學教學內容之中的,并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師的數學教學過程之中,成為數學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數學教學過程的靈魂,例如:“菱形面積的計算”的教學,“菱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我們主要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我們在達成這一目標時引導學生菱形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又是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讓學生自主地概括出菱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當學生說出“老師,我發現了菱形的面積,不但可以等于底乘以高,而且也等于對角線積的一半”時,他就產生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對學習數學的態度也就發生了積極的變化,而學生在探究“菱形面積的計算”的過程中,也就學會了探究“面積計算”這一類數學知識的方法.
其次,我們要認識到數學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核心目標,它是“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而形成的,只有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主動地,全程參與數學知識的探究過程,他們才能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能有效地獲取數學知識與技能和培養數學思考的習慣與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過程與方法,注重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數學知識的體驗,才能培養出有創新意識及全面發展的人才.
再次,“情感與態度”本身成為數學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并不是附屬的,不僅具有自身獨立的意義,而且與其他數學教育目標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就數學學科而言,對情感與態度的要求是: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顯然,它體現了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同時也體現了“以人的發展為本”致力于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等作為人的發展的共性的東西,在達成此目標必須與“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有機結合在一起,不能從三個目標中游離出來對學生施以“說教式”的教育.
那么怎樣來落實這個 “三維”目標呢?
1.重視隱性數學知識的教學.英國教育家波蘭尼把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他認為:許多技能、方法、交往、態度、體會、情感等方面的知識都是隱性知識,即:只能意會的知識.現在《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數學中注關學生的態度,情感并作為數學課程目標之一,表明了把只能意會的知識的學習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隱性數學知識無法形成像數學課本一樣的格式化知識,只能通過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或具體問題的分析中感受和習得.因此,我們應加強數學學習活動中的體驗感悟和反思.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體驗、感悟、反思,不僅有助于他們深化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認識,而且能提升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他們對學習數學的態度朝主動積極方面變化,感受成功探究帶來的愉悅.
2.重視數學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注重數學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實際上是注重數學知識的經歷和獲取知識的體驗,它徹底改革了傳統教學“重知識輕方法,重結論輕過程”的做法.《數學課程標準》把數學目標區分為知識技能目標和過程性目標,而設定過程性目標的意義,就在于把數學過程的運行結構作為學習重要的環節凸現出,達到使學生學會學習數學的目的.那么怎樣把握好數學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呢?深入理解“經歷、體驗、探索”等刻畫活動水平的目標動詞的涵義,對數學教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按照《數學課程標準》的解釋:經歷感受是指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獲得一些初步的經驗;體驗(體會)是指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經驗,探索是指主動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通過觀察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對象的某些特征或與其它對象的區別和聯系.顯然它體現了由低到高的三個層次.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研究的是:如何精心設計數學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活動,它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科學有序地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使學生的心智得以運動,并經歷這種心智運動所伴生的情感體驗.
任何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只有真正溶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腦海里和行動中,溶入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變為教育的一種“現實”才能開出絢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其生命之樹才能常青.
【數學教學目標的認識與落實】相關文章:
9.小學數學計算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