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級全責護理模式在兒科血液病房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層級全責護理模式在兒科血液病房應用效果。方法:分別對血液病房實施傳統的責任制護理模式和層級全責護理模式對比研究。結果:實施層級全責護理模式后護理質量得到提高,病人滿意度明顯提高,醫生、病人對護理工作給與了高度的評價。結論:層級全責護理模式在兒科血液病房中應用,有效提高了醫護配合的程度,提高了護理質量,明顯提高了醫生、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關鍵詞兒科血液病房;層級全責護理模式;護理管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不斷擴大,護士的職能不斷拓展,護理工作的內容在不斷增加,但護理人員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較欠缺,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護理人力資源,滿足病人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是目前護理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1]。與普通的兒內科病房相比,血液科疑難、危重患兒多,治療、護理任務繁重,同時還兼顧血液腫瘤門診患兒的治療,難以實施真正意義上的整體護理。為了推行“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更好地為患兒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探索適合兒科患兒的護理模式,2007年6月,我院護理部首先在血液科試行開展層級全責護理模式,有效提高了病人和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提高了護理質量,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血液科床位數為35——45張,床位與護理人員之比為l:0.40——0.32,護理人員14名,大專以上學歷占85%,副主任護師1名,護師1名,5年工齡的護士3名,其余為5年以下的護士共9名。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責任制護理模式(2006年6月——2007年5月)。觀察組采用層級全責護理模式(2007年6月——2008年5月)。具體方法如下:
1.2.1培訓學習,轉變思想觀念,達成共識
2007年6月以前血液科是采用傳統的責任制護理模式,一個責任護士要分管17——22張病床,工作壓力大、護理要求高,難以對病人做到“十知道”,“五到床頭”,責任護士和輔助護士職責不明確,輔助護士不能主動協助配合,安全隱患多,針對存在的問題,血液科決定開展層級全責護理模式,組織科室護理人員認真學習層級全責護理模式的意義和目的,轉變觀念,統一認識,積極主動參與。
1.2.2構建層級全責護理管理框架
根據護理人員不同的資歷和能力水平分為責任組長、責任護士、輔助護士、助理護士。實施護士長-責任組長- 責任護士- 輔助護士- 助理護士的層級管理。
1.2.3調整上班時間,實行8小時連續工作制,采取彈性排班
將病區分成2個護理大組,4個護理小組,4名責任護士,從中選出2名責任組長,每個護理小組分管9——12張病床,與醫生分管床位基本對合。責任組長實行全白班,每月變換班次,輪休時工作由相當資歷的輔助護士代替,保證節假日有一位責任組長當班;另外2名責任護士每周調換班次。護士實行8小時連續工作制,以此增加治療高峰時段午間上班的護士,減少出錯的機率。日班8:00——17:00,晚班17:——01:00(次日),夜班01:00——08:00。根據工作量及危重病人的多少彈性排班,如晚夜班治療任務多、危重病人多時及時增加輔助護士。
1.2.4明確制定崗位職責
責任組長要求具備護師以上職稱, 大專以上學歷,?谱o理技術熟練, 有一定的溝通交流能力,除完成責任護士的職責以外,還負責協助護士長處理當班責任大組的事務;責任護士實行全責制,如同醫生一樣實行管床制,負責一組患兒護理全過程,完成患兒自人院到出院期間各項護理和治療、健康教育,書寫、整理并檢查護理病歷,檢查護理效果,擔任教學,負責本組患兒收費管理、協助護士長做好病房管理。輔助護士協助責任護士完成各項臨時治療工作和配合搶救工作, 助理護士負責技術含量較低的護理工作,如基礎護理及外勤工作等。
1.2.5采取激勵機制
改革分配制度,根據在聘崗位責任大小、技術優劣對應不同的績效工資分配系數,責任組長額外加0.1的系數。醫院每季度評選明星科室和明星個人,對患兒、家屬特別提出表揚的護士及明星個人科室給與一定的經濟獎勵,年終評優在同等條件優先考慮,并選送優秀護士外出學習。
1.2.6效果評價
調查病人滿意度 (用我院制定的病人滿意度調查表) ;調查醫生對“層級全責護理”的認同度,包括: ①評價責任護士的工作態度;②評價責任護士觀察病情及應急處理的能力;③了解患兒及家屬對責任護士工作的滿意度;④評價責任護士在危重患者護理工作的跟進情況。
2討論
2.1層級全責護理模式調動了護士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護士的潛能
層級全責護理模式下責任護士在工作中由“要我去做”的思想轉變為“這是我的病人,我要去做”的主動服務觀念,護士的責任心得到強化,主動巡視病房,及時發現患兒病情變化,為病人解決各種疑難問題。調動了護士工作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各盡所能,充分發揮了護士的潛能,增強護士工作的成就感。
2.2實施層級全責護理融洽了護患關系,有效提高了病人滿意度
層級全責護理模式是指在組織結構和內容上由不同層次的護理人員組成,對一組患兒實施整體護理[2]。層級全責模式下一個責任護士負責照顧一組患兒,責任護士相對固定,患兒容易找到自己的責任護士;另外責任護士與醫生對合分管患兒,強化了患兒“我的責任護士”的概念,使患兒時刻感到有人管;每一個責任護士負責的床位較前減少,在患兒床邊工作的時間增多,對患兒情況熟悉程度高,能主動發現病情變化,并及時和醫師溝通,及時處理,使患兒感覺到護士經常在身邊,感到有安全感,被照顧的感覺,對改善護患關系提供適合的平臺,護患關系有較好的改善[3];護士實行8小時連續工作制,增加治療高峰時段午間上班的護士,滿足了患兒的需求,減少出錯的機率。因此護士的工作得到患兒和家長好評,患者滿意明顯提高。
2.3而實施層級全責護理提高了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醫療和護理是兩個不同的學科,有著各自的體系,在臨床醫療過程中兩者是密不可分的,不協調的醫護關系也會引起護患糾紛[4]。在傳統的功能制護理模式下,醫囑由不同班次的護士執行,不便醫護之間溝通和協調。層級全責護理模式,責任護士與醫生所管病人基本相同,為醫、護、患三者的溝通提供了便利。責任護士經常參與醫生查房,參加病歷討論,對病人病情更熟悉, 同時拓寬了護士的知識面,對專業知識的積累起到了促進作用。由于責任護士掌握了病人的病情,在醫囑處理時,護士起到執行、督促、檢查、反饋的作用;與醫生溝通時,責任護士能提供準確醫療數據,取得了醫生的信任,因此,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不斷提高。
總之,在血液科開展層級全責護理模式后,各層次護理人員病房管理經驗和業務水平不斷提高,護理管理進一步深入和系統,在病人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確保了護理質量,較好地構建了目前社會狀況下護患關系,護理工作得到了醫生和病人的高度好評。為了更好地開展層級全責護理模式,護理人員?评碚撝R、技術水平、人文知識、溝通技巧需要更進一步提高,進一步完善排班方式,對責任組長、責任護士選拔引進良性競爭機制, 定期考核評價等。
【層級全責護理模式在兒科血液病房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細節護理在骨科病房中的應用03-29
兒科護理教學中自動原則的應用探討11-21
人性化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11-16
精細化管理模式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11-16
“體驗式學習”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11-16
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04-01
兒科優質護理服務中患兒家長的心理護理03-10
護理監測及護理對策系統在腹部創傷中的應用03-2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