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小銜接對幼兒發展的意義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淺談幼小銜接對幼兒發展的意義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談幼小銜接對幼兒發展的意義論文 篇1
論文摘要: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基礎階段。因此,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的區別。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和連續性規律及兒童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做好兩個教育階段的銜接工作,使幼兒順利適應小學學習生活,并為其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
論文關鍵詞:幼小銜接、幼兒行為特點、策略目錄摘要
引言
幼兒和小學的銜接直接影響兒童入學后的適應,并對今后的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造成持續的影響。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TO)的界定,身心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完滿狀態。幼小銜接減少了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坡度,兒童能根據環境條件的變化,積極、主動、有效地進行身心調整,消除因環境變化所導致的主體與環境失衡的現象,減輕壓力與心里焦慮,在新的環境中仍能保持穩定的情緒,愉快的心情,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那么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小學,自信獨立地面對小學生活呢?做為幼兒教師的我們又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呢?
第1章正確把握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區別
1.1活動形式的不適應學前兒童的主題活動是游戲,入學后為以上學為主,要系統的掌握人類的知識經驗。游戲饒有興趣兒童樂于參加,課堂知識教學帶有強制性,不隨兒童的志愿而改動。入學后的學習對兒童的知覺、注意、記憶和思維都是一種挑戰,要求兒童做出個人意志的努力。
1.2學習方面的不適應小學學習是社會義務,是小學生的主要活動,不論對所學的課程是否感興趣,孩子都要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來學好所規定的課程。
1.3師生關系的不適應幼兒教師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兒并參加到幼兒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師生之間形成了和諧、親密的氣氛。而小學教師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對學生生活關心機會較少,師生個別接觸時間少,新入學的幼兒可能感到壓抑和生疏。
1.4教學方法的不適應幼兒園教學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多樣性的特點,是在玩中學,學中玩。而小學強調系統文化知識教育和讀寫、算術等基本技能的訓練,這需要勤奮刻苦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鑒于上述種種不適應的問題,幼小銜接就是要幫助學前兒童做好適應小學生活變化的準備。銜接的實質是保持兒童在心理、身體發展上的連續性不被突然中斷和打亂。
第2章我國幼小銜接的現狀及問題
2.1幼小銜接變成"小學化"。
所謂幼小銜接的"小學化"是指為了減緩幼兒園和小學教育之間的坡度,幼兒園增加小學課程內容,提前教授小學知識,按照小學的作息制度、教學形式、學習環境等方面開展學前教育教學活動。"小學化"的幼小銜接教育是超前教育,其本質是反銜接的。
(1)將幼小銜接等同于小學知識的提前教育,簡單的移植小學的教育形式,違背了幼兒園的《綱要》精神。把幼小銜接等同于小學知識的銜接,特別是有關小學科目的教學,忽視了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銜接和生活經驗的積累。而套用小學教育的形式,增加了學前兒童的學習負擔,不僅會危害兒童的身心健康,還會導致他們對學習的反感乃至厭惡,加劇兒童身心發展與教育之間的沖突,不利于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和良好學習品質的養成,對發展兒童的非智力因素極為不利。
(2)以小學生的標準要求學前兒童。為了讓學前兒童適應小學教育,在幼兒園以小學生的標準規范學前兒童的行為。一些幼兒園將對小學對學生的行為規范要求搬到幼兒園來,往學前兒童身上生搬硬套。
(3)以評價小學生的方式評價學前兒童,幼兒園的評價應注重過程性的評價,而有的幼兒園對學前兒童的評價強調結果性評價,忽視了過程性評價,忽視了評價的個體性和縱向化。缺少對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各種表現的關注。評價的對象單一,以學前兒童是否像小學生一樣以學為主,刻苦學習為重點,不注重對學前兒童綜合素質的評價。
2.2幼小銜接中的師資力量薄弱
2.2.1教師缺乏切實可靠的幼小銜接方案對于幼小銜接,大部分教師樹立了一種正確的觀念,即從單純知識的準備到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自理能力、規則意識、任務意識、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全面綜合準備。但是,認識方面的提高并不等于教育行為上的轉變,因為缺乏切實可靠的幼小銜接教育方案,在教師的教育行為上,仍然以形式上的銜接--知識學習,紀律強調為主,因此教師的教學觀念還需加強,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樣才會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
2.2.2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專業素養相割裂。
我國幼兒園教師與小學教師的培養途徑是彼此獨立的,幼兒師范院校是幼兒園教師的主要培養基地,小學教師主要由普通師范院校培養,兩類院校專業課程設置基本無共同性。因此,大多數幼兒園缺少既熟悉學前教育特點又了解小學教育規律的教師,而小學教師基本不了解學前教育的基本規律、特點。幼兒園教師與小學教師對彼此的`教學大綱、教學活動、工作方法等不了解。
2.3家長的幼小銜接觀念的不當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終身教師。
幼小銜接在很大程度上要有家長的參與才能很好地完成。由于傳統的觀念與教養態度等多方面的偏差與不當,造成很多家長重視技能技巧的訓練而忽視全面發展,重視短期成效而忽視終身發展。甚至有的家長出于過急而超前訓練,竟將小學一年級的課本內容提前交給幼兒掌握。致使幼兒在入學后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入學感覺學習很輕松,出現上課不專心、做作業不認真等現象,形成了不良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難度的加大,"儲備知識"用盡了,又缺乏認真的學習習慣,這時就出現了適應困難。這些家長給幼兒園、小學的教學活動造成無形的壓力,幼小銜接難以順利進行,有的甚至形成了阻力。
第3章幼小銜接的策略
幼兒從幼兒園向小學過渡,既存在連續性又具有階段性。它有著自己的基本標準:學習感興趣、活動能合群、生活有條理。要使幼兒身心健康,達到如此標準,使幼小銜接工作能順利進行,需要幼兒園、小學、家長三方共同努力。
3.1幼兒園開展幼小銜接的策略
(1)幼兒園要明確自己的辦園宗旨,要真真切切地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2)幼兒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認真學習和研究幼小銜接的意義和標準,切實做好銜接工作。把培養幼兒學習興趣、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新意識、競爭意識、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社會交往能力作為長期目標。首先,建立和健全幼兒園與小學的聯系,幼兒園教師應定期參觀小學一年級的教學活動,主動參與一年級教師的教研活動,并向小學一年級教師介紹幼兒園的教育方法,展示幼兒的學習水平,在教育工作上做到銜接;其次,幼兒園教師還應帶領幼兒參觀小學,使幼兒了解小學生一般情況,讓幼兒參加小學生的某些活動,同小學生聯歡,舉辦作品交流展覽,以引起幼兒入學的興趣,激發他們求學和效法小學生的愿望。
(3)加強幼兒安全意識的培養。有意識引導幼兒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戲,并告訴孩子"為什么不可以這樣玩"、"這樣玩會有怎樣的后果",讓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為幼兒進入小學能夠有安全意識,能進行自我保護提供有力保障。
(4)做好家長工作,引導家長走出家教誤區。幼兒園通過家長學校、幼兒園園報、家園聯系欄、家長開放日等多種宣傳途徑使家長與幼兒園統一認識、統一方法,充分發揮家長學校作用,聘請心理學教授、幼教辦教研員以及對幼小銜接頗有研究的教師、有較多經驗的教師或家長給家長們做專題講座,引導家長正確評價自己的孩子,調整好家教計劃,全面認識幼兒的發展。與家長共同探討高效率的解決的方法。
3.2小學主動開展幼小銜接的策略
(1)合理調整低年級幼兒的作息時間。減緩幼小銜接的"坡度",小學應專門為小學低年級幼兒設計作息時間表,科學合理安排幼兒的一天學習,注重動靜結合。
(2)小學要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學習與借鑒學前教育。首先,要重視環境創設。在幼兒剛就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布置一個充滿童趣又能體現小學生學習環境的小天地,減少幼兒離開幼兒園的心里反差。學校應盡量配合幼兒長期在幼兒園生活而形成的習慣。
(3)與幼兒園取得聯系,掌握幼兒的適應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計劃,指導家長一起幫助適應不佳的幼兒,使他們盡快度過適應期。
3.3家長參加幼小銜接的策略
(1)家長給幼兒合理的期望,要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正確對待批評和失敗,在群體中既能競爭又能共處的能力。讓幼兒知道他們長大了,正在學本領,使幼兒直覺上感到上小學的好處和樂趣。
(2)家長要激發幼兒上小學的興趣。例如:早晨送孩子上幼兒園時,在路上見到許多小學生背著書包上學校,這時,不妨對孩子說:"瞧,這些哥哥姐姐多神氣!"使孩子產生羨慕之情。但要特別注意的是,決不能用上小學對孩子施加壓力,進行恐嚇。如:"瞧,你這么坐不住,將來上小學可要受罪,讓小學老師好好修理你!"這樣說會造成孩子對上學產生恐懼感,不利于入學的心理準備。
(3)家長應在關鍵期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比如大班時期,家長可以讓幼兒自己整理圖書、玩具,收拾小書包和生活用品等。同時家長要幫助他們在實際行動中克服困難,而不要代替他們克服困難,當幼兒遇到困難時,要不斷給予鼓舞,使其具有較強的信心和決心,以至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此外,還要在克服困難的方法和技術上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幼兒掌握克服困難的技巧,少走彎路。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應該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4)家長要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中熱愛學習。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平常多做"傾聽"游戲,看誰聽得最準確。讓幼兒明白別人說話時,不能心不在焉,要專心致志地聽,了解對方說話的主要內容和意思。同時,家長精心地為幼兒選購一些適合幼兒閱讀的書,培養幼兒熱愛閱讀,對看圖說話家長督促大班幼兒大膽大聲地用普通話進行表達,態度要自然、大方、有禮貌,聲音適度,口齒清楚,語速適中;這樣不僅能激發幼兒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而且讓幼兒養成愛看書的好習慣。還可以提高孩子對語言感受的敏銳性。
參考文獻
[1]朱慕菊."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研究"研究報告.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95.
[2]李季湄.《幼兒教育學基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第九章.
[3]鄭健成.《學前教育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第十三章.
淺談幼小銜接對幼兒發展的意義論文 篇2
1 幼小銜接的目的與意義
1、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幼兒對小學生活的態度、看法、情緒狀態等,與其入學后的適應能力關系很大。因此,幼兒園階段應注意培養幼兒愿意上學,對小學的生活懷著興趣和向往,為做一個小學生感到自豪的積極態度,并讓幼兒有機會獲得對小學生活的積極情感體驗。
2、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適應性
幼兒入學后,是否適應小學的新環境,適應新的人際關系,對其身心健康影響很大。有一種認識是,幼兒只要提前認一些字,學一點拼音、算術等就沒有問題了,這是十分片面的。培養幼兒的社會適應性,特別是主動性、獨立性、人際交往能力等,不僅關系著幼兒入學后的生活質量,也關系著他們在小學的學習質量,是幼小銜接的重要內容。
3、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學習準備
學習準備是著眼幼兒終身學習的需要,發展他們基本的學習素質,并在此過程中,幫助他們打下今后學習的基礎。
2 家長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1、鼓勵孩子上小學,激發他們的向往之情
其實一般來說6歲左右的孩子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具備了上小學的條件,他們內心對于小學是非常向往的',他們會羨慕帶著紅領巾背著書包上學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書包,新的鉛筆盒,新的衣服,時時刻刻都流露出對小學的向往之情。
2、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自理能力
我們都知道,在幼兒園里面孩子過的是一種被照顧著的集體生活,幼兒園的老師整天都跟著,吃飯、穿衣服、系鞋帶、上廁所,老師都會看護周到,及時給予幫助。但是進入小學后,則是相對獨立的生活,孩子必須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學會照顧自己,自己系鞋帶、穿衣服、上廁所。這時候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小學也有很多學生守則,學校規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學會集中注意力,學會自控能力。
3、培養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
相對于幼兒園,小學生活更加獨立,自主和多變,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對于他順利、成功地展開新的校園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3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幼小銜接的習慣
1、養成課前準備的好習慣
告訴孩子,上課之前要打兩次鈴,第一次是預備鈴,聽到預備鈴,要趕緊進教室,把上課用的書、本子、筆拿好,并擺放整齊,不用的東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靜靜的坐著等老師來上課。第二次是上課鈴,打了上課鈴,老師就要給小朋友們上課了。上學前,家長可在家進行模擬表演。
2、養成正確的坐寫姿勢
正確的坐姿應該是:身子上半部坐直、頭部端正,目視前方,兩手隨意放在身體兩側,兩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訴他們,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翹腳架腿。因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長,有利于身體健康。
3、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要防止三種讀書現象。一是“念經書”,就是眼睛看著別處,和尚念經似的,有口無心;二是“看時書”,就是讀書時老是看時間,你讓我讀半小時,我就讀半小時,看看時間到了沒有;三是“數量書”,就是讀書的遍數為標準,你讓我讀三遍,我就讀三遍,讀一遍數一遍。這三種讀書都是沒有質量的讀書。
4、養成良好的交際習慣
要告誡兒童學會傾聽,別人說話時,不能心不在焉,要專心致志地聽,了解對方說話的主要內容和意思;學會講普通話,聲音適度,口齒清楚,語速適中,使對方能聽懂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與別人交談,態度要自然、大放、有禮貌。
【淺談幼小銜接對幼兒發展的意義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網絡保險發展論文05-27
幼兒園如何與家庭學校共建幼小銜接平臺論文05-14
如何解決幼小銜接中所面臨的問題論文01-23
淺談工會建設企業發展的論文07-01
淺談職業教育產業的生存與發展論文11-26
淺談如何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06-14
淺談幼兒音樂教育與幼兒情感的發展12-07
淺談中國現代藝術現時下的文化意義論文03-10
淺談幼兒營養與合理膳食論文02-1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