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道路運輸需求的分析論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道路運輸需求從量的需求轉為質的需求。運輸需求分析是運輸供給的基礎,運輸供給只有從數量與質量兩方面滿足運輸需求的特點,才是有效供給。
1運輸需求與運輸量
“需求”與“需要”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構成對商品或服務的需求。運輸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一定價格水平下,社會經濟生活在貨物與旅客空間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運輸需求具備兩個條件即具有實現位移的愿望和具備支付能力,缺少任一條件都不能構成現實的運輸需求。社會經濟活動對運輸的需求是通過運輸量的形式反映出來的。運輸量是運輸需求與運輸供給、服務水平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即在現有運輸能力下所實現的運輸需求。在運輸能力完全滿足運輸需求的條件下,運輸量不能代表社會經就是活動對運輸的需求,僅代表被一定運輸設施所限制的運輸需求量,尚未被滿足的運輸需求部分就是潛在的運輸需求。顯然,當運輸設施得到改進,運輸能力得到加強時,潛在運輸需求就會轉化為運輸量。正是潛在運輸需求影響著運輸供給使得運輸業在技術、經濟可行的情況下,努力增加運輸供給滿足運輸需求。運輸業的發展是在不斷誘發潛在運輸需求、不斷挖掘潛在運輸需求,并使得這些潛在運輸需求得以實現的過程中使運輸業自身得到發展。
2運輸需求產生的原因
2.1空間差異是運輸需求產生的直接原因?臻g差異主要表現在自然資源、社會了展和經濟狀況三個方面。
2.1.1自然狀況方面的差異是地區直接在自然條件方面相互比較而表現出來的不同,這些自然狀況主要指自然資源和地理條件。自然資源的分布使得某些資源集中于一些地區,而其他地區由于資源的稀缺不得不從資源集中的地區輸人資源。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由于在本地區需求不足或由于技術條件限制而利用率相對較低下,也努力尋求其他地區的需求,以擴大本地區資源的利用效果,就必然產生運輸需求。地區的地理頒布以及在運輸網絡中的位置也對運輸需求產生較大的影響。在其他條件相同的前提下,地理位置好,運輸需求產生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反之,由于地理位置比較偏遠,交通不暢,運輸條件不好,必然會對運輸需求的生成起到消極的作用。
2.1.2社會狀況方面的差異作用表現在各地區人口、文化方面的不同。在通常情況下,由于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就造成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生活、就業等相對困難,迫使一些人到其他地區去尋找新的生活和工作場所,進而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流動人口。各地區生產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形成各地區不同的工作、休息、節假日時間以及社會組織結構和管理方法這樣就使各地區之間產生頻繁的社會交往,由此對運輸需求產生影響。
2.1.3經濟規模和結構等方面的差異使得各地區的物資調人調出量和頻繁程度在不同的時期有很大的差別。對于經濟規模較大的地區,其物資消耗量相對較大,同時,其產品產量也比較高,因而與其他地區的物資交流就更加頻繁。經濟結構方面的差異,形成了地區之間在整個社會生產活動中的相互補充、相互信賴,建立地區之間不可分割的經濟聯系,這種聯系貫穿在整個生產活動過程中,使得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的各個過程有效地聯系起來,此外專業化的社會分工提高了地區之間相互聯系的強度,新的科學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將進一步促進地區經濟格局的不斷變化,從而使運輸需求不斷產生很大的變化。
2.2經濟發展是運輸需求產生的重要前提。經濟發展是一個牽動整個經濟活動中各部門和各個環節不斷變動的過程,經濟活動中各環節之間的聯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運輸聯系為基礎的。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對經濟結構、社會分工與協作、地區分工與協作以及生產的專業化程度有不同的要求,并要求經濟結構按經濟發展的要求進行調整和重新配置,以保證經濟發展的順利進行。經濟結構的變化將導致一些行業的高速發展,而這種變化必然要引起各行業的某些生產要素重新配置,這也造成運輸需求的變化。
2.3運輸網絡是運輸需求產生的必要基礎。運輸網絡系統將各經濟區域通過運輸線路聯系在一起,是各經濟區域賴以實現相互之間運輸聯系的數量的必要基礎條件。同時,運輸網絡也決定了各經濟區域之間運輸聯系的數量、強度、速度及旅客與貨箋的流向。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地區之間、部門之間、企業之間以及城市和鄉村之間的聯系不斷加強,社會分工更加細化,對各種類型的協作在求進一步提高,形成了相互之間的依賴和制約關系。運輸網絡使得各經濟區域之間的聯系得以實現,從而也對各經濟區域的經濟發展與繁榮、社會進步產生積極的影響,并促進資源的全理配置。
3運輸需求特性分析
3.1需求的普遍性和廣泛性,F代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人和物的空間位移,因此運輸需求不但幾乎是所有經濟和社會主體的普遍需求,而且廣泛存在于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
3.2需求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運輸業面對的是種類日益繁多的貨物和各種不同身份和出行目的的人群,運輸需求不僅表現在數量上,而且包括安全、速度、方便、舒適等質量上的要求。
3.3需求的派生性。運輸需求只是社會經濟和派生需求,運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實現生產和生活中的其他需求不可缺少的環節和手段。
3.4需求空間的特定性。運輸需求是運輸消費者指定的不同空間地點間的位移,具有特定的空間要求。
3.5需求的時間特定性。運輸需求在發生時間上的統計特征也呈現一定的規律性,客運需求的產生時間主要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節律的支配,貨運需求的產生時間一般受各種社會生產活動規律的制約,引起運輸生產在時間上的波動性和不均衡性。
3.6需求的部分可替代性。一般而言,在不同的運輸需求間不能互相替代,但在某些情況下,從本源性需求功效的同一性出發,可以對實現本源性需求所需的客貨位移作出替代性的安排。例如,對發電用煤的運輸可用攻距離高壓輸電來替代,對參加會議的旅客運輸可用現代通訊手段如電視會議來替代。
道路運輸需求與供給特性的分析,是道路運力配置的理論基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道路運輸需求從量的需求轉為質的需求。旅客運輸中商務、莊稼活的客流大幅度增加,貨物運輸需求從品種單一、價值低、運量大的大宗貨物發展的多品種、高附加值、小批量、高時效性的貨物運輸,運輸速度、運輸時間、方便及時、舒適程度等已成為重要的需求因素。運輸需求分析是運輸供給的基礎,運輸供給只有從數量與質量兩方面滿足運輸需求的特點,才是有效供給。
【試析道路運輸需求的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試析道路運輸需求分析工學論文03-09
對道路運輸需求分析論文03-10
試析道路瀝青對水體危害性分析工學論文03-09
危險品道路運輸的問題及對策分析11-24
文化創意中電影市場人才需求分析論文11-30
共享經濟背景下停車泊位需求現狀分析論文06-29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客戶需求分析技術論文12-05
俄語論文寫作需求12-06
試析關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問題的分析論文12-21
- 試析道路運輸需求分析工學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