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德育教學研究論文
一、德育的客體對中職學校德育教學的啟示
1.客體的內涵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客體是人類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對象,客體即實踐活動的對象,具有物質性、對象性、矛盾性。從物質性來看,客體是除人(自然人、組織)之外的具體的實物或者抽象的客觀存在物;從對象性來看,客體是實踐活動指向的對象;從矛盾性來看,客體是在認識過程中的矛盾或問題。
2.德育的客體
德育是提高人的思想認識水平的實踐活動,德育的客體是指主體的思想認識水平,它符合客體的物質性、對象性和矛盾性,既包括教育者的思想認識水平,也包括受教育者的思想認識水平。思想認識水平是一種抽象的客觀存在物,即物質性;它是德育這一實踐活動所指向的對象,即對象性;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解決的矛盾或實際問題,即矛盾性?梢,傳統的德育客體學說認為德育的客體是受教育者是不科學的。在傳統理論的影響下,德育教育將學生作為灌輸的工具,作為被動接受者,嚴重制約了德育目的的實現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3.教學啟示
中職學校的德育應摒棄傳統的客體論,重新審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應把他們作為主體平等對待,教師和學生應該是主體—主體之間的平等互動的關系。教師應做中職學生的良師益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能動性,信任學生,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主動學習的課堂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中發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啟發學生解決問題,讓課堂成為師生交流的場所,成為互動的平臺;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待人接物,成為“四有”新人,做個知法守禮的合格公民;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這樣,學生自然尊重教師、信任教師,學生用優良的學習成績回報教師,真正地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德育的客體性對中職學校德育教學的啟示
德育的客體性是指在德育實踐活動中,人們的思想認識水平根據時代要求,遵循自身發展的規律,制約人們主體性所表現出來的客觀性、對象性、制約性。
1.主體的思想認識水平有自身產生、發展、變化的規律
思想認識水平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呈螺旋式向上發展,具有階段性和曲折性。中職學校的德育必須根據中職學生的心理特性和生理特點開展教學,必須和初中生德育和大學生德育相區分,建立與中職學生身心發展相適應的課程,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學生的接受力。
2.主體的思想認識水平植根于現實社會
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不是一張白紙,不能任由教育者書寫。思想認識水平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系,有其自身的現實基礎。德育教學內容必須回歸學生的現實生活,不可脫離現實生活,更不能蒙蔽學生,否則德育將會被學生抵制。中職學校德育課堂教學要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理論知識教學要貼近社會實際、學生生活、學生實際,將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中學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相結合,并讓中學生從中找到解決困惑和問題的對策,向學生傳授分析、解決社會問題和人生問題的觀點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德育課教學的生命力。
3.主體的思想認識水平制約著主體的認識能力
一方面,教育者依據受教育者的思想狀況及個性開展德育,發掘受教育者的個體性,否則德育將演化成流水線式的生產;另一方面,教育者應主導德育教學過程,畢竟教育者在學識、社會經驗方面占有優勢,完全的受教育者中心論、受教育者殘缺的自我意識會將主體自由置諸腦后。因此,中職德育教師應有深厚的德育知識與理論素養,不斷加強業務學習和實踐,提高德育理論水平。例如,廣泛涉獵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注重學習國家政策、法律,了解社會時事,同時,對德育教材的重點、難點的掌握要游刃有余。這樣才能對中職學生關注的現實問題進行科學的解答,對社會上不斷涌現的、使人困惑的新問題做出前瞻性的回答。同時,中職學校要正視學生德育知識底子薄、紀律性差的客觀實際,教師要用包容的心態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讓中職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
【中職學校德育教學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中職風景色彩寫生教學研究論文12-04
教育激勵在中職學校德育的實踐論文03-13
中職學校德育課課堂教學思考論文03-13
中職學校德育課改革和創新措施論文11-23
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方法探究論文03-13
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師的育人觀論文03-13
閱讀教學研究的論文02-17
電磁部分教學研究的論文02-18
談中職學校德育實踐課02-23
論中職學校沖壓模項目教學研究02-23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