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碩士論文
有關于古代文學碩士論文哪里找呢?古代文學碩士論文是怎樣寫的?下方是由小編整理的古代文學碩士論文范文,供大家參考。
論文關鍵詞:元代 遺民詩歌 特征
論文摘要:元遺民詩歌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
元遺民詩歌以其特有的思想內涵、激越凄美而又多姿多彩的風格特征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僅展現了遺民詩歌傳統的道德及政治特征,而且結合現實呈現出豐富多樣的時代特征以及處變求新的藝術風格特征,在詩風由元及明清轉移的過程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文學的發展與政治、經濟的發展并不同步,文學的興衰,也常常與政治情形的好壞相悖。
元末國運衰微,社會動蕩,但對文學來說不但沒有出現荒蕪,相反卻展現出末世的文化盛景。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趙翼《題元遺山集》)。
多難的時代帶給詩人更多真切的生命個體體驗,更多對現實清醒、深切的認識。
元遺民詩歌正是經歷國變這個特殊時代的產物,詩人們以自己獨特的感受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元末復雜而廣闊的社會生活,士人豐富而多折的心理路程,處變世而求變化的獨特藝術追求。
他們的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
由于同處相似的人生境遇、共同的社會背景,他們的作品某種程度上表現了共同的主題特征,如憫時傷世,感慨瘡咦;處山臨泉,寄情娛性;故國之思,君臣之義。
此外還有很多表達深篤友情的題贈唱和,表達志向高潔的寫景詠物。
又由于元代社會文化背景相對開放、自由,詩人的主體個性意識比較強,因此具體展現在詩人筆下的作品又各具特色。
1元遺民詩歌豐富多樣的時代特征
1.1憫時傷時,感慨瘡痛
元朝末季,世風頹敗,戰爭造成山河破碎,百姓生活痛苦多艱。
易代的殘破景象在詩人筆下多有描繪,如王冕的《悲苦行》、《秋夜雨》、《傷亭戶》、《冀州道中》、《江南民》、《江南婦》等詩篇展示了苦難人民的悲劇生活。
《傷亭戶》描寫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見,鹽戶在官吏的勒索搜刮之下難以為生,被迫走上絕路。
《痛哭行》揭露貧富懸殊的社會矛盾。
《冀州道中》寫“……程程望煙火,道旁少人居。
小米無得買,濁醒無得沽……”。
楊維禎古樂府詩《鹽商行》、《江南謠》、《貧婦謠》等篇章同樣都反映了民間疾苦,表達詩人的憫時傷世之情。
元遺民通過大量的詠懷、詠史詩感嘆時危事艱,抒發了遺民詩人濃重的凄涼、愁苦、無所依傍歸依的感傷。
如戴良《詠懷二首》其一“……謂將究安宅,何意逢亂離。
三年去復還,鄰室無一貴。
所見但空巷,垣墻亦盡頹!彼鶎懼帩M目瘡痰,殘垣斷墻,一片荒涼。
其《楊本初見訪別后卻寄》訴說著詩人內心萬般愁苦:“事違人已衰,別多心更苦。
朝來數鬢絲,近復添幾縷!彼摹蹲允龆住菲涠:“家無十日程,歸計苦難成。
為客憂饑餒,頻年仗友生。
剛腸隨世屈,白發向人明。
爭似湖居好,扁舟載月行。”《歲暮感懷四首》其三:“已被虛名誤,偷生亦偶然。
兵戈十年久,妻子幾家全。
往事溪云外,余齡逝水前。
艱難有如此,何日賦歸田。”詩句里見出時事多艱而又無奈的心情。
其《寄鶴年》:“橫門之下可樓遲,且抱遺經住海涯。
東海已編高士傳,西方仍誦美人詩。
衰年避地方蓬轉,故國傷心忽黍離。
天末秋風正蕭瑟,一鴻聲徹暮云悲!弊掷镄虚g流露出濃重的故國黍離之悲,同樣主題的作品還有丁鶴年《暮春感懷二首》:“杜宇聲聲喚客愁,故國何處此登樓。
落花飛絮成春夢,剩水殘山異昔游。
彩扇多情明月在,舞衣無跡彩云收。
東皇去后韶華盡,老圃寒香別有秋。”《兵后還武昌二首》其二:“亂后還家兩鬢蒼,物情人事總堪傷。
西風古爆游狐兔,落日荒郊臥虎狼。
五柳久非陶令宅,百花今豈杜陵莊。
舊游回首都成夢,獨數殘更坐夜長。”詩中詩人感慨往日的韶華眼前盡逝,一切煙云如夢,事已成昨,人情堪傷。
再如葉額《至正戊戌九日感懷賦十律見意》云:“歲月無情天地老,江山不盡古今愁。
黃花謾引杯中物,白發空驚鏡里秋!睆埿恰躲皭澪迨住:“惆悵繁華成逝水,盡歸江海作潮聲!蓖瑯訌浡鵁o盡而凄苦的感傷。
古代文學碩士論文——淺談西晉初期儒學對文學的影響【2】
論文關鍵詞:晉初;儒學;文人心態;文學創作
論文摘要:西晉初期,儒學重新成為社會的主導思想。
儒學的積極影響和晉初的社會環境,形成了士人“立功立言”以求不朽的心態。
這種心態反映在文學創作上,就是恢復了儒家傳統的詩教精神,繼承了“美刺”的文學觀念;在作品中,流露出積極進取的用世精神,以“兼濟天下”作為創作主題。
西晉是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關于西晉文學的成就,劉冊《文心雕龍》云:“晉室群才,稍人輕綺。
張、潘、左、陸,比肩詩衙;才褥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為妙,或流靡以自妍。
此其大略也!辩妿V《詩品序》在描述了建安文學的“彬彬之盛”后,接著指出:“爾后凌遲衰微,迄于有晉。
太康中,三張、二陸、兩潘、一左,勃而復興,踵武前王,風流未沫,亦文章之中興也!眲、鐘二人都熱情洋溢地描繪出了西晉文學的繁榮景象。
一個時代之文學,其思想內容、形式、風格及發展變化不可避免要受到這個時代的思想意識的影響。
西晉文學的發展,同西晉的思想文化環境密不可分。
玄學的興盛,是西晉文化學術領域中最引人注目的現象。
西晉玄學崇尚清談,標榜任達,西晉士人的心態與士風的形成均與其密不可分,對文學創作的影響亦不可忽視。
由于玄學的興盛,其被視為此時期的主流思想,就連很多以儒學立身的士人都沾染了玄風的余緒,似乎儒學在西晉走向衰微。
事實上,儒學在西晉衰微,只是從嚴格經學意義的角度而言,尤其是相對于儒學在兩漢的地位而言。
西晉實質上常被以后的士人譽為儒禮之學的盛世。
晉武帝登基后多次下詔倡導儒學,“……敦喻五教,勸務農功,勉勵學者,思勤正典,無為百家庸末,致遠必泥”《(泰始四年詔》)。
他還采取擴建太學、封崇孔子后裔等措施,復興儒學,“置博士十九人,九州之中,師徒相傳,學士如林,猶選張華、劉皇居太常之官,以重儒學”。
處于低潮的儒學在西晉之初逐漸顯露出撅而復振的局面。
在西晉初期,士人尤其是那些出身寒素的士人又重新回歸“學而優則仕”的傳統人生軌跡,掌握儒家的禮儀知識和具備儒家倫理道德成為士人人仕的重要工具。
儒學思想在普初重新上升到主流意識形態的地位,作為一種為皇權所推崇的思想,儒學的政治思想和處世原則不可能不對百姓產生影響,也不可能不對晉初士人的心態產生影響,并影響他們的文學創作。
儒家思想有很強烈的政治追求,儒學本就是積極入世的學說。
孔子有治世之心,“三月無君,則惶惶如也,出疆必載質”《(孟子·膝文公下》)。
孟子與孔子一樣,大部分時間都在尋求政治上的突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孟子·公孫丑下)})在孔孟的影響下,儒家后學都有一種自覺的政治要求,都有學而為民生政治的信念。
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官方的形式強化了儒學與政治的關系,儒學及儒學引發的自覺的政治參與意識逐漸成為一種民族性的精神存在。
西晉去漢不遠,儒家士族在社會上還普遍存在,再加上統治者的提倡,儒學在西晉的影響力依然極大,在儒家建功立業、追求不朽的思想指導下,晉初士人亦表現出積極進取的意識。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為不朽!睆拇,追求“不朽”成為士人們為之奮斗的目標,成為一種人生觀。
據《晉書》記載,“預好為后世名,常言‘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刻石為二碑,紀其勛績,一沉萬山之下,一立現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為陵谷乎?,”‘杜預好為后世之名,追求不朽的心態可見一斑。
而“立德”既為“太上”,唯圣人所能,一般士人莫能當之,況且西晉的政治環境亦無道德可言,所以西晉士人往往把自己的追求目標放在“立功”“立言”上,猶以“立功”為要。
【古代文學碩士論文】相關文章:
古代文學論文提綱03-30
碩士論文致謝06-24
碩士論文 致謝11-15
美術碩士論文03-05
哲學碩士論文11-23
碩士論文的排版11-15
藝術碩士論文03-07
碩士論文報告03-11
碩士論文提綱12-11
古代文學論文寫作的指南03-2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