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融翻譯教學于大學英語教學
翻譯是一種語言活動,是把一種語言表達的內容忠實地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怎樣融翻譯教學于大學英語教學中?
摘要: 本文針對英語教學中忽視翻譯能力的培養,學生翻譯能力普遍較低的現狀,闡述了在英語教學中翻譯教學的重要性,提出融翻譯教學于英語教學中,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反復實踐培養學生的翻譯技能,加強翻譯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 翻譯教學;英語教學;現狀;策略
一、引言
隨著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現代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對外語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在外語的交際應用能力方面需要大幅度的提高,翻譯能力無疑是交際應用能力的重要體現。然而,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翻譯一直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由于目前現有的幾套高職英語教材都沒有系統介紹翻譯基礎知識,教師又缺乏系統的翻譯培訓,課堂上不注意培養學生的翻譯技能,導致學生翻譯能力較差。在我們還沒有條件開設專門的翻譯課程的情況下,融翻譯教學與英語教學之中無疑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
二、翻譯教學現狀及翻譯的作用
由于長期以來翻譯教學一直受到“冷遇”,翻譯在聽、說、讀、寫、譯五大技能中未能占有一席之地。加上英語課時有限,不可能單獨開設翻譯課。許多教師只重視聽、說、讀、寫方面,無暇顧及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 即使有些教師顧及了“譯”,也只是英漢兩種語言的轉換,造成學生在英譯漢時漢語“洋化”,甚至是不符合漢語習慣的漢字的堆積而已,讓人不知所云;漢譯英時又“漢化”,造就中國式的英語。導致許多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無法勝任,連翻譯簡單的商業信函都無從下手。另外,在英語教學中由于一些人對母語的排斥,強調采用全英語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營造了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然而,幾乎摒棄母語和對翻譯教學的不重視,不僅使學生英語沒學到位,而且母語也受到了影響。從而導致學生翻譯時往往出現文理不通,思維混亂的現象。翻譯是一種語言活動,是把一種語言表達的內容忠實地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
狹義上講,在翻譯過程中包括理解和表達兩個方面。準確地理解原文是翻譯的前提,只有正確地理解原文才能準確地表達出來。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英語水平,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可謂是一箭雙雕,英語、母語雙提高。
三、加強翻譯教學的策略
(一)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翻譯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我們應立足于“精講多練”,改進教學方法,提高翻譯效率。在英語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母語進行翻譯有助于促進英語教學。教學實踐證明,通過翻譯訓練使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運用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鞏固和加強學生的語法知識,擴大詞匯量,提高寫作水平及漢英兩種語言的運用能力。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讓他們徹底擺脫母語的影響而用英語思維是不現實的。他們寫英語作文時往往先用漢語構思,然后再譯成英語,無形中訓練了學生的翻譯和翻譯能力。
(二) 翻譯訓練與閱讀理解相結合
由于英語課時有限,不可能系統介紹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只能將翻譯實踐與閱讀理解相結合,在講授英語課文時,挑選課文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讓學生練習翻譯,然后對學生的翻譯進行修改和講評,介紹翻譯的標準,嚴復的“信、達、雅”及現代翻譯家推崇的“忠實與通順”,并簡單介紹相應的翻譯知識和技巧,介紹直譯、意譯、詞義的選擇、引申和褒貶、詞類轉移譯法、增詞法、重復法、省略法等等。例如:she didn’t remember his mother who died when she was five years old . 先讓學生翻譯此句,許多學生由于句中的who、when 而搞不清各動詞所表達的動作次序,結果譯成:“她記不起當她五歲時就死了母親。”這個譯文層次不清,時間順序混亂。如果將此句改譯為:“她五歲就死了母親,所以記不起她了。”這樣一目了然,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因此,在講授英語課時適當融入翻譯教學,進行翻譯訓練,必定會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 加強學法指導, 加大課后練習的力度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推進,開展素質教育,學會學習已成為我們研究和關注的焦點,F代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知識更新加快,這就要求人們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我們應充分重視“授人以魚, 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當今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 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將所有人類知識傳授給學習者,教育的任務必然要由使學生學到知識轉成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課堂上的時間有限,教師要完成教學計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訓練是根本不可能的。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老師,最大限度汲取知識,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但是,老師在課堂上教授的知識不可能被學生全部理解,需要學生在課余時間有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來自己理解、消化、吸收,掌握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教師要布置課下翻譯作業,將學生分成小組,合作完成任務,使他們親身體驗翻譯,通過譯文比較和講評能領悟翻譯的基本原則和技巧,提高欣賞鑒別能力。
(四) 注意文化差異
翻譯是將一種文化環境里產生的作品移植到另一種文化環境里,是跨文化的傳播活動,翻譯離不開文化。只有了解中英之間的文化差異,才能更好地表達原作的思想。然而,有些人將翻譯理解為是兩種語言的簡單轉換過程,就是母語與英語的互譯,忽視了語言形式后的文化差異、語境等問題。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美國語言學家edward sapir 所說:“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不能脫離社會繼承下來的各種做法和信念,這些做法和信念的總體決定了我們生活的性質。”由于各國、各民族的生態環境、社會制度、歷史背景、語言習慣、風土人情和思想觀念的不同,從而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文化特性,同一個詞在不同的國家、民族也就是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含義。例如:“白象牌”電池在英國遭到冷遇,因為在英語中white elephant 是指“不實惠,無用的而常指保管昂貴的東西”。由此可見文化差異在翻譯中的重要性。又如:he is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有的學生不假思索地譯成:“他是家中的黑羊。”英語中black sheep 是指“害群之馬,敗家子”。此句應譯為:“他是家里的敗家子。”再如:英語“you are a lucky dog. ”意為“你是一個幸運兒。”而在漢語中與狗有關聯的習語大都含有貶義:“狼心狗肺”、“狗膽包天”、“狗仗人勢”、“狗嘴吐不出象牙”等。中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得知孩子考不及格會說:“你再考不及格,我打斷你的腿。”若譯成:if you should fail again, i would break your leg.在西方人眼里過于暴力了。不妨譯成:if you should fail again, i would teach youa lesson.更貼切、恰當,不易造成誤解。
可見,只有掌握一定的翻譯理論和技巧,通過大量實踐才能獲得較強的翻譯能力。我們要將翻譯教學與英語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注意向學生傳授基本翻譯理論、方法和技巧,通過反復實踐培養學生的翻譯技能和綜合運用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著眼于社會長遠發展的需求,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實用型英語人才,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運用語言、駕馭語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辛獻云.翻譯教學中的譯文比較教學法[j] .外語與翻譯.2001(2)
[2]陳定安.英漢比較與翻譯[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3]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4]魏令查.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j] .外語教學.2001(3)
[5]劉宓慶.文體與翻譯[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6]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譚載喜.新編奈達論翻譯[z]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論融翻譯教學于大學英語教學】相關文章:
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翻譯能力培養11-26
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融人11-14
論網絡輔助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12-03
論人文素質教育與大學英語教學12-03
論融思想教育于科學課堂教學中11-23
英語教學中融人跨文化意識的策略11-14
論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11-30
論言語行為理論與翻譯教學11-1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