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語言習得研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時間:2022-12-11 10:50:07 外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語言習得研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母語習得與外語學習之間存在許多差異,但外語教學可以從兒童語言習得中獲得不少有益的啟示。以下是小編J.L為大家分享的關于語言習得研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之論文范文。

        語言習得研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語言習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指兒童隨著發育成長而在周圍環境的作用下自然而成功地獲得母語的過程。事實證明,任何一個兒童,除非有生理疾病障礙,都能獲得語言能力,尤其是言語能力。小孩掌握母語的過程是一種自然成熟的過程,只要有適當的語言環境,小孩無需要任何外在的力量和有意識地學習便可順利地掌握母語。為此許多語言學家對母語的習得過程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并發現語言習得與語言學習既有共性、又有差異。將語言習得中的某些因素借鑒于外語學習,從而提高外語教學的效果,這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問題。要解決好“借鑒”問題,首先應分析母語習得與外語學習之間的本質差異,把握好語言習得的一般規律和外語學習的特殊規律之間的矛盾,在此基礎上探索外語教學應在哪些方面采取改進措施,是很有意義的。

          語言習得和語言學習的本質差異

          1、語言習得的特征可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1.1 環境方面(surroundings):

          兒童習得語言是在一個自然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的,他所面對的是一個習得語言的世界。習得過程中具有接觸語言的廣泛性,兒童可以從父母那里,從所有可能接觸的人那里接受全方位語言輸入,周圍的一切都是兒童習得母語的真實語境,語言的輸入(language imput)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兒童在多次重復的現實生活的真實語境中,逐漸習得了言語的能力,即與人交際的能力。所以母語習得的環境是整個社會,離開了這個社會環境就不存在習得的過程。

          1.2 認知方面(cognitive)

          兒童學習母語是一個學會用母語來認識周圍世界,判斷事物的過程,也是一個學會語言進行思想交流的過程。兒童的母語習得過程往往是一種潛意識(subconscious)的認知活動,無論是學習過程本身(process),還是語言知識的獲得都是無意識的。例如,兒童在習得"milk bottle"的過程中,他首先想到的是“肚子餓了,想吃牛奶。”他只知道瓶子或杯子里面裝的東西可以給他吃。兒童在習得時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學習。

          1.3 目的方面(purpose):

          語言習得是伴隨著對客觀世界的認知進行的。在兒童母語習得之前,不可能對客觀世界有很多的認知,由于兒童對客觀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就成了習得母語直接而自然的能力。對每一客觀事物的認知,都會對兒童帶來滿足,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既是出發點,又是目的所在。因此兒童習得母語的目的是為了認識客觀世界,并不是為了學習語言而學習語言,兒童周圍的人們與其說是在糾正他們的語言錯誤,還不如說是在糾正他們對客觀事物的錯誤認識。

          1.4 習得者主體的特征:

          母語習得的主體是兒童,好奇心與模仿能力(imitation)乃是每個兒童的天性,在生理上(包括大腦與發育器官)都處于發育時期,兒童出生時在知識上是一片空白,不存在其它任何干擾。

          2、外語學習的特征也可歸納為以下四點:

          2.1 外語學習的環境是一個有限的空間,課堂教學往往是學習外語的主要途徑,學習外語的過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既要受到時間的限制,又要受到環境的制約。學習者的工作環境是一個本族語(mother tongue)的世界。他們只能從外語教材中,在教室里接受非本族語的輸入。學習者學習外語的語境不是真實的,而是虛擬的。學習外語過程,大多數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的。這是一個人為的受客觀條件制約的語言環境,離開這一語境,又被淹沒在本族語的汪洋大海中了。

          2.2 外語學習的認知過程是一種有意識的自覺的過程,學習者往往需要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認知手段,完成學習任務。其認知基礎與母語習得的認知基礎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前者是在認知了事物的基礎上學習語言,而后者則是在語言習得中了解事物。

          2.3 學習外語的目的: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是都是有目的地進行著,即使是本能,也有一定的目的指向。兒童習得母語的目的是為了認知客觀世界,而外語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掌握一門外語。誠然,外語學習者具體的學習目的雖有不同,他們共同的一點是為了掌握一門外語,所以其學習認知的出發點和歸結點已從客觀世界轉移到了語言本身。

          2.4 學習者本身的特征:外語學習的主體是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外語學習一般都是在學習者母語習得已完成以后進行的。從生理方面來看,學習者掌握外語往往是在智力已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從心理功能來分析,學習者主體已經具備了感知能力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能力。學習者在知識上已經具有了母語建構及表達習慣,從而對外語學習形成了一種語言的遷移(language transfer),已有的母語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對再掌握另一種語言會形成干擾。

          語言習得對外語教學的啟發

          盡管語言習得和外語學習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但它們之間又有共性,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是為學習掌握一種語言以達到交流與交際的目的,因為任何一種語言的最終目點在于交際(communication),在這一層次上,二者是完全統一的。另外,二者在各自的過程中也有重合的現象,習得中含有學習因素,學習中也會有習得因素, 學習的主體都是能習得語言能力的人。兒童之所以如此快,如此地道地習得母語,是因為他們有一種自然的語言習得環境與很強的求知欲望。客觀環境與主體者內在的因素與母語的習得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而客觀環境是可以不斷改善和創造的,學習者內在的潛力也是可以不斷調節和發揮的。因此,如果外語教育工作者能努力創造有利的語言學習環境,使外語學習的語境盡量接近于語言習得的語境;如果教師能充分調到起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習者對外語抱有好感,對該語言的結構和表達法感到新奇,感到學習外語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不斷發現新鮮事物的過程,那么外語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語言環境的進一步改善:

          對于一個外語學習者來說,他對自己所處的語言環境,有些是難以改變的,學習者往往必須到課堂聽課,接受指定教師的語言指導,學習規定的教材,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任務,通過各種外語考試等。語言環境的改善就落到了教育工作者以及學習管理部門肩上。

          教師對于語言環境改善的作為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設計。在外語教學中,外語教師是學生直接的學習對象,教師的的教學用語是學習者最直觀、最真實的語言輸入。首先,教師的教學用語一定要貼近這門外語,善于模仿真實生活中不同環境,各種角色的語言語氣特征,對語言的例示要貼近生活,形象生動。教師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把有限的課堂教學環境設計成各種真實的語言環境。例如當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西方人“購物”時的語言及言語特征時,就可以把教室設計成一個真實的商場;講授“打電話”時,就可把教室設計成為一個真實通電話的場所,讓學習者在近似于習得的真實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其次,學習者手中的教材只是一種語言符號系統,外語教師要將這套系統變為學生的言語能力,需要大量的創造性的工作,活化語言是教師的教學能力的重要表現。課堂語言環境的改善同教師自身的外語水平也是分不開的,作為一個合格的外語教師不但應該掌握所教課程的內容,而且能較流利地、地道地用外語表達一切客觀事物,用外語進行思想交流,如果達不到這一點,指望教師為學習者創造語言習得環境將是一句空話。所以,外語教師需要努力做到的是既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又要提高自己的外語教學能力。此外,學校里各級管理部門應當竭力為外語學習者營造一個外語的氛圍:齊全的外語教學設備,英語電臺的開播,豐富的音像教學資料。英語角及各種英文書刊報紙,都能給學習者提供和改善語言實踐的客觀環境。試圖創造一種完全等同于母語習得的語言自然環境,似乎是不現實的,但是通過教育者的努力與教育管理部門的不斷重視,盡可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習得環境,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外語學習雖說是一種有意識的自覺學習過程,但在充滿外語的氛圍和語境中,也可以有類似習得的收獲。

          2.2 學習者興趣的培養:

          外語教學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許多學習者本身的內在因素,如個性差異、學習風格及策略差異、不同的原有基礎、不同的學習目的等。但最為重要的卻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當學生對學習語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才會有動力去投入到外語學習中去;只有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進行有效的外語教學。學習者學習語言的興趣不同于兒童語言習得過程 中對客觀事物認知的興趣,而主要產生于自己目標的確定以及利用外語技能獲取外來信息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一位外國語言學家曾經說過,掌握一門外語就等于多了一雙認識觀察世界的眼睛。因此,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學外語的目的和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動機。其次要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中影響學習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學習者的情感控制,教師應該給學生創造一種安全、溫暖、友好的學習氣氛,使學生感到在學校里學習外語就如同在家里看電視小說一樣愉快、興奮。此外,改進教學方法并靈活運用各種形式的教學手段,也是提高學習者學習外語興趣關鍵之一。學生對學習材料是否有興趣,對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是否有興趣,都會影響學習情緒和學習效果。教學實踐證明,學業成功的關鍵在于學生是否對該學科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取得學習成功的關鍵,失去了興趣就失去了動力。無論在母語習得過程中,還是在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 興趣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小結

          母語習得與外語學習之間存在許多差異,但外語教學可以從兒童語言習得中獲得不少有益的啟示。外語教學應從它們兩者之間的共性著手,不斷創造有利于語言學習的習得環境,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外語的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 Krashen,S.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wbury House,1982.

          〔2〕 Pimsleur,P. The Psychology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1971.

          〔3〕 Richards,J. Classroom Language,What Sort? G.Ailen,1978.

          〔4〕 Wuzongjie,Readings for Applied Linguistic and Language Teaching,Zhejing Teachers' University,1998.

          〔5〕 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6〕 桂詩春.心理語言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

          〔7〕 謝之君.語言習得與教學語境創造外語界.1997.

        【語言習得研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相關文章:

        試論中學生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方法論文04-12

        外語磨蝕研究下的高校外語教學啟示優秀論文06-26

        試論二語習得理論對日語語法教學的認識08-06

        試論二語習得理論對日語語法教學的認識論文06-26

        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外語教學研究05-21

        高校外語教學數字語音室應用研究06-11

        外語教學語用失誤的啟發08-17

        科技外語教學水平提升策略08-17

        高?缥幕庹Z教學論文06-25

        談談科技外語教學水平提升策略05-26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