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康復醫學》的論文(精選7篇)
康復醫學是一個促進殘疾人和病人,人的康復醫學學科更具體地說,康復醫學是恢復功能的預防中的應用目的、診斷、評價、處理,一個醫學訓練和治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康復醫學》的論文(精選7篇),歡迎來參考!
《康復醫學》的論文 篇1
摘要:
康復醫學被稱為“第三藥”(臨床醫學是第一藥,預防醫學是第二藥)。在現代醫療體系中,預防、醫療和康復已聯系在一起形成統一的身體?祻歪t學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殘疾人為主要服務對象。近百年來,現代康復醫學蓬勃發展。它的發展是人類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現代科學技術進步的結果。
關鍵詞:
康復醫學、腦卒中、小兒腦癱、康復治療、器械訓練
1.學科起源和認識:
起源:康復醫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是20世紀中期出現的一個新的概念。它是一門以消除和減輕人的功能障礙,彌補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設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醫學學科,也就是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評估、治療、訓練和處理的醫學學科。體育療法是現代康復醫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
認識:康復醫學是醫學一個新分支的學科,主要涉及到利用物理因子和方法(包括電、光、熱、聲、機械設備和主動活動)以診斷、治療和預防殘疾和疾病(包括疼痛),研究使病、傷、殘者。
在體格上、精神上、社會上、職業上得到康復,消除或減輕功能障礙,幫助他們發揮殘留功能,恢復其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重新回歸社會?祻歪t學是由理療學,物理醫學逐漸發展形成一門新學科。
康復醫學主要面向慢性病人及傷殘者,強調功能上的康復,而且是強調體功能康復,使患者不但在身體上,而且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康復。它的著眼點不僅在于保存傷殘者的生命,而且還要盡量恢復其功能,提高生活素質,重返社會,過有意義的生活。
2.康復案例:
2.1.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隨著醫學水平的迅速提高,中風搶救成功率也隨之提高,從而降低了病死率,但腦卒中的殘疾率卻有所增加,因此,早期進行康復治療有利于訓練患者達到最大限度的功能獨立、心理應對,有利于對社會的再適應,防止繼續殘疾,并利用殘留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1)肢體被動運動:主要是為了預防關節活動受限,另外可能有促進肢體血液循環和增強感覺輸入的作用。先從健側開始,然后參照健側關節活動范圍活動患側。一般按從肢體近端到遠端的順序進行,動作要輕柔緩慢。重點進行肩關節外旋、外展和屈曲,肘關節伸展,腕和手指伸展,髖關節外展和伸展,膝關節伸展,足背屈和外翻。在急性期每天做兩次,以后每天做3遍。患者意識清醒后盡早開始做自助被動運動。
2)體位變換:主要時預防褥瘡和肺部感染。另外,由于仰臥位強化伸肌優勢,健側臥位強化患側屈肌優勢,患側臥位強化患側伸肌優勢,不斷變換體位可使肢體的'伸屈肌張力達到平衡,預防痙攣模式出現。一般1至2h變換體位一次。體位變換包括被動、主動向健側和患側反射,主動、被動向健側和患側橫向移動。
3)神經促進技術:可酌情選用Bobath技術、Brunnstrom的技術、Rood技術和PNF技術中的一些方法以誘發粗大運動、抑制異常運動。
4)功能性電刺激與生物反饋療法:對防止肌肉萎縮、維持關節活動度、促進正常運動模式形成都有一定的康復治療效果,可酌情應用。
5)床到輪椅(或椅)轉移和站立訓練均可酌情進行。
6)言語治療:有言語障礙者應進行評估和治療。
7)心理治療:由于發病后時間較短,一般一時不能接受現實,所以常有否認、拒絕、恐懼、焦慮、抑郁等多種心理障礙。首先評定患者現在的心理障礙,再根據病員心理障礙進行心理治療,必要時,可加用適當藥物配合治療等。
2.2.小兒腦癱患者的康復治療:小兒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CP)簡稱腦癱,是一種嚴重危害小兒健康的疾患。其主要危險因素先后以胎兒發育遲緩、早產、低出生體重、出生窒息等為主。由于小兒的大腦在不斷地成熟和分化,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因此,如能對腦性癱瘓的兒童進行早期康復,即爭取在出生后6—9個月的階段內采取康復治療措施,不僅能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改善異常姿勢和運動,抑制異常反射,并且可以防止肌腱攣縮和骨關節畸形等合并癥,從而降低致殘率。
1)藥物治療:目的是改變患兒的生理異常,促進腦發育,減輕殘疾程度,改善功能或預防殘疾發生,一般以學齡前兒童為主。
2)物理療法:可配合采用水療(水中運動療法)、電療、生物反饋療法等。
3)中醫療法:中醫、針灸對腦癱的康復具有一定的療效,應充分發掘并利用。
4)手術療法:通過改善患兒的解剖異常來消除其功能障礙。
5)康復護理:為鞏固患兒的治療和訓練效果、提高患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脫穿衣褲鞋襪、刷牙洗漱、獨自進食、大小便處理)、防止并發癥等。
6)運動療法:小兒腦癱的康復治療是神經發育學的治療,常用英國Bobath方法以改善患兒的運動功能,糾正異常姿勢,提高其身體移動的能力。
7)作業療法:常使用功能性作業療法和兒童作業療法,目的是改善患兒上肢的活動能力和手部運動的靈巧性等,提高患兒的日常生活能力。
8)語言治療:對語言發育遲滯和有運動性構音障礙的患兒進行語言訓練,提高患兒的語言能力和交往能力。
9)矯形器等輔助器具的應用:采用特殊裝置或人工方法幫助患兒改善肢體功能或替代已受損的功能。
10)文體療法:根據小兒活潑好嬉戲的特性,通過游戲、體育比賽等形式調動患兒的情緒和主動性來提高其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以促進患兒全身心的功能改善。
11)音樂療法:利用音樂對患兒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影響來訓練和矯正患兒的生理缺陷,緩解和調節患兒的情緒,改善患兒的精神生活。
3.感受和建議:
經過上半年的短暫研究,我意識到,疾病的康復不僅需要良好的臨床治療,康復訓練后的治療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對疾病的后遺癥更是如此。臨床醫生在掌握臨床治療方法的同時,也應熟悉康復醫學知識,為患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上半年的學習一直很開心,但因為時間少了一點,學不完相關內容的系統,只是略讀了一下內容,帶著一些遺憾,就這些感覺的基礎上。
建議我們以后可以多補充一點時間,我們可以以具體操作的形式進行教學,模仿康復治療的相關方法,說明注意事項。那會更形象更容易記住。
《康復醫學》的論文 篇2
【摘要】
腦癱指從出生前到出生后1個月以內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伴發智力低下、語言障礙、癲癰等并發障礙。針灸一直是治療小兒腦癱的主要方法之一,以中醫理論為指導,臟腑、經絡學說為基礎,以西醫顱部解剖及神經學為用,通過頭部特定的穴位和適量的刺激來激發經絡本身的功能,達到疏通經絡調理血氣的作用,可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關鍵詞】
腦癱、針刺、中醫
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以下簡稱腦癱或CP)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個月內各種原因所引起的腦損傷或發育缺陷所致的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是當今兒童致殘的主要疾病之一。CP的發病率世界各地報告不一,據文獻報道,我國腦癱發病率約為0.18%一1.4%。
祖國傳統醫學沒有腦癱的名稱,但歷代對相當于本病的“五遲”、“五軟”、“五硬”等有關描述記載卻不少。早在《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中,便有“齒不生候”,“數歲不能行候”,“頭發不生候”,“四五歲不能語候”的記載!缎核幾C直訣·行遲齒遲》中也有“長大不行,行則腳細,齒久不生,生則不固”,以及“發久不生,生則不黑”,行遲、齒遲、發遲等證候,并未明確提出“五遲”。直至《醫宗金鑒·幼科心法》方將古代分述的各類遲證,歸納在一起,并冠以“五遲”名稱。至宋代以后《嬰童百問·五軟”又提出五軟名稱,如云:“五軟者,頭軟、項軟、手軟、腳軟、肌肉軟是也”。在《古今醫統·五軟五硬”中又提到了五硬,“五硬證,頭硬不能俯視,氣奎胸隔,手足心冷如冰而硬,名日五硬!
祖國醫學認為腦癱的病因不外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兩方面。先天因素:父母精血不足、孕母患病、胎氣受損等可導致患兒精髓不足、筋骨瘓弱而發病。如《幼幼集成·胎病論”載:“胎怯者···非育于父母之暮年,即生于產多之孕婦”。
《活幼心書·明本論·五軟》日:“或父好色貪酒,氣體虛弱,或年事已邁,而后見子”!痘钣仔臅っ鞅菊摗の遘洝吩疲骸坝幸蚰秆>美,用藥強補而孕者……愛自降生之后,精髓不充,筋骨瘓弱,肌肉虛瘦,神色昏慢,才為六淫所侵,便致頭項手足身軟,是名五軟”。后天因素:幼兒護養失宜,飲食不調,外感六淫,內生痰飲、癖血等,加之后天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為邪氣所犯而發病。腦癱發生的病因多端,這些因素皆可使臟腑、經絡功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產生全身或局部的癱瘓癥狀。雖臨床表現不一,但其病機主要責之為筋脈肌肉失養、陰陽失調、痰癖交阻等幾個方面。這些病機不是割裂、孤立的,它們同時可存在,或相互影響,或相互轉化。
1針灸對腦癱的治療
1.處方選穴
(1)頭針為主:“靳三針療法”,是著名針灸學家靳瑞教授在40余年的親自臨床實踐基礎上,集歷代針灸名家的臨床經驗之精華,總結現代國內外臨床針灸經驗之最新研究成果,其頭穴主取頭四項,即四神針:百會穴前后左右各旁開1.5寸;穎三針:耳尖直上2寸及該穴前后各1寸;腦三針:腦戶及左右腦空;智三針:神庭穴及左右本神穴。于海波等仁78應用靳三針為主,頭部取四神針、顆三針、腦三針醒腦開竅、健腦益智。王琴玉等對43例腦癱患兒采用隨機對照設計及靳三針療法,進行頭針留針l h與30min治療腦性癱瘓的療效對比觀察,以GMFM為評測方法,結果表明治療后兩個針刺組運動功能均有所提高,經統計學分析差異顯著,組間比較頭針留針l h組對跪爬、坐、站幾個運動功能區的改善優于留針30min組。
張全明等將98例腦性癱瘓兒童語言障礙患兒隨機分為針刺組(76例)和對照組(22例)進行臨床觀察,針刺組取四神針、穎三針、腦三針、智三針、舌三針、風池、啞門為主;對照組口服腦復新0.1~0.29,Y一氨酪酸0.25一0.29,每日3次;肌肉注射神經生長因子2mL,每日1次。兩組均治療4個月,結果針刺組總有效率86.8%,對照組總有效率59.1%,差異有極顯著性意義。湯氏頭針,由上海針灸經絡研究所老中醫湯頌延創立,與其他頭針取穴不同的頭針體系。湯氏頭針將人的頭部意象為一個整體,以百會為界,將頭分為前后兩大部分,前半部為仰式人體,后半部為伏式人體,其上、下肢隨身自由垂下。取穴:上焦區、中焦區、下焦區、腰骸區、上肢陰陽區、下肢陰陽區等。頭針標準化方案,歷橘華采用了頭針的標準化方案,選頂中線、頂旁一線、頂穎前斜線、額中線。
(2)體針:督脈為主:張虹叫主取百會、風府、大椎、身柱、脊中、腰陽關、風池。認為督脈為陽脈之海,刺激督脈,可振奮一身之陽,促進生長發育;督脈絡腎入腦,刺督脈可補髓益腦,改善患者智力;另外,督脈行貫頭、頸背、腰骸,為人體之柱,刺之可強筋壯骨,糾正運動異常。夾脊穴為主:張小莉等主取夾脊穴、十七椎、長強穴治療小)乙腦癱,認為夾脊穴途徑長,路經肌肉多,深淺層方向均有,每穴相伴發出脊神經支亦多,主治范圍廣泛;其它:邱澤亮體針選取頸項部的風池、風府、大椎、肩井;腰臀部的肝俞、腎俞、秩邊、環跳、殷門為主穴,配合四肢部的陽經穴位4一10個,滋其精髓、濡其筋脈。
2.其它方法
其它方法如
(1)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發揮了經穴刺激與藥物雙重作用。藥物常選用腦活素、胞二磷膽堿或維生素B12,取穴與常規穴相同。
(2)推拿方法:
推拿按摩直按刺激肌肉和神經組織,恢復肌組織彈性、改善骨和關節的活動性和穩定性,降低肌組織張力,恢復肌力平衡,按摩療法改善經絡功能活動,調節衛氣營血,驅邪扶正,防止肌體畸形出現。此外,尚有灸法、耳針、三棱針、皮膚針、穴位埋線以及多種方法結合等。主取頭針四項及手三針、手智針、八邪。頭針四項包括腦三針、穎三針、智三針、四神針,是靳瑞教授在研究針灸治療腦病20余年的基礎上所創的.一組特定取穴方法,主要治療腦癱、中風、自閉、多動等腦源性疾病。頭針四項的基本原理在于疏通經絡、醒腦開竅、補益肝腎、振奮督陽!秲冉洝费裕骸澳X為髓之海,其輸上在于其蓋”!皻庠陬^者,止之于腦”,視頭部為靈機出入之要道,故在針灸治療腦癱時,
必取頭針四項再輔以辨證配穴,充分體現規范化治療與個體性治療的結合,目的是將機體內一切修復的、代償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促進腦癱兒的腦功能康復!八纳襻槨蔽挥趲p頂,屬督脈和足太陽膀肌經所過區域,有經絡入腦,刺之可以調整腦腑經氣,治療大腦病變所致的精神、神志疾病;“智三針”位于前額,額葉與智能及情感有關,故針之能治療神志、智力方面疾患;“腦三針”位于小腦部位,對參與協調軀體的平衡機能及技巧性隨意動作有影響;“顆三針”位于顆部,相當于大腦顆葉,與感受性語言及記憶機能有關,針刺該部對肢體運動障礙有明顯療效。
“手三針”為治療上肢運動障礙的重要組穴,其中曲池、合谷是多氣多血的手陽明經上的經穴,外關內通手厥陰經,與陽維脈相交會!笆种轻槨睘樾陌托慕浀难ㄎ,能養心安神,化癖通絡,主治兒童多動、失眠、癲癰,對手腕手掌麻痹或者活動障礙均有作用!鞍诵啊睂儆诮浲馄嫜,位于手背指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臨床取穴方便,具有較強的調和局部氣血,通經活絡止痛的作用,使經脈得以濡養,運行流暢,促進手指功能的恢復。隨證取穴,從整體入手,發揮整體調節作用,全面改善患兒運動能力、認知功能、言語功能以及社會適應性等。
總結:
中醫在治療CP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針灸、穴位注射、推拿按摩、辨證用藥是臨床治療CP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頭針為主綜合治療CP療效顯著。中醫認為CP與腦、督脈、腎、脾有直接關系,故取穴以頭針和體針之陽明經穴、膀膚經穴和督脈為主。從所查閱的文獻資料統計,穴位選用最多的有頭部運動區、感覺區、聽覺區、語言區,經絡多選手足三陽經、督脈、足太陰經等,如百會、風池、啞門、肩鵑、內外關、足三里、環跳、三陰交,結合穴位注射、推拿等治療,使全身氣血融會貫通,改善內絡血疲的病理狀態,改善微循環,激發神經細胞的應激機能,恢復腦細胞正常生理功能。
【參考文獻】
[1]林慶.小兒腦性癱瘓的定義、診斷標準及分型.中華兒科雜志,2005,43(4):262
[2]王琴玉,袁青,張壯濤等./靳三針0不同留針時間治療腦性癱瘓的療效對比.中國臨床康復,2005,9(11):156
[3]卞金玲,韓艾,賀軍等.醒腦開竅針刺治療小兒腦性癱瘓臨床研究.中國針灸,2001,21(6):323一325
[4]張小莉,王祥榮.針刺夾脊為主治療小兒腦癱354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2000,20(5):269
[5]于海波,靳瑞.針刺對小兒腦癱患者誘發肌電圖的即時影響.上海針灸雜志,1998,17(3):6一7
[6]韓群英.腦性癱瘓中西醫治療與康復.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第一版:64
[7]李樹春.小兒腦性癱瘓.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第一版:124
[8]胡衛東,于磊,趙獻亮等.對小兒腦癱患者行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的麻醉處理.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0,22(2):934
《康復醫學》的論文 篇3
摘要:
許多臨床研究已經證實傳統康復與現代康復的結合能有效提高臨床療效。從臨床療效出發,為適應臨床崗位的需要及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如何在現代醫學氛圍濃厚的環境當中對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學生進行《中醫康復技術》教學,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中醫思維并掌握傳統康復的常用技術,筆者結合自身經歷進行總結,希望能為高職院校傳統康復教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
高職院校;康復;中醫康復;教學
一、抓基礎,固基石
“沙上建塔”容易倒塌,學習技術也一樣,沒有牢固的基礎知識支撐就不會有優秀的技術。經絡循行、腧穴定位、主治、操作方法都是中醫康復技術的重要基礎知識,必須牢固掌握。在課堂教學中,多采用多媒體實訓室授課,教師先進行理論講課,利用多媒體進行圖片及重要知識的展示,同時結合臨床案例、趣味故事的引用加深學生的印象,利用模型及真人模特進行經絡循行及腧穴定位展示,讓學生對經絡循行及腧穴的相關內容有全方位的認識。多媒體講授完畢之后,班級分成2大組,由帶教老師以講——點——畫方式進行經絡循行及腧穴定位示范,結束之后,學生2人一組,進行定位練習及記憶。最后,通過隨堂考核的方式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并將隨堂考核成績納入期末考試成績,整個學習氛圍非常緊張,有利地提升了教學效果。
二、勤練習、強技術
要想擁有一項過硬的技術,那就必須多練習。中醫康復技術是一門技術課程,其中的毫針刺法、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技術,無一不是要通過勤奮練習才能掌握好的。為了能更好地讓學生掌握相關技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法[2]激發及保持學生學習興趣,培B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以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利用隨堂考核模式營造緊張學習氛圍,利用晚自習及周末開放實訓室給學生提供場地練習以加強操作能力。毫針刺法練習先采用紙墊及棉花團練習法,分別練習指力及持針方法、力度、進針速度、角度、深度等,然后選取常用穴位如曲池、合谷、印堂、天樞、足三里等穴位進行不同針刺方法的分組(2人一組)練習,練習之前均由教師示范操作,人體練習前強調不同位置穴位的進針安全方法及針刺意外的處理,同時要求學生嚴格消毒進行規范化操作。推拿手法練習分基本手法和分部練習兩類。
在進行推拿基本手法教學時,教師先進行基本手法動作分解講解,結合視頻及學生身上示范操作,然后學生2人一組進行練習,教師在旁指導及糾正,做到讓每一個學生掌握基本手法的要點及操作。在進行分部推拿教學時,以臨床常見病為例進行講解教學,如頸項部推拿以頸椎病為例(或者以學生當中常見的頸項部疼痛為例)進行講解,結合視頻及教師示范操作,然后學生2人一組練習,教師在旁指導及糾正。推拿手法要求學生課后多練習,可相互操作,達到學以致用。艾灸、拔罐、刮痧練習以實訓課練習為主,教師示范,學生相互練習,最后依次隨堂考核過關。
三、加強校企合作,提高教學水平
“校企合作”形式的開展,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臨床實踐機會,提高了學生的臨床實踐水平。在課程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實時安排學生去醫院見習,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中醫康復技術,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對自己所學內容的.認識更加清晰。除課程教學安排的見習之外,我們同時與醫院的相關科室進行溝通,為學生爭取周末及寒暑假見習的機會,學生可利用假期自主去醫院進行學習,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優質的課程教學,必須要有強大的師資力量支撐。除引進人才之外,同時還需對專任教師進行定期的考核及安排臨床實踐。中醫康復技術是一門重技術的臨床操作課程,與臨床聯系緊密。我校為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及業務能力,每年要求教師參加臨床實踐不低于1月的時間。并且,學校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學習進修以提升自我能力。同時,可利用“校企合作”形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從“校企合作”單位聘請教師為學生講授實踐技術知識。
五、嘗試多種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目前在我校開展的中醫康復技術課程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多媒體教學法、任務驅動法、交流互動法、案例法等等。我校中醫康復技術課程總課時72學時,但是教學內容多,導致課時相對較少,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增加課堂知識容量,減少傳統教學法的耗時缺點[3]。任務驅動法能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果。交流互動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案例法多采用臨床常見疾病進行舉例,以常見疾病為例進行講解并操作示范能讓學生提前接觸到臨床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今后的教學中,還可嘗試其他有利于激發并保持學生學習興趣且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如目前國際上較為流行的“工作坊模式”,注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主動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進行培養[4]。
高院校的學生普遍缺乏學習主動性,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并長期保持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是我們的一個大難題。而在給現代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學生進行中醫康復技術教學時,如何讓學生放棄一貫的西醫思維,運用中醫思維解決中醫康復技術當中的相關問題,難度更大。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必須做到讓學生抓基礎、固基石、勤練習、強技藝,加強校企合作,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多管齊下,才能培養出勝任臨床崗位的高職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闖.針灸推拿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梗死偏癱的療效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8).
[2]史潔.“任務驅動法”在《中醫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5,(32).
[3]劉榮,馮淑蘭.多媒體教學及網絡平臺在刺法灸法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和評價[J].教育教學論壇,2016,(27).
[4]鄭潔.將工作坊模式應用于康復治療學專業理療學實踐教學的初步探索[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2(2).
《康復醫學》的論文 篇4
[摘要]
中醫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形式。它不僅與健康和健康密切相關,而且涉及哲學領域,如成功的道路和人類的道路。然而,大多數時候,中醫學的思想主要是醫療的范疇,而忽略了中醫的廣泛輻射及其與法律、文化、生活的關系。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類型的大學教育教學水平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高等院校也逐步提高,對大學生的要求已不局限于某一學科和理論本身,還提高了質量和同等重要的精神。如果中醫的大學教育理念,不僅能使學生獲得對中醫理論帶來的健康知識,使身體更加健康,也包括在人類知識的內涵的理解,實踐中醫理論,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論述了中醫學的概念、大學生的重要性以及中醫藥融入大學教育的可行性。
[關鍵詞]
中醫學;大學教育;教育教學;可行性
1、中醫的概念
若想對中醫的概念做較為透徹的了解,首先要避免對中醫概念不合理或片面的理解誤區。很多人可能認為中醫就是用中國傳統手法醫病救人,只屬于醫術的范疇。其實,醫病僅僅是中醫領域中一個非常微小的部分,中醫的理念遠超過治病養生的范疇,囊括了為人、修身、成功等哲學文化范疇。中醫即中和之道,行事為人符合規律。其本質是順應自然發展的規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中醫是唯一將理論與實踐聯系得如此完美的中華文化,其余如哲學、文學、音樂、繪畫等,對人的生存皆無實用價值,即使是里面真有實用價值的部分也被中醫所吸納。中華文化的精髓即是包容,中醫則是包容體現之大成者。說到中醫,就必須要提及“中醫人”這個概念。中醫人是將中醫的理論與實踐展示給人們的群體,是中醫之踐行者,是中醫之守護人。中醫作為自然調控的手段,中醫人已不再是單獨的治病救人,其承擔的更多的是天地對生命的宏觀調控職責。中醫治病講究“平治于權衡”,而圣人治世講究“平天下”,二者極其相似,都是體現天地間宏觀調控的能力,故古人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之說。中醫人是真正的智者,能人所不能,把握病人生命狀態,解病人之危,;中醫人又是真正的明者,他們不斷超越自我極限,用生命闡釋著對中醫理解。真正的中醫人其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可以達到人的最高體現,而且其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可以高度的完美協調。當代大學生若掌握一定的中醫知識,必然對其窺視生命之真諦有巨大的帶動力。
2、中醫理念對大學生的重要性
中醫的重要性可以概括為三點:中醫是為人之道、中醫是成功之道、中醫是健康之道。身體和心靈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身體和心靈二者的關系是互為影響,互相效力,通過一種合宜方式,二者將會共同促使一個人的身心達到一種平衡健康的狀態。中醫就是這個促進身心達到平衡健康的合宜方式。掌握了中醫之道并真正活出來,融匯在每日的生活中,將會從本質上扭轉一個人原本可能混亂迷茫的生活狀態,朝向積極正能量的方向去奔跑。
2.1中醫是健康之道
對身體中醫養生是指通過未病先治的理念,通過一些保養、調養、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以達到延年益壽、盡終其天年的目的。中醫養生其實很簡單,它不是要你特意去做一件與日常生活無關的事,養生恰恰就是日常生活,就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探討的是飲食方面。因為我們常說民以食為天。飲食的原則: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下午要吃少。三是用食物之偏糾人體之偏。中醫治病是用藥性之偏來糾正人體之偏,所以中醫養生主張用食物之偏來糾正人體之偏。第二要順應四時。按照《黃帝內經》說,順四時,就是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來調整自己的生活。
第三要調暢情志。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其兩面性,既能利于人,又能害與人,同樣人的情緒變化有利有弊。情志養生即指通過有目的地激發某種情志變化,可選擇性地矯正太過情志所造成的氣機紊亂,使即將破壞的身體機能恢復正常,以防患于未然。比方說怒傷肝,喜傷心,恐傷腎,思傷脾,要是像林黛玉一樣的個性,就是過悲,悲傷肺,以至于她也是死于肺癆的。第四要起居有常。這是養生的基本要求,也告訴我們要依照正確的生活方式來生活才能延年益壽。向學生普及中醫學與健康養生有關的知識,有利于促進學生在當下時代各種不良環境、生活習慣及社會潮流的影響下,樹立中醫養生觀念,落實到自身的點滴生活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帶動學生從身體到心靈的健康素養的提升。
2.2中醫是為人之道何謂“養心”?
中醫中的《黃帝內經》認為是“恬淡虛無”,即保持平淡寧靜、樂觀豁達、凝神自娛的心境!梆B心”就是擁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也是健康長壽之道。德者養心“積善成德”,德的核心是做善事。中醫認為德高者五臟淳厚,氣血勻和,陰平陽秘,所以能健康長壽?梢姡赖滦摒B不僅是品質的要求,而且也是養生的手段。仁者養心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基本思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體可以概括為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等。一個人如果能達到如此之境界,其心境必定是欣慰和寬松,而不是懊惱、憤恨和作奸犯科后的'恐懼,因此,“仁者壽”。善良者能獲得內心的溫暖,緩解內心的焦慮,故而少疾,惡意者終日在算計與被算計之中,氣機逆亂,陰陽失衡,故而多病而短壽。老子認為“上善若水”,最高的境界像水那樣,保持高貴的天性,卻甘愿將姿態放低,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哲理養心哲理養生,主要是要掌握對立統一和一分為二的觀點。哲理養生是高層次的保健養生,與德、仁相輔相成,異曲同工,只有在實踐中反復磨煉才能做到,是道德品質、氣質修養、文化水平、經驗閱歷的集中表現。大學生掌握一定的中醫理念,能夠促使他們正確地待人待己,熱愛學習,講究生活質量,這不僅是做人做事的基礎,也是養生防病的前提。
3、將中醫學理念納入大學教育教學中的可行性
大學可以從專業設置和教師培養方面將中醫學納入大學教育教學中。在專業設置方面,可先將有關中醫的精華及基礎知識有關的書籍作為選修課程納入大學教學專業設置當中。給予中醫知識一定的學時要求,可按考查或考試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和班級老師進行培訓和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中醫這門學科不是一門可有可無的選修課程,而是一門和必修課幾乎等同的重要課程。在教師培養方面,教師擔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
因此,如果想讓學生通過中醫知識上獲得學術、身心甚至生命層的改變,首先應從教師入手,對教師隊伍進行中醫學術知識的培訓。這個培訓不應是短期的形象工程,乃是與教學相結合,貫穿于每一個教師的整個教學生涯中。這樣一方面有利于使教師對中醫知識有一個不斷積累和融會貫通的過程,從而為教學質量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學習中醫,對教師本身的身心靈也帶來了福音,使教師能夠將所學的做人之道行出來,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此外,由于中醫作為一門課程,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同樣新穎。這大大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都懂、學生都不懂而只能跟著班級老師走的節奏,拉近了學生和班級老師之間的距離。
不斷學習的過程也是培養教師謙卑受教、和學生共同學習的心態,在學生面前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隨時和學生交流學習的心得。
4、結論
中醫人是真正的智者,不能把握病人的生活狀態,解決病人的危險。中醫人是真正的明人,他不斷超越自己的極限,用生命詮釋中醫的認識。真正的中國醫生可以達到最高的社會和個人價值,他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可以高度協調。當代大學生如果對中醫有一定的了解,必然會窺視人生的真諦,有著巨大的動力。
《康復醫學》的論文 篇5
【摘要】
自閉癥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在社會交往、人際溝通,行為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嚴重障礙,很多自閉癥孩子伴隨著感覺失調或者是多動癥。感覺統合作為一種自閉癥兒童的訓練方法,訓練孩子的認知、社交。文章通過在某市孤獨癥協會的對自閉癥兒童感覺統合訓練,剖析了怎么在感統訓練過程中把握手段的內涵,理解二者的關系。另外,在對自閉癥孩子的語文、繪畫和烘焙課程的觀察,描述三個課程對自閉癥孩子認知和注意力等方面的意義。最后,從一般系統理論去解析自閉癥孩子的家庭、機構和組織系統的邊界嚴格對自閉癥的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
自閉癥;感統訓練;認知;系統
一、感覺統合概念
感覺統合是一個過程,是外界的不同的感覺刺激在經過大腦的認知、選擇、整合得出相應的感覺信息后,再由大腦對信息做出適應性反應的過程。這些感覺信息來自視覺、聽覺、觸覺和前庭覺等,大腦中都有相應的功能區處理這些信息。所以,感覺統合不足就會影響大腦各功能區及身體的協調發揮,引發學習、生活各方面的問題。
二、感統訓練志愿活動概況和意義
作為自閉癥感統訓練志愿小組的一員,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自閉癥兒童通過反復的一些運動來使他們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和對日常行為的認知。訓練內容包括有S型平衡木、顆粒大龍球、羊角球、跳床、平衡腳踏車、滑板滑梯的訓練項目,每周六下午在孤獨癥協會下午三點到四點半,共計一個半小時的訓練。一個志愿者對一個自閉癥孩子進行訓練,通常會有三個自閉癥孩子前來訓練,訓練通常都會順利進行。(除了家長臨時有事或是自閉癥孩子生病等特殊情況)
感統訓練中各項訓練能使身體的充分發展,包括視覺、聽覺、前庭覺、身體大小肌肉及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有利于自閉癥孩子發動身體感官去感受學習。如在自閉癥孩子腳翹起去貼在滑板上時,就同時刺激其前庭覺。另外,訓練項目都是有針對的協調,促進感覺信息經過統合到知覺系統中,形成良好的習慣循環。現如今,感統訓練是比較得以實踐的行為干預方式,同時結合趣味性,引發人體和環境形成良好的互動。在參與幫助自閉癥孩子進行感統訓練過程中,有自閉癥孩子減少了一開始反復的刻板行為,如脫鞋;有的由原來行為的不確定性到可以稍微控制自身的行為;更有的孩子能夠與我們志愿者說一些簡單的話語,“姐姐好”“再見”等,并伴隨著眼睛的短暫停留?梢哉f訓練也使得自閉癥孩子與志愿者們建立的依戀的情感,與志愿者的交流溝通。
三、感統訓練中顯現的問題
。ㄒ唬┯柧毷侄闻c訓練目的混淆
有的家長在感統訓練中存在著為了訓練而訓練的現象,錯誤地理解為訓練的目的就是完成訓練內容本身,而忽視了綜合訓練的必要性。感覺統合訓練涉及心理、大腦和軀體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不僅僅是一種生理上的功能訓練。訓練的目的是幫助自閉癥兒童在訓練過程中增強增強自信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在指導下感覺到自己對軀體的控制。例如,在滑板滑梯訓練項目中,自閉癥兒童在拿滑板――身體匍匐在滑板――滑下滑梯這個循環過程中,他們的注意力和動作不能保證持續性,這就需要家長和志愿者在旁不斷進行指導和鼓勵,運用語言和手勢去促使他們一步一步完成訓練。
當然,自閉癥兒童在這時可能會表現出一種不配合亦或是拒絕的意圖,如他們會拿著滑板在某一固定區域滑行,仰頭四處張望或是跑著沖向室外。但是,部分家長在誤解了手段的具體內涵,將手段當做必須完成的訓練任務。在自閉癥兒童出現訓練中的中斷時,志愿者還在耐心指導鼓勵的過程中,家長此時直接用手推動滑板以實現滑行的目的。這么做的結果不僅不能使自閉癥兒童能夠控制軀體和集中注意力,反而還可能引起其情緒上的波動,不斷的大叫、逃跑和癱坐在地。
。ǘ┯柧氈械木唧w化問題
在孤獨癥協會中感統訓練的志愿活動的`訓練內容是以S型平衡木、顆粒大龍球、羊角球、跳床、平衡腳踏車、滑板滑梯的訓練器材,根據訓練量表進行的,每一項訓練項目在15分鐘左右,共計一個半小時。不同的訓練器材對應不同的適應癥,羊角球和跳床針對彈跳訓練,調整固有平衡、強化觸覺神經、關節信息,促進左右腦健全發展。平衡腳踏車、顆粒大龍球、滑梯針對身體靈活度不足、多動和語言發展遲緩的適應癥。S型平衡木則適用于注意力不集中、情緒化、組織力、創造力和協調能力不足的自閉癥兒童。
在這些項目中,不同的自閉癥兒童有不同的選擇偏好,比如有的多動的自閉癥兒童十分喜歡跳床,在做跳床項目時總是興奮的笑著,并且與志愿者手牽手一起跳床時,也表現出接納,但是在進行滑板滑梯這個活動時,又表現的焦躁和不配合;有的自閉癥兒童在進行顆粒大龍球時表現的很興奮,面對平衡木也顯得很不情愿。在這樣的情況下,是不是應該思考如何讓自閉癥兒童的適應癥和選擇偏好都能與訓練項目結合?還是就是按照量表每個項目都進行一遍?在進行感統訓練的志愿活動中得出,如果只是進行他們自己喜歡的項目,他們在活動中會逐漸更加封閉,沉浸在自身的“喜悅中”?墒侨绻⒓匆笏麄冞M行他們不太喜歡的,他們會慢慢變得焦慮,想走出訓練室。
四、如何面對訓練中顯現的問題
。ㄒ唬┌盐崭薪y訓練手段具體內涵
在感統訓練中,不能只將訓練中軀體動作視為訓練活動,而視自閉癥兒童的相關的認知理解的其他為非訓練活動。這樣做所達到的結果實際上只能是事倍功半,其原因就在于他們沒有把握手段的具體內涵與目的關系,而正確的做法就是以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手眼協調能力及在此活動中孩子對他人指令的理解與配合,通過基于不同器材的活動來達到此目的。當自閉癥孩子在訓練中發生突發狀況時,志愿者和家長可以用其他其感興趣的事物轉移注意力,也可以在鼓勵的話語中傳遞一種可以滿足他們愿望的信息,“我們爭取一起做完這一項,就可以……(他們想要去做的事)!比绱瞬粩嗟闹笇,不僅能夠完成訓練內容,同時也能夠加深自閉癥兒童對訓練內容的認知,能將心理、大腦和軀體三者聯系在一起?梢哉f,這一訓練的目的離不開志愿者和家長的配合。因此,在訓練中要不斷尋求教育的機會,把手段中的具體內涵滲透到訓練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中去,體現手段的細巧與技術,才能促使訓練早出成果,以真正達到訓練之目的。
(二)進行訓練時的靈動性
面對訓練項目和訓練時間是選擇個別化還是普遍化的模式?最終,選擇的是針對各個訓練項目時間的長――短轉變,對于自閉癥兒童喜歡項目的先進行較長時間訓練,接著進行短時間的其不太喜歡的項目,間接也用話語提醒訓練對象觀察其他自閉癥兒童的正在訓練的項目。總之,在訓練時既要保證訓練量,又要根據不同的自閉癥個體適當微調各個訓練項目和時間,這樣,才會促進自閉癥兒童達到訓練的效率和對對軀體控制力的信心。
五、自閉癥課程教學及影響
在孤獨癥協會,除了對于自閉癥兒童的感統訓練,周末還有針對自閉癥青少年的教學,有語文、繪畫和烘焙三門課。早上通常是語文和繪畫,下午則是烘焙的課程。上課時自閉癥孩子與家長坐在一起,即親子課堂的形式。三門課各有各的特點,語文課上多強調紀律性,自閉癥的孩子對老師和幻燈片的目光注視穩定,體現出一定的注意力。當老師提問時,都能對的問題進行相應的回答,盡管語言表達不是很清晰連貫,可是都能在老師的提示中回答完,有時老師也會采用聯想記憶法,讓整個課程的知識串聯起來。語文課后是繪畫課,繪畫會對每次繪畫的內容先進行講解,加深自閉癥孩子的認知,講解的方式有時會放一些剪短的視頻和音樂為輔,這些方式都是自閉癥孩子比較敏感的、喜歡的。講解過后,自閉癥孩子開始隨著老師模仿作畫,這不是難題,因為他們的模仿能力極強,有刻板行為的自閉癥孩子甚至要求自己必須模仿到絲毫不差。下午的烘焙課程相對于語文和繪畫課程就有些隨意,多是家長、老師動手操作機器和進行其他的烹飪步驟。自閉癥孩子多在旁觀察,有的也會埋頭做自己的事,如用剪刀剪紙片或是吃著零食隨意走動。
這三門課程不僅是在傳遞知識,同時課堂也使得自閉癥孩子加強對自身行為的控制,加深對相關理念的認知,對老師、同學的人際關系概念不斷深入,無論課上和課下的互動都有助于自閉癥孩子的人際交流。但是,這三門課程對自閉癥孩子的干預明顯還不足,語文課上,在老師與自閉癥孩子問過早安后,除了提問回答是鮮有動作和語言上的互動。而在繪畫課上,在烘焙課,似乎完全是自閉癥孩子家長們的課程,沒有機會給予自閉癥孩子動手操作的機會。
參加自閉癥協會教學課程都是17左右的青少年,家庭治療已經形成一個體系,個人所在的家庭系統不出意外變動也不會很大。家長對自閉癥孩子進行保護和治療,要知道每一位自閉癥孩子的家長一直都持續不懈的關注自閉癥研究,他們可以稱之為半個專家了。正因為在治療和生活上的無微不至,家庭系統的邊界也變得嚴格,也就減少了自閉癥孩子足夠與外部接觸的機會,他們的能力因此也許會缺少鍛煉。如在繪畫課堂上由于家長坐在孩子身邊,家長會隨時對孩子的畫進行指導,減少老師走到每個孩子的桌邊與其進行交流互動,勢必會影響老師與孩子的信息平衡,所以家長在親子課堂中要保持一種合理的干預。而協會作為一個組織,坐落在社區,若其組織系統邊界嚴格,與周邊的社區聯系不緊密,不能充分調動社區資源,獲得社區的支持。所以,自閉癥家庭和機構的系統邊界不能過嚴格,使自閉癥兒童教育形式在家庭、機構、社會三方面有機結合,促進資源整合,進入良性教育循環的系統。
六、結語
在參與協會的志愿活動和課程觀察中,無論是感統訓練和課程教學,都突出對自閉癥孩子認知、注意力和人際交流等方面的滲透,意在完善自閉癥孩子的行為模式,傳授技巧與知識。盡管協會還有在資源整合和社會支持方面的缺漏,但是隨著政府對自閉癥項目的資金支持,自閉癥治療的發展會越來越普及和深入。
參考文獻
[1]丁芳玉.感覺統合訓練對學齡前自閉癥兒童刻板行為的干預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2]Carel B Germain.General―Systems Theory and Ego Psychology: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Vol.52,No.4(Dec.1978).
[3]劉學蘭主編.自閉癥兒童的教育與干預[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4
[4]肖福芳.沙盤游戲對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的心理輔導應用一一在上海某兒童福利院的臨床行動研究探索[D].上海:復旦大學,2010.
《康復醫學》的論文 篇6
【摘要】
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現代康復醫學的目標已經由單純的器官、肢體功能康復轉變為心身整體功能的康復,康復醫療技術也從單一的生理功能康復向跨學科綜合康復協作發展?祻托睦韺W是康復醫學的專業基礎課,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實際操作和臨床科學思維能力,本文嘗試對康復心理學教學的現狀與對策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
康復醫學;康復心理學;臨床科學思維
隨著醫學的發展,社會心理因素在疾病發生和轉歸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祻歪t學的目的是促進人體傷、殘、疾病后的康復進程,預防和減輕后遺功能障礙,其內在要求與新醫學模式是一致,因為現代康復醫學的目標已經由單純的器官、肢體功能康復轉變為心身整體功能的康復,康復醫療技術也從單一的生理功能康復向跨學科綜合康復協作發展。這就使得在康復醫學專業教育培訓計劃中,加強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目前的康復心理學課程,基本滿足了專業培訓的要求,提升了學生對現代康復和健康的理解,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學理論和心理治療技巧,拓展了臨床思維,為將來更好的服務臨床打下了基礎。
但是,在具體教學中發現,由于課程設置方面的原因和心理學本身的學科特點造成部分學生對心理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心理學還存在一定的偏見,為了提高康復心理學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實際操作和臨床科學思維能力,本文嘗試對康復心理學教學的現狀與對策進行初步探討。
1 根據康復心理學特點加強教材建設和教學安排
康復心理學是康復醫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是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技術研究和揭示康復中的心理活動、現象及規律的科學。主要目的是解決康復對象的一系列心理障礙,幫助他們接受并逐漸適應殘疾現實,挖掘他們的潛力,重新回歸社會,同時,康復心理學還探索殘疾人與社會的'相互影響,心理與軀體在殘疾時的相互影響[1]。我院現在康復心理學使用的教材是由華夏出版社出版的,也是我國第一本有關康復心理方面的本科教材,這本教材是心理學、精神病學、康復治療學的集大成者,由于是包含多個學科,所以突出的特點是學科領域范圍廣,難點重點分散,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課時較少而內容較多造成教師無法就難點、重點問題深入講授和探討。
同時,在課程安排上有些課程內容上有一定交叉和重復,比如同時安排有精神病學和康復心理學,據筆者初步調查,不少院?祻椭委煂W專業也存在類似狀況。從教材內容的重疊到教學安排的重復,導致不同教研室之間經常需要調整、協調,不能很好的整合教學資源。通過對幾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學生普遍反映課時太少,內容太多、太雜,存在重復教學,造成學生記憶、理解困難。理論教學的不足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實踐能力,造成在臨床工作中,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但是教材的編寫需要周期和時間,解決問題還是要立足現有教材,應該根據學科特點精選教學內容或者自編教材,在教學內容上有所取舍。同時可以在教學安排上多做工作,由于康復心理學其中的心理學部分是基礎,以往相當多的學時被心理學占用的,而疾病、傷殘后以及康復治療中的心理變化和治療特點,這些與臨床工作緊密相關的課程因所剩學時少而無法深入講授,有些內容只能進行壓縮和刪除,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鑒于此特點,除了加強課堂理論教學外,還應適當增加學時,同時增加學生的見習、實習課次數,必要時可調整教學內容,將康復心理學中涉及的醫學心理學單獨開設課程進行教學,并剔除康復心理學中有關精神病學的內容,從而釋放教學時間給與康復治療密切相關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2 加強心理學史教學,培養學科歷史觀,增強學科認同感
從2001年開始,我國將康復治療學納入國家全日制高等教育以來,康復醫學教育在我國有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隨著現代康復醫學觀念的不斷深入,社會心理因素在康復醫學中的重要性不斷得到加強。但是,對非心理專業學生來說,特別是醫學生而言,長期接受的理性思維培訓容易造成重實證輕推理與邏輯的思維模式。心理學是逐漸脫胎于哲學成為獨立學科的,人的心理過程又較為復雜,心理學的許多理論是尚未驗證的假設,加之心理學專業概念、術語相對比較抽象,在講授過程中同學不僅難于理解,而且對許多學生而言,缺少實證的心理學還很難同“科學”聯系在一起,所以存在輕視本課程學習,學習動力不足的狀況。少部分同學對心理學熱情很大,但又難于把握如何利用心理學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方法與技巧,有時片面夸大心理因素的影響,而忽視了醫學的嚴謹與客觀。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從宏觀以及歷史的角度介紹心理學,注意培養學生客觀的學科歷史觀,建立理性思維的基礎。心理、社會因素使得“康復”有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但是必須看到,由于教材和課時的限制,康復心理學的教學主要集中在普通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心理評估、心理治療以及康復治療與心理等方面,教師講授的多是心理理論、治療技巧、實踐操作等較微觀較具體的問題,教學大綱也沒有心理學發展史方面的要求。這種教學不可能使學生對學科的歷史發展,其理論產生的背景,以及心理學對其他學科和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也無法使學生站在歷史的角度對心理學有個總體和宏觀的把握,沒有了歷史性思維,學生對學科就缺乏認同,也就容易造成偏見和排斥。具體到臨床應用中就會形成同學只會教條的理解理論,只知道心理學的各個流派,而不知道其背后的歷史淵源和現實意義,臨床實際操作能力較差。所以,加強心理學史內容的講授,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科歷史觀以及辯證思維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
3 加強臨床實驗以及實習、見習學習,在臨床實踐工作中培養臨床技能和科學思維
康復醫學是一門操作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同時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而良好的思維習慣是治療師的基本素質。思維是人們對實踐對象的能動反映、主體構建和自主反思的心理性操作過程[2],思維或思維方式的品質,決定著我們認識實踐對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3]。臨床科學思維能力是在醫學認識活動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思維方式,是追尋客觀真理,掌握規律,解決疾病和健康之間聯系、變化和發展的方法[2]。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對學生加強引導和培訓,不僅使學生掌握本學科的重點與難點,還能夠盡可能地培養學生面對患者的各種心理問題時具有科學的臨床思維,調動和啟發他們的能動性,更好地為臨床工作服務,也成為康復心理學教學工作中的一個迫切問題。
由于心理學的學科特點,心理現象與過程的復雜性,就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在教學活動中要客觀介紹心理學目前面臨的困境,注意培養學生理性分析判斷能力。引導學生既認識到心理對人的作用,看到環境對人的影響,也要看到目前神經心理學的飛速發展對心理學產生的巨大推動作用,特別是各種社會心理測試手段的應用,不僅可以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還可以對心理康復的療效變化進行有效的量化,為康復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更科學的依據。
同時,還要加強實驗課以及實習、見習課學習。在實驗課中,重點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如訓練徒手心理測量技巧以及測量結果評估;分組練習心理治療與咨詢技巧;模仿殘障患者的特點,開展角色扮演,通過學生的親身體會加深對傷殘患者心理狀況的理解。在臨床見習、實習期間,鼓勵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敢于接觸患者,敢于實踐,走出教材,最后再對各個病案進行分析討論,分析每一個病案的經驗得失,以疾病為中心,分析心理、環境對人的影響,從“病”到“患者”,從生物學到社會心理,既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鍛煉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總之,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各項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到康復醫學中,極大地充實和豐富了康復醫學的內容;同時,心理學的各種理論,如精神分析理論、行為認知理論、心理生理學、人本理論的發展也使得康復醫學與心理學、社會學等其他學科不斷滲透,推動著康復心理學的發展,而重視心理因素在疾病康復中的作用,重視教學工作中的問題,統籌兼顧好教材和相關內容的安排,重視學生臨床實際操作能力和科學思維的培養,對提高康復心理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臨床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賀丹軍.康復心理學.華夏出版社,2005,10.
[2] 黃富峰.道德思維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18.
[3] 劉典恩,劉曉芹.醫學科學思維與醫學道德思維比較研究.中國醫學倫理學,2005,18(4):45-48.
《康復醫學》的論文 篇7
摘要:
目的:對骨科臨床護理中應用康復鍛煉的效果進行分析。方法:選擇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20例骨折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120例骨折術后患者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對對照組患者進行護理,應用康復鍛煉的方式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63.3%,觀察組總有效率93.3%,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專業康復鍛煉的方式對骨折術后患者進行指導能夠全面強化患者的康復效果。
關鍵詞:
康復鍛煉;骨科護理;應用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6—12月收治的120例骨折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的方式將120例骨折術后患者平均劃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18——56歲,平均(32.7±3.7)歲,其中有38例上肢骨折,22例下肢骨折;觀察組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年齡20——54歲,平均(33.9±3。2)歲,其中有39例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對對照組患者進行護理,不進行康復鍛煉,只對患者實施基本性的護理,使患者自然恢復[3]。主要是定期的評估患者的骨折恢復情況,對患者使用藥物的情況進行詳細記錄,按照醫囑使患者開展適當的肢體鍛煉。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之上,應用康復鍛煉的方式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和康復鍛煉,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被動康復鍛煉。
針對其中嚴重癱瘓的患者實施被動康復鍛煉,主要由健康一側的肢體或者他人帶動患肢活動。被動康復鍛煉主要包括按摩、針灸、被動活動、理療、推拿等各種方式,在進行被動訓練的時候,康復訓練人員必須要對患者的體力進行充分的考慮,防止在訓練的過程中患者出現再損傷,以稍微疼痛或者沒有疼痛為最佳[4]。
。2)主動康復鍛煉。
在整個康復鍛煉過程中主動康復鍛煉屬于一項重要內容,在具有活動能力的患者中該康復鍛煉的方式具有很大的實用性。康復訓練人員必須要正確的指導主動康復鍛煉的患者,將更多的關懷和鼓勵提供給患者,從而能夠有效地促進患者的骨折愈合[5]。在進行主動康復鍛煉的過程中,要避免出現急功近利的情況,康復訓練人員要幫助患者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實施康復鍛煉,使患者更快的實現病情恢復,并且提升患者的預后情況[6]。
。3)助力康復鍛煉。
對于自身力量不足的患者實施助力康復鍛煉,也就是通過對外力的借助進行康復鍛煉。可以借助他人進行康復鍛煉,也可以借助運動或者健康一側的肢體進行訓練。在進行助力訓練之前,康復訓練人員要全面的檢查患者的身體情況;在具體的助力康復鍛煉中,要對患者進行正確的指導,確;颊呖祻湾憻掃^程的安全性,防止出現各種意外的情況。
。4)肌肉康復鍛煉。
首先,等張收縮:等張收縮主要指的是張力在肌肉收縮的時候不會出現變化,而肌肉在長度方面卻出現了改變;其次,等動收縮:等動收縮主要是指使肌肉按照恒定的速度,在整個關節范圍中實現最大用力的收縮;等長收縮:等長收縮主要指的是使肌肉在關節保持不動的情況下運動,在機體的肌肉鍛煉中等長收縮屬于肌肉鍛煉的早期階段,在進行等長收縮的時候必須要對患者肌肉收縮的方式進行正確的指導。
。5)出院指導。
在患者出院之前,必須要保證其具有穩定的情緒,并且要確保通暢的大小便,防止患者出現便秘的情況。與此同時,護理人員要正確的指導患者的飲食情況,并且采取有效措施確;颊叩陌踩,如果患者在家中出現各種不適情況,需要馬上到醫院就診。此外,康復訓練人員還要對患者進行指導,使其在家中繼續開展康復鍛煉,并且告知要及時的到醫院進行復查。
。6)實用性康復鍛煉固定帶作為針對特殊患者量身制作的一種康復訓練器具,實用性康復鍛煉固定帶具有比較簡單的使用方法,其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的腫脹,并且減輕患者的疼痛感,使其神經感覺肌肉彈性得到有效的恢復,更好地發揮患者康復鍛煉的自主性,因此具有重要的作用。
3、療效判斷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康復情況進行觀察和比較,痊愈:患者在康復鍛煉之后各項臨床體征和癥狀都完全消失,而且實現了良好的愈合;有效:患者在康復鍛煉之后各項臨床體征和癥狀都實現了顯著改善,而且愈合情況較好;無效:患者在康復鍛煉之后各項臨床體征和癥狀都未出現改善,甚至有所加重[7]。(有效例數+痊愈例數)/總例數×100%=總有效率。
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在經過精心的護理和科學的康復鍛煉之后,對照組達到了63.3%的總有效率,觀察組達到93.3%的總有效率。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康復鍛煉在骨科護理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通過康復鍛煉的方式能夠使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緩解,使患者手術部位的局部腫脹得以消除,防止患者發生肌肉萎縮的問題。可以幫助患者盡快的恢復肌體功能,并且及早地開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在具體的康復鍛煉過程中,康復訓練人員必須要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予以密切觀察,從而能夠將訓練的強度把握好,還要積極做好與患者和家屬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工作,使患者心理上的負擔和壓力得到緩解。在骨科護理中康復鍛煉包括很多的等級,而不同的等級具有不同的康復效果,同時骨科康復鍛煉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為了有效的保證護理效果,康復訓練人員必須要對各種骨科基礎知識進行不斷學習,并且將常見的骨科疾病掌握住,如果在護理過程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時候康復訓練人員必須要及時的聯系主治醫師,從而全面的強化自身的護理水平和能力。此外,康復訓練人員要以患者康復情況為依據,幫助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個體康復計劃,督促患者在康復鍛煉中積極的參與進來。隨后按照康復鍛煉計劃,由康復訓練人員指導患者開展各項康復鍛煉活動。
針對一些癱瘓的患者,由康復訓練人員對其進行針灸、推拿、理療和肢體按摩等,能夠有效的提升護理質量,確;颊叩目祻托Ч鸞8]。為了保證患者的康復效果,護理人員必須要與醫生之間進行密切的配合,加強與醫生的溝通和交流,從而明確的掌握和了解患者的手術方法和恢復過程,更好地指導患者訓練。此外,由于骨科康復訓練要求康復訓練人員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因此,必須要定期地舉辦各種關于骨科康復訓練的講座和培訓,將更多的學習機會提供給骨科康復訓練人員,積極地改善其知識和技能儲備不足的問題,從而能夠將更好的康復服務和指導提供給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63.3%,觀察組總有效率93.3%。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表明,康復鍛煉在骨科護理中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綜上所述,在骨科的護理工作中必須要高度的重視康復鍛煉的重要作用,醫護人員要對各種護理技巧和護理知識進行綜合性的運用,積極地采用專業康復鍛煉的方式對骨科術后患者進行指導,加快患者康復的進程,全面的強化患者的康復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宇.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圍手術期護理的效果觀察[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24(6):699.
[2]李娜.骨科康復護理中路徑式功能鍛煉的應用與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30(15):137-138.
[3]李彥麗,連建倫,彭歡,等.骨科護理臨床路徑在治療踝關節骨折者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7(11):260-261.
[4]劉瓊芳.康復鍛煉在骨科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5,18(9):13-15.
[5]趙紅霞.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3,8(7):222-223.
[6]谷薇.淺析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臨床意義和價值[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214-215.
[7]張玉萍,李荷琴,張惠玉,等.功能鍛煉路徑在骨科優質護理示范病房應用的效果評價[J].吉林醫學,2013,34(29):6140-6141.
[8]王寧華.常見骨科疾病康復問題的思考[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0,20(3):163-164.
【《康復醫學》的論文】相關文章:
《康復醫學》的論文05-22
康復醫學論文標題大全03-31
醫學導論論文05-23
醫學論文05-16
醫學檢驗論文01-03
醫學論文(精選)05-24
預防醫學的論文03-13
醫學論文的寫作格式論文11-27
醫學論文的寫作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