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灌輸研究論文

        時間:2024-09-25 23:36:05 政治 我要投稿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灌輸研究論文

          灌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灌輸教學模式因不能適應時代要求而舉步維艱。而“接受期待”這一概念為我們重新認識和理解灌輸提供了新的視野,對我們重新建構灌輸教學模式、探索灌輸教學的路徑具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灌輸研究論文

          一、傳統灌輸教學模式的困境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社會市場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學生的主體性日益增強,信息來源日趨多元化,使傳統的灌輸模式受到極大的沖擊,因效率低下、壓抑個性而飽受詬病。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在教學目的上,存在著灌輸的“為他性”與學習的“為我性”之間的張力

          在教學實踐中,傳統的灌輸模式往往過于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服務于政治統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工具性價值,而在無形中弱化了它啟發覺悟、促進人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的目的性價值,未能把學生提升自身精神世界發展的需要置于視野中。因此,對學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學習是“為黨而學習”而非“為我而學習”。學習的“為我性”與教學的“為他性”之間的張力大大地抵消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嚴重影響了灌輸的實效性。

          2.在教學方式上,存在著灌輸的強制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之間的張力

          傳統的灌輸模式實質上是對近代下業社會標準化生產模式的模擬和復制,它完全否定了學生在自身思想發展中的主體性,而把他們等同為生產流水線上有待加工打磨的“毛坯”,這顯然不可能得到學生自覺的認同和接受。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教學中,無論怎樣強調教學相長、師生平等,“我說你聽、我打你通”的強輸硬灌都是不可避免的選擇。這樣不僅嚴重地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使得教學內容難以真正地進入學生的大腦,融入思想觀念。

          3.在結果上,傳統灌輸教學模式造成了師生關系的“異化”

          促進人的全面自由解放是馬克思主義的終極目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所在。而傳統的灌輸模式建立在師生之間主體一客體關系的基礎之上,使得原本應是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異化”為一種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在這個模式中,學生喪失了主體的地位,“異化”為被教師控制與改造的客體,成為學習的機器。對他們而言,“灌輸式教育體現的是一種‘壓迫’關系”。而對教師而言,所謂的“主體地位”也是有名無實的,他們的職責僅僅被限定為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原封不動地傳遞給學生,所充當的是“二傳手”“學舌的鸚鵡”的角色,自身也被“異化”為教學的機器。

          二、接受期待對有效灌輸的啟發

          哲學解釋學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西方興起的一個重要哲學派別,主要研究讀者對于文本作用的理解與把握問題。哲學解釋學認為,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并歸根到底是對自我的理解。每個人都會因自身的歷史性形成所謂的“前理解”,這是進行理解的前提,它構成了理解所能達到的范圍,即“視域”。理解的過程就是讀者與文本作者之間“視域融合”的過程。從哲學解釋學的視野來看,學生在課堂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對思想文化客體進行理解的過程。在接受教育之前,每個學生都會基于自身的前理解而對課程產生一定的“接受期待”,即滿足內身某種需要的心理期望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接受傾向!敖邮芷诖边@一概念對于我們研究如何進行有效灌輸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1.有效灌輸必須以學生的接受期待為導向

          接受期待構成了學生選擇和接納信息的尺度和標準,只有那些順應其接受期待內容才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梢,學生絕不是教師可以任意進行思想灌輸的“空的容器”,而是能夠基于自身的需要對思想觀念進行判斷和選擇的主體性存在。因此,有效的思想灌輸必須承認學生在接受灌輸時的主體地位,必須建立在順應他們的接受期待的基礎上,因為“‘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2)只有那些順應接受期待、滿足需要的灌輸才能真正為學生所接受,內化為思想觀念并外化為行為方式。

          2.有效灌輸的過程應是一個視野融合的過程

          從接受期待的角度來看,灌輸必須建立在學生自覺自愿的基礎上,而不能采用傳統的“強輸硬灌”的方式,因為“我們不贊成用大棒把人趕上天堂……并不需要用棍子硬逼著某個人來學習”。在哲學解釋學的視野下,讀者對于文本的理解與接受是通過與作者之間的視域融合實現的。由此可見,思想理論灌輸順應學生的接受期待也只能以師生之間的視域融合的方式得以實現。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所要做的,不是簡單地把知識用強制的手段強加于學生,而是向學生投送一個視野即“向其展示更寬廣、更先進的理論‘視界’,在平等對話中使其形成新的‘視界’”。也就是說,在課堂上,教師要把馬克思主義先進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一個思考問題視域展示給學生,通過師生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引導他們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提高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以此順應學生的接受期待,滿足他們的需要。

          3.有效灌輸的結果應體現為學生接受期待的提高

          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這就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教學不能止步于對學生現有接受期待的順應,而是要在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更新和發展原有的“前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他們接受的愿望和動力,形成新的接受期待,從而使得教師的灌輸與學生的接受期待之間形成積極的互動,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在某種程度上,有效的灌輸教學目的就是要形成學生新的、更高層次的接受期待。

          三、基于接受期待的灌輸路徑

          接受期待為我們重新認識灌輸提供了新的視野,在教學實踐中必須以順應學生的接受期待為依托,開辟基于接受期待的灌輸路徑,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1.認真對待和研究學生的接受期待,是有效灌輸的前提

          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存在,他們并非千篇一律的抽象的人,而是身處于一定的生活之中的具體的人。不同時代、不同層次的學生,因為其生存境遇的差別,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有著不同的前理解和接受需要,從而會形成不同的接受期待。而且,他們的接受期待只有一部分是處于顯意識狀態,被自身所清晰地意識到的。事實上,他們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接受期待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被遮蔽,深藏于潛意識之中,有待去發現和激活。因此,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必須把學生的接受期待作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加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要迎合學生的接受期待。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把課程內容講清楚,而且還要千方百計地吸引學生,使學生對其講授的內容感興趣,將消極的學習態度變為積極的學習態度。不僅在講課,甚至表演。”在某種意義上,課堂就是舞臺,學生就是臺下的觀眾。在教學的準備階段,教師必須在腦海中把所要面對的學生視為“潛在觀眾”,認真研究“觀眾”對課程具體抱有什么樣的接受期待,有哪些接受期待是需要通過課程學習加以實現的,應用什么樣的方式實現這些接受期待等具體的、現實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有的放矢地籌劃和設計課程。

          2.以學生滿足精神需要的接受期待為有效灌輸的切入點

          人的需要具有多樣性和多層次性,因此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期待也是多樣、多層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不是萬能的,不可能實現學生所有的期待,更不能迎合他們低層次的、感官需要的期待。作為改造人的思想政治品質的精神生產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教學必須定位于學生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方面的接受期待,通過思想灌輸幫助他們增強思想政治素質,提高思想境界。社會的飛速發展為90后的大學生提供了巨大的選擇空間,也帶來了如何進行正確地判斷和取舍的困惑。這個困惑只有上升到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高度才能夠得到根本性的回答,這正是90后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最大的接受期待。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的應是馬克思主義的視野和方法,引導他們從馬克思主義的觀念、立場和方法出發,正確認識自我、認識世界,在此基礎上科學地進行自我規劃,追求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目的性價值并不會沖淡其工具性價值。因為一般的大學生由于所處的位置的限制,只能從自身微觀的生存境遇出發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首先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然后在此基礎上關心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循序漸進原則的體現。

          3.通過師生之間平等對話的方式順應學生的接受期待,這是有效灌輸的方式

          哲學解釋學上的對話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語言交流,而“是指雙方心靈的敞開和接納,是雙方的互相傾聽、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參與的關系,這種對話更多地是指相互接納和共同分享”。它是師生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必須拋棄高高在上的身份,以平等的伙伴身份與學生進行交往和對話,憑借自身的學識和人格魅力來吸引學生。同時,對話必須以一定的問題開啟,并圍繞著問題展開。教師要發揮在對話過程中的主導作用,通過提問的方式引發學生對自己的人生問題進行反思,激活、他們的主體意識。然后,師生雙方圍繞著問題進行平等對話,在一問一答的互動之中引導學生發現自身在思想上的不足,彰顯出思想政治理論的科學性和智慧性,實現師生之間的視域融合,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滿足他們高層次的精神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學生也是對話過程中的主體,必須授予他們足夠的話語權,并鼓勵他們根據自身的人生境遇提出問題與教師進行對話溝通,在問答互動中答疑解惑,進一步順應他們的接受期待。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灌輸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觀念研究論文03-17

        中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的論文02-13

        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關系研究論文02-14

        思想政治教育論文06-01

        企業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2-08

        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論文01-05

        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02-14

        文學思想政治教育論文02-18

        企業員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論文12-10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