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節氣南方習俗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第2個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歷11月22或23日,即太陽到達黃經240°時。小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溫的節氣,它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雪節氣南方習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南方小雪節氣習俗
11月22或23日為小雪節氣。中國廣大地區東北風開始成為?,氣溫下降,逐漸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過于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此時陽氣上升,陰氣下降,而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黃河以北地區會出現初雪,提醒人們該御寒保暖了。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
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小雪氣候特征
小雪階段比入冬階段氣溫低。 到了小雪節氣,意味著我國華北地區將有降雪。冷空氣使我國北方大部地區氣溫逐步達到0℃以下。
黃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與小雪節令一致。雖然開始下雪,一般雪量較小,并且夜凍晝化。如果冷空氣勢力較強,暖濕氣流又比較活躍的話,也有可能下大雪;
南方地區北部開始進入冬季!昂杀M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小雪節氣習俗
小雪節氣的習俗有曬魚干、吃刨湯、腌臘肉、吃糍粑等等,小雪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是轉折性季節,人們為迎接小雪節氣到來會舉辦諸多習俗。
曬魚干是臺灣特有的風俗習慣,臺灣有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在小雪前后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干、儲存干糧,烏魚、旗魚、沙魚等魚類會在小雪前后來到臺灣海峽。
吃刨湯是我國西南部等省地區農村歷史悠久的一種民間習俗,在很多的農村地區會有殺年豬的習俗,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將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大家圍坐在一起,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
吃糍粑是南方在小雪節氣時候的習俗,古時候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小雪節氣過后,氣溫會急劇下降,天氣也會越來越干燥,此時正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很多地方殺完年豬之后,會留下許多吃不完的肉,于是就按照傳統的方法儲備起來,這樣還能品嘗到肉類不一樣的風味。
小雪節氣由來
按照現代科學的認識和解釋來說,叫做每年一到農歷十月,陽歷11月22日前后,當太陽到達黃經240度時開始,為“小雪”節氣。亦就是說,自然現象“雪”對節氣規律性的反映,亦比較突出,即每年一到“立冬”節氣后,陰歷十月陽歷十一月,開始進入降雪的季節,并將降雪量區分為大小的不同。將每年“立冬”后,開始降雪量較小的雪,稱作為“小雪”。其實,我國氣象上規定:
(1)下雪時,水平能見距離在1000米或以上;
(2)24小時內雪量小于或等于2.5毫米的雪,皆稱作為“小雪”。按照古代社會生活實踐中,人們對“雪”的認識和解釋來說,叫做每年一到冬季農歷“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彼裕瑥墓糯_始,人們的這種認識和解釋,密切結合農業上的需要,歸納概括叫做“小雪”,列入了“二十四節氣”,作為“立冬”后的節氣,名為“小雪”。
對冬季“小雪”節氣與“候應”,宋元時期的學者吳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說,每年一到冬季農歷十月“立冬后十五日,斗柄指亥,為小雪。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一候,虹藏不見。禮記注曰:陰陽氣交而為虹!
“此時陰陽極乎辨,故虹伏。虹非有質而曰藏,亦言其氣之下伏耳。二候,天氣上升,三候,地氣下降,閉塞而成冬。天地變而各正其位,不交則不通,不通則閉塞,而時之所以為冬也!
小雪時南北方的差異:
在立冬節氣,我國的西北、東北的大部分地區已經有雪,到了小雪節氣,意味著華北地區將有降雪。如果說立冬節氣標志著我國北方大部地區進入冬季的話,走到小雪節氣,冷空氣的直接表現就是使這些地區的氣溫逐步達到0℃以下
我們都知道只有在云層內及云下氣層的氣溫都在0℃以下時,降水形式才由雨變成雪。所以,小雪階段比入冬階段氣溫低,是不爭的事實。長江中下游地區陸續進入冬季。
雖說全國降水隨著冬季的到來,降水逐漸跌入一年中的低谷,但江南比江北雨量還是偏多,即便這一地區12月中下旬才有初雪,但此時的陰雨天氣,給人們的感受已經不是深秋涼意,而是濕冷了,這種感覺比北方干冷地區有供暖條件的人們要難受得多。
【小雪節氣南方習俗】相關文章:
小雪節氣南方習俗介紹10-15
小雪節氣的習俗11-16
小雪節氣習俗11-10
南方小雪節氣的優秀諺語11-15
關于小雪節氣的習俗11-16
小雪節氣農事習俗11-10
小雪節氣的習俗有哪些11-16
小雪節氣養生及特色習俗10-17
2014小雪節氣習俗及養生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