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廣東人清明節最傳統的清明菜譜習俗
廣東人重傳統風俗,每逢清明不管是在海外的,還是離家鄉不遠的,都要趕回老家來,同父老鄉親一起去祭拜先人。清明成了合家團圓的聚會的日子。“各處鄉村各處例”,祭祖掃墓,廣東人過清明也有著許多不同的傳統美食。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廣東人清明節最傳統的清明菜譜習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重要的是認識先輩?醋约旱牟蛔,修正自己,帶動后人。感悟人生的價值,去除先輩遺留的干枝枯葉,保留可借鑒的新芽,弘揚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陽歷4月4-6日。除了掃墓祭祖外,各地食俗也豐富多彩。
廣州:清明蕎菜不可少
傳統的廣州人向來重視清明掃墓,有在正清當日“行清”的習俗!靶星濉迸c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則是一族人一起約定那一天齊齊去掃墓。
人祭祀完了后,分了豬肉,并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會將豬肉帶回家后,配上清明時節的菜蔬“清明蕎菜”去炒著吃,還有不嫌麻煩的人家另外用這個“清明蕎菜”配一些雞蛋絲燒肉絲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這些菜肉,這一年的“行清”任務才算完成。
佛山:烤乳豬
廣東清明節吃什么?廣東人最傳統的清明菜譜習俗
在佛山地區,烤乳豬是不可或缺的清明祭祖佳品,廣東人也給它起了一些非常好意頭的名字—“鴻運當頭”、“紅皮赤壯”等,向先人奉上脆皮金豬,希望保佑子孫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宏圖大展。
南北朝賈思勰在《齊民要術》對烤乳豬更有詳細記載:“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备鶕涊d,“取正在吃乳的小豬,擊殺后洗刷干凈,除去五臟,用茅草塞滿肚腹,用一根柞木棒穿過,架到火上,緩火遙炙急轉勿停,以酒涂乳豬之表皮,表皮易于發色。”最后乳豬表面變成琥珀色,便大功告成。
韶關 &東莞:艾葉粄
廣東清明節吃什么?廣東人最傳統的清明菜譜習俗
韶關地區的客家人在每年掃墓時,都首先會將祖墳周圍的雜草鏟光,土坡進行清理,然后用雞鴨魚肉、鮮果糕點、酒水等進行祭祀,最后鳴放鞭炮,回家就餐。許多山區群眾便會采擷新鮮艾葉,和以糯米、白糖,用于做“青粄”,俗稱“清明粄”。這種小食擁有一股獨特的山野青草芳香,不僅可以祛風祛濕,還有驅除體內寄生蟲的奇效,最適合天氣潮濕的春天食用,因此這種習俗在客家地區代代相傳。
廣東人在清明節吃艾有不同的說法,而在東莞鳳崗,傳說是因為清明時節雷雨特別多,吃了艾粄就不怕被雷劈。也有人說吃了艾粄小孩子會更乖。
肇慶:食蔗要食到尾
廣東清明節吃什么?廣東人最傳統的清明菜譜習俗
清明節肇慶有吃甘蔗的習俗,寓意歡歡喜喜、甜甜蜜蜜。 大人都會叮囑小孩子,吃甘蔗要從頭吃到尾,不能沒吃完就扔掉。據說這樣子以后做事情才會有頭有尾,善始善終。
肇慶廣寧:粽子
廣東清明節吃什么?廣東人最傳統的清明菜譜習俗
在肇慶廣寧,當地清明祭奠祖先的祭品中粽子和發糕糍必不可少!棒兆印笔恰氨娮印钡闹C音,寓意人丁興旺;而“發糕”則是寓意先人保佑后代發達的意思。
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習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要比端午吃粽子早得多,F今仍有許多地方流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吃粽子的民間風俗。據廣寧縣志記載,當地清明祭奠祖先的祭品中,粽子必不可少!棒兆印笔恰氨娮印钡闹C音,寓意人丁興旺。
廣式粽子的著名品種有“堿水粽”、“燒鴨粽”、“豬油豆沙粽”、“叉燒蛋黃粽”、“鮮肉蛋黃粽”、“椰蓉粽”等,裹包形式有“四角粽”、“五角粽”,其中“什錦裹蒸粽”,一只重量達500克。
清明食薄餅在潮汕很盛行,幾乎每家每戶都不例外。據說這是從古代的寒食節習俗演變而來的。明郭子章《潮中雜記》說:“潮之蔥糖,極白極松,絕無渣滓!庇纱丝梢姡鄙窃诿鞔延惺程鞘[薄餅之俗。
樸籽粿是潮人清明掃墓普遍要蒸制的粿品。據傳昔年元兵于清明前入侵潮汕地區,殺戮掠奪,民不聊生,百姓被迫無奈而避入山林之中,饑不擇食,只好采摘樸籽葉、果籽充饑,后人為永記深仇大恨,故有“清明食葉”民諺。潮人世代相傳清明節加工蒸制“樸籽粿”的風俗,沿襲至今。
全國各地清明節飲食習俗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團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團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馓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清明果
全國各地清明節飲食習俗
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但味卻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種叫艾葉的植物做成的。艾葉采回家后,便開始了繁雜的制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們像摩術師,青青的艾草一轉眼就變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
歡喜團
全國各地清明節飲食習俗
四川成都一帶有以炒米作團,用線穿之,或大或小,各色點染,名曰“歡喜團”。舊時,在成都北門外至“歡喜庵”一路擺賣。 清人《綿城竹枝詞》有詩云:“"歡喜庵"前歡喜團,春郊買食百憂寬。村醪戲比金生麗,偏有多人醉腳盆。
棗糕
棗糕又叫“子推餅”,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發面,夾棗蒸食。 他們還習慣將棗餅制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可以冷食,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
清明螺
清明時節,正是采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
潤餅菜
“潤餅菜”的正名應該是春餅。清明吃潤餅,不僅是泉州獨有的,廈門人也喜好之。不過,閩南各地的春餅形式相同,內容卻有很大不同。 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面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卷胡蘿卜絲、肉絲、蚵煎、蕪荽等混鍋菜肴,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
晉江的“潤餅菜”卻復雜許多,那包“潤餅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種多樣,擺了滿滿一桌的。有這么一些主料菜肴:豌豆、豆芽、豆干、魚丸片、蝦仁、肉丁、海蠣煎、蘿卜菜。還有一些配料:油酥海苔、油煎蛋絲、花生敷、蕪荽、蒜絲。吃的時候必須兩張“潤餅皮”才能保證其不被豐富的內容所撐破。這種脆嫩甘美、醇香可口的美味,一般人2卷足矣。不過,據我所知,晉江的“潤餅菜”并不是最復雜的;論復雜,應該是廈門為最。晉江用的主料廈門都有,此外還要加上筍、魚、油酥扁魚干、油炒韭,再蘸上芥辣、辣醬、甜醬,這才叫地道的廈門“薄餅”。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然而吃“潤餅菜”的習俗依舊,這該是一種傳承吧。
烏稔飯
每年三月初三,畬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并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特別是枯榮縣民間,每年都須用“烏稔飯”祭祀。
棗錮飛燕
宋朝的清明節,除了街市上所賣的稠餳、麥糕、乳酪、乳餅等現成的食品之外,人家也自制一種燕子形的面食,稱為「棗錮飛燕」,據說是從前用來祭拜介子推的祭品。
明朝人還會留下一部分的棗錮飛燕,到了立夏,用油煎給家中的孩童吃,據說吃了以後,可以不蛀夏。
此外,我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食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粽、饃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種多樣富有營養食品的習俗。
子推饃
子推饃,又稱“老饃饃”,是山西省清明節傳統美食。類似古代武將的頭盔,重約250—500克,里面包雞蛋或紅棗,上面有頂子。頂子四周貼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圓形的“子推饃”是專給男人們享用的。已婚婦女吃條形的“梭子饃”,未婚姑娘則吃“抓髻饃”。孩子們有燕、蛇、兔、虎等面花!按罄匣ⅰ睂=o男孩子吃,也最受他們喜歡。父母用杜梨樹枝或細麻線將各種小面花串起來,吊在窯洞頂上或掛到窗框旁邊,讓孩子們慢慢享用。風干的面花,能保存到第二年的清明節。
芥菜飯
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鰍面祭祖送人習俗。
廣州:燒豬、薺菜、拜山餅
傳統的廣州人向來重視清明掃墓,有在正清當日“行清”的習俗!靶星濉迸c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則是一族人一起約定那一天齊齊去掃墓。廣州人掃墓時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燒豬、拜山餅、干蒸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
廣州人祭祀完了后,分了燒豬,家人會將豬肉帶回家后,配上清明時節的菜蔬“清明蕎菜”去炒著吃,還有不嫌麻煩的人家另外用這個“清明蕎菜”配一些雞蛋絲燒肉絲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這些菜肉,這一年的“行清”任務才算完成。
惠州:斂糕
惠州本地習俗中,焚燒祭品以及供奉“三牲”、斂糕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傳統做法。斂糕原來是禮儀專用食品,惠州居民每當出生、婚儀、壽誕等喜事,就要蒸紅斂糕,喪事就蒸白斂糕。
除了用斂糕祭拜先人外,清明節吃艾餅也是惠州的傳統風俗。清明節前夕,市民到野外采摘艾葉,剁爛成漿后與米粉和糖做成艾糕,蒸熟后分給大家吃。由于艾葉有祛濕、健脾胃的功效。
潮汕:食薄餅和樸籽
作為廣東美食之都,潮汕的傳統小吃是全國聞名的。
清明食薄餅在潮汕很盛行,幾乎每家每戶都不例外。面粉和水和團之后,在燒熱的平底鍋上烙成熟面皮。那面皮必須薄如紙張。
餡料是糖蔥(或蔥糖):白糖和麥芽糖在特殊加工之后,用糖摻少量面粉,蒸煮多時,使之逐漸去掉水分,反復提煉,等到糖蔥變得韌脆,再做成中有蔥孔的長方形條狀物。
樸籽粿,取材于樸籽樹,松軟甘甜,氣味清香,呈現出淡淡的綠色,樸籽粿有消痰下氣、排解積熱、去除疾病的功效,故食用樸籽粿能起到腸胃保健的作用。
關于樸籽粿,有一段傳說。據傳當年元兵于清明前入侵潮州,殺戮掠奪,民不聊生,被迫無奈而避入山林之中,在這些饑荒年中,潮州人便饑不擇食,只好采摘樸籽葉,果籽充饑,借以求生。后人為懷念祖先之艱辛,在清明節加工蒸制“樸籽粿”祭拜,沿襲至今。故潮汕地區有“清明食葉”的民諺,頗有溫舊知新之義。
河源:清明粄
在以客家風俗為主的河源地區,到了清明時節,人們常常會制作應節食品“清明粄”。清明粄食而不膩,屬藥膳一類,是客家地區具有特色的歲時節日食品之一。
在清明前夕,客家地區的人們便從野外采集各種供食用的青草藥,用來制作清明粄。常用的草藥有艾草、麻葉、雞矢藤、清明菜(白頭翁)、莘菜、枸杞葉等。將需用草藥洗凈、去梗、煮熟,拌在預先浸透濾干的糯米(加適量大米)中,用器皿舂成飯團,添進紅糖搓勻,制成塊蒸熟即成。
肇慶:蕎頭、粽子、發糕
在肇慶有清明吃蕎頭的風俗,寓意著先人坐轎歸去,免受乍暖還寒之苦。除了蕎頭,肇慶人過清明還會吃甘蔗,寓意歡歡喜喜、甜甜蜜蜜。
根據廣寧縣志記載,粽子和發糕是肇慶當地祭奠先祖必不可少的食品。“粽子”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而“發糕”則是寓意先人保佑后代發達的意思。清明時節,該縣從農村到縣城家家戶戶都會蒸發糕、包粽子。
梅州:清明粄、清明茶、艾草
跟河源相似,梅州地區在清明節前后也有做“清明粄”的習俗。清明粄具有一股特有的青草芳香,性溫可驅風祛濕,具有一定的藥用保健功能,是梅州人過清明節的必備食品。
清明茶,是清明時節采制的茶葉嫩芽。春季氣溫適中,雨量充沛,因而清明茶色澤綠翠,葉質柔軟;且春茶一般無病蟲危害,無須使用農藥,茶葉無污染,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香高味醇,奇特優雅,是一年之中的佳品。
艾草有理氣血、祛寒濕的功能,清明時節天氣陰濕,吃艾草正適合祛濕溫補。艾草也是客家媽媽愛用的家常食材,最經典的要數艾草煮雞蛋,是最具有客家媽媽味道的菜?图胰顺园~煮雞蛋有近千年的歷史,艾葉和雞蛋在客家菜里是絕配。艾葉煎蛋,味道香濃,口感清香。那種淡淡的香草味道,可以使你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韶關:艾糍
韶關客家人會采擷新鮮艾葉,和以糯米、白糖,用于做“艾糍”。艾糍是用野生的新鮮艾草煮爛后剁成葉蓉,加入暖米粉手工揉搓成青團子,里面包著或甜或咸的餡料,放進鍋子煮熟,出鍋后墨綠明亮,吃起來清甜彈牙,充滿艾草的芳香。
這種小食擁有一股獨特的山野青草芳香,不僅可以祛風祛濕,還有驅除體內寄生蟲的奇效,最適合天氣潮濕的春天食用。
清遠:連山大湯糍
清遠地區也是客家人居多,傳統的習俗也是吃艾糍,但位于清遠粵北的一個少數民族小山區——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這個地方月月有糍,節節有糍,有一種當地特色美食:連山大湯糍。
餡料有咸還有甜:咸餡為新鮮五花肉、蓮藕、油豆腐、馬蹄等搭配;甜餡有白糖、花生、芝麻或者香軟的紅豆沙等搭配。
這種糍不是蒸,而是下水煮的,所以叫湯糍。
【廣東人清明節最傳統的清明菜譜習俗】相關文章:
廣東人的清明節飲食習俗11-16
清明節傳統習俗10-31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04-28
溫州清明節的傳統習俗10-21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12-14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11-02
清明節的古代傳統習俗介紹11-13
廣東人清明節吃什么11-16
盤點清明節常見的傳統習俗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