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雞有關的成語故事
2017年是雞年,那么下面應屆畢業生小編就為大家分享兩個與雞有關的成語故事吧,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成語故事一:雞口牛后
【釋義】
“雞口牛后”指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屁股,F在常常指,寧愿在一個小地方自己做主,也不愿在大地方受人支配。
【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韓策》:“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乎?’”
【典故】
戰國時期,名嘴張儀四處游說他的“連橫”主張,鼓動六國聚集在秦國的周圍。到了韓國,他向韓王施壓,說“事秦則安矣,不事秦則危矣!表n王害怕,決定割地給秦,并俯首稱臣。
楚王知道后,派說客蘇秦前去勸阻。蘇秦到了韓國,問韓王:“韓國領土遼闊,地勢險要,為什么要向秦國屈服呢?”
“如果韓國屈服了,秦國一定會今年要一塊土地,明年要一塊土地,韓國國土畢竟有限,秦國的貪欲卻無止境。有人說,寧為雞口,無為牛后。韓國跟秦國連橫,就等于做了牛屁股,連我都為你感到恥辱!”
韓王聽了蘇秦的分析,覺得很有道理:“你說得對!我情愿做韓國這個小國家的國王,也不要去做秦國這個大國家的臣子!我不送地給秦國了!”
蘇秦就這樣一個一個說服了六國,六國最終結成了以楚國為首的聯盟。秦國也被六國孤立起來。
成語故事二:呆若木雞
【釋義】
“呆若木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反應遲鈍、呆頭呆腦,或因恐懼、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出處】
《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典故】
話說戰國時期,有一種非常潮非常拉風的娛樂活動——斗雞。
齊宣王便是一位斗雞迷。為了能在斗雞場上取勝,齊王特地請專家紀渻 (shěng)子幫他訓雞。
齊王求勝心切,沒過幾天,便派人來催問。紀渻子說:“雞還沒訓好,因為它一見對手,就躍躍欲試,沉不住氣!
過了幾天,齊王又派人來問,紀渻子說:“還不到火候,雞雖不亂動了,但還不夠沉穩!
又過了幾天,紀渻子終于對來人說:好了,現在可以上賽場了。
上了賽場,對手的雞又叫又跳,而紀渻子訓好的雞卻呆頭呆腦、不動聲色,無論對手怎么抗議,它都沒一點反應,就像一只木雞!
結果,別的雞竟都被它嚇跑了!
齊王就靠著這只“木雞”,所向披靡,無往不勝。
【后話】
這則典故告訴我們:那些看起來鋒芒畢露、強悍伶俐的'雞往往不是最厲害的;而那種目光凝聚、氣定神閑,不必出擊,便能以靜制動的雞,才是“公雞中的戰斗雞”!此乃斗雞的最高境界!
所以,從典故原意來看,“呆若木雞”絕對是個名正言順的褒義詞!當你認為一個人功力深厚、大智若愚的時候,可以用這個詞來夸夸ta!
【與雞有關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與“雞”有關的粵語大全08-21
與月亮有關的成語故事01-06
與馬有關的成語故事08-11
與自相矛盾有關的成語故事12-09
與馬有關的成語故事400字08-24
與馬有關的成語故事15篇08-24
與馬有關的成語故事14篇08-11
鶴立雞群成語故事講解(漢英版)08-21
有關雞的歇后語匯總11-10
可樂雞的做法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