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語故事精選15篇
中國成語故事1
【釋義】糾正一個錯別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處的老師。
【語出】《宋·魏慶之·詩人玉屑》:“鄭谷在袁州,齊己攜詩詣之。有《早梅》詩云:''''前村深雪里,昨夜開數枝。’谷曰:''''數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齊己不覺下拜。自是士林以谷為''''一字師’!
【人物】唐朝末年,詩人鄭谷回到故鄉江西宜春。僧人齊己性喜賦詩。一日,齊己作一首《早梅》詩,中有兩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编嵐纫詾槊坊纫褦抵﹂_,則非早梅矣。于是將后句中“數”改為“一”。齊己深感佩服,后諸學者稱鄭谷為“一字之師” 。
中國成語故事2
【成語】: 東窗事發
【拼音】: dōng chuāng shì fā
【解釋】: 比喻陰謀已敗露。
【成語故事】:
民間傳說,宋代大奸臣秦檜為了投降金朝,在家里和老婆王氏密謀定計,準備害死民族英雄岳飛。后來秦儈死了,沒過多久兒子也死了。王氏請來道士為丈夫和兒子招魂。道士在作法事時,看見她兒子和丈夫戴著枷鎖,正在地獄里受苦受罪。秦檜還叫道士帶話給王氏說:東窗事發矣!(當初在東窗下面密謀陷害岳飛的事情敗露了)。這個成語比喻密謀敗露,罪案發作。
中國成語故事3
西周后期,奴隸主貴族日益腐朽,不斷搜刮錢財,發動戰爭,壓迫百姓和奴隸。周厲王即位后,對百姓和奴隸的剝削壓迫更重。他貪財好利,獨占山林川澤,不許百姓打獵、砍柴、捕魚,還派人監視他們的言行,誰議論他,他就把誰殺死。人民忍無可忍,到處都有人起來反抗,周王朝的統治越來越不穩固。
眼看周王朝政權搖搖欲墜,關心國家的大臣都很痛心。忠心耿耿的老臣凡伯極力勸諫周厲王改變暴虐的政治,力修德政,挽救國家?墒侵軈柾醪宦牐恍喑家渤靶Ψ膊,說他昏庸無能,不識時務。凡伯非常氣憤,揮筆寫了一首長詩,表達自己焦急的心情。這首詩很長,其中有一節是這樣的:“上天正在逞威肆虐,不要這樣盲目快樂。老夫我一片誠意,小子們卻是驕傲自得。我進諫的并非老昏之言,你們反倒拿來取笑戲謔。你們的氣焰熾盛如火,真是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
這首詩的內容,是勸說周厲王千萬別把憂患當做兒戲,應趁它還沒有全面爆發的時候盡力防止它。若是憂患越積越多,就像病重一樣無法治愈了。后來的勢態果然不出凡伯所料,國都的平民和奴隸們拿起武器,沖進王宮,周厲王倉皇逃走。西周從此衰落下去,出現了分崩離析的局面。
后來,人們就用“不可救藥”來形容病情已經嚴重到無法用藥醫治的程度,或比喻事情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中國成語故事4
1、后起之秀
故事:
東晉時,王忱(chen)在少年時代就顯露出才氣,很受親友的推祟。他的舅父范寧,是當時著名的經學家,對王忱也很器重,有著名文士拜訪,他總讓王忱到場接待。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張玄。舅舅要他倆交談交談。張玄早就聽說王忱志趣不凡,很想與他談談。他年齡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給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著等候。不料,王忱見張玄這等模樣,看不上眼.也默默坐著,一言不發。張玄見他這樣,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對坐了一會,怏怏不樂地離去。事后,范寧責備王忱說:“張玄是吳中的優秀人才,你為什么不好好與他談談?’’王忱傲慢地回答說:“他要是真心想和我來往,完全可以來找我談談嘛!狈秾幝犃诉@話,倒反而稱贊起外甥來了:“你這樣風流俊逸,真是后來的優秀人才!薄庇癯佬χ卮鹫f:“沒有您這樣的舅舅,哪來我這樣的外甥?”
2、名落孫山
在我國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孫山的才子,他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說笑話,所以附近的人就給他取了一個“滑稽才子”的綽號。 有一次,他和一個同鄉的兒子一同到京城,去參加舉人的考試。 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數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鄉的兒子,卻沒有考上。 不久,孫山先回到家里,同鄉便來問他兒子有沒有考取。孫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于是,就隨口念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 “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解元,就是我國科舉制度所規定的舉人第一名。而孫山在詩里所謂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舉人。他這首詩全部的意思是說: “舉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后面。” 從此,人們便根據這個故事,把投考學;騾⒓痈鞣N考試,沒有被錄取,叫做“名落孫山”。
3、雪中送炭
【成語故事】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范成大一生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深受人們的喜愛,晚年退居故鄉石湖,自號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編為《石湖居士詩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與芥隱》詩:“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4、畫餅充饑
【成語故事】曹操的孫子曹睿當上皇帝后急于找一個“中書郎”,讓大臣盧毓推薦一個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誡他推薦人才不能只看名聲,名聲就像畫在地上的一張餅,饑餓時不能吃。盧毓經過仔細挑選為曹睿選中中書郎。
5、囫圇吞棗
【成語故事】從前一個自作聰明的人,聽說人們吃梨子對牙好但傷脾,吃棗子卻剛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終于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棗只吞不嚼,這樣就不會傷牙與傷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圇吞棗。
6、爾虞我詐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強大的楚國包圍了弱小的宋國都城,宋國大帥華元誓死守城不降,楚軍存糧不多,車夫申叔向楚莊王獻計,要士兵蓋房種地,裝做長住的樣子。華元急了,偷偷潛入楚軍統帥子反的營帳,說城里缺糧人們易子而食。于是兩軍講和。
7、草船借箭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攻打東吳,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周瑜心胸狹隘,很忌妒諸葛亮,設計讓諸葛亮三天之間完成造箭十萬支。諸葛亮向魯肅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霧之機,開船向曹營,曹操率軍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圓滿完成任務。
8、嫦娥奔月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天空中有10個太陽同時出來,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了9個太陽,西天的王母娘娘獎賞他長生不老的仙藥。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時偷吃了這些藥,突然她就成仙飛向天宮,王母娘娘懲罰她,讓她在廣寒宮里思過。
9、恃才傲物
【成語故事】南朝時期,齊武帝的侄子蕭子顯從小聰慧過人,文思敏捷。在任梁國國子博士時,把梁武帝寫的《經義》作太學的教材授課。他寫成《后漢書》100卷,《齊史》60卷。他深得梁武帝的信任。梁武帝認為他恃才傲物,在他死后賜他謚號“驕”。
10、舍生取義
【成語故事】春秋末期,大夫趙襄子殺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讓發誓舍身取義要殺趙襄子,他潛入趙襄子的宅內行刺未遂。趙襄子佩服他的義氣放了他。后來他把全身漆成癩子,吞下燒紅的炭使聲音變啞,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殺。
11、收買人心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趙云與劉備的兩位夫人及小主人阿斗失散后,四處打聽,終于找到了甘夫人及阿斗。曹操的追兵趕到,趙云英勇殺敵,突出重圍終于到達劉備身邊,哭訴沒有救下糜夫人,劉備感動得痛哭流涕,當場要摔死阿斗,被眾將勸止。
12、聲東擊西
【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劉邦派大將韓信去攻打投靠項羽的魏王豹,魏王豹派柏直為大將率軍在黃河東岸蒲坂駐守,封鎖渡口。韓信發現蒲坂易守難攻,表面裝作調兵遣將強行渡河,暗地將主力部隊從夏陽渡河直搗安邑,消滅了魏王豹大部分兵力。
13、大公無私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平公問大夫祁黃羊誰擔任南陽縣令合適,祁黃羊推薦解狐,晉平公問他怎么推薦仇人,他說任人唯賢,解狐不負眾望。朝廷缺一個軍中尉,祁黃羊推薦兒子祁午,祁午也干得相當出色?鬃诱f祁黃羊推薦人才真是大公無私。
14、神武掛冠
【成語故事】南朝時期,梁國的陶弘景,自幼家貧,經過苦讀而入仕,他沒有當上大官,在一次求一個縣官失敗后,對官場的爾虞我詐十分厭倦,就于永明十年,他就脫下朝服掛在神武門,上表辭官。辭官后,他就隱居山林。
15、草木皆兵
【成語故事】東晉時期,前秦國王苻堅企圖消滅東晉,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石為征討大都督,分兵三路夾擊秦軍。苻堅登上壽陽城,看見晉君陣容整齊有些畏懼。晉軍用計圍攻苻堅的秦軍,秦軍大敗,在潰逃的過程中看到后邊山上草木的陰影,都以為是追兵。
16、聲色犬馬
【成語故事】隋煬帝的長子楊昭死后,次子楊湅就成為理所當然的太子,他遠不及兄長那樣有修養,他平時驕縱恣肆,行為不端,經常沉湎于聲色犬馬之中,同時好女色,同達奚通的小妾王氏勾搭成奸,又霸占妻子的姐姐元氏,真是無惡不作。
17、李郭同舟
【成語故事】南朝時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貧寒,但他積極好學,到處游學。游學到洛陽見到河南尹李膺。李膺十分喜歡與他交往,一時傳為佳話。后來郭太要回家,京師很多學者來送行,郭太只與李膺兩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說他們像一對神仙。
18、舍我其誰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子經常與學生們談論一些治理國家的問題,他把儒家學說加以發揮,認為君主要仁愛,以仁治天下就像運轉一個小泥丸一樣容易。學生問他為什么有些不愉快,孟子回答:“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19、水陸畢陳
【成語故事】西晉時期,荊州刺史石崇靠搶劫外地商人而積累了萬貫家財,他在京城做衛尉,大肆揮霍。晉武帝的舅舅王愷想辦法與石崇比富。王愷得到一株珊瑚十分得意,拿到石崇家。石崇拿出水陸畢陳的寶物送給王愷。王愷自嘆不如。
20、魑魅魍魎
【成語故事】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率軍征討小國陸渾,路過洛陽城旁的洛水時,公然在周王室境內陳兵**,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楚莊王無禮地問周王室的鼎有多重,王孫滿解釋說鼎是國家的象征,國家強大任何魑魅魍魎都不敢接近。
中國成語故事5
熟能生巧
宋朝時,有個人叫陳堯咨,他一箭射斷了一根細樹枝。正在自鳴得意時,旁邊一個賣油的老翁把一枚銅幣放在油葫蘆口上,舀了一勺油從高高的地方倒下來,油從銅幣的小孔里穿過,流進油葫蘆里去了。陳堯咨非常驚奇,老翁說:“不過是熟能生巧而已。”
[提示]指做事情熟練了,就會掌握竅門。
中國成語故事6
再一次機緣巧遇中我買了一本《中國成語故事》。
這本書是一本毋庸置疑的好書,為什么這么說呢?
這本書講述了在我國古代個個階級人的故事,上有高官皇帝,下有普通百姓。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貪天之功”這個故事了,它講述了重耳經過19年的流亡,在秦國的幫助下成功回到晉國,當上了皇帝,重耳論功行賞,不少人為了金錢說自己做了什么什么,為有介子推他沒有向皇帝領賞,但是在流亡期間介子推一直跟隨著重耳,在饑寒交迫的時候,介子推還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重耳住著吃,介子推不愿意和這些貪官污吏同朝為政,便隱居深山,重耳知道后十分后悔,便派人去找但是一無所獲,重耳之后為了逼介子推下山,于是他放火燒山,介子推不愿做官便被燒死了,之后重耳十分后悔這個決定于是把這一天定位冷食節(清明節)
這只是這一本書中的'一個小故事,其實還有很多的故事,當你閱讀完整本書只后你會懂得不少做人的道理,比如“一言九鼎”,“大公無私”……這里還有國計民生片,世像百態片,遠見卓識片……這本書也可大大的提高你的習作水平,在習作中也可以用上成語,起到一個畫龍點睛的作用。
讀完了這本書也讓我明白了不少的道理,例如:我們在對待被人的時候要“禮賢下士”,誠信方面要做到“一言九鼎”,在做事的時候要做到“三思而行”。
這就是我舉得的好書《中國成語故事》。
中國成語故事7
成語,古人智慧的結晶,漢語言中的精華,一個成語,濃縮一段歷史;一則故事,演繹一種智慧。
成語是中華民族語言的瑰寶,也是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結晶。成語言簡意賅,簡潔生動,深刻雋永,每一個成語背后,都有一個精彩生動的故事。
假期里,我讀了《中國成語故事》這本書,這本書簡潔生動,告訴我們生么是好,什么是壞,什么是勤奮,什么是刻苦。在這里,我就領略到“曹沖稱象”中的曹沖的機智;“井底之蛙”里的青蛙的可笑;“狐假虎威”里的狐貍的狡詐;“懸梁刺股”里的孫敬和蘇素的勤奮;“掩耳盜鈴”里的小偷的愚蠢;“愚公移山”里的愚公的恒心……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鑿壁偷光”里的匡衡,他勤奮上進,特別愛看書。雖然匡衡家里很窮,連蠟燭都買不起,但是他為了能在夜晚看書,偷偷的把墻壁挖了一個小洞,借著鄰居家的燈光,如饑似渴讀了起來,直到鄰居家熄燈睡覺了,他才放下書休息。他為了能讀更多的書,匡衡免費給財主干活,讓財主把他家的書借給他看,財主答應了他。從此,匡衡白天干活,晚上看書。雖然很累,但還是爭分奪秒地讀書。就這樣,匡衡積累的知識越來越豐富,后來,終于成了一個有學問的人。
讀了這些成語故事,我非常佩服匡衡能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刻苦的學習。如今,我們生活條件這么好,更應該努力讀書,長大做一個像匡衡一樣有學問的人。
中國成語故事8
處之泰然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在他的學生中最喜歡顏回,他十分尊敬孔子。孔子指出缺點馬上就改正,孔子問他為什么不去謀個一官半職。顏回說只要學到老師的道德學問何必去做官?鬃淤潎@顏回吃的是一竹筐飯,喝的是一瓢水,處之泰然,自得其樂。
【出處】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x·袁宏《三國名臣序贊》
【解釋】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自理事情沉著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于處事
【近義詞】泰然自若、從容不迫、無動于衷
【反義詞】驚惶失措、驚慌失措、六神無主
中國成語故事9
髀肉復生
這個典故出自《三國志.蜀志.先王傳》。東漢末年,劉備在割據爭雄的混戰中失敗后,投奔到荊州刺史劉表那里。劉表對待劉備很好,吃、住、行都安排得妥貼周密。一晃劉備都在荊州閑住了五年。一天,劉備和劉表在一起閑談,不一會兒劉備去廁所解手,在廁所里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大腿,禁不住流下眼淚;氐轿輹r臉上還沾有淚痕。劉表見他這副模樣,忙問原因,劉備說:"沒什么,過去我是身不離馬鞍,大腿上的肌肉很結實。自從來到你這里后,無憂無慮,享盡清福。這些年由于不再騎馬打仗,大腿上的肉又肥又松。唉,人快老了,卻一點功業都沒完成,一想這件事,我的心中就很痛苦。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長久安逸,無所作為。
中國成語故事10
出奇制勝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的田單在燕國樂毅將軍攻齊時,運用計謀成功逃到即墨城,被即墨城推舉為守城長官。燕國還在繼續侵占齊國的土地,田單利用反間計,離間燕惠王與樂毅的感情,用燕兵割齊兵的鼻子激起齊兵的士氣收復齊國的失地。
【典故】[劉仁甫]在嵩山少林寺學拳棒。學了些時,覺得徒有虛名,無甚出奇致勝處,于是奔走江湖,將近十年! 独蠚堄斡洝返谄呋
【釋義】出奇兵戰勝敵人。比喻用對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勝利。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軍事或其他
【相近詞】六出奇計、出奇致勝
【相反詞】按兵不動
【其它使用】
◎ 它是一種突破邏輯推理的限制,出奇制勝的思維。
◎ 魏延建議諸葛亮率大軍"自斜谷而出",也是意在把敵人的注意力吸引過去,以保證他從子午谷出奇制勝。
◎ 炮蟲開始迎敵時,不是也泰然自若么?大敵壓頂的時候,能夠平靜自如,必有出奇制勝的妙計。
中國成語故事11
春秋時期,晉國有一個品行高尚的大夫,名叫祁黃羊。一天,晉平公召見祁黃羊,問:“現在南陽縣缺個縣令,你看派誰去比較合適呢?”祁黃羊說:“叫解狐去吧。”晉平公道:“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們見了面彼此連招呼都不打,你怎么會推薦他到這樣重要的地方當縣令呢?”祁黃羊笑了笑,說:“您并沒有問我的仇人是誰,而是問我什么人能勝任南陽縣令,因此,我就把我認為最合適的解狐推薦給您!庇谑,晉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結果解狐充分發揮他的才干,受到了當地百姓的稱贊和歡迎。
后來,晉平公又問祁黃羊:“現在朝廷缺個法官,你覺得誰可以勝任呢?”祁黃羊很誠懇地說:“祁午去做法官再合適不過了!睍x平公十分驚訝地說:“祁午是你的兒子啊,你推薦自己的兒子,難道不怕別人說閑話嗎?”祁黃羊說:“您是問我誰可以當法官,并沒有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啊。”晉平公于是就派祁午當了法官。祁午辦事十分公正,處理案件果斷公正,受到了百姓的愛戴。
祁黃羊的行為受到了許多人的贊揚,連孔子都稱贊說:“祁黃羊這樣做很對,他推薦人,對外不排斥仇人,對內不回避兒子。像祁黃羊這樣的人,可真是大公無私呀!”
后來,人們就用“大公無私”這個成語,來形容某人辦事公道、顧全大局、毫無私心。
中國成語故事12
【釋義】比喻重重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人物】韓信(江蘇淮安人)在未得志時,時常往城下釣魚,時常卻餓著肚子。有一個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后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齊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
中國成語故事13
一暴十寒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游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游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里還活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么辦呢?”按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怕著有大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后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么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這是一個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樣做得好呢?求學、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后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恒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說法。例如一位同學,對于求學很是隨便,學習的時間少,荒廢的時間多,我們便說:他這種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學到什么東西呢?
三人成虎
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后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克己奉公
這個成語來源于《后漢書.祭遵傳》,遵為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賞賜輒盡與士卒,家無私財。
祭遵,字弟孫,東漢初年潁陽人。祭遵從小喜歡讀書,知書達理,雖然出身豪門,但生活非常儉樸。
公元24年,劉秀攻打潁陽一帶,祭遵去投奔他,被劉秀收為門下吏。后隨軍轉戰河北,當了軍中的執法官,負責軍營的法令。任職中,他執法嚴明,不循私情,為大家所稱道。
有一次,劉秀身邊的一個小侍從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這小侍從處以死刑。劉秀知道后,十分生氣,想祭遵竟敢處罰他身邊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馬上有人來勸諫劉秀說:“嚴明軍令,本來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堅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對。只有像他這樣言行一致,號令三軍才有威信啊!
劉秀聽了覺得有理。后來,非但沒有治罪于祭遵,還封他為征虜將軍,潁陽侯。
祭遵為人廉潔,為官清正,處事謹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劉秀的賞賜,但他將這些賞賜都拿出來分給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儉樸,家中也沒有多少私人財產,即使在安排后事時,他仍囑咐手下的人,不許鋪張浪費,只要用牛車裝載自己的尸體和棺木,拉到洛陽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祭遵死后多年,漢光武帝劉秀仍對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十分懷念。
不可多得
這個成語來源于漢.孔融《薦禰衡表》,帝室皇居,必畜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叫禰(mi,舊讀ni)衡的著名文學家。他博學多才,善于論辨,寫文章又快又好,只是相當自傲,好與人爭斗。當時的名士孔融非常欣賞他,認為他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物,特地寫了薦表,把他推薦給漢獻帝。
在薦表中,孔融盛贊禰衡有驚人的才學和記憶力,只見過一次,就能背誦,只聽到一次就能記住。像禰衡這樣的奇才,是不可多得的。漢獻帝什么都要聽命于獨攬朝廷大權的曹操,便把薦表交給了他,由他去作主。曹操決定召見禰衡,但禰衡瞧不起曹操,自稱得了狂病,不肯前往,后來總算去了,但在言語之間得罪了曹操。
曹操心里冒火,便讓禰衡當鼓吏,在自己大宴賓客的時候讓他擊鼓,借以當眾侮辱。不料,禰衡竟利用當這個差的機會,擊一陣鼓罵一陣曹操。結果,受辱的倒反是曹操。
曹操本想殺了禰衡,但又怕留下害賢的壞名聲,便派他去荊州勸說劉表來降,實際上是企圖借劉表之手殺他。
不料,劉表仰慕禰衡之名已久,把他奉為上賓,并把他當作高級顧問,每次議事或發布文告,都要征求他的意見,他不表態便不作決定。但是,禰衡在劉表那里的時間也不長。日子一久,他傲慢地對待劉表,使劉表無法忍受。于是,劉表將他派到江夏太守黃祖那里去當書記。
黃祖知道禰衡的文名很高,讓他起草文稿。不論是什么文稿,禰衡總是一揮而成,而且總是寫得非常得體,符合黃祖的要求。為此,黃祖很看重他。
黃祖的長子黃射(yi)也是當官的。他對禰衡的文才同樣非常欣賞,常常邀禰衡游山玩水。一次,兩人參觀了東漢文字家蔡邕(yong)寫的一塊碑文,都覺得文筆很好,書法也很漂亮,深為贊美。
回家后,黃射懊悔當時沒有把碑文抄下來,以便細細回味。禰衡知道了他的心思后,說:“不妨事,我雖然只看了一遍,但還能記住。且讓我寫出來!
禰衡說罷,竟憑記憶把碑文全部默寫了出來。事后,黃射派人去核對,竟然一字不差。眾人知道,都夸禰衡是不可多得的奇才。一次,黃射歡宴賓客,有人在宴會上獻給他一只鸚鵡。黃射非常喜愛,當場請禰衡作一篇關于鸚鵡的賦。禰衡略一思忖,便舉筆疾書,不一會兒把賦寫畢。這就是他的代表作《鸚鵡賦》。
盡管禰衡才學很高,記憶力驚人,但他狂妄自傲的表現沒有絲毫收斂。一天,黃祖在船上宴客,他出言不遜。黃祖數說了他幾句,他竟當眾大罵黃祖。黃祖在盛怒之下,命人將他拉上岸去處死。當時禰衡才二十五歲。
中國成語故事14
鞭長莫及
這個典故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楚國國君楚莊王因左司馬申舟去齊國路經宋國被殺,一氣之下,發兵攻打宋國。宋國被楚國軍隊圍困了半年,逼得實在沒有辦法,便向晉國求援。晉國國君晉景公認為,晉國實力較雄厚,不出兵怕世人恥笑,便打算出兵救宋。但是大夫伯宗卻不同意出兵。他對晉景公說:"我們決不能派救兵去幫宋國打楚國,古語說得好,'馬鞭子雖長,也不能抽打馬肚子,不能去攻擊它。楚國現在正是強盛的時期,我們和它相爭只能有害無益。即使像江河湖泊都能夠容納污濁之水,山林草叢可以隱藏猛獸毒蛇,就是一塊美玉有時也難免有斑點,那么做國君豈不能容忍一時的屈辱呢?"晉景公經過伯宗的開導,認為他說的很有道理,就不派兵救宋了。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人們在做某件事時,由于受客觀因素所限,力量達不到(要求)。
中國成語故事15
【釋義】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語出】《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劌(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詳,春秋時魯國大夫(今山東省東平縣人),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魯莊公十年,齊攻魯,劌求見請取信于民后戰,作戰時隨從指揮,大敗齊師,一鼓作氣之典出于此。
戰后,莊公問曹劌為何直到齊軍第三次擊鼓進軍時才要下令出擊,曹劌說:“打仗主要靠士氣,而擊鼓就是為了鼓舞士氣。第一次擊鼓進攻,士氣旺盛;第二次再擊鼓進攻,士氣就已經衰落了;待到第三次擊鼓進攻,士氣已消失殆盡了。而我軍正是一鼓作氣,勇氣十足,當然就把對方打敗了。”
【中國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中國經典成語故事12-23
經典中國成語故事11-19
中國成語故事11-08
經典中國成語故事精選11-17
中國成語故事11-24
中國經典歷史成語故事12-03
中國成語故事:南轅北轍10-26
中國成語故事:鄭人買履10-26
中國成語故事-曲高和寡11-18
中國成語故事:有恃無恐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