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創業意義大“送拐杖不如補鈣”
“大學生創業”并不是什么新鮮詞。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學生自我創業非常普遍。在我國,大學生比重低的基本原因在于大學生自身面臨很多難題。但是,是潮流,不可阻擋。在當今中國的教育體制和背景下,一方面可以增強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承受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解決自己就業問題的一個比較現實的選擇。
需要社會建立有效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幫扶機制。
在大學生自我創業中所起的作用和所能提供的服務是多方面的,包括創業指導、資金落實、客戶聯絡、社會溝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較規范、適用、系統的創業教育。高校所開展的教育一方面是要培養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和觀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所需要的各種技能進行全面,并最終使具有一定的能力。
對于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不可小視。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臺,對于大學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政府幫扶的持續性需要關注。此外,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政府的幫扶作用,但社會不應該也不可能將放到“保溫箱”里,而是要在現有的社會環境下逐步鍛煉其市場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當前,“就業難”,不論是在公共話語空間還是在高校都是一個十分流行的詞語。盡管一年一度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但的客觀事實成為擺在我們面前、長時間揮之不去的“痛”。來自教育部的一組對比數據可以告訴我們一些事實:2001年我國高校畢業生為114萬,當年6月畢業生一次就業率本科生超過80%;2002年畢業生為145萬,年底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0%;2003年為212萬,就業率為75%;2004年為280萬,就業率為73%;2005年為338萬,就業率為72.6%。另據人事部的調查,2006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到413萬,比去年增加75萬,增長率為22%,而全國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預計約為166.5萬,比去年實際減少22%,“這意味著將有六成應屆畢業生面臨崗位缺口”。盡管大學生就業率數據的可靠性在社會上受到了一定的質疑,但僅就現有的數據看,人數和就業率的一增一減對比,可以直觀地告訴我們:形勢目前很嚴峻,且在今后若干年將會持續。
更為嚴峻的是,就業后的還面臨著較高的流失率。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的一項調研顯示,“流失率高達70%,一半學生畢業后因不能吃苦被企業淘汰”。麥當勞、好利來等一些知名企業表示,由于不能承受基層的艱苦鍛煉在試用期被解聘的畢業生人數一直居高不下。我們需要承認,高校畢業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包括:高校擴招所導致的總量供求矛盾,專業設置不合理所導致的結構供求矛盾,課程設置欠缺所導致的市場適應性差,就業信息不暢和指導不力所導致的供求脫節,“精英心態”所導致的就業觀念問題等。其中,就業觀念問題的突出表現在于,一方面,大學生普遍不愿到中西部落后地區、農村地區、基層單位去就業,另一方面,普遍向往正規單位而不愿意自我。
實際上,“大學生創業”并不是什么新鮮詞。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學生自我創業非常普遍。比如,美國大學生創業的比重高達20——23%。而在我國,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學生創業的比重相對偏低。有人在北京某著名高校做過調查,大學生創業的比重還不到1%。在大學生自我創業方面,中美之間的差距由此可見一斑。在我國,大學生創業比重低的基本原因在于,大學生自身面臨很多難題,主要有:知識限制、經驗缺乏、心態問題、創新能力薄弱和資金問題等。此外,大學生創業還要面臨社會大環境的考驗。比如,我國社會處于經濟社會轉型期,大學生所需要的各項服務還不完善,律師事務所在轉型改造,會計事務所在進行制度性的建設,融資和金融環境處在調整之中,法律體系在進一步完善之中等。在這樣一種并不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中,我們希冀一位剛剛邁出校門、踏入社會的20多歲的年輕大學生去迎接各種挑戰,顯然是要求高了一些。但是,是潮流,不可阻擋。在當今中國的教育體制和就業背景下,一方面可以增強大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解決自己就業問題的一個比較現實的選擇。
,一方面要以個體素質、自身能力、良好心態為基礎,另一方面則需要社會建立有效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幫扶機制。
一是就大學生來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大學生自我創業的關鍵還是在于大學生自己。現代大學生要逐步樹立就業形式多樣化的觀念,絕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已有的很多成功的例子一再表明,大學生自我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就業問題,而且還給別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可謂“一舉多得”。對當代來說,自我是一條光明之路、希望之路。
二是就高校來說,“該出手時就出手”。高校在大學生自我創業中所起的作用和所能提供的服務是多方面的,包括創業指導、資金落實、客戶聯絡、社會溝通等,但其主要角色恐怕是提供比較規范、適用、系統的創業教育。上海師范大學法政學院哲學系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創業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創業教育。高校所開展的教育一方面是要培養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和觀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所需要的各種技能進行全面培訓,并最終使具有一定的能力。
三是就政府來說,“扶上馬,送一程”。對于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不可小視。一些地方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比如,上海市就規定,應屆大學畢業生可享受免費風險評估、免費政策培訓、無償貸款擔保以及部分稅費減免等四項優惠政策;上海市工商部門還具體規定,凡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自批準經營日起,1年內免交登記注冊費、個體戶管理費、集貿市場管理費、經濟合同鑒證費、經濟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費等。應該說,這些政策的出臺,對于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政府幫扶的持續性需要關注。
四是就社會來說,“送拐杖不如補鈣”。大學生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政府的幫扶作用,但社會不應該也不可能將放到“保溫箱”里,而是要在現有的社會環境下逐步鍛煉其市場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對于,有人提出這樣的設想:可以成立學生公司,公司實際經營不一定全部由學生操作,發揮的長處,也給他們一段成為合格經營者和社會人的時間。(作者為****上海市委黨校教授)
【大學生創業意義大“送拐杖不如補鈣”】相關文章:
典當:創業者融資的拐杖11-16
創業故事:姚茂生――拐杖下的創業路03-05
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意義04-07
大學生創業的意義是什么05-24
打工不如開創業小店02-25
關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義03-06
鼓勵在校大學生創業政策的意義06-13
創業路上,誰說女子不如男03-29
調查稱大學生創業最愛送外賣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