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創業公司的股權問題
通用原則:
1、外聘CEO :5%到8%;
2、副總0.8%到1.3%;
3、一線管理人員 0.25%;
4、普通員工 0.1%;
5、外聘董事會董事 0.25%;
6、期權總共占公司15%到20%股份。
期權在工作1年后開始兌現,4年兌現完畢。利益分配公平,才能形成有戰斗力的創業團隊。
很明顯,硅谷的分配原則不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別說外聘CEO根本不靠譜,初創企業你試試看找個不管是CTO還是CMO,只給0.8%到1.3%是不可能的,估計沒人跟你干。市場的行情是,CTO不到10個點的話,一般找不到合適的人才。實際上,你給10個點,也未必有牛逼的人愿意跟你干。
而期權,基本上除了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要改造成股份企業,并準備上市,對普通員工來講,那基本如同廢紙。還不如老板多發點獎金,或者老板在全公司員工面前頒發一個最佳員工管用。
那么中國式股權究竟應該如何分配呢?其實原則很簡單,創業者要搞清楚,誰是公司除創始人之外最重要的人?誰最重要誰就拿最多股份。如果該公司是產品驅動型團隊,工程師產品經理就應該拿最多股份。如果是業務型,銷售合伙人拿最多。商業模式型,需要前期燒錢的,那會融資的就應該拿最多股份。
產品型團隊最典型的就是網絡游戲。做游戲的,幾乎不用動任何其他心思,完全看產品。產品好,用戶愛玩,渠道會主動來找你聯運。開發游戲,人多了無用,資金多了也無用。把錢砸在辦公室,場面上都無用。反而不如在一個三室兩廳七八個兄弟一起干能成事。彈彈堂的CEO曹凱,在游戲已經過月收入千萬后,還每天工作到12點,看游戲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銷售型團隊往往是要靠客戶訂單才能維持下去。即使是想轉型為產品型團隊,往往前期也是要靠外包才能活下去。在這種情況下,誰能帶來銷售誰就最牛。牛的銷售死人都能說成活人,用戶沒有需求也能說出需求。在中國典型的***的回扣文化中,牛逼的銷售真的是一個人頂一萬人;分最多的利益無可厚非。
商業模式型團隊,往往前期要燒錢,甚至燒錢不是幾百萬,而是幾千萬,上億的;動輒貨幣單位不是人民幣而是美金的;那誰能融錢,誰就應該拿大的利益。舉個例子,一個朋友幫兄弟的互聯網公司在去年資本市場已經很差的情況下從溫州老板手里面募了800萬人民幣,估值咂舌的達到了1個億人民幣,產品甚至都沒上線。兄弟給了他給了15個點股份,不用全職。朋友全職工作仍然是投融資,維護好和溫州投資人的關系。
很多初創公司的創始人,心懷大志,團隊既沒有關羽和張飛這樣獨當一面的人才,又想做平臺級產品。出來委托融資顧問時,只愿意給很少的利益;最后融資不成,公司倒閉。這真應了紅樓夢那句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需人才不同,需要隨時調配利益。最典型的你看劉備打天下,初期是關羽張飛;后期諸葛亮就獲得更大的權益。為了保持平衡,關羽被賦予了一方諸侯的使命。這就類似初創公司發展大了以后,把某塊業務劃給某個團隊的老成員經營,以換得他在總公司管理上的出局。這些議題不在本文討論之中。
結語:中國是個草莽江湖;創業公司要的就是野蠻性增長。美國那一套細化的股權分配方式在企業大到一個規模前往往不管用。創業公司最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分配利益有的放矢。
【創業公司的股權問題】相關文章:
創業公司如何分配股權?12-05
創業資訊:怎么看創業公司加班問題03-05
創業公司股權分配需考慮的原則12-07
創業公司股權眾籌融資時如何分配股權03-01
創業公司每次融資時如何分配股權11-16
股權架構的創業知識11-14
上市公司再融資與股權結構優化問題03-04
女性創業的致命問題03-26
女生創業的挑戰問題03-15
創業需要考慮的問題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