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融資股權如何分配
創業公司通常怎么融資和稀釋股權?股權如何分配的?
最重要的(股權分配)原則:公平,而且可感知到的公平,比真正擁有大的股份更有價值。在一個創業公司,幾乎所有 可能會出錯的地方都會出錯,而且會出錯的問題當中最大最大的問題是創始人之間巨大的、令人氣憤的、吵到面紅耳赤的關于“誰更努力工作”的爭論,誰擁有更多 股份,誰提出的想法等等。這也是我總會與一個朋友 50-50 平分一個新公司的股權,而不是堅持自己擁有 60% 的股權,因為“這是我的想法”,或者因為“我 比你更有經驗”,或者任何其它原因。為什么呢?因為如果我把股權拆分為 60-40,公司將在我們(創始人)不斷爭吵當中走向失敗!如果你只是說,“去他媽 的,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正確的股權分配比例,我們還是像哥們兒那樣 50-50 平分”,你們將繼續是朋友而且公司將生存下去。
投資可以來自任何方向,一個天使投資人,一個風險投資公司,或者是某人的老爸。基本上,回答很簡單:新的投資將“稀釋”所有人的股份。
例如,我們有 2 個創始人,我們給了自己每人 2500 股股份,所以我們每人擁有公司的 50% 股份,然后我們找了個風投,風投提出給我們 100 萬換取 1/3 的公司股份。公司 1/3 的股份 = 2500 股。所以,你發行 2500 股給了風投。風投持有 1/3 公司股份,而你和另外一個創始人各持 1/3。就這么多。如果并不是所有早期員工都需要拿工 資,怎么辦?很多時候,有些公司創始人有不少個人積蓄,她決定公司啟動后的某個階段可以不拿工資。而有些創始人則需要現金,所以拿了工資。很多人認為不拿 工資的創始人可以多拿一些股份,作為創業初期不拿工資的回報。問題是,你永遠不可能計算出究竟應該給多多少股份(作為初期不拿工資的回報)。這樣做將導致 未來的紛爭。千萬不要用分配股權來解決這些問題。其實,你只需要針對每位創始人拿的工資做好記帳:不拿工資創始人就給 她記著工資“欠條”。當公司有了足夠現金,就根據這個工資欠條補發工資給她。接下來的幾年中,當公司現金收入逐步增加,或者當完成第一輪風險投資后,你可 以給每一位創始人補發工資,以確保每一位創始人都可從公司得到完全一樣的工資收入。
創業構想是我提出的,難道我不應該多拿股份嗎?不拿。構想基本上是不值錢的。僅僅因為提出創業構想就獲得更多股 權,因此導致紛爭是不值得的。如果你們當中有人首先提出的創業構想,但你們都同時辭工并同時開始創業,你們應該拿同等的股份。為公司工作才是創造價值的原 因,而你洗澡的時候突發奇想的“創業點子”根本不值什么錢。
如果創始人之一不是全職投入創業公司工作,該怎么辦?那么,他(們)就不能算是“創始人”。在我的概念中,如果 一個人不全職投入公司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創始人。任何邊干著他們其它的全職工作邊幫公司干活的人只能拿工資或者工資“欠條”,但是不要給股份。如果這個“創 始人”一直干著某份全職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風投,然后辭工全職過來公司干活,他(們)和第一批員工相比好不了多少,畢竟他們并沒有冒其他創始人一樣的風險。
如果有人為公司提供設備或其它有價值的東西(專利、域名等),怎么處理?很好啊。按這些東西的價值支付現金或開個“欠條”咯,別給股份。你準確算一下他給公司帶來的那臺電腦的價值,或者他們自帶的某個聰明的字處理專利的價格,給他們寫下欠條,公司有錢后再償還即可。在創業初期就用股權來購買某些公司需要的東西將導致不平等,紛爭和不公平。
投資人、創始人和雇員分別應該擁有多少股份?這都要看市場情況來確定。現實地看,如果投資人最終獲得超過 50% 的公司股權,創始人將感覺自己不重要而且會喪失動力,所以好的投資人也不會這樣干(拿超過 50% 的股權)。如果公司能依賴自我積累來發展而不依靠外來投 資,創始人和員工一起將擁有公司 100% 的股權。有趣的是,這樣的安排將給未來投資人帶來足夠的壓力,以平衡投資人與創始人 / 員工。一條老經驗是:公司上 市時(當你雇傭了足夠的員工而且籌集了足夠的投資后),投資人將擁有 50% 股份,創始人 + 員工將擁有 50% 股份,但是就 2011 年熱門的網絡公司而言,他 們的投資人最終擁有的股份都比 50% 少得多。
雖然創業公司股權分配原則這個問題沒有一刀切的解決方案,但是你得盡可能讓它簡單化,透明化,直接了當,而最重要的是:要公平。只有這樣你的公司才更有可能成功。
創業公司通常怎么融資和稀釋股權
融資稀釋股權
說明未來融資對股權的影響前,我先解釋一下成功的公司如何通過股權出讓進行融資。
現在,一家成功的公司在它上市前可能需要經歷四到五輪融資。通常,第一輪融資即種子輪,主要由個人天使投資者出資,融資規模從 50 萬美元到 200 萬美元不等,公司則出讓股本的 10% 到 20%。
如果創業公司在第一輪融資后發展勢頭強勁,接下來會有早期風險資本跟進,早期風投通常會投資 500 萬美元到 1000 萬美元,占公司股權的 20% 到 30%。
然后是新一輪擴張,規模從 2000 萬美元到 4000萬 美元不等。再次說明,假設公司處于快速增長,募集這些資本僅需要出讓 10% 到 15% 股份。而最終當公司穩步發展,年收入已經達到至少 2000 萬美元時,成長期投資者通常愿意為 5% 到 10% 的股份投資 5000 萬美元。
后期融資稀釋股權到期權池
公司通常也會發行期權或 RSU,以吸引新員工和留住老員工,這樣也會導致股權稀釋。
每年公司都要擴大期權池,公司第一年招募員工所給予的股權要比第二年高,這是因為早期員工加入風險較大,公司前景還不明朗。期權池第二年的增量,通常要大于第三年,然后保持每年 5% 的穩定增長。
股權稀釋的總體影響
員工股份被后期融資和期權池的擴大所稀釋。這一點,通過下表可以說明:
針對每輪融資,我假定稀釋等于上述融資比例的平均水平。此處的期權池稀釋百分比,基于我對數以百計的私營企業的經驗觀察。
股權稀釋在員工層面的影響
每當新一輪融資結束,現有員工和投資者所有權都被同等稀釋,這些被稀釋股份分配給新一輪融資和期權池增量。不論是員工還是創始人,他們的股權比例都以同樣程度稀釋。
例如,某員工種子輪融資后持有 1% 股份,在公司獲得早期風投后只擁有 0.6% 股份,這是因為融資稀釋了 25% 股份,期權池增加稀釋 15%。總期權池所有權的增長比例不到 15%(即從 10% 到 21% ),因為原來的 10% 期權池被稀釋到 6%。
你可能會驚訝地看到,經過幾輪融資和期權池擴大,公司創始人股權最終只有 32.5%。記住這里的前提是公司收入極高,發展過程中沒有失誤。的確有一些例子創始人最終股權比例很高,比如谷歌和 Facebook,但這類公司少之又少。
如果你的`公司發展不能持續超過財務預測,那么它很可能需要募集更多資金,而且是以較低估值進行融資,這會導致你的預期股權比例至少多稀釋 50%。
選擇早期加入好公司
股權稀釋也反映在 Offer 中。為說明這一點,我們可以比較一下中級軟件工程師在公司第一和第二輪融資后的平均水平的 offer。
以我們公司為例,公司擁有 6 到 20 個(第一輪風投時的預期人數)三級軟件工程師,第 25 和第 75 百分位的平均股本賠償是 0.27%。公司擁有同樣工程師大約 21 到 50 名(第二輪風投時的預期人數),平均股本賠償為 0.084%。
因此對同樣的工程師,從第一輪融資到第二輪,Offer 提供的期權下降 68.9%。這遠遠大于融資和期權池擴大導致的 17.5% 的稀釋,這是因為第二輪融資后員工加入公司的風險顯著降低。
對于同一個員工,第三輪風投后,一般 Offer 給予的股份是 0.071%,這比上一輪要低 15.5%,根據我們的模型預計是 12.5%。隨著公司發展,加入它的風險降低,但你的價值也下降很多。風險越大,潛在回報也越大。
為什么股權稀釋是值得的?
你可能想知道,為什么公司愿擴大期權池,即便會稀釋股份。其實很簡單,如果你是 CEO,面臨的選擇是:
1)出讓股份招募新員工和留住老員工,同時股份稀釋 5%;2)雇傭數量不足或能力不足的員工,股份稀釋程度較低。我想你會選擇前者。
想法
我試圖為預測股權稀釋建模,以幫助讀者了解股權比例是如何減少的。股權稀釋未必是件壞事,公司籌集資金后增長更快,這將補償稀釋的損失。公司的發展對你手上股票期權或 RSU 價值的影響遠遠超過你的股權比例。
換句話說,餅本身的大小,比你手上那一片要重要得多。
【創業融資股權如何分配】相關文章:
創業公司每次融資時如何分配股權11-16
創業公司股權眾籌融資時如何分配股權03-01
創業公司如何分配股權?12-05
如何創業融資?11-19
如何創業融資03-25
如何創業融資?11-19
創業常識:創業如何融資02-26
創業企業如何融資11-22
創業初期如何融資02-28
創業初期是如何融資的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