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川農民工返鄉創業闖出種菌路
巴中1月16日訊“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這是種菌人王茂全致富過程中經常掛在嘴邊的話。王茂全用近14年青春建立壯大了他的菌場,事業稍有成就后,他也未曾忘記村民與社會的幫助,利用創新的種植模式帶著村民一同致富。
立志種菌脫貧 創業途中幾經波折
王茂全,巴州區曾口鎮書臺村人,1996年,王茂全高中畢業后,因家境貧困踏上打工路,立志要擺脫貧困,讓家人過上富足的生活,便跟隨親友一同到了浙江,在一家菌場工作。經過五年的學習,儼然成為了一名菌類種植好手。2001年,王茂全回家搞起了菌場,但卻遇到了資金有限,投產規模小,產生效益低等一系列問題,2003年,王茂全感覺到已無法挽回局面,就此放棄了菌場。
隨后,王茂全到了山西大同,開始追逐煤礦“黑金”,恰巧時值煤礦的“黃金時期”,王茂全利用先前剩余的資金,在煤礦上搞起了運輸。到2008年,王茂全的家產已有數百萬。此時,煤礦行業出現波動,王茂全未曾忘記曾經的菌場,毅然回鄉準備重新種菌。
重返菌場 資金困難之際受益于優惠政策
2010年8月,王茂全菌場的規模初現,效益隨之跟著好了起來。2011年,王茂全決定在原有基礎上擴大規模,于是投資了160余萬元,流轉土地300余畝,建起菌場120畝,開始有聲有色地做了起來。
“菌場擴大規模后,菌場缺少專業的種菌技術人員,我們就到浙江聘請了專業人員。誰也沒有想到,第一年菌場中的菌袋出現問題,投產菌類顆粒無收,投入的資金全部打了水漂。當時我努力表現得很平靜,但內心極其難受。面對這些無法挽回的損失,我必須一力承擔所有后果,要想辦法保證來年恢復生產正常。沒錢怎么辦?只有向銀行申請貸款,這時恰巧遇上國家有創業貸款的項目,貸款可以獲得優惠,我就向銀行進行了申請,獲得貸款后,菌場再次步入正軌。”王茂全對巴中新聞網記者說。
創新種植模式 帶領30多戶村民致富脫貧
2014年,結合全國的經濟形勢,王茂全在川農大教授的指導下,走遍全國考察農業項目,并將優秀農業發展模式帶回了家鄉曾口,同時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公司加農戶的生產經營新模式。
“菌場已經形成了規;a,同時還有良好的市場銷售渠道。因為產品有市場,周圍的村民紛紛到菌場取經。到目前為止,已有30多戶在種菌,公司負責指導村民的種菌技術,村民種出來菌類,自己全權負責銷售。這種模式既可以帶著家鄉人民創業致富,更能讓大家感受到快樂。”王茂全說。
此外,王茂全從2011年建立起新的菌場后,便開始雇傭村內的殘疾人員與留守勞動力,方便他們就近上班,同時照顧好家庭。
目前,在王茂全菌場的固定工人有30余人,王茂全還為他們買了兩險。菌場生產時間是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3月底,這期間大概需要100多人左右,這些勞動力均來自菌場周圍的住戶。“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王茂全說。
【四川農民工返鄉創業闖出種菌路】相關文章:
農民工返鄉創業事跡(精選7篇)09-25
返鄉農民工創業事跡(精選13篇)10-16
返鄉農民工創業無息貸款05-22
返鄉創業農民工優秀事跡(精選5篇)09-25
多舉措促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06-20
“三招”引導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06-21
積極的政策引導激發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熱情08-10
返鄉創業農民工優秀事跡(通用7篇)09-24
返鄉農民工創業典型事跡(通用5篇)09-24
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五大困惑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