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再過幾個月,兩個聘期就滿了,到時,他們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用火熱的青春苦苦為新農村建設服務6年,對農村的人、事、物已產生深厚感情,難到說走就走了嗎?心中的困惑、心中的迷惘該向誰訴說……
一連串問題,值得我們管理部門深深思考!
2009年,中組部、教育部等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建立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長效機制的意見》,明確大學生村官任職期滿后的5種出路:一是鼓勵擔任村干部,二是推薦參加公務員考試,三是扶持自主創業,四是引導另行擇業,五是支持繼續學習深造。“鼓勵擔任村干部”位列“五條出路”之首,傳遞了中央鼓勵優秀大學生村官留村任職工作的明確信息,更為農村“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其實,不管走“哪一條出路’,我覺得都是“人生很好的選擇”。調查顯示,大多數村官已把考公務員和事業人員成為人生就業的“美好定格”。
選擇哪一種出路、選擇哪種就業方式,我覺得在于一個人的“心境”。“服務期滿”大學生村官能否有理想的出路,關鍵的問題,除心理素質外,還取決于價值取向,任何境遇的變化和發展都要求參與者以良好的心態去參與、去負責。無論最終出路在何方,都是一種雙向選擇,都要理性地面對出路問題。職務雖有“高低之分”,卻無“貴賤之別”,無非是處理問題和服務對象的不同。無論選擇哪條出路,都要端正價值取向,以健康向上的人生理念,正確看待工作經歷、生活閱歷。
針對“兩個聘期滿”大學生村官的出路選擇,我們管理部門可以擇時開一個座談會,“真正把他們當成自家孩子關愛”,讓他們敞開心扉,傾訴內心的想法、看法,擇業意向、6年村官生活的感想、感言,農村工作的諸多“第一次”……然后再根據他們眼前特別需要解決的第一問題—“就業選擇”展開討論,開導思想,多舉一些社會擇業成功的典型事例,讓他們走出擇業的“心理誤區”,正確選擇人生理想的就業方式及渠道,達到自己理想事業的巔峰。
同時,我們管理部門也要相應出臺一些讓大部份村官都想實現的就業方式—考公務員和事業人員。
一是要拿出一定數量的普通公務員或普通事業單位崗位面向“兩個聘期滿”的大學生村官“定向考錄”,暢通他們進入行政、事業單位的渠道。
二是對“兩個聘期滿”但“實干精神扎實”的村官,若有兩個及以上年度評為“優秀”等次,其余年度考核均為“稱職”等次,經上級組織人事部門批準,在鄉鎮事業單位編制空缺的情況下,實行“考核招聘”的方式聘用為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根據工作需要可繼續留村工作。
三是根據個人意愿,對農村有下決心“扎根基層、忘我奉獻”的村官,可根據個人提出書面申請、本村群眾民主測評、村級組織推薦、鄉鎮黨委評鑒、縣委組織部審定,作為村“兩委”在編人員繼續留村任職,并規定服務年限,服務期滿后可考錄定向鄉鎮(街道)公務員和事業人員等。
四是縣級公開選拔領導干部時,要拿出一定職位面向任滿兩個聘期、當選并擔任村“兩委”副職以上職務、有兩年考核為“優秀”等次、工作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大學生村官公開選拔。
總之,大學生村官的管理、使用、出路問題,還有待于我們各級管理部門進一步思考、進一步探索,讓我們把大學生村官這支具有創造性、知識性、發展潛力的新興隊伍真正培養成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生力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后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