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西和縣大學生村官談如何“精準扶貧”:精準扶貧的關鍵在于如何脫貧,脫貧的關鍵在農戶靠什么脫貧?以下是詳細介紹!歡迎閱讀!
甘肅西和縣大學生村官談如何“精準扶貧”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和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到村任職以來,我始終把精準扶貧作為頭等大事和首要工作任務,積極參與,主動作為,完成了貧困戶建檔立卡、精準扶貧大數據信息采集與錄入、脫貧攻堅“853”掛圖、貧困戶精準扶貧項目申報與建設等繁雜工作,現就一些體會和感受與大家共勉。
建檔立卡工作開始后,在之前入戶了解的基礎上,我和包村干部、村社干部又全部入了一遍戶,按照貴州“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無讀書郎”的客觀做法,結合省市縣鄉建檔立卡要求,對全村的貧困戶做了篩選、排名和比較。那時候,我們常常坐在一起討論、研究,把符合建檔立卡標準的貧困戶梳理出來,在村民大會上進行了評議,形成了初選名單,在村內進行了第一次公示,五天后沒有意見,給鄉政府打了報告,鄉政府審核后在村內做了公告,大家沒有意見,后面也沒有任何人反映。這說明,建檔立卡、對象精準的關鍵在于摸清底數、掌握情況、嚴格程序、公開公平,只要腿勤、嘴勤、手勤,秉持正直、無私的心態,就一定能做到精準。
精準扶貧的關鍵在于如何脫貧,脫貧的關鍵在農戶靠什么脫貧?發展什么產業,形成怎樣的增收渠道?有些貧困戶有勞力、有耕地,但是缺想法、缺資金,這樣的貧困幫扶起來不是不容易,只要幫助他理清楚思路、算明白賬、貸幾筆款,通過一年或幾年的努力脫貧目標就會實現。有些貧困戶住的是危舊房、有些飲水不安全、有些通戶道路泥濘,這些都可通過爭取項目解決。但有一些,脫貧確是存在難度的,幾乎沒有什么可以幫助他脫貧,只有政策兜底。所以,因戶施策,關鍵在于摸清底數、對癥下藥,千萬不能揣著糊涂裝明白。在太石河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崖灣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幫扶隊和村干部努力工作,全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實施了整村推進項目,投資180萬元,硬化村內道路4.2公里,改造危舊房20戶,建設人飲安全工程2處,村內基礎設施建設煥然一新;二是修建文化廣場一座,改善了群眾娛樂休閑場所;三是創辦養殖專業合作社一家,貧困戶抱團發展特色產業,脫貧致富之路越走越寬。
精準扶貧,任務艱巨,路途漫漫,我愿奉獻青春,砥礪前行。
拓展閱讀:
大學生村官人大代表探索精準扶貧路各有妙招
今年兩會,“精準扶貧”成為公眾視野中的高頻詞匯。隨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越來越近,扶貧攻堅也進入決勝階段,被視作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怎么打贏這場攻堅戰,確保群眾“脫貧”后不“返貧”?身在基層一線的大學生村官代表們給出了回答,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工作方針,逐戶走訪,凝心聚力,帶領村民完成完全脫貧任務。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丹鳳縣土門鎮土門村黨支部書記葉瑜。中國青年網記者 裴清波攝
“亮、曬、作”強化基層干部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丹鳳縣土門鎮土門村黨支部書記葉瑜說,精準扶貧需強化基層領導干部扶貧觀念和責任要求,確保幫扶政策和措施落實到戶、到人。
2014年,陜西省商洛市在下轄縣、鄉、村全體干部中推行“亮、曬、作”行動,通過亮身份、曬業績、作表率,有效推進幫扶工作,切實做到真扶貧。
葉瑜介紹,亮身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在辦公區設立公示欄,將村鎮領導干部的姓名、職位職責以及聯系方式等信息進行公示,同時要求所有工作人員佩戴胸牌。“讓群眾一眼就能清楚我們的崗位職責,有助于我們樹立正確的服務意識。”
曬業績,即通過干部包抓貧困戶,形成結對幫扶,定期入戶走訪,并針對不同的貧困情況制定具體幫扶措施。同時將幫扶措施和效果進行公示,由百姓監督和評判。
作表率,領導干部先行一步作表率。通過國家政策性指引,加強基層干部扶貧責任意識,發揮帶動引領作用,轉變舊有的工作理念幫扶群眾,以身作則,切實落實國家精準扶貧政策措施。
葉瑜說,陜南地區在2014年開始實行“雙包雙促”,即科級干部要包3個貧困戶,縣級干部要包5到10戶,而她自己主動申請包了10戶。葉瑜所在的村原來有172戶貧困戶,627人,經過村級基礎設施建設、政策資金的申報與協調,解決了當地一些建設上的瓶頸。截至去年,該村已經幫扶了43戶、158人脫貧。
“我們制定的目標是到2019年,全村乃至全縣實現全部脫貧,2020年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脫貧人口返貧。所以需要對尚未實現脫貧的129戶、422人進行篩查細分,摸清貧困情況,掌握致貧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制定相應的脫貧措施。”葉瑜表示,目前其正在開展貧困戶精準識別工作,爭取做到不遺漏一戶,精準到人,摸底之后會對貧困戶進行產業、教育等方面的結對幫扶。
精準識別之后如何幫扶?葉瑜認為,應整合資源,重視產業引導,大力發展龍頭企業,或者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脫貧,讓村民有更多的機會直接參與經濟發展過程,同時加強群眾技能指導,而不是簡單的“輸血”式扶貧。
另外,在國家政策落實過程中,要加強基層干部的作用,重視日常聯系和走訪,通過他們去了解村民家庭發展狀況以及現在面臨的一些困難。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鷹潭貴溪市樟坪畬族鄉黃思村黨支部書記桂千金。中國青年網記者 裴清波攝
建檔立卡 產業扶貧培養造血能力
今年是江西鷹潭貴溪市樟坪畬族鄉黃思村大學生村官桂千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第5個年頭,也是履職全國人大代表的第4年。作為村里的“一把手”,她扎根基層,奉獻青春,為村民們謀求致富路。作為人大代表,將基層聲音傳遞到中央被她視作自己的使命擔當。
對如何精準扶貧,桂千金結合自己在村里帶領村民發展致富的經歷談了她的看法。桂千金說,在村里的這幾年,她引導村民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特色資源新建了400多畝毛竹豐產林。通過新技術的推廣,使得村民家畝均毛竹產值由原先幾十元增加到現在的200多元。此外她還帶領村民發展了100多畝的有機綠茶和竹蓀、香菇等食用菌種植項目。去年,她為村里爭取了一個電商服務點,又為村民增添了一條山貨銷售渠道。帶動村民產業發展的過程其實就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過程。目前,村里各類種養大戶已達20多戶。2015年,黃思村農民人均收入1.2萬余元,比2012年增加近5000元。
針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去年以來,桂千金在村里積極落實精準識別、建檔立卡等方面的工作。桂千金說,目前村里正在開展建檔立卡,把每家每戶的情況摸清楚,針對不同的貧困情況制定不同的扶貧方案,細化到個人。
“對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村民,我們以產業扶貧的方式對接幫扶,培養其自身的造血能力。對于沒有勞動能力的村民,我們加大輸血量,發放生活補助或者以其土地入股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方式幫助貧困村民脫貧。”桂千金告訴記者,經過前期的調研、公示、評選,黃思村共識別出13戶貧困戶作為扶貧對象,目前已有一戶脫貧。對于如何幫扶因病致貧或其他沒有勞動力的貧困戶,桂千金也在積極地跟上級民政部門溝通。
全國人大代表、明尚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李欣蓉。中國青年網記者 裴清波攝
公益探索扶貧新模式
近年來,公益組織不斷創新扶貧模式,在扶貧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引起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廣泛關注和參與。對于全國人大代表、明尚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原廣西忻城縣馬泗鄉馬泗村大學生村官李欣蓉來說,進入公益組織,借助平臺優勢幫助更多的人是她職業生涯中的新突破。
在擔任大學生村官時,李欣蓉對農村孩子,尤其是對留守兒童仍然存在著上學難的困擾深有感觸,因此她發起了一項“欣緣微公益”的志愿活動,并號召身邊的朋友結對資助。李欣蓉介紹,這項助學活動除了資助孩子一些生活費用外,更加注重對其心理疏導和陪伴。
李欣蓉當時不會想到,她當初的一個想法,會成長為具有專業志愿者團隊和規范管理的公益項目,受資助的學生也從6個逐步發展到10個、30個,一直到今天的100多個。
“今年春節期間,‘欣緣微公益’通過微信等互聯網平臺發起了一項公益助學眾籌項目,在短短的十幾天內就籌得了24萬元的善款。”李欣蓉告訴記者,當下的公益不缺錢不缺物,只缺少好的項目。但是怎么樣才能讓公益項目達到理想效果,從而產生更大的影響力?這是目前公益人需要考慮的問題。
李欣蓉認為,精準扶貧和社會公益相輔相成。公益慈善組織是國家扶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可以借助公益基金的模式開展農村精準扶貧。據了解,“村民出力、政府出資、社會參與”的公益扶貧模式,明尚公益基金會已在部分鄉村進行試點,下一步還將考慮把農村危舊房改造也納入公益扶貧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