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留守兒童”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在當下社會,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留守兒童”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城市化進程中,留守兒童問題越來越突出。成長環境中缺乏愛和價值引導,使得留守兒童容易出現心理發育異常。為此,信陽實踐小組成員前往河南,對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進行了一系列詳細的調查和訪談。在這個過程中,復興兒童公益基金工作人員的工作理念極大地啟發和啟發了我。
7月23日下午,采訪組成員采訪了河南省復興兒童公益基金會。基金會綜合交通管理部主任韓曉燕介紹說,他們重點為留守兒童運營的項目是“團圓之家”項目。“團圓之家”項目旨在留守兒童聚集的農村小學或村委會設立團圓之家,配備基本的通訊設施,讓這些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電話聯系父母,進行視頻通話,加強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減少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父母的缺失,探索一條適合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之路。目前,這項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韓曉燕部長特別提到,基于留守兒童的現狀,主要目的是加強全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和愛護,特別是改變留守兒童父母的觀念,希望他們更加關注兒童。的確,在以往的實踐活動或志愿活動中,我們往往側重于物質層面,比如書本、書包等學習工具或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的發放。如今,隨著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留守兒童家庭的收入也逐漸增加。然而,由于缺乏溝通和指導,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不容樂觀,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留守兒童的父母很難意識到他們的心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發生怎樣的變化,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此時,父母的關心和引導起著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調查和實踐活動,通過我們的平臺,可以更好地向學校和社會傳達愛。通過微博的便捷轉發、微信平臺的宣傳、志愿活動的開展,改變社會和家長觀念的,可能不是聚光燈下的明星政客,而是我們身邊的你、我、他。也許我們的'力量很小,但正是因為我們微薄的力量,才成就了一個和諧溫馨的社會。一個社會的物質財富可以滿足一個人的食欲,只有精神力量才能打開心靈的凈土,帶領我們走向更廣闊的道路。城市化進程中,孩子因為父母外出打工,長期得不到關心和照顧。韓曉燕部長舉的例子一次又一次觸動了我的心,我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幸運。
我們需要做的可能是深入農村或山區,帶上我們收集的鉛筆盒和書籍,但更重要的是,在孩子與父母和社會之間架起愛的橋梁,讓他們感受到愛和溫暖,受到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和引導,健康快樂的成長。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還要鼓勵身邊的每一個人,關心身邊的每一個留守兒童,為他們的成長貢獻我們的努力。只有這樣,社會實踐才能有其真正的內涵,才能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發揚自己的風采,實現人生的價值。
傳遞愛,傳播愛。我們在路上了。
【大學生“留守兒童”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暑期關于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1-09
大學生暑期留守兒童調查報告04-30
關于留守兒童的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3-19
關愛留守兒童的暑期社會實踐11-11
有關留守兒童的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03-21
留守兒童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2-22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關愛留守兒童02-28
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