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調查報告
為籌備開好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現場推進會議,按照市委要求,市農委、市供銷社、市科協聯合組成調查組,對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通過調研我們感到,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村深化改革和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是廣大農民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的又一偉大創舉。近年來,這一新生事物在農村改革大潮的推動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不斷發展壯大,已逐漸成為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基本情況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我市已有十幾年的發展歷史,經歷了萌芽、發展、鞏固提高幾個階段。截止目前,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總數已達到個,會員萬人。分布在全市10個縣(市)區個鄉鎮,涉及到農村各業。從全市范圍看,我省農技協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多種類型并存。按組織類型劃分,全市有農民專業協會個,專業合作社個,農民股份合作公司個,各類聯合體個,行業協會個;按產業劃分,從事種植業個,養殖業個,加工業個,其它產業的個;按領辦單位劃分,專業技術部門牽的個,村級組織牽頭的個,能力領辦的個,其中,鄉村干部領辦的個。
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向高層次、實體化方向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市有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圍繞當地支柱產業或經濟效益高的種養業、農副產品加工業興辦經濟實體,以公司帶農戶、連市場為主要形式,開展技、農、貿配套服務,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向高層次和實體化發展。特別是近年新成立起來的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立足高起點,主動尋求與高效益產業相結合,協會、公司、基地一齊運作,一頭連農戶,一頭連市場,創造出了較為顯著的經濟效益。
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愈來愈引起各級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自誕生之日起就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不要國家的人員編制和國家一分錢投入,完全依靠農民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尤其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能人會長和農村經紀人的帶領下,引品種、學技術、闖市場,不僅在市場商品經濟的大潮中爭得了一席之地,而且也有效地促進了當地產業經濟的發展和財稅收入的增長,已逐漸得到各級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
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地位和作用
從總體看,我市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向專業化、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加快農民致富奔小康進程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展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1、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加速了農業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提高了農民科學文化素質。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多數以各類技術能人和鄉土人才牽頭創辦起來的,他們憑借自身的技術和經驗,把農民組織起來開展技術交流、技術培訓和技物結合等服務活動,使看得見、信得過、學得來的實用技術得到迅速有效地傳播;他們還以專業技術為紐帶,同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廣泛的聯系與合作,組織農民示范、引進新技術、新品種,使最新的農業科技成果以最便捷的方式、最低的成本、最高效的途徑傳遞到農民手中,成為引進、推廣農業技術和成果的一個有效載體。望奎蔡景學的瓜菜研究會自1985年創建以來,已培訓全國各地學員8萬多人次,推廣良種20多萬斤;曾繁盛的經濟作物研究會有會員7萬多人,先后與國內外十幾家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舉辦培訓班近300場次,培訓學員9萬多人。肇東市向陽鄉瓜菜技術研究會掛靠中國農業大學、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近年來已開發了40多個“三高”玉米新品種,試驗推廣了20多個名優特、無公害新品種,與中國農業大學共同開發國家級鹽堿地種植高油115青貯玉米試驗項目已在全省推廣,寒地黑土越夏栽培番茄項目已被國家標準委批準立項。目前,這種以農民對農業技術的迫切需求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大約占總數的60%左右,不但加速了農村實用技術的普及和推廣,而且還加快農民思想意識的轉變,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市場意識、法律意識和現代意識的,有力促進了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和現代化新型農民的成長,為造就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農業企業家奠定了人才基矗
2、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架起了小生產通向大市場的橋梁,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千家萬戶的小生產難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大市場,迫切要求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把農民推向市常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可以把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把分散的科技增長要素整合起來,把分散的生產資料聚集起來,通過代購代銷、聯營聯銷、以銷定產等形式,解決了農產品分散供給與市場集中需求的矛盾,為農民參與市場經濟搭建了廣闊平臺。肇東市向陽鄉籠養蛋雞協會網絡了全鄉所有養雞戶,在會員內部實行統一供應種雛、統一購買飼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服務,2003年向陽鄉蛋雞飼養量達120萬只,年產鮮蛋90萬公斤,全部通過協會的銷售聯合體銷往廣州、溫州、大慶等地,會員人均收入達到3520元。肇東市太平鄉生豬直線育肥技術協會與大慶金鑼集團簽訂了年交售10萬頭生豬合同,由協會組織生產,金鑼集團按保護價收購。該鄉已建立千頭養豬小區5個,萬頭養豬專業村3個,生豬飼養量超過12萬頭。去年,養豬戶因加價、保護價就增加收入100多萬元,實現了企業與農戶的“雙贏”。今年,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與大企業、大市場簽訂訂單200多份,有效解決了農產品賣難問題,成為農民抵御市場風險的“主心骨”。
3、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實現了基地龍頭市場的鏈接,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改變了農民過去“小打小鬧”、“單兵作戰”的方式,依托產業、擴大規模、組建基地、掛靠龍頭,已成為服務農民產業化、發展農業產業化的一支勁旅。一是加速了主導產業的形成。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來緣為界限,以社會化服務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將從事同一類生產項目的農戶組織起來,在區域內有效實現了“超小規模的個體,較大規模的群體”生產格局,推動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我市望奎縣東郊鄉“黃麻子”土豆、肇東市向陽鄉籠養蛋雞、明水縣崇德鎮的獺兔、慶安豐收鄉的養鹿等產業都是在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推動下,發展壯大為當地主導產業的。二是有利于提高基地建設水平。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利益聯接為紐帶,在一定范圍內把土地集中到一起,形成適度生產規模,有利于大型機械和水利噴灌設備的應用。還可以把零散的資金聚集起來,形成一定的物資、技術投入能力,大大提高了基地的標準化、規范化生產水平。綏棱后頭鄉二井村最初只有12戶種小棚蔬菜,成立協會后,在會長王樹成的帶領下,由單一簡易小棚生產,向日光節能大棚方向發展,現有溫室大棚150棟,生產面積1.5萬平方米,由單一韭菜、大蔥生產,向多元化、立體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轉變。實行統一計劃、統一整地、統一技術、統一價格、分戶管理。全組種蔬菜戶達100%,年生產特色品種、反季蔬菜112.5噸,平均每戶收入可達4.000元,比過去收入增加五倍,成為全縣規模較大的蔬菜的專業屯。三是有利于形成利益聯接機制。農技協上聯龍頭企業,下聯基地農戶,以利益為紐帶,改變了農民生產難組織、基地企業難對接的現狀,通過企業+協會+農戶形式,把產業化要素之間緊密聯接起來,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一體化運行機制,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海倫市樂業鄉圓蔥生產協會是黨員干部和農戶共同出資入股組建的,協會共有1015畝地,每坰地算做一股,每股出資1.8萬元,今年協會種植的圓蔥喜獲豐收,坰產可達12.5萬斤,協會出面統一與貿易龍頭簽訂了保護價收購合同,產品全部出口俄羅斯、韓國和日本,協會獲利可達100萬元,每股可分紅利1萬元以上。
4、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加快了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有效地保護了農民的利益。一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始終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對內講服務、對外講盈利,可以有效地協調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幫助農戶解決一家一戶辦不好、辦不了的事情,成為農民在市場競爭中的依托和靠山。望奎縣蔡景學的瓜菜研究會對農戶實行“三保一包”(包生產物資、技術培訓、產品銷售,保證農戶不賠錢)措施,他育種的基地戶均年收入都超過了萬元。近年來,凡是因災害造成農戶減產,研究會還拿出資金進行扶持,已累計拿出無償扶持資金150萬元。2001年冰雹災害造成研究會5000畝良種繁育田嚴重受災,研究會組織抗災自救,為會員無償提供扶持資金50余萬元,把農民損失降到最低。二是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依靠相互合作,通過行業自律,統一制定行業產品標準,避免了生產的無序性和競爭的盲目性,確保質量,穩定價格,加強了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合作。比如,海倫市針對奶牛養殖戶在銷售環中出現的一方面壓價收購,一方面攙雜使假面影響基地發展等問題,在奶牛集中的鄉鎮和村屯都成立了奶牛協會,協會對內實行行業自律,對外統一組織銷售,不但保護了農戶利益,而且使基地成為企業穩固的“第一車間”。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通過協調和統一會員的購銷行為,既防止了同行業之間的惡性競爭,節約了入市費用,又有利于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農戶購入生產資料時,以批量購買,既能爭取優惠價格,又能保證質量,從而降低了生產和市場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肇東市海濱養漁協會統一購買漁苗和飼料,統一聘請專家開展防疫,統一引進客商對外銷售、使當地的漁價始終高于周邊地區的散戶,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經驗與啟示
通過調研我們感到,在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中,各地都在在實踐中探索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認真總結和推廣這些經驗和做法,是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關鍵。
1、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必須以生產需要為前提,因地制宜,多元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民自主創辦的群眾性組織,它的出現源于農業生產不斷升級的內在要求,源于廣大農民發展生產和自我服務的客觀需要。近年來,各地著眼于農村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充分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農民的首創精神,因地制宜,多元開發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海倫市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主要借助三種載體:1、借助產業載體,緊緊圍繞當地大豆、畜牧、青椒、菇娘等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組建了51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煙草公司、制油廠、“松北王”農產品經銷公司、海北大豆等龍頭企業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5個,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大豆產業聯合會、大鵝產業聯合會和烤煙生產聯合會。2、借助組織載體,利用農村現有的黨員服務區、團員服務區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3、借助能人載體作用,廣泛動員農村各類大王、能手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望奎縣以大力發展各類協會為重點,大力創辦了“三型”的農民專業協會。即:圍繞優勢項目這一主線,縣、鄉、村三級聯動創辦“三點一線”型農民專業協會;充分發揮的示范效應、領導的服務作用、部門的扶持優勢創辦“三位一體”型農民專業協會;靠抓高產大王牽動專線,靠抓專線牽動生產基地,依托生產基地創辦“三環聯動”型農民專業協會。目前,望奎縣農民專業協會已發展到264個,會員達到人。各地在創辦過程中還堅持“百花齊放、分類齊上”的原則,按經濟規律辦事,不強求化一、不強迫命令、不硬性捏合、不搞拉郎配,確立了“不局限于一種經濟形式,不局限于一個產業,不局限于誰來創辦,適合什么就發展什么,適合什么形式就采取什么形式”的指導思想,在組織形式上堅持松散型、緊密型、經濟實體型、股份合作型并存;在經營領域堅持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流通業并進;在組建形式上堅持致富能手+農戶、示范服務基地+農戶、龍頭企業+農戶、中介服務組織+農戶、黨員干部+農戶等多種形式并舉,從而使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呈現出數量從多、門類齊全、快速推進的可喜局面。
2、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必須以農民自愿為基礎,加強領導,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意味著個體農民轉為合作制農民,是農村生產關系的重大變革。通過調查感到,各地都十分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工作,納入重要日程,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指導,努力為農技協的發展創利良好的發展環境。望奎是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比較早的縣,望奎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早在1998年就下發了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18條規定,在資金、技術、政策等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扶持,為了解決蔡景學瓜菜研究會建綜合樓和繁育試驗研究中心遇到的困難,縣政府專門召開了18個單位參加的現場辦公會,幫助協調土地、規劃、承租等問題,使研究會能夠迅速發展壯大,被評為“全國十佳”和“全國百強”協會。肇東市圍繞“主輔換位”提出了建百個科技示范基地、百個協會的號,成立了領導小組,落實落靠責任,積極引導能人、鄉鎮干部、企業和供銷服務站創辦,使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呈現出發展快、數量多、層次高等特點,目前已發展到233個。綏棱縣將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工作上升為縣委縣政府行為,納入農村工作的目標考核內容,作為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主要依據。全縣每兩年開展一次優秀協會會長評選活動,評為優秀會長的授予縣級勞模稱號,晉升農民技術職稱。慶安縣制定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技協工作的意見》,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目標。前不久,慶安縣委、縣政府組織四大班子領導、縣涉農部門主要領導和鄉鎮黨委書記對合作經濟組織典型進行了檢查和指導。
3、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必須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加強管理,規范動作。通過調研我們感到,我市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隨著不斷發展壯大,管理上的弊端日益顯露。針對這個問題,各縣(市)區把規范內部運營機制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推動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由松散型向緊密型轉變。一是規范了組織關系。全市有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民政部門注冊,有個在工商部門注冊,市科協、市供銷社對合作組織統一制定了示范章程,明晰產權關系,規范權利義務,完善操作辦法,確保經營活動有制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規范了利益分配。安達、海倫大力推行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以契約或合同形式,固化雙方責權利關系,引導農技協按照企業行為從事生產經營,推動由合作化經營向企業化經營轉變。比如,海倫市通過是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直接改造成有限責任公司,或者在合作經濟組織內部組建有限責任公司,從而提高了合作經濟組織的經營效率和競爭能力。目前海倫市已組建農業有限責任公司32個,集團公司5個,在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三是規范了內部管理。在這方面,各地重點是全面實行組織會員制,入會農戶全部頒發會員證,建立會員檔案,按照民主辦公制度,明確會員的權利義務,定期召開會議,對會員進行培訓,加強經驗交流與信息溝通,提高協作共事水平;、安達市還要積極探索和推行支部加協會的創建模式,實現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與農村黨的建設的有機統一。四是規范了發展機制。積極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建立廣泛聯系,定期對負責人培訓力度,不斷提高了經營管理水平。
【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成長問題研究03-20
農民專業合作社制度05-05
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議紀要11-10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7-14
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調研報告07-17
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工作匯報03-27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典型事跡材料07-28
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議紀要6篇12-13
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議紀要(6篇)12-13
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議紀要(11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