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村委會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09 12:30:10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村委會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大姚縣三岔河鄉蕎苴村委會是州統計局的是 “四群”教育工作聯系點,近年來,在州、縣、鄉三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扶持下,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全村社會和經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也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為了深入了解實情,摸清底數,掌握蕎苴村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困難,進一步做好扶貧幫困工作,近期,我通過入戶走訪、村領導班子座談、自己駐村親身體驗等方式,重點圍繞調整產業結構、理清發展思路、增加農民收入等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對蕎苴村貧困的原因和如何脫貧致富有了一些初淺的認識和思考。

        村委會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蕎苴村隸屬大姚縣三岔河鄉。地處三岔河鄉南邊,距三岔河鄉政府駐地6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大姚縣城58公里。東鄰白泥田村委會,西鄰背陰地村交界,北鄰三岔河村委會。轄里村、河邊、外一、外二、三龍樹等5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F有農戶164戶,有鄉村人口治理發愣功人,村黨總支一個,村支部5個,其中黨員有35人,女性黨員5人。

          全村國土面積19.02平方公里,海拔1580米,年平均氣溫17.80℃,年降水量650-75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烤煙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974畝,人均耕地1.59畝,林地23483.2畝,共有經濟林果地810畝。201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49.9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37元。村內自然生態環境優美,民風淳樸,適宜烤煙、核桃、花椒、水稻等糧食經濟作物生長。

          二、經濟狀況

          蕎苴村主導產業農業,經濟結構單一,由于自然條件和傳統習慣所限,農戶以烤煙,核桃、花椒、水稻種植為生,也是經濟收入重要來源,不能形成多種品種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種植。生產經營方式粗放、產業化程度低,主要還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專業化、機械化的作業;產業化生產水平低,未能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產、供、銷一條龍生產經營體系;農民收入來源單一,主要靠出售農業初級產品創收,缺少加工增值環節,農民增收困難。 通過國家近年來對“三農”的大力扶持,村民基本上都已經達到溫飽水平,但是村民普遍缺乏發展意識和市場觀念;A設施逐步加強。隨著國家對三農加大投入,自然村道路硬化得到改善,飲水工程成效明顯,保證了村民喝上安全的自來水,沼氣和太陽能補助加大,農戶用上清潔環保生活能源,針對蕎苴村實際情況,我局積極出主意想辦法,給予他們幫助。逐步改善了交通,衛生,教育和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三、影響農民增收的幾個因素

          (一)村民的思想觀念落后。

          由于受惡劣的自然環境制約,全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導致思想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溫飽無憂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長遠發展規劃。在文化素質方面:目前,全村治理發愣功人中,文盲有64人,占總人數的10.62%,小學文化程度397人,占總人數的65%,初中文化程度110人,占總人數的18%,高中和中專文化程度27人,占總人數的4.45%,大專文化程度僅有12人。由于知識匱乏,村民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

          (二)精神文化建設匱乏,村民的物質水平在逐漸提高,但是村民們的業余活動較少,沒有的村文化活動場所,主要還是觀看電視為主,農閑后相互的串門聊天,村民自覺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不能體現“樂在其中”的創建思想,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有待加強和提高。

          (三)基層黨組織建設仍須加強。蕎苴村設黨總支部1個,下轄村民小組黨支部5個,共有黨員35人。從調研情況看,基層黨組織健全,村組黨員干部吃苦精神強,在帶領村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發揮了較好作用。但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黨員、干部在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上還存在一些不容樂觀的困難和問題。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多數黨員、干部沿襲于傳統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于應付。二是帶領群眾致富本領不高。目前,多數黨員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發展的路子不寬,工作方法不多,在群眾“盼富”面前力不從心。三是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當前,全村集體經濟收入相當微薄,正常的辦公費用都依靠轉移支付來維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級組織作用的正常發揮,村組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隨之減弱。

          (三)產業單一且培植新產業難度大。一是蕎苴村的經濟收入烤煙種植。2012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9.5%來源于烤煙,烤煙已成為全村群眾的主要經濟來源,其它的經濟林果核桃,板栗,花椒,種植過程中科技含量低、科學的核桃嫁接技術掌握不夠好、中耕管理不到位、集約化經營剛起步、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低等問題還較為突出,壯大核桃產業任重道遠;二是受地理環境的制約,除核桃種植外,還可種植花椒、板粟、華山松等,但受地勢和水資源的制約,想形成規模難度非常大;三是缺乏養殖技術。近年來,縣、鄉黨委政府均鼓勵大力發展黑山羊養殖,蕎苴村也有不少農戶作過嘗試,但由于養殖技術和品種改良等問題,養殖大戶少。四是剩余勞動力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受自身素質和傳統觀念的束縛,許多村民文化水平低,科技素質差,缺乏競爭力,在非農領域就業面臨著諸多困難,加之一些人安于現狀,外出務工怕吃虧,減少了增收的機會。

          四、發展思路和幾點建議

          近年來,三岔鄉黨委政府就全鄉的發展提出了“一園四區”的工作思路,蕎苴村委會烤煙、畜牧業、優質糧食種植的實際,面對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針對蕎苴村的實際,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著力夯實基礎,筑牢發展根基。

          1、加強基礎教育,提高村民素質。讓“學習改變命運,教育決定未來、成就未來”的思想扎根群眾。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特別是在縣、鄉政府關心支持下,對學習好考上大學的農村家庭給予一定的助學補助,真正讓學生安心讀書。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積極爭取資金,發動群眾投工投勞,村莊道路硬化,房屋亮化成效明顯

          3、發展文體衛生事業,提高健康水平。建設村組文體活動中心,為群眾提供文體活動場所。

          4、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構建和諧新村。以為民解困為核心,以村民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以特困群眾生活救助、大病醫療救助。五保對象救助、教育救助、養老救助、自然災害救助等為輔助,以捐贈扶貧為補充,建立健全覆蓋全村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保障機制和養老保險制度。

          (二)壯大林果產業,實現“三棵樹”富村。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蕎苴村地處山區,“三棵樹”種植已初具規模,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有三:

          1、要提高科技種植含量,聘請專業人員為群眾開辦經濟林果植培訓班,力爭每個村民小組有3-5名種植輔導員,廣泛開展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組織專家進村入戶,為群眾解答各種疑難問題;大力推廣科學種植,育苗、移栽、嫁接、防病、施肥等環節上下功夫,不斷改善經濟林果的生長環境,努力使經濟林果種植產量增收、品質提高。

          2、要發動群眾自建蓄水池(窖),解決經濟林果灌溉難的問題,改變靠天吃飯的歷史。

          3、要通過雙向互動,促進產品流通。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引導農民成立蕎組村經濟林果專業合作社,統一組織生產、統一產品質量、統一組織銷售、統一策劃宣傳,擴大銷售渠道、提高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引導扶持經營能手帶頭組建聯合銷售實體,實行企業化運作,通過企業帶動實現產業富村,同時,鼓勵和倡導群眾因地制宜發展魔芋、反季節蔬菜、中草藥的種植,在每個村民小組扶持培訓1-2戶黑山羊養殖專業示范戶,特別是要大力推廣種植花椒,把花椒作為具核桃之后的重要收入來源,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三)加強教育培訓,實現人才強村。

          1、開展校村合作,主動與大姚縣職業學校聯系,選送具有初中畢業以上的優秀青年參加果樹、畜牧、獸醫等專業的學習,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村民致富帶頭人。

          2、加強技能培訓,培養新型農民。利用遠程教育和現場教育相結合,開展科技培訓入戶、技術服務入戶、農業信息入戶等活動。每年有計劃地邀請專家為村民開展培訓50人次,使每個青壯年勞動力平均掌握1~2項農業實用新技術。

          (四)完善組織機制,強化支部帶村。

          1、完善“一事一議”等民主議事制度,引導農民自主開展農村公益性設施建設。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完善和落實《村民公約》,形成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決策機制。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引導農民樹立法制觀念,增強依法維護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責任。妥善處理農村各種矛盾,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造農村安定祥和、農民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

          2、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為契機,加強黨組織建設,發揮核心作用。建立完善“一制三化”(村黨支部領導下的村民自治運行機制、黨支部工作規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監督程序化)的工作機制。落實黨員干部“兩帶三為”(帶著感情、帶著責任,為民造福、為民解困、為民排憂)責任,全面開展“三項培養”(把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把優秀黨員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的農村基層干部)活動,提高黨員干部隊伍素質,增強村組黨組織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戰斗爭力。

          (五)整合各項資源,發揮群眾集體智慧興村。

          1、充分相信群眾的凝聚力,創造力,把資源轉化為資產,把資產轉化為資本,蕎苴村林地多,隨著林權制度改革后,各家各戶都有一定的林木資源,可以采取用林權抵抵押貸款,化解發展產業資金不足的現實。

          2、運用金融杠桿作用,突破產業調整結構資金不足的瓶頸,上級對農村金融服務渠道少,加之群眾對金融認識起點低,觀念弱,不會運用現代融資工具,不會用別人的錢,用下代人的錢,用上代人的錢去發展自己的產業,隨著國家加大對農村的投入,農民群眾努力勞作,手里面也有大量的存款,只會存入到銀行,獲取利息,而急需發展調整產業的農戶苦于不有錢,可以不出村在農戶直接融資,適當高于銀行利息,形成良性循環,解決農戶發展產業資金不足的現實。

          3、搞好土地流轉,發揮土地使用效率,由于老齡化加快,“農轉非”政策習貫徹執行,進城務工的增多,而造成土地閑閑置,而一些種植大戶苦于沒有土地,搞好土地流轉,形成規模效應,就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土地產出效應就會增大,出租土地的人可以收獲一定土地出讓費,同時也可以到出租土地上打工增加收入。

        【村委會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建設新農村調研報告06-30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07-14

        關于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11-06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范文「精選」03-25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15篇04-11

        關于新農村建設工作調研報告03-25

        新農村調研報告01-07

        甘孜藏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特色之路調研報告03-25

        新農村建設述職報告07-12

        人才建設調研報告07-2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