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湖北省關于回歸創業情況專題調研報告
近日,為貫徹落實克強總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委對大眾創業工作進行了認真研究,在參閱人社部門有關調研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重點選擇了回歸創業群體開展實地調研,F將有關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及主要特點
據統計,2009年至2014年,全省回歸創業總人數為21.97萬人,共創辦企業5.86萬家,帶動就業人數157.19萬人,投資總規模1496.80億元,總產值4585.81億元。
一是回歸創業涉及行業領域較多,以服務業為主。據統計,全省回歸創業中,第一產業1.82萬家,占回歸創業的31.07%;第二產業1.43萬家,占回歸創業的 24.43%;第三產業2.61萬家,占回歸創業的44.50%?傮w上看,涉及的行業主要集中在農家樂、餐飲娛樂、種養殖、農產品加工、運輸、服裝加工等行業。調查顯示,回歸創業大多集中在縣城、鄉鎮和村組,通過創辦、領辦企業,吸引了資金、項目、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村地區集中和就近就地優化配置,有力推動了城鎮化建設。
二是回歸創業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以小微企業為主。創辦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大多為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有相當比例的農民工回歸創業選擇申辦個體工商戶。據調查,創辦企業規模在100萬元以下的有3.8774萬個,占回歸創業的66.11%;100至1000萬元的有1.4836萬個,占回歸創業的25.29%;1000萬以上的有0.5044萬個,占回歸創業的8.60%。調查顯示,回歸創業個體規模雖小,但通過創業引入了大量的資金,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和持久活力。
三是回歸創業帶動就業效果明顯,帶動就業人數逐年增加。回歸創業不僅大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而且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非常明顯。據統計,近六年來,回歸創業帶動就業人數達到157.1893萬人,其中2012年至2014年帶動就業人數分別為28.0737萬人、33.2632萬人和39.6967萬人,回歸創業帶動就業人數呈現逐年增加的態勢。調查顯示,回歸創業實現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創業者的轉變,形成了以創業帶就業,以就業促創業的格局。特別是在創業初期,回歸企業大多屬勞動密集型,用工量大、門檻低,吸納了大批專業技能相對較低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成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有效載體,促進了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同時還有效緩解了由于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帶來的農村“留守”和“空巢”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四是回歸創業者素質較高,示范效應較強。自身素質較高且有一定積蓄的中青年,是回歸創業的主力軍。他們獲得知識、技能的能力及實踐能力較強,更容易接受新的經營管理方式和市場觀念,對成功創業有一定的信心。據黃岡市調查,回歸創業人員中80%以上都具有高中、中專以上學歷。赤壁市一批回歸創業的大學生自發成立青年創業協會、創業青年發展促進會,建立創業者交流合作平臺,在創業者中眾籌成立了綠購網等一批創業項目。調查顯示,一大批外出務工成功人士回歸投資創業,不僅帶回了資金、技術、人才,還帶回了都市文明、現代觀念、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他們不僅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還帶動了整個縣域文明程度的提高,給廣大基層組織注入了新鮮活力和全新觀念。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
目前,我省回歸創業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調查中發現,回歸創業的企業在資金、人才、政策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困難。
(一)資金方面
資金缺乏、融資難是回歸創業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調查顯示,創業者初始資金來自家庭支持的占36.8%,個人積蓄的占22.7%,朋友集資占20.3%,金融機構貸款占12.0%,政府扶持占6.2%,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各占1.0%。雖然資金來源渠道呈多元化趨勢,但自籌資金占80%左右,創業籌資是很大的難題。雖然返鄉創業者積累了一定資金,解決了注冊資金,但流動資金、發展資金短缺,貸款困難,已經成為回歸創業普遍面臨的最大障礙。主要原因:一是經營風險較大。由于創業企業規模較小、實物資產較少、技術水平不高,其發展極易受到經營環境的影響,抗風險能力較弱,影響自身的資金積累和信貸融資。二是缺乏抵押物。新辦企業大多是租用場地,農村土地和住房不能作為貸款抵押資產,缺少有效的抵押物,導致創業者很難獲得貸款,在資金不足時往往是找民間借款,從金融機構獲得資金的比例很小。三是貸款門檻較高。座談中,回歸創業人員普遍反映,金融機構貸款手續復雜,周期長,門檻高。比如,受廣大回歸創業者歡迎的小額擔保貸款由于現行政策規定,需要公務員擔任擔保人,也讓許多人在申請時受到阻礙。此外,小微企業貸款主要是滿足流動資金需求,貸款需求較急、頻率較高且資金需求一次性量較少,融資的復雜性使其融資成本較高。
(二)人才方面
專業人才和熟練工人招不到、留不住,是回歸創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在與回歸創業人士座談中,多數反映管理、營銷、技術人才和熟練工人難招,并已成為企業提升發展的障礙。主要原因:一是創業初期提供的待遇相對較低。回歸創業者大多數出身農民,創業地大多在縣或鄉(鎮)、村,創辦的實體大多屬微利項目,生產結構以勞動密集型和手工操作為主,產品科技含量偏低,質量不高,尚未實現由數量型的粗放增長向質量效益型和集約型增長轉變,難以提高工資待遇、改善工作條件。二是基層缺乏吸引力;貧w創業者創業地大多在縣或鄉(鎮)、村,創業地的生活水準、環境和物質文化條件等缺乏競爭優勢和吸引力,導致外地人才和勞動力不愿來,本地人才和優質勞動力大量流向發達地區,即使工資待遇與本地企業差不多,他們也更愿外出長見識,開眼界,使回歸創業“競進提質”困難。三是部分新興行業發展平臺不夠。調研發現,我省本地互聯網、網絡游戲等新興行業發展不足,該領域創業企業在本地招聘高端人才困難。如調研的武漢得意生活(deyi.com)和洪山網絡游戲公司均反映武漢招聘不到互聯網領域高端管理、技術人才,而通過獵頭在上海、深圳、杭州等地高薪挖的人才卻由于武漢互聯網行業發展平臺、發展空間不優而不愿意來漢工作。
(三)政策服務方面
近年來,國家、省和各市州均陸續出臺了支持大眾創業的政策文件,但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很多創業企業對政策扶持的感受不明顯,主要原因:一是政策扶持未能全覆蓋。據調查,創業者從未享受過創業扶持的占49.7%,享受過小額擔保貸款的占15.9%,稅費減免政策占14.8%,創業培訓補貼占7.9%,創業扶持補助占7.5%,其他占3.1%。一方面,各部門對創業者的政策扶持尚未全覆蓋,對未享受創業政策的初創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不公。另一方面,各部門在項目扶持、資金補助中 “扶優扶強”、“錦上添花” 思想濃厚,熱衷于扶持大企業、大項目,忽視了對小項目、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二是部分扶持政策難以落實。據了解,部分扶持政策尤其是信貸扶持落實遭遇市場化難題。如黃陂區百分百紡織公司是一家丹江移民創業企業,為丹江移民轉移就業作出了貢獻和犧牲,當地各部門和金融機構領導多次表態應貸款支持,但當該企業申請貸款時被具體操作的信貸員否決,原因是目前該企業目前虧損,達不到銀行內部設置的貸款條件,一旦該企業還不起貸款,該信貸員將下崗失業。三是政策扶持未形成合力。一方面,由于創業工作涉及面廣,相關部門政策扶持各自運作,缺乏聯動,如中小企業發展資金、科技創新資金、大學生創業基金、青年創業基金等,尚未形成互相協作、合力幫扶的聯動機制。另一方面,涉及創業工作的部門眾多,但沒有“牽頭”和“兜底”,創業服務仍有欠缺,還存在真空地帶。如武漢得意生活反映,該企業擬申請在手機APP上為用戶提供水電燃氣費用支付的功能,為此多次到經信、發改、金融等職能部門申請,得到答復均不屬于自身業務,甚至無一部門知道該項業務歸口哪里辦理。
除上述資金、人才、政策等主要問題外,還存在創業創新不足、創業氛圍不濃、創業環境不優等問題,隨著國家、省進一步重視和完善大眾創業工作機制,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這些問題都將逐步得到改善和解決。
三、有關對策建議
(一)加強創業引領,優化創業環境。
進一步明確相關部門扶持創業的職責任務,切實加強對回歸創業工作的組織和集中引導。加強政策集成,加大政策扶持落實力度,完善創新創業政策體系。進一步改善回歸創業的環境。打造和優化回歸創業的環境設施,加速城鎮化步伐,加快創業園區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使小城鎮成為回歸創業者興辦各類企業的聚集地。轉變政府職能,簡化審批手續,增強服務意識,充分發揮政府信息網絡優勢,拓寬企業銷售渠道,使回歸創業企業在較短的時間內創造出最大的經濟效益。
(二)改進金融服務,完善創業融資機制。
進一步調整、完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簡化程序,降低門檻,拓展貸款范圍,提高貸款額度,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允許回鄉創辦企業和申辦個體工商戶用土地經營權、商品林權、農房、農業生產設施及產出物等作為抵押擔保方式為回歸創業提供貸款支持。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探索建立小微企業和創業專項扶持資金、引進風險投資基金,培育發展天使投資群體,鼓勵社會力量設立創業基金并由政府承擔一定的融資風險等方式,進一步破解回歸創業的融資難題。
(三)加大培訓力度,提供創業人才保障。
開展以農村新成長勞動力為重點,提升勞動者職業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根據回歸創業者的投資規模、行業類型、個人素質等條件,有針對性地加強回歸創業跟蹤指導,降低企業經營成本,降低創業風險。針對回歸創業企業的用工需求,定期組織專場招聘活動,使更多的本地勞動者就近就地就業,緩解回歸企業招工難。鼓勵和指導回歸創業通過自身發展,進一步提高工資待遇、福利水平,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營造企業特色文化,不斷增強回歸創業對人才的吸引力。調整就業專項資金支出結構,增加企業在崗農民工培訓經費投入,有針對性地為回歸創業企業培養一批本地化、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隊伍,為回歸企業“提質增效”提供技能人才支撐。
(四)創新服務模式,構建大眾創業空間。
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途徑,創新創業服務模式,試點在我省各地建設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創業服務平臺。研究推廣赤壁市“青創會”等新型創業平臺模式,有效集成創業資源,為廣大創新創業者提供良好的網絡空間、社交空間、資源共享、政策咨詢、投融資、創業輔導和“一站式”辦理創業手續等服務。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實現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為大眾創業提供“一對一” 的平臺和 “交鑰匙”工程,實現創業全鏈條增值服務,滿足大眾創新創業的共性和個性需求。
【湖北省回歸創業情況專題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婦女創業就業情況調研報告范文11-06
婦女創業就業調研情況08-05
農村留守婦女創業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6-30
農村婦女創業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3-29
安全生產專題調研報告07-13
安全生產專題調研報告09-02
體育體育專題調研報告08-10
旗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的調研報告07-06
鋼廠情況調研報告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