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論》讀后感200字
人擁有利己的本性,以及同情的本性。
利己主要表現為功利,為自身利益著想,為理性控制。
同情表現為對他人的所遇到的事的反應。當人們看到他人遭受苦難,心理上會自動想象自己遭遇那種處境時的表現,然后通過情緒表現(快樂的事也如此)。無論是什么樣的人,凡正常,都或多或少擁有同情的'本能,少者為麻木,多者為善感。而人們的這種同情會對當事人產生較大的影響,若為快樂,那么他(她)將更加快樂,并為自己的快樂感染他人而感到滿足。悲痛者,則會更加認同自己的表現,認為理所當然,對于他人,則投以理解、感激。(但現實中大多數人的心理狀態傾向于快樂與悲傷的平衡點,并且對快樂投以認可,希翼,對悲傷表現出逃避。所以,往往快樂更易感染人,而對于某些記憶上存在陰暗的人,則更容易被他人相近的悲傷所感染,引發與當事人相似的情緒。由于主流傾向快樂,所以悲傷的當事人在經歷對他人不同情自己的憤怒后,將反思自己的情緒是否適合自己的境況,由此漸漸‘正!#
朋友之間的同情十分重要,由于關系,人對朋友的同情要求高于其他的陌生人。當發生快樂或悲傷時,朋友的表現對主觀感受尤為重要。所以,總是要求朋友要將同情盡量的趨近自己的情緒,才能符合‘朋友’這個稱號。若表現麻木不仁,或與自己的感受相反感情便會受到威脅。有的會產生‘朋友不關心自己’‘自己被忽視’‘朋友背叛’的猜想——對外反思。有的會產生‘自己是否做錯’‘對事表現是否不當’等一系列的對自身的思考——對內反省。
人總是希望被認可,甚至忽視合理性。而一個朋友是否能夠用理性地同情自己,以此把自己從錯誤拉回正軌,便是標準。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200字】相關文章:
道德情操論的讀后感1500字12-20
淺談道德敘事論11-04
論教師職業道德05-29
會計職業道德論文:論會計職業道德規范12-28
論體育教師道德規范11-11
論教師的作用及職業道德05-30
論教師職業道德論文05-21
論一位教師的職業道德05-29
關于情操經典名人名言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