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力量》的讀書筆記
習慣,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很多人都能一邊開車一邊聊天,絲毫不受影響,就是因為已經把開車中的種種操作植入了潛意識之中。但可能正因為習慣是根植于潛意識之中,所以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習慣的強大,又或者苦惱于改變壞習慣、養成好習慣的艱難。
現在很多講師都在推崇“21天形成一個習慣,改變你的一生”等等。實際上這種“21天”的說法純屬謠傳,并沒有實際的科學依據。
21天可能僅僅是一個起步階段,真正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需要更久更久的時間才行。所以,為什么大多數人都很難堅持到最后,就是因為沒有跨過這個坎。何況,舊習慣是根深蒂固的,會在不經意間就蹦出來,擾亂你的行為,讓你重回舒適區。在《有效學習》里提到一個理念:學習沒有舒適區。同樣,在習慣養成上也一樣。
一、習慣的三要素
《習慣的力量》中提到養成習慣的三個要素:暗示,行為,獎勵。由接受到暗示,到產生行為,然后得到獎勵進行鞏固,形成一個閉環回路。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本身我們可能并沒有意識到。比如,當我們路過麥當勞,飄出來的香味或者店面的招牌等,都是一種五官上的暗示,促使我們產生“去吃”的行為;當我們吃完感覺到滿足的時候,就形成了一種生理和心理上的獎勵。這種回路給我們帶來了極好的體驗,也促使了我們下一次類似的行為。
當然,在暗示→行為→獎勵的回路里,必須要形成一種“渴求”,如上個例子,一定要我們腦子里對麥當勞有“想吃”的欲望,才能走完這個回路。假如麥當勞給過我們不好的體驗,造成我們本能上就不想去吃,當然也就無法形成正常的回路。
二、習慣的關鍵
但是,這樣的回路仍然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面臨壓力的時候。比如我們已經戒酒很多年了,一旦碰到了諸如失戀、離婚、破產等重大打擊而產生極大的壓力時,“酗酒”的壞習慣就很容易再冒出來占據上風。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習慣是很強大,也很難根除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增加一個“催化劑”--信仰。這種信仰不是要我們去信佛或者信上帝信耶穌,而是自己要有一種“改變自己改變生活”的信仰,或者說是信念。
不要小看了心理因素,它也是很強大的,而且在關鍵時候可以拉自己一把。試想,如果一個天天被逼著去減肥,總覺得自己減不了、減不下去的.人,能夠一直堅持下去嗎?對他而言,減肥不僅僅是一種生理上的痛苦,還是一種心理上的痛苦。
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加入社群來強化這種信仰。當自己想要偷懶的時候,與他人多交流交流,或者看看別人是怎么做的,就能夠更好地激勵自己。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很多社群都用類似打卡的程序來鼓勵大家的行為,一來打卡是一種心理上的獎勵,二來也是一種社群活動,有效地增加了堅持的耐力和持久力。
三、如何改變習慣
從習慣產生的回路來看,我們應該最先瞄準的是三個要素,改變其中的要素當然能相應的改變我們的行為。但是,《習慣的力量》提到了一個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不要去創造新習慣,而是改造舊習慣。按照暗示→行為→獎勵的回路,在暗示和獎勵不變的情況下,改掉舊的行為,替換一個新的行為。
舉個例子。一個小孩子,在看到紅燈的時候過馬路,結果受到了父母的夸獎。如果要改變這種行為,那么在不改變紅燈(暗示)和獎勵(夸獎)的情況下,我們需要插入一個新的行為--紅燈停、綠燈行,從而改變舊習慣。
四、我們能得到什么?在我看來,從我們個人出發,可以得出以下幾點:
1.習慣是很牢固的,不會因為一個新的習慣產生,而完全丟掉過去的習慣。
2.習慣有好有壞。這里有兩層意思:既有好習慣也有壞習慣,同時,本身一個習慣有好處也有壞處。比如我們的慣性思維,能幫我們解決生活中大多數的問題,但遇上一些特殊的情況,用慣性思維可能就會走向錯誤的方向。
3.習慣是可以改變的,要了解它本身的回路構造,更關鍵的是,自己需要“渴求”(主動),更需要“堅定”(信仰)。
4.沒有習慣,我們的生活將一團亂麻,任何事物對我們來說都要重新了解。
5.養成好習慣,擁抱新生活,是一件美好的事。
【《習慣的力量》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習慣的力量讀后感01-09
心理書籍推薦 習慣的力量09-02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范文01-28
夢想的力量作品讀書筆記09-13
《微習慣》讀書筆記09-14
《老師的力量》初中讀書筆記(精選6篇)12-29
堅持的力量07-29
《優秀是一種習慣》初中的讀書筆記12-29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讀書筆記12-17
閱讀的力量征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