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代文言文常見的句式
導語:一個句子必須按照一定的模式來組織,這個模式稱為句式。下面YJBYS小編向大家介紹古代文言文常見的句式,歡迎參考!
古代文言文常見的句式 篇1
1、判斷句式
1)“……者,……也”式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阿房宮賦》)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說》)
2)“……,……也”式
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戰》)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鴻門宴》)
3)“者““也“都不用式
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
秦,虎狼之國,不可信。(《屈原列傳》)
4)用“皆、乃、為、即、則”表示判斷。
環滁皆山也。(《醉翁亭記》)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史記·項羽本紀》)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5)用“是”直接表示判斷
問今是何世。(《桃花源記》)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
2、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就是賓語移置在謂語之前。在文言文中,賓語前置有下列五種情況:
1)、疑問句賓語前置--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一般放在謂語之前。
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沛公安在?(《鴻門宴》)
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
2)、否定句賓語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詞作賓語,則賓語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論積貯疏》)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宣公十五年》)
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
3)、敘述句賓語前置--敘述句賓語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詞作標記。
宋何罪之有?(《公輸》)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賣柑者言》)
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曹操《求賢令》)
4)、介詞賓語前置--把介詞賓語移到介詞之前,起強調作用。(注:一般出現在疑問句中)
王曰:“何以知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
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繼日。(《孟子·離婁下》)
3、定語后置
在古漢語中將定語移置在中心詞之后的現象。定語后置一般有三種情況:
1)、“中心詞+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定語+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2)、“中心詞+之+形容詞(定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
3)、“中心詞+數量詞(定語)”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4、主謂倒裝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湯問》)
快哉此風!(宋玉《風賦》)
5、介詞結構后置
在古漢語中將介詞結構放在謂語之后的現象,一般由“與、以、為、自、于、”等為標志。
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赤壁之戰》)
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于水上。(《石鐘山記》)
6、省略句
1)主語省略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淆之戰》)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詩經·七月》)
2)謂語省略
一鼓作氣,再(擊鼓)而衰,三(擊鼓)竭。(《曹劌論戰》)
3)賓語省略
動詞賓語的省略
例:屠懼,投(之)以骨。(《狼》)
介詞賓語的省略
例:旦日,客從外來,與(其)坐談。(《鄒忌諷齊王訥諫》)
4)介詞省略(以省略“于”最為常見)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于)河北,臣戰(于)河南。(《鴻門宴》)
7、被動句
1)“……于……”式。例如: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
2)“……見……”式。例如: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
3)“……見……于……”式。例如: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4)“……為……”式。例如: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
5)“……為……所……”式。例如:
高祖擊布時為流矢所中。(《高祖本紀》)
8、固定句式
在文言文中,常常將某些虛詞結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一種固定的'表達方式,這種習慣使用的句式稱之為固定句式。常見的固定句式如下:
“(其)…之謂也/矣/乎”
“…(有)無…以…”
“得無…乎”
“孰”與“…孰與…”
“有…者”
“與其…孰若/豈若…”
“…有(無)所…”
古代文言文常見的句式 篇2
判斷句
對客觀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構成判斷與被判斷關系的句子,叫判斷句。
文言文中,判斷句有以下八種形式:
(—)、用“…者,…也”來表示。
例:
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隆中對》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用“…者…也”來表示,即主語后面不用“,”號。
例: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醉翁亭記》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記》
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知殊遇,欲報之于殿下也——《出師表》
(三)、用“…者也”表示判斷,翻譯時“者也”不譯。
例:
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魚我所欲也》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愛蓮說》
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四)、用“…也”來表示。這有兩種情況:
(1)主語后有“,”號,翻譯時便去掉“,”號,再加“是”。
例: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夫戰,勇氣也——《曹劌論戰》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十則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桃花源記》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觀潮》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2)主語后無“,”號,只在主語后加“是”,“也”字不譯。
例:
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
環滁皆山也——《醉翁亭記》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五柳先生傳》
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五)、用動詞“為”作判斷,把“為”直接翻譯成“是”,語序不變。
例:
此為何若人——《公輸》
為與此同類——《公輸》
天下為公——《大道之行也》
號為張楚——《陳涉世家》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兩小兒辯日》
(六)、用副詞表示判斷,這個副詞不代替判斷詞,所以翻譯時副詞照樣譯,只在其后加判斷詞“是”。
例: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七)、用“是”表示判斷。
例:
斯是陋室——《陋室銘》
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八)、否定判斷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譯成“不是”,“也”字不翻譯。
例:
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非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倒裝句
現代漢語中的倒裝句是為了適應修辭表達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裝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譯時有時要作適當的調整。古漢語中的倒裝句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主謂倒裝
例:
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
(二)賓語前置
例:
何陋之有(有何陋)——《陋室銘》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所思何)——《木蘭詩》
何苦(何)而不平——《愚公移山》
會賓客大宴(大宴賓客)——《口技》
菊之愛(菊),陶后鮮有人——《愛蓮說》
蓮之愛(蓮),同與者何人——《愛蓮說》
牡丹之愛(牡丹),宜乎眾矣——《愛蓮說》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之)——《送東陽馬生序》
微斯人,吾誰與(誰)歸——《岳陽樓記》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之)也——《滿井游記》
時人莫之許(之)——《隆中對》
宋何罪之有(何罪)——《公輸》
萬鐘于我何加(何)焉——《魚我所欲也》
何以(何)戰——《曹劌論戰》
忌不自信(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三)介詞結構后置
它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狀語,翻譯時應放在謂語前。
例:
投以骨(以骨投)——《狼》
戰于長勺——《曹劌論戰》
祭以尉首(祭)——《陳涉世家》
徐噴以煙(以煙徐噴)——《童趣》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藏)——《大道之行也》
相與步于中庭(步)——《記承天寺夜游》
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觀潮》
不戚戚于貧賤(戚戚)——《五柳先生傳》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假借)——《送東陽馬生序》
受地于先王(受地)——《唐雎不辱使命》
倉鷹擊于殿上(擊)——《唐雎不辱使命》
信義著于四海(著)——《隆中對》
躬耕于南陽(耕)——《出師表》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寄臣)——《出師表》
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起)——《公輸》
胡不見我于王——《公輸》
所欲有甚于生者(甚)——《魚我所欲也》
欲有求于我(有求)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四)狀語后置
介詞短語作狀語,為強調該狀語而后置于動詞后。
例:
又七年,(自)還自揚州——《傷仲永》
蒙辭以軍中多務(辭)——《孫權勸學》
(于其上)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岳陽樓記》
醒能述以文(述)者,太守也——《醉翁亭記》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瀉出)者——《醉翁亭記》
冷光之乍出于匣(出)也——《滿井游記》
舜發于畎畝之中(發)——《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五)定語后置
常用“者”作標志,翻譯時放在名詞前面。
例:
蓋簡桃核修狹者(桃核)為之——《核舟記》
其兩膝相比(兩膝)者——《核舟記》
遂率子孫荷擔(子孫)者三夫——《愚公移山》
馬之千里(馬)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更有癡似相公(癡)者——《湖心亭看雪》
鳶飛戾天(鳶)者,望峰息心——《與朱元思書》
諸郡縣苦秦吏者(郡縣),皆刑其長吏——《陳涉世家》
居廟堂之高(廟堂)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江湖)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古代文言文常見的句式】相關文章:
2016中考語文文言文常見句式歸納02-23
2016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常見句式01-21
2024高考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05-25
英文寫作中的最常見十大句式03-19
英語六級基礎語法常見句式01-22
英語的基本句式02-26
GRE作文經典必備句式01-22
英語寫作常用句式03-05
英語基本句式詳解03-05
2016中考文言文常見的通假字匯總02-23